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Onconase(Onc)是一种从林蛙(Rana pipiens)卵细胞内提取的核酸酶,实验证实其在体外和体内对多种肿瘤细胞都具有显著的杀伤效果。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的重组Onc和天然提取蛋白质具有相似的活性,通过测定该蛋白质对黑色素瘤B16细胞的IC50和建立荷瘤小鼠模型探讨了Onc体内外的抗肿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B16细胞在体外对Onc敏感性较K562细胞低,其IC50为6.37μmol/L;但体内每次每只小鼠给予5mg/kg Onc也可显著地抑制B16细胞的生长,延长小鼠的生存时间。实验提供了一种简化高效获得具有天然活性Onc的方法,同时通过Onc对低敏感性肿瘤黑色素瘤细胞的杀伤研究,丰富了对Onc抗肿瘤作用的认识,为治疗黑色素瘤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2.
Onconase是从美洲豹蛙卵中提取的一种核糖核酸酶,由于其抗肿瘤活性而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以中国林蛙基因组为模板,克隆了一个新的RNase基因,并由此推导出了成熟林蛙RNase的氨基酸顺序.该酶是由10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它保留了RNaseA家族成员酶催化活性必须的组氨酸和赖氨酸残基,以及CKXXNTF的序列特征,与Onconase具有73%的氨基酸顺序的相似性.林蛙酶比Onconue少一个氨基酸,成为选今为止发现的RNaseA家族中的最小成员;并且,林蛙酶拥有的精氨酸和酪氨酸残基比Onconase多3个.此外,在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对林蛙RNase基因进行表达的过程中,表达产物对宿主显示出一定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3.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是肿瘤坏死因子(TNF)超家族成员。因其具有选择性杀伤绝大多数肿瘤细胞而对人体正常细胞无明显细胞毒性的特性而被广泛研究,并已有相关制剂进入临床抗肿瘤研究。虽然TRAIL在体内外实验中均展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效果,前期临床研究结果也表明了其相对安全性,但其临床抗肿瘤效果却不太理想。总结其临床效果差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体内稳定性差、肿瘤靶向性差、肿瘤获得性耐受等。对于TRAIL临床疗效差的问题,许多针对性的研究也相应开展,目前已有不少报道表明通过一些合理的优化方式有可能解决上述问题。我们从TRAIL的基因治疗、重组蛋白及死亡受体抗体治疗、TRAIL联合用药治疗及其他治疗方法等方面,简要综述TRAIL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及其应用中的优化。  相似文献   

4.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治疗疟疾的首选药。近年来大量体内外研究显示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其中,一些结构新颖的衍生物抗肿瘤活性大大增强,甚至优于常用的化疗药物。其抗肿瘤机制主要包括氧化损伤反应、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以及抗新生血管生成等。青蒿素类药物毒副作用小、成本较低,对多药耐药细胞有效,对放、化疗具有增效作用,预示其极可能成为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抗癌新药。  相似文献   

5.
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到胞外的囊泡状小体,体内多种细胞可以分泌外泌体,来源于树突状细胞(DC)和肿瘤细胞的外泌体表面表达MHC分子和抗原肽,体内外实验证明其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因此外泌体作为抗肿瘤疫苗被广泛研究。该文介绍外泌体的发现、蛋白质组成、体内抗肿瘤的机制,以及DC与肿瘤来源的外泌体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6.
鸦胆子油乳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肿瘤中药,毒副作用小,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安全。我们针对鸦胆子油乳的抗肿瘤机制,在分子基础、改变细胞周期分布、诱导细胞凋亡、破坏细胞结构、逆转多药耐药和临床应用等几方面进行了简要综述,为鸦胆子油乳的进一步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内皮抑素及其在抗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皮抑素是一种抗血管生成的抑制因子,它特异性地作用于新生微血管的内皮细胞,其水平与肿瘤血管生成有着明显的相关性。体内外的研究均表明,内皮抑素具有无毒副作用、不容易产生耐药性和易达到有效药物浓度等优点。我们简要综述了内皮抑素的特性、作用机制,及其在抗肿瘤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是哺乳动物体内唯一能够裂解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的酶。通过破坏细胞外基质及基底膜结构的完整性,释放胞外基质上的各种生长因子,与肿瘤的转移、侵袭密切相关。目前的研究表明Hpa在大多数中晚期肿瘤中都有表达,尤其在恶性肿瘤中异常高表达,而Hpa表达的下调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可以作为一种抗肿瘤转移相关靶点用于中晚期肿瘤的治疗。综述了Hpa的结构与功能、对肿瘤转移的促进作用及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胰岛素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来胰岛素的研究在各个方面进展均迅速,在胰岛素生理功能方面,除了经典的代谢调节作用外,还具有促生长作用,可能是体内一种重要的生长调节因子,此外,本文还介绍了胰岛素与其受体相互作用、胰岛蛋白质工程研究进展,以及胰岛素及其类似物在临床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喜树碱是一种重要的天然抗肿瘤药物,但是水溶性差、毒副作用较强及容易代谢失活等缺点限制了其作为临床抗肿瘤药物的应用。为了克服喜树碱的缺点,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数十年的结构修饰和改造工作,得到了许多活性更为优良的喜树碱类衍生物,如拓扑替康和伊立替康等。本文对2013-2016年间喜树碱衍生物的抗肿瘤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人参皂苷IH901是近年人参代谢组学研究中新发现的一种稀有人参皂苷。IH901在天然人参中并不存在,系口服人参后通过系列肠道微生物在体内代谢转化,最终入血的主要代谢产物之一。最新药理学研究表明,IH901在抗肿瘤、抗炎、抗糖尿病和抗衰老等方面均表现出良好的生物活性,是人参在体内发挥活性作用的主要物质。近年来,在体内转化IH901的理论指导下,国内外学者通过体外酶转化和微生物转化等生物工程技术在大规模提取制备IH901等研究方面均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以下综述了稀有人参皂苷IH901在体内外的生物转化及其生物活性等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中空纤维测定法是NCI建立的体内抗肿瘤药物筛选方法。本文介绍了中空纤维测定法的基本实验方法和疗效评判标准,回顾了近年基于中空纤维测定法的抗肿瘤药物方面的研究成果,认为中空纤维测定法不仅适用于药物筛选,在快速研究抗肿瘤药物药效和机制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本书在介绍脂质体及其在抗肿瘤治疗领域的概况及进展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作者在脂质体技术应用在抗肿瘤药物领域的基础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脂质体概述;脂质体在抗肿瘤药物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特点和研究现状;抗肿瘤药物脂质体的制备方法、稳定性研究和质量控制等内容,尤其是对鱼精蛋白凝聚法分离载药脂质体与游离药物的适用范围的探讨;抗肿瘤药物脂质体处方及工艺的优化、体外释药机制、不同粒径脂质体体内动力学以及体内组  相似文献   

14.
<正>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本书在介绍脂质体及其在抗肿瘤治疗领域的概况及进展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作者在脂质体技术应用在抗肿瘤药物领域的基础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脂质体概述;脂质体在抗肿瘤药物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特点和研究现状;抗肿瘤药物脂质体的制备方法、稳定性研究和质量控制等内容,尤其是对鱼精蛋白凝聚法分离载药脂质体与游离药物的适用范围的探讨;抗肿瘤药物脂质体处方及工艺的优化、体外释药机制、不同粒径脂质体体内动力学以及体内组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系统地研究了4-硒(代)硫酸酯多糖的抗肿瘤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发现该药在体内外均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并认为其抑瘤机制与促进巨噬细胞活性,间接促进淋巴细胞活性,释放具有杀伤肿瘤细胞的效应分子以及选择性抑制肿瘤细胞大分子合成有关。结果表明,4-硒(代)硫酸酯多糖是一种兼具杀伤肿瘤细胞和增强免疫功能双重作用的新型免疫型抗肿瘤药。  相似文献   

16.
喜树碱是1966年由喜树中分离而来的一种五环结构的生物碱,早期对其抗肿瘤活性的发现更是引发了科学家们对此类化合物极大的研究兴趣,现在已经证实喜树碱类化合物主要是通过抑制在DNA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I型拓扑异构酶。但其自身因水溶性差、毒副作用强,在临床应用上易出现不良反应。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研究者在对其作用机制及构效关系的研究基础上,开发出了数以百计的喜树碱类衍生物,很多已经进入临床或临床前研究。但目前仅有两种喜树碱类的化合物拓扑替康和依立替康被美国FDA批准应用于临床上肿瘤的治疗。本文就已上市的喜树碱类化合物以及喜树碱类抗肿瘤药物开发的挑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葡萄球菌肠毒素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葡萄球菌肠毒素(SE)是一种外源性超抗原,能够高效地刺激T细胞增殖并且促使其释放多种大量的细胞因子。体外细胞水平和动物体内水平的研究结果表明,SE能够产生强大的杀伤肿瘤细胞效应,它是一种很有潜能的新型肿瘤免疫治疗剂,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SE抗肿瘤是目前肿瘤治疗基础研究的一个热点,但是尚未见临床应用SE治疗人体肿瘤的报道。本文综述了SE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探讨了其抗肿瘤作用的机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以血管新生抑制剂和血管阻断剂为代表的肿瘤血管靶向药物作为一种新的抗肿瘤疗法,其研究与开发已取得显著进展,尤其是二者联用已在临床实践中获得更好疗效。因而,近年来具有新生血管抑制和血管阻断双重作用的肿瘤血管靶向药物研究备受关注。这种具双重作用的肿瘤血管靶向药物因同时保持了血管新生抑制剂和血管阻断剂的各自作用特点,在临床肿瘤治疗上更具优势,不仅能一药多靶,增强抗肿瘤疗效,同时还可降低用药剂量,减少毒副作用,提高用药耐受性,故临床应用前景广阔。综述新生血管抑制剂和血管阻断剂的作用机制及特点,介绍具代表性的兼有新生血管抑制和血管阻断双重作用的肿瘤血管靶向药物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免疫R N A(i-RNA)是一种能向正常机体转移抗体形成和多种细胞免疫活性的免疫制剂。由于i-RNA在生物体内有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所以i-RNA的临床应用首先开始于抗肿瘤的免疫治疗上。i-RNA能超越动物种属界限、传递体液和  相似文献   

20.
肿瘤抑制基因p53是目前研究最广泛和系统的抑癌基因之一。p53与其上、下游基因形成复杂的信号网络来发挥功能。p53基因的突变或缺失与多种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所以p53基因是目前多种抗肿瘤药物开发的靶点。多糖由于其低毒和抗肿瘤效果成为生物大分子抗肿瘤的研究热点。目前认为,多糖在体内外抗肿瘤机制有两方面:一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力以抑制肿瘤增殖,另一则是激活胞内信号通路,调控肿瘤相关基因表达,诱导肿瘤细胞衰老、细胞周期阻滞与凋亡达到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该文综述了近些年多糖通过调控p53信号网络来发挥其抗肿瘤及抗衰老等作用,为多糖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