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团头鲂原是一种野生的草食性淡水鱼类,从1960年起对它进行了一系列的观察试验,肯定它有以下六个优点:(1)在池养条件下,性腺能发育成熟;(2)以各种草类为主要食料;(3)抗病力强、成活率高;(4)容易捕捞、起水率高;(5)含肉量高,脂多、味美;(6)一年半可长至商品规格。试验结果证明团头鲂可以作为新的养殖对象,同时也提供了一套繁殖、饲养管理方法。1964年到1973年已有二十一个省市先后进行移殖饲养,有的已就地繁殖、推广。本文系历年试验和部分移殖经验的总结。    相似文献   

2.
池沼公鱼移殖放流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于1984—1986年进行了池沼公鱼移殖放流试验研究,移入水库的池沼公鱼已能自然产卵繁殖,形成了经济群体。本文论及了移殖放流的理论依据、移殖放流技术、移殖放流效果、移殖池沼公鱼的生态效益的分析和池沼公鱼的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来,银鱼的移殖驯化工作有了一定的进展。笔者根据各种银鱼的不同生物学特性,从中挑选了一种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Abbott)作为向北方地区移殖的研究对象,它的繁殖期温度为2—6℃,有一定的耐盐性能,生长迅速,生命周期为一年,繁殖快且生长后期吞食小型鱼类,有一定的竞争能力,在改造鱼类区系中,它是一种难得的耐寒、名贵小型经济鱼类。将它向北方移殖驯化,成功的可能性较大。在具体移殖工作中为克服北方冰冻季节的自然障碍,对大银鱼胚胎作了低温保存研究,结果见表1:  相似文献   

4.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Cuv.et Val.)是我国劳动人民发现的并久经饲养的一种淡水鱼类养殖对象。它有生长快,草食性等优点。但抗病力低,特别是在鱼种阶段死亡率高,一般在60%左右,严重的可达80%以上。为了解决这一生产上的问题,在文化大革命初期(1966年)我们和本所官桥试验场的工人同志一起,做了草鱼(♀)×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Yih.)的杂交试验。1968年又进行了草鱼(♀)×团  相似文献   

5.
孟氏隐唇瓢虫引进福建后的繁殖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1955年自苏联引进我国一批孟氏隐唇瓢虫(Cryp-tolaemus montrouzieri Muls.),先在广东进行了研究(蒲蛰龙等1957,1961)于1956年由华南农学院引进在福建农学院进行饲养繁殖,迄今已六年多。在饲养繁殖过程中,观察了这种瓢虫在福州地区的生活习性,并初步进行散放驯化试验,供进一步研究粉蚧生物防除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团头鲂精子寿命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已在我国许多地区饲养,人工繁殖工作也普遍开展。了解团头鲂精子在何种条件下活力最好,存活最长,就可以更合理的利用精液,帮助提高受精率和孵化率,获得更多的苗种。 我们于1980年6月3—5日、1981年5月28—29日对团头鲂精子的寿命进行了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鳙团移核鱼LDH,MDH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二龄鳙鱼细胞核和团头鲂细胞质配合的核质杂种鱼--鳙团移核鱼及其亲本,供核体鳙鱼和受核体团头鲂肌组织LDH、MDH同工酶进行了研究试验。鳙团移核鱼和供核体鳙鱼肌组织LDH同工酶均具有LdhA2B2一条谱带;受核体团头鲂的则具有LdhA2、LdhA2B1、LdhA2B2、LdhA1B3、LdhB4等五条谱带。移核鱼和供核体鳙鱼肌组织的MDH同工酶都各具有二条谱带:S-mdhA2、S-mdhAB;受核  相似文献   

8.
以2n团头鲂为对照,对诱导产生的同源四倍体、自繁后代(4n-F1)和倍间交配后代(正交3n和反交3n)的染色体组型及形态遗传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1)团头鲂四倍体(包括4n和4n-F1)和正反倍间交配三倍体的染色体众数分别为96和72,是2n团头鲂的2倍和1·5倍;在四倍体团头鲂组型排列中,sm1的四条较大的染色体明显可见,可视为标记染色体;(2)9个比例性状的测量结果显示,多倍体的体长/体高、体长/头长比例值显著小于2n团头鲂(P<0·05);而对于背棘长/体长比例值,多倍体则显著大于2n团头鲂(P<0·05);(3)29个参数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团头鲂同源4n、4n-F1、倍间交配3n及2n团头鲂等5个不同倍性群体的传统形态差别很大部分是由躯干部的形态差异,主要是体长/体高引起的,可作为团头鲂多倍体与二倍体群体鉴别的形态依据;(4)聚类结果显示,正交3n和反交3n相聚类,亲缘关系最近,然后,它们与4n-F1聚类后,再与4n奠基群体聚类,与二倍体群体的聚类关系较远[动物学报51(3):455-461,2005]。  相似文献   

9.
李春启  张力  郭富  张桂琴 《遗传》1979,1(4):27-28
林木组织培养是国内外新近出现的一种繁 殖技术,具有快速、多量、遗传性状较均一等特 点。前此,新西兰已用此法对黑杨派和青杨派 成功地进行了繁殖试验,但对不易生根的白杨 派的繁殖正在试验,迄今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0.
小鼠胚胎移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哺乳动物的胚胎移殖技术已有一百年的历史。1935年利特尔(Littlc)首次报道小鼠胚胎移殖成功,以后麦克拉仑(McLaren)、马斯克(Marsk)、塔科斯基(Tarkowski)、盖特(Gates)、霍恩斯坦(Hornstein)以及迪克曼(Dickmann)等也相继报道了这方面的研究。 近年来,我国王培生、吕容真等也对小鼠  相似文献   

11.
1957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了1956年到1967年圣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指出了在发展海洋和淡水的水产品生产和水产养殖业方面,加强培育优良鱼种是发展水产养殖业措施之一。我国目前饲养的淡水鱼类,主要是鲤、青、(鱼完)、鲢、鳙、鲮这六种鱼,要在鲤鱼中选出优良品种以及在其他五种鱼中培育出健强鱼种以外,还应当设法在未曾饲养过的野鱼中找出可以饲养的新鱼种,以及从国外移殖新  相似文献   

12.
黑线姬鼠的人工繁殖与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黑线姬鼠是一种良好的EHF病毒动物模型。国内外未见有人工饲养繁殖和驯化方面的报道。我们从1983年起,对野外捕获的6只黑线姬鼠(雌雄各半),在常规饲养室条件下进行人工饲养繁殖和驯化的研究,取得了初步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用1年生海棠苗作为寄主植物饲养苹果绵蚜Eriosomalanigerum(Hausmann)的方法,包括寄主植物的选取、栽培管理、接虫方法及试验结果。该方法既能为苹果绵蚜提供长期新鲜的寄主植物,又能使仔蚜很快定殖成活,十分有利于试验的连续进行,且简单经济。  相似文献   

14.
于1984年3—7月、1985年和1987年以不同批号共297只树鼩,先后对三个饲料配方做了喂养试验。结果表明:含蛋白质10.5%的配方不能用于树比的饲养与繁殖;含蛋白质15.15%的配方可作为常规饲料,用于短期饲养,其繁殖效果较差;含蛋白质24%的配方对树鼩的饲养与繁殖均较适合,是较好的树鼩饲料配方之一,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方正银鲫雌核发育的细胞学初步探讨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雌核发育是一种特殊的繁殖方式,同种或异种精虫进入卵细胞内只刺激其发育,精虫头部并不形成有功能的雄性原核,结果卵细胞的发育只是在一个雌性原核的参与下进行(洛马索夫,1960)。许多研究报告证实银鲫用这种方式繁殖后代。Berg 1949年首次提出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雌核发育的假设,其后洛马索夫和哥洛温斯卡娅(1947,1954)用黑龙江移殖的银鲫雌鱼与鲫、野鲤、家鲤等雄鱼杂交,得到的后代完全与银鲫同型,并用细胞学方法证实了雄性精核在卵细胞的发育过程中没有与卵核融合。1966年,Cherfas报道了黑龙江一种雌核发育银鲫的染色体为三倍体。1971、1978年,小林弘先后发表了日本关东系三倍体银鲫(Carassius auratus lagsdorfii)雌核发育的细胞学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16.
《水生生物学集刊》1977,6(2):151-153
1974年湖北省水生生物研究所送给我场一批散鳞镜鲤、龙州镜鲤和兴国红鲤。1975和1976年并派出技术人员到我场协助进行鲤鱼品种间的杂交试验,两年共繁殖了杂交鲤苗7113,000多尾,经过饲养,效果良好,深受群众欢迎,并把它誉为“丰鲤”。  相似文献   

17.
1974年湖北省水生生物研究所送给我场一批散鳞镜鲤、龙州镜鲤和兴国红鲤。1975和1976年并派出技术人员到我场协助进行鲤鱼品种间的杂交试验,两年共繁殖了杂交鲤苗713,000多尾,经过饲养,效果良好,深受群众欢迎,并把它誉为“丰鲤”。    相似文献   

18.
鲂属鱼类形态度量学研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鲂属(Megalobrama)鱼类是鲤科(Cyprinidae)鲌亚科(Cultrinae)中一群分布广的较大型经济鱼类1,有的种已作为淡水养殖对象,如着名的武昌鱼.多年以来,由于过度捕捞,广泛的移殖和人工繁殖等诸多因素,鲂属鱼类的种质资源正受到衰退和混杂的威胁2.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鱼类标本馆收藏的标本为基础,对鲂属鱼类的广东妨、厚颌鲂、鲂、团头鲂和鳊的标本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希望对鲂属鱼类的种间差异、物种鉴定特征、物种分化过程有较全面的了解,并为鲂属鱼类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移殖飞翔是白蚁传播的主要方法,正确掌握它的出飞条件、规律,在防治实践上有相当大的意义。目前由于各地气候不同,对家白蚁分群时间各说不一。历年来我在防治白蚁工作中,初步进行了一些观察,提出供大家参考。 一.繁殖蚁在出巢前的情况 湖北省一年四季有明显的温差。白蚁活动规律民间有“来得明(清明节)”,“去得白(白露节)”的说法。每年11月到次年3月中旬是白蚁越冬归巢集结时期。巢内温度虽在“数九寒冬”还是很高的。气温16℃时,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实验家兔在生产繁殖中均以混合饲料、青饲料作为其主要饲料。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实验动物饲养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动物的饲料有了大量的研究。目前,国外已应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添加剂代替青饲料,饲养无特定病原动物(Speciul pathogen free animal,简称SPF动物)和普通动物。在学习和参阅国内外饲养家兔的经验基础上,我们进行了一年的家兔饲养试验,取得一定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