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工控制家畜的发情周期,使家畜按照预定时间发情排卵,对发展畜牧生产具有现实意义。 近十年来,利用激素控制家畜同步发情的研究,有了不少进展。在四十年代末期利用孕酮控制牛、羊的发情排卵,孕酮处理后给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或雌激素,牛、羊可在几天内较集中地发情、排卵,达到同步发情的目的。由于孕酮须经多次注射,比较麻烦,而且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同期发情激素使用的问题,对家畜的自然发情机理以及在此基础之上衍生的同期发情机理给予了介绍,说明了进行母畜同期发情使用的激素是孕激素或前列腺素;而促性腺激素的配合使用能促使母畜发情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同期性。  相似文献   

3.
从生理学的角度解析了家畜发情机制及胚胎工程中用孕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和用促性腺激素进行超数排卵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母畜同期发情是一项崭新的家畜繁殖技术,近年来国内外对这项技术的研究日趋活跃,并逐渐应用于畜牧业生产。母鹿能不能运用同期发情技术?我们于1980年9月份进行了梅花鹿同期发情的探索性试验。 梅花鹿是季节性繁殖动物,每年5—7月产  相似文献   

5.
激素控制三北羊的同步发情及多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北羊是我国名贵的羔皮羊品种。三北中的产羔率较低,一般只有105—110%,研究提高母等的产羔率,充分利用母羊的繁殖能力,在生产上有着很大的实际意义。 近年来,国际上应用合成孕激素人工控制家畜的同步发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如果能人工控制母畜的发情和排卵,就有可能实现一胎多羔。为了在生产上便于试验及推广,我们对三北羊进行同步发情及提高产羔率的试验,取得了初步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孕激素已广泛地应用于控制家畜发情周期的试验。孕激素控制牛、羊同步发情可取得满意的效果,但对猪的同步发情则是不成功的。其原因是孕激素往往能引起猪的卵巢囊肿,造成卵巢机能的紊乱。随着养猪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大型机械化养猪场的建立,迫切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发情周期的同步化,以便有计划地进行配种、产仔、育肥及成品的出厂。国际上曾报道人工合成的非甾体化合物米特利布尔(methallibure)能有效地控制猪的同步发情,同步效果达90%。但由于这种药物毒性极大,在体内的残留量可能对人体有  相似文献   

7.
绵羊对化学信息的识别及其在繁殖行为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动物生殖的各个阶段,都包含有嗅觉的作用。家畜经历了长期驯养过程之后,某些化学通讯行为有时会逐渐消失,但是它们仍然保持着野生祖先释放和感知气味的能力。 本项实验的目的在于测定绵羊产生和感知气味的能力及其在生殖中的作用。 取新疆细毛羊和哈萨克羊尿液和阴道分泌物作为外激素源,实验测定公、母羊对异性外激索的反应,记录嗅闻时间和行为表现。 结果表明,细毛公羊仅仅通过嗅觉,就有选择发情母畜的能力。它们对发情母羊化学倩息的趋近频次和嗅闻时间均高于对未发情者的频次和时间。 未曾交配过的一龄畜也能区分发情和未发情母畜的气味,但识别能力不如成畜。一定的性经验及随后的学习过程影响这种能力的发展。 实验表明,公羊在发情母畜阴遭分泌物处停留时间较长,嗅闻频次却并不高于对未发情畜阴道分泌物的次数。试畜对尿液的反应较阴道分泌物强。可见两处都含有表明性及性状况的化学信息存在。公畜对母畜化学信息表现蜷唇、舐、嗅、拱刺激源等行为。阴道分泌物所引起的行为类型则较尿液贫乏。 母羊亦表现出选择公畜化学信息的特性,它们在公羊气味处舐、排尿等。一龄畜反应亦弱于成畜。 新疆细毛羊和哈萨克公羊两个品种都表现了选择异品种信息的倾向。 绵羊是在近距离感受化学信息的,这就在一定程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LEPR在绵羊季节性发情中的表达特点,以季节性发情的中国美利奴和常年发情的多浪羊为研究对象,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繁殖季节不同发情阶段LEPRb m RNA在下丘脑、卵巢和子宫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在发情间期、前期和发情期中国美利奴卵巢和子宫组织LEPRb的相对表达水平都低于下丘脑,但在发情后期卵巢和子宫LEPRb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下丘脑。不同发情时期,两品种绵羊同一组织的LEPRb的表达变化幅度有所差异,但趋势相似。且中国美利奴各组织LEPRb的表达水平都高于常年发情的多浪羊。LEPRb的表达变化与绵羊发情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繁殖期雌性蓝狐(Alopexlagopus)类固醇激素含量、发情表现与性器官组织学结构之间的关系,于2019年选取繁殖期不同发情状况的雌性蓝狐,共18只,分为典型发情、非典型发情和不发情3组。通过无损伤取样法采集粪便与尿液并通过放射免疫法(RIA)测定孕酮(P)和雌二醇(E2)的含量;每组选取1只在发情并输精的当天取卵巢和子宫,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所测定典型发情、非典型发情、不发情蓝狐类固醇激素水平,雌二醇在尿液中的含量显著高于粪便,且在不同组间差异明显,尤其在典型发情组更高,达到(11 065.17±546.76)ng/L;孕酮含量尿液与粪样差异不大,孕酮含量在典型发情雌性蓝狐粪便与尿液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在不发情雌性蓝狐中差异显著,为(16.61±0.63)μg/L。粪尿测定孕酮和雌二醇激素含量与三组不同情况的发情表现相比相关性显著。粪、尿作为类固醇激素检测样本,虽然含量有差异,但变化趋势一致,都可使用。卵巢与子宫在典型发情雌性蓝狐中体积较大,卵巢可见各级卵泡和多个黄体,子宫黏膜上皮为柱状上皮,排列紧密,固有层内可见大量腺体;非典型发情雌性蓝狐卵巢、子宫发育状况与典型发情雌性蓝狐相类似;不发情雌性蓝狐卵巢、子宫呈静息状态,卵巢中卵泡多处于闭锁状态,无卵母细胞,也无黄体,固有层间质细胞及肌层肌细胞排列更为紧密。说明检测孕酮和雌二醇激素的含量,可以准确判定蓝狐发情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Kiss1基因在阿勒泰羊中的组织表达情况,及其在不同发情状态阿勒泰羊下丘脑中表达量的变化,本研究探讨其在阿勒泰羊季节性发情调控中的作用机理。本研究以季节性发情的阿勒泰羊为研究对象,首先使用半定量RT-PCR对发情盛期阿勒泰羊下丘脑、垂体、卵巢、心肌等10个组织中Kiss1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并使用q RT-PCR技术对发情前期、发情盛期、发情末期和间情期状态阿勒泰羊下丘脑中Kiss1基因的表达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Kiss1基因在发情盛期阿勒泰羊的下丘脑中高表达,在垂体、卵巢和甲状腺中表达量相对较低,在心、肝、脾、肺、肾和肌肉中不表达。Kiss1基因在乏情期(夏至日前后)阿勒泰羊下丘脑中的表达量很低,至发情前期下丘脑中Kiss1基因的表达量迅速上升,并达到峰值,极显著高于乏情期和间情期(p0.01)。发情启动后,下丘脑中Kiss1基因的表达量逐渐下降,其中发情盛期和发情末期的表达量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显著高于间情期(p0.05),极显著高于乏情期(p0.01),间情期的表达量又显著高于乏情期(p0.05)。以上数据提示Kiss1基因可能主要在诱导阿勒泰羊发情启动阶段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前用于临床中期引产和早孕流产的前列腺素(简称PG),主要是PGE_2和PGF_2α及其衍化物。国外资料中虽也有PGF_(1α)对实验动物抗生育作用的报告,但未见PGF_(1α)药理活性的详细资料,也无临床用于中期引产或抗早孕的成功报道。国内试以PGF_(1α)甲酯治疗奶牛持久黄体症及用于家畜同步发情等,效果卓著。  相似文献   

12.
大熊猫“佳佳”六月底发情配种、冬季产仔汤纯香,陈猛,张和民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汶川623006大熊猫(Ailuropodamelanoleuca)是季节性单发情动物,多在春季发情一次。但随纬度和海拔高度不同也有差异。在野外,多于4至5月中旬发情配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雌激素受体α(ERα)的角度探讨自然发情小鼠与诱导发情小鼠的子宫内膜上,雌激素受体α表达是否受内源雌激素的特异诱导而变化,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27只同日龄母鼠,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3个组:自然发情假孕组(对照组)、诱导发情处理假孕组和自然发情假孕第1天摘除卵巢组,3个组的小鼠在见栓后第4、6、8天分别取样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小鼠子宫内膜中雌激素受体α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3个处理组的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核、胞质都有ERα存在,且主要表达在腺上皮;见栓第4、6、8天时,诱导发情处理组小鼠子宫内膜的ERα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自然发情组和自然发情第1天摘除卵巢组(P0.05);见栓第8天时,自然发情处理组小鼠子宫内膜中的ERα阳性率与自然发情第1天摘除卵巢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见栓第4、6天时两者阳性率差异显著,自然发情处理组小鼠子宫内膜中的ERα阳性率显著高于自然发情第1天摘除卵巢组(P0.05)。结论诱导发情处理的小鼠子宫内膜,其表面雌激素受体α表达显著高于自然发情小鼠,且两者都受其内源性雌激素的特异诱导而变化。  相似文献   

14.
前人研究表明,可多次繁殖的反刍物种其雄性个体在发情期采食时间显著减少。目前有两个假说解释这一现象,即能量摄入最大化假说和能量保存假说。为验证雄性北山羊在不同发情阶段所采取的能量保存策略,作者于2014年10-12月在新疆天山中部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采集数据,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性检验分析数据。研究发现雄性北山羊成体和亚成体发情期采食时间均显著低于发情前期和发情后期,但二者在不同发情阶段卧息时间无显著变化,发情期采食和卧息时间比亦显著降低。发情期发情行为时间显著高于发情前期和发情后期,非发情时间主要用于采食。发情期采食时间和卧息时间都与发情行为时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雌性北山羊发情期采食时间亦显著低于发情前期和发情后期,发情期和发情后期卧息时间显著高于发情前期。本研究结果表明,发情期不同年龄阶段雄羊都主要采取能量摄入最大化策略,但同时也具有部分能量保存策略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圈养雄性麋鹿血清睾酮和皮质醇含量在发情期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0年7-8月在北京麋鹿苑采集不同繁殖状态雄鹿(发情前3头、发情3头和发情后4头)血液样品,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睾酮和皮质醇含量。结果显示发情雄鹿的睾酮浓度显著高于发情前、后,而3种状态雄鹿的皮质醇浓度无差异,并且与睾酮浓度无关。本苑麋鹿睾酮水平的变化与同类野生动物一致。  相似文献   

16.
于2004年8月~2005年1月,采用焦点取样连续记录法,对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马麝繁育中心的雌性马麝Moschus sifanicus进行了行为取样.按雌麝的发情格局,将样本动物区分为正常发情和不发情个体,并对两类雌麝在非交配季节(6~10月)和交配季节(11 月~翌年1月)的行为格局分别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表明,正常发情和不发情雌麝的总体行为格局并无大的差异,但在非交配季节,正常发情雌麝的运动频次显著多于不发情雌麝,后者的摄食频次较多,此外,雌麝(仅为正常发情)在交配季节有蹭尾行为的表达,正常发情雌麝的蹭尾行为频次显著多于不发情雌麝(无此行为表达,频次为0值).本研究结果可为圈养雌麝的发情格局的预测及区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往研究表明受发情交配行为制约,一些雄性反刍动物在发情期食物摄入量明显降低。已有两个相关假说解释该现象:能量摄入最大化假说和能量保存假说。作者于2009 ~ 2010 年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研究了雄性鹅喉羚不同发情阶段的时间分配。结果表明雄羚发情期采食时间比例明显下降(37. 9% ),低于发情前期(63. 6% )和发情后期(65. 8% );发情期卧息时间比例(6. 0% )与发情后期相近(5. 4% ),明显低于发情前期(23.2% );发情前期至发情后期采食卧息时间比(分别为2. 7、6. 3、12. 1)显著增加;发情期雄羚站立和移动时间比例明显升高,采食行为时间占非发情行为时间主要部分(86. 4% ),且采食行为与发情行为显著相关。相比之下,雌羚不同发情阶段采食行为时间分配比例相似。总之,除必需投入的发情行为外,发情期雄羚最大化其能量摄入;发情行为的投入是导致发情期雄羚食物摄入量下降的主导因子,雄性能量摄入最大化假说更好地解释了发情期鹅喉羚所采取的能量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孕激素受体(PR)的角度探讨同期发情处理与自然发情小鼠的子宫内膜上,孕激素受体分布是否受内源孕激素的特异诱导而变化,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27只同日龄母鼠,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三个组:自然发情假孕组(对照组)、同期发情处理假孕组和自然发情假孕第l天摘除卵巢组,3个组的小鼠在见栓后第4、6、8天分别取样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小鼠子宫内膜中孕激素受体的分布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三个处理组小鼠子宫内膜的三种细胞中都有PR存在;见栓第4天时,同期发情处理组小鼠子宫腺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的PR胞核阳性率显著高于自然发情组(P〈0.05);见栓第6天时,同期发情处理组小鼠子宫内膜三种细胞中的PR胞核阳性率显著高于自然发情组(P〈0.05);同时自然发情假孕第1天摘除卵巢组在见栓第6和8天时的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其它两组(P〈0.05)。结论同期发情处理的小鼠子宫内膜中孕激素受体分布显著高于自然发情小鼠,且两者都受其内源性孕激素的特异诱导而变化。  相似文献   

19.
胚胎移植又叫受精卵移植和卵移术,也叫人工妊娠和借腹怀胎。 家畜胚胎移植的内容包括一整套技术程序,并不仅仅是采卵和植卵问题。首先要选择供体和受体。供体母畜必须是优良品种,遗传性能优良,身体健康、强壮;受体母畜要求价廉、健康,生殖器官无疾病,性周期正常。通过健康检查尤其是生殖器官检查,将供体和受体母畜确定下来。然后观察和记录供体、受体的性周期,为同步发情作准备,对供体还要进行激素处理,以导致其超数排卵达到提高繁殖力  相似文献   

20.
目前,家畜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建系技术还不完善,很多大型家畜都未能建立ESCs系,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家畜相关研究的开展。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技术的建立,为迅速、高效的获得家畜多潜能干细胞提供了新方法。家畜iPSCs的建立,将推动家畜发育生物学、异种器官移植、人类疾病模型建立、家畜品种改良等研究。综述了家畜iPSCs技术的最新进展,并探讨了家畜iPSCs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