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1H核磁共振(简称NMR)卷积差谱和温度差谱技术对胰岛素与去八肽胰岛素(简称DOI)局部溶液构象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二者NMR谱的比较发现胰岛素和DOI谱的CH_3峰区存在明显差异。DOI三维结构的屏蔽效应明显降低;以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CH_3组成的峰区变尖、变窄、接近自由蜷曲状态蛋白质谱。高场区0.42ppm的峰肩为A_2-异亮氨酸在三维结构中受邻近A_(19)-酪氨酸屏蔽影响的高场位移峰,该峰在DOI谱中消失。因此暗示着A链头尾密切联系着的三维结构遭到破坏。用温度差谱简化NMR谱。比较了胰岛素与DOI二者随温度上升构象变化的过程以及各自对热的不稳定性,表明DOI分子在溶液中还保存一定的特定构象;但结构相当松散,热不稳定性增加。胰岛素经去B链羧端八肽后局部构象将有明显变化,可能导致胰岛素某种特定空间结构受到破坏。这也可能是DOI分子生物活性丧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用~1H 核磁共振(简称NMR)卷积差谱和温度差谱技术对胰岛素与去八肽胰岛素(简称DOI)局部溶液构象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二者NMR 谱的比较发现胰岛素和DOI 谱的CH_3峰区存在明显差异。DOI 三维结构的屏蔽效应明显降低;以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CH_3组成的峰区变尖、变窄、接近自由蜷曲状态蛋白质谱。高场区0.42ppm 的峰肩为A_2-异亮氨酸在三维结构中受邻近A_(19)-酪氨酸屏蔽影响的高场位移峰,该峰在DOI 谱中消失。因此暗示着A 链头尾密切联系着的三维结构遭到破坏。用温度差谱简化NMR 谱。比较了胰岛素与DOI 二者随温度上升构象变化的过程以及各自对热的不稳定性,表明DOI 分子在溶液中还保存一定的特定构象;但结构相当松散,热不稳定性增加。胰岛素经去B 链羧端八肽后局部构象将有明显变化,可能导致胰岛素某种特定空间结构受到破坏。这也可能是DOI 分子生物活性丧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G蛋白Rab3a与神经生长抑制因子 (growthinhibitoryfactor,GIF ,原称金属硫蛋白 3,MT 3)相互作用对神经元细胞生长的影响 ,以嗜铬细胞瘤株 (pheochromocytoma)PC1 2充当神经元模型 .将hMT 3(humanMT 3)和Rab3a基因分别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Flag CMV 2和pSV HA中 ,质粒共同转染PC1 2细胞 ,观察转染后细胞的生长状态 .以共转染pFlag CMV 2 hMT 1和pSV HA Rab3a的细胞组作为对照 ,验证hMT 3与Rab3a相互作用对PC1 2影响的特异性 .结果发现 ,共转染pFlag CMV 2 hMT 3和pSV HA Rab3a的PC1 2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 ,细胞生长抑制率与GIF在脑提取物存在F的神经元生长抑制作用接近 ,但转染两基因中的任何单个基因以及共转染pFlag CMV 2 hMT 1和pSV HA Rab3a对PC1 2细胞生长无影响 .进一步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 4T 1 Rab3a和pGEX 4T 1 hMT 3,转化大肠杆菌BL2 1 ,经谷胱甘肽 Sepharose 4B亲和层析、凝血酶酶切和SephacrylS 1 0 0纯化 ,得到纯度 95 %以上的Rab3a和hMT 3蛋白 .体外细胞生物学活性检测表明 ,表达的Rab3a蛋白与重组hMT 3蛋白共培养PC1 2 ,对细胞的生长产生了明显的特异性协同抑制作用 ,抑制曲线与GIF在脑提取物存在下的神经元生长抑制曲线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4.
目的:获得小鼠PC1蛋白的兔多克隆抗体,检测其在小鼠器官中的表达谱。方法:以纯化后的小鼠PC1蛋白及其N端45个氨基酸与GST的融合蛋白(GSTMPC1、GSTMPC145)为抗原,制备了它们的兔多克隆抗体。进一步应用饱和硫酸铵沉淀法、DEAE52和ProteinA亲和层析法对这两个抗体进行了纯化,Westernblot检测了PC1蛋白在昆明白小鼠七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两个兔多克隆血清的效价分别为1∶20000和1∶200000,并能与人工合成的人PC1蛋白N端的46个氨基酸发生良好的交叉反应。PC1蛋白在结肠中有表达,在肾中有微弱表达,而在心、肺、肝、胃、脾中没有表达。结论:获得小鼠PC1蛋白的兔多克隆抗体,PC1蛋白在结肠中有表达,在肾中有微弱表达,而在心、肺、肝、胃、脾中没有表达 。  相似文献   

5.
研究6-姜酚对β淀粉样蛋白(Aβ1-42)引起的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信号通路。通过MTT检测不同浓度Aβ1-42对PC12细胞的作用及不同浓度6-姜酚对Aβ1-42诱导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6-姜酚对Aβ1-42诱导的PC12细胞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磷酸化GSK-3β(Ser9),Akt及磷酸化Akt(Ser473)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6-姜酚能显著减少Aβ1-42引起的细胞凋亡;PC12细胞经Aβ1-42作用48 h后,80及120μM 6-姜酚预处理组中GSK-3β及Akt的磷酸化水平则均显著高于Aβ1-42处理组的。说明6-姜酚对抗Aβ1-42引起的细胞毒性作用,可能与其激活Akt的活性、抑制GSK-3β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生命科学研究》2015,(5):426-431
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是介导肿瘤细胞发生免疫原性死亡的关键性信号分子,在某些理化因素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的过程中,内质网上的CRT迅速转位到细胞膜上。作为一种特异的信号分子,凋亡肿瘤细胞膜上的CRT能介导吞噬细胞对凋亡肿瘤细胞的识别和吞噬。目前有关免疫原性肿瘤细胞死亡的实验数据大多由动物细胞和动物活体实验得到,人肿瘤细胞在发生免疫原性细胞死亡时,是否也具有CRT膜转位这样的分子事件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研究分析了3种临床常用的肿瘤化疗药物(柔红霉素、长春新碱、顺铂)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CRT亚细胞定位的影响,及其在介导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死亡中的作用。在对比分析的3种临床抗肿瘤药物中,柔红霉素和顺铂可诱导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发生凋亡,但仅柔红霉素处理的PC3细胞膜上CRT的表达量显著增加。膜上高表达CRT的PC3细胞能更有效地被吞噬细胞吞噬。结果表明,柔红霉素作为抗肿瘤药物,能诱导敏感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7.
研究6-姜酚对β淀粉样蛋白(Aβ1-42)引起的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信号通路。通过MTT检测不同浓度Aβ1-42对PC12细胞的作用及不同浓度6-姜酚对Aβ1-42诱导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6-姜酚对Aβ1-42诱导的PC12细胞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磷酸化GSK-3β(Ser9),Akt及磷酸化Akt(Ser473)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6-姜酚能显著减少Aβ1-42引起的细胞凋亡;PC12细胞经Aβ1-42作用48 h后,80及120μM 6-姜酚预处理组中GSK-3β及Akt的磷酸化水平则均显著高于Aβ1-42处理组的。说明6-姜酚对抗Aβ1-42引起的细胞毒性作用,可能与其激活Akt的活性、抑制GSK-3β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生命活动过程与生物分子内或生物分子间机械力的作用密不可分.原子力显微镜具有极高的力学分辨率,可以在近生理条件下对生物样品进行力学测量,是研究生物体系力学相互作用的理想工具.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单分子力谱(AFM-SMFS)技术可以在单分子、单细胞水平测量生物分子内或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本文首先扼要介绍了AFM-SMFS技术,包括AFM-SMFS的基本原理、力谱测量及分析方法(蠕虫链模型、自由连接链模型和自由旋转链模型)以及探针的化学修饰方法(硅/氮化硅探针和镀金探针的修饰);重点介绍了利用AFM-SMFS技术对活体细胞表面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CD20、热休克蛋白以及蛋白酪氨酸激酶)和糖类分子(葡萄糖和甘露糖)的近期研究进展;随后介绍了利用AFM-SMFS技术对活菌体表面蛋白(肝素结合血凝黏附素和Als5p黏附蛋白)和糖类分子(半乳糖、甘露糖、B族碳水化合物、荚膜多糖、α-甘露聚糖、β-甘露聚糖、β-葡聚糖以及几丁质)的近期研究进展;最后对AFM-SMFS技术的缺点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藻蓝蛋白 (PC)和藻红蓝蛋白 (PEC) β亚基 (分别简称为 β PC、β PEC)生物合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用MegaprimerPCR定点突变技术设计 β PC、β PEC中与藻蓝胆素连接的第二个半胱氨酸的定点突变蛋白质 β PC(C15 5I)和 β PEC(C15 5I)。将相应的基因片段亚克隆于表达载体pET 30a,并转化大肠杆菌BL2l(DE3)。经IPTG诱导后 ,β PC(C15 5I)和 β PEC(C15 5I)在大肠杆菌中均得到了高效表达。β PC(C15 5I)和 β PEC(C15 5I)与藻蓝胆素的重组结果表明两个突变体的结构基本没发生改变 ,有利于对 β PC和 β PEC的生物合成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导高梁(C_4植物)和小麦(C_3)植物绿色和黄化叶片中PEP羧化酶的一些特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材料叶片的PEP羧化酶对一些代谢物的反应不同。高梁绿色叶片的PEP羧化酶为G6P、Gly和FDP所激活,为油酸和柠檬酸所抑制。G6P、Gly和FDP对小麦叶片(绿色和黄化叶)、高粱黄化叶片的PEP羧化酶则均无激活作用,油酸和柠檬酸的抑制效应也消失或者下降。 比较这些不同来源的PEP羧化酶在DEAE——纤维素柱层析的结果表明它们具有不同的离子特性。在高粱绿色叶片中分得两种具有不同物理学和动力学特性的PEP羧化酶同功酶(PCⅠ;PCⅡ)。它们的Km(PEP)值各为1.66毫克分子和0.181毫克分子。PCⅡ对G6P的反应较迟钝。从NaCl洗脱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对变构效应剂的反应来看,PCⅡ的一些特性接近于小麦的PE羧化酶。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研究甘草黄酮(LF)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中GSK-3β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结合一次性小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T2DM)实验大鼠模型。将实验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糖尿病模型组(DM)、甘草黄酮治疗组(LF)和阳性对照组(PC)。分别以溶剂(1,2-丙二醇)、甘草黄酮[300 mg/(kg·d)]或吡格列酮[10 mg/(kg·d)]连续灌胃6周。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肝脏中GSK-3β的蛋白表达量。研究结果显示,DM组大鼠肝脏组织中GSK-3β的蛋白表达量较CON组显著升高(P0.01);其在LF组和PC组的表达量与DM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上述结果表明,LF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中GSK-3β的蛋白表达量,这可能是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肝细胞黏附分子(hepatocyte cell adhesion molecule,hepa CAM)联合藏红花素(crocin)对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细胞PC3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及侵袭转移的影响,采用细胞免疫荧光观察迁移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转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体外迁移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EMT相关分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和MMP-9的表达变化。实验显示,hepaCAM过表达腺病毒与藏红花素均可有效抑制PC3细胞的侵袭转移(p0.01),两者联用比单独应用效果更加明显(p0.01)。Q-PCR显示,过表达hepaCAM联合藏红花素组与单独处理组相比,MMP-2、MMP-9及波形蛋白(vimentin,VIM)mRNA表达水平下调更显著(p0.01);E-钙粘蛋白(E-cadherin,E-CA)m RNA水平上调更加明显(p0.01)。Western blotting显示,与过表达hepa CAM组或藏红花素组相比,两者联用组MMP-2、MMP-9、VIM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同时E-CA蛋白水平上调更加明显(p0.01)。因此得出以下结论,hepaCAM过表达腺病毒联合藏红花素可显著抑制PC3细胞的侵袭转移,作用机制或与EMT和MMPs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以H_(2)O_(2)诱导PC12细胞建立氧化损伤模型,研究芜菁中性多糖(neutral polysaccharide from Brassica rapa L.,BRNP)对PC12细胞氧化损伤保护及初步作用机制。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检测H_(2)O_(2)对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JC-1法检测BRNP对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BRNP对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Bax、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BRNP对PC12细胞无明显细胞毒性;H_(2)O_(2)的造模浓度和时间分别为300μmol/L、4 h;BRNP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H_(2)O_(2)对PC12细胞的氧化损伤;BRNP可降低H_(2)O_(2)对PC1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损伤;以不同剂量BRNP干预PC12细胞后,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有显著降低(P<0.05);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BRNP能够改善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及保护其细胞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内LDH生成、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凋亡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通过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缺口翻译法和DNA凝胶电泳观察多巴胺(DA)对PC12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并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胞浆细胞色素c、Bcl-2和Bax蛋白以及活化型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水平. 结果表明, 在DA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过程中, 可见PC12细胞中活化型caspase-3蛋白表达, 胞浆中细胞色素c水平明显增高, 同时Bcl-2蛋白水平下降, 而Bax蛋白水平明显增加. 环孢菌素A预处理对细胞色素c释放和caspase-3激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而对Bcl-2和Bax蛋白影响不明显. 结果提示, Bcl-2和Bax蛋白、细胞色素c以及caspase-3可能参与DA诱导PC12细胞凋亡, 线粒体细胞色素c向胞浆释放可能是其中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华蟾素注射液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对VEGF及KDR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前列腺癌PC3细胞株,采用MTT(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不同浓度华蟾素注射液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FCM法分析该药对PC3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蛋白印迹法检测药物处理PC3细胞后,细胞中VEGF及KDR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浓度的华蟾素注射液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具有抑制作用(P<0.05),并呈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华蟾素可阻滞细胞进程于S期(P<0.05);蛋白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华蟾素注射液能使VEGF及KDR蛋白表达下降,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华蟾素注射液能抑制PC3细胞的增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VEGF及KDR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采用粗粒化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Amyloid蛋白对树枝形分子(PAMAM)的影响,计算了在酸性和中性两种不同p H下,PAMAM分子与Amyloid蛋白不同距离下的回旋半径,形状因子以及径向分布函数.经分析发现Amyloid蛋白对PAMAM分子有较大影响,但树枝形分子内部空间不足以包裹Amyloid蛋白分子.自由能计算结果表明酸性p H条件下PAMAM分子无法吸附到Amyloid蛋白分子表面,而中性条件下二者却能形成稳定复合结构。  相似文献   

17.
平茬柠条的土壤水分动态及生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瑞鑫  王磊  杨新国  陈林  蒋齐  王兴  陈娟 《生态学报》2019,39(19):7249-7257
平茬作为荒漠草原区柠条林优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深入探究平茬复壮阶段的土壤水分的恢复状况及其对生理特征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设置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平茬年限柠条的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及其周期性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其对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等光合作用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长季年内变化,PC1a—PC5a柠条在对土壤水分的保持能力均高于WPC柠条;对比不同平茬年限柠条土壤水分,PC3a增长迅速,PC4a水分条件最优,PC5a土壤水分消退逐渐向WPC柠条的土壤水分接近;土壤垂直剖面上,PC1a—PC4a柠条根系活跃区的土壤水分随着平茬年份的增加,深层的土壤水分得到有效改善,到PC5a时开始回落。(2)不同平茬年限土壤含水量变化剧烈程度分别为PC4aPC5aWPCPC2aPC3aPC1a,且平茬措施对非根系活跃区的深层土壤水分影响不大,平茬后,对0—180cm土层深度的影响显著,且以平茬PC4a和PC5a的土壤水分周期性变化最长,振动强度变化最明显。(3)平茬早期(PC1a—PC2a)的土壤水分并未迅速提高,此阶段柠条的光合作用受自身性状的影响大于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平茬中期(PC3a—PC4a)的土壤水分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大于柠条的补偿生长作用;平茬后期(PC5a),平茬柠条光合作用减弱及性状几乎不发生变化,土壤水分状况也开始接近WPC柠条。因此,对于荒漠草原平茬复壮阶段的柠条林的科学有效管理,PC5a柠条可作为饲草资源进行利用的最佳时段。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HM)是否通过下调JNK信号拮抗高糖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使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检测PC12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PC12细胞早、晚期凋亡及死亡细胞率;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凋亡细胞核变化;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PC12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leaved-Caspase-3)和p-JNK蛋白的表达.结果发现,不同浓度的葡萄糖(4.5、9.0、13.5、18.0 g/L)分别处理PC12细胞24、48、72、96 h后,发现浓度为13.5 g/L的高糖处理PC12细胞72 h可明显改变细胞形态、降低细胞活力、增加细胞凋亡率,同时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3)表达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降低,提示:长时间高糖处理可诱导PC12细胞凋亡.DHM(15μmol/L)预处理能明显改善高糖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降低高糖诱导的PC12细胞中JNK和p-JNK蛋白的表达;进一步用JNK激动剂(茴香霉素)处理能取消DHM对高糖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综上,得出结论:DHM通过下调JNK信号拮抗高糖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导致蛋白C、蛋白S、抗凝血酶缺乏症的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检测蛋白C活性(PC:C)、蛋白S活性(PS:C)以及抗凝血酶活性(AT:C);PCR法分别扩增患者PC、PS、AT基因序列,寻找突变点。结果:蛋白C合并蛋白S合并抗凝血酶AT缺乏患者PC基因启动子区域存在C4867T杂合突变(NG_016323.1),为蛋白C基因的多态性位点;在蛋白S基因第四号外显子区域有G68395T杂合突变(NG_009813.1),导致Arg90Leu(NP_000304.2),为国际首次报道。遗传性PS缺陷在家系:四名家系成员均检测到PS基因第四号外显子区域一个杂合(错义)突变,G68395T(NG_009813.1)。结论:PC基因启动子的多态性位点C4867T杂合突变(NG_016323.1),PS基因第四号外显子区域的G68395T杂合突变(NG_009813.1),可能是导致患者PC、PS联合缺乏的原因。PS基因第四号外显子区域G68395T(NG_009813.1)杂合突变,可能是导致PS缺陷症家系成员PS缺乏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探讨异槲皮苷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导致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首先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异槲皮苷与AMPK的结合情况.采用Aβ25-35(20 μmol/L)损伤PC12细胞建立细胞氧化损伤模型,采用甲基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通过试剂盒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活性氧(ROS)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