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己酸菌DNA中G—C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核酸的增色性,采用备有加热装置的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了己酸菌DNA的热变性温度(Tm),得出己酸菌G-C克分子百分数含量为30.9.测定结果表明G-C含量与传统分类允许的范围一致.  相似文献   

2.
在测定细胞DNA G-C克分子百分比的诸多方法中,以Ko等建立的高压液相色谱法较为先进,灵敏度更高,速度快,重复性好,计算方便。我们在研究链霉菌G-C克分子百分比测定方法时,对方法作了一些改良,现将结果  相似文献   

3.
研究揭示,生物信息的形成,传递与DNA构象的多样性,特别是其中的左手螺旋Z-构象DNA(Z-DNA)相关.在机体DNA链中,普遍存在的特异序列结构d(C-G)n和d(G-C)n片段易形成Z-构象.但对d(G-C)n序列结构的寡聚体Oligo-d(G-C)n,(n小于8)能转换形成Z-DNA片段少见报道.为促进对Z-DNA尤其是其中的短片段Z-DNA与生物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我们对合成并纯化后的寡聚体Oligo-d(G-C)n,n分别为4,6,8,10, 及Oligo-d(C-G)6和多聚体poly-d(G-C)500-900进行Z-构象的形成和其构象转换的比较研究.研究结果发现:①d(GpCpGpCpGpCpGpCpGpCpGpC)是d(G-C)n序列结构中能转换形成Z-构象的最短片段(n=6).其转换成Z-构象能力有链长依赖性(poly d(G-C)500-900易于Oligo-d(G-C)6);②Oligo-d(G-C)6的Z-构象形成能力因溶液中的介质性质不同而异.Co(NH3)3+〉Mg2+〉Na+;C1O-4〉Cl-,因此要求盐溶液的浓度差异很大.③PH7.2,室温条件下,在MgCl2, NaClO4, NaCl溶液浓度分别由0 mol/L增至6.0 mol/L,Oligo-d(G-C)6的B、Z构象转换都出现:B-构象相对稳定期,B-、Z-构象转换跃迁期和Z-构象相对稳定期.每个阶段要求跨越的盐浓度变迁范围也因所用介质而异.当溶液中Oligo-d(G-C)6 B-构象、Z-构象各占50%(θ1/2)时,其盐浓度分别为1.72 mol/L(MgCl2),2.88 mol/L(NaClO4),3.85 mol/L(NaCl).④Oligo-d(G-C)6的B-,Z-构象转换程度受盐浓度影响:当Oligo-d(G-C)6处于最适条件和不同盐溶液其浓度为θ(12)浓度时,温度由8 ℃→22 ℃,在MgCl2,NaClO4溶液中的Oligo-d(G-C)6形成Z-构象能力增加,当由22 ℃→60 ℃,MgCl2溶液中的Z-构象Oligo-d(G-C)6加速增加,而在NaClO4溶液中则是急速向B-型Oligo-d(G-C)6方向转换;温度变化对处于NaCl溶液中的Oligo-d(G-C)6B-、Z-构象相对平衡影响较小.⑤甲基化胞嘧啶即Oligo-d(G-mC)6或d(mC-G)6均增大Z-构象形成能力.⑥在4 mol/L MgCl2溶液中的Oligo-d(G-C)6或Oligo-d(C-G)6或poly d(G-C)500-900的UVab谱、UVcd谱均显示出非B-型或Z-型DNA的新谱型.并且有链长依赖性和因溶液浓度改变出现构象可逆性转变.提示在Oligo-d(G-C)6的构象转换过程中可能存在新构象"X"型,即BZX构象转换模式.  相似文献   

4.
 啮齿目动物高重复顺序DNA的结构特征,虽已有人进行过分析,并提出大鼠DNA中有酶切位点分布独特的高重复顺序,也有人认为在Sprague-Dawlay大鼠中有类似于α-DNA大小的高重复顺序,并命名为α型(α-type),是否大鼠中也含有类α顺序,并没有人讨论过。我们对Wistar大鼠高重复顺序DNA进行了分离、纯化、分子克隆及核苷酸序列分析,测定了全序列为370bp,它也是具有酶切点分布独特的高重复顺序,但与前者存在着18%的差异性。我们对此顺序与灵长类类α-DNA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二者在几方面都不存在相似之处,如此序列G-C含量占全部碱基组成的37.3%,而类α顺序的G-C含量约在40%以上,一些酶切位点也与类α-DNA完全不相同,另外在此序列的相应位置上也不具有灵长类类α-DNA的三个“冷点区”等等,由此得出大鼠这一高重复顺序并非类α顺序,而类α顺序只是灵长类动物所特有的。  相似文献   

5.
用改进的固相磷酰三酯法合成了oligo-d(G-C)_3。以氩离子激光为激发光源,波长488nm.,在室温条件下,分别测定了纯化后的oligo-d(G-C)_3和其组分单体5’-dGMP和5’-dCMP的激光喇曼谱。观察到被测定的物质在300-2500cm~(-1)频率区间,各自都有其特征的谱形和喇曼峰。5’-dGMP和5’-dCMP谱中大多数特征峰在寡聚体的谱中消失,而在oligo-d(G-C)_3谱中出现了几处新的喇曼峰。经查证,峰832,851和899cm~(-1)系糖-磷酸主链的特征喇曼峰,另外几处峰与DNA的构象有关。实验结果表明oligo-d(G-C)_3在水溶液中(室温)主要以B-构象存在。  相似文献   

6.
热效应在微生物诱变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微生物诱变育种中的热效应机理及其应用研究进展。热在微生物诱变育种中具有热诱变效应和热筛选效应, 热诱变效应通过热引起DNA中G-C碱基对的置换实现, 热筛选效应可以从其他诱变剂诱变的菌体中获得更高的正向突变率。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运用遗传工程菌株Pcj155高效表达的DNA聚合酶Ⅰ成功地合成左旋Z-DNA的重要材料polyd(G-C)_n。迄今为止,尚未发现有关这方面成功的报道。该酶的产量比国外报道的大肠杆菌和小球菌DNA聚合酶Ⅰ的产量高100倍以上。同时发现60—85%硫酸铵沉淀的酶(纯化部分Ⅲ)合成多聚脱氧核  相似文献   

8.
从南京炼油厂的油污土样中分离出一株革兰氏阳性、无芽孢、无分枝、不运动、不抗酸、能从原油或其制品大量合成胞外多糖的杆菌。在培养过程中,形态无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在营养琼脂平板上培养,菌落圆形,微凸起,淡粉至浅桔红色,表面光滑、润泽,边缘整齐。该菌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不液化明胶,石蕊牛奶还原,由葡萄糖氧化产酸,由乳糖不产酸。DNA 中G-C 含量在 SSC 系统中为63.12±2.02克分子%。经鉴定为一新种,由于它具有合成胞外多糖的能力,把它定名为产粘短杆菌74-230(Brevibacterium viscogenes nvo.sp.74-230)。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比较食虫目高重复顺序的结构特征,我们将食虫目动物刺猬的高重复顺序DNA进行了分离、纯化、分子克隆,并测出了1186bp的核苷酸顺序。经分析发现在碱基组成上它与食虫目另一动物臭鼩有许多相似之处,如:G-C碱基对与A-T碱基对在整个片段中分布很不均衡;片段内部含有许多连续多次重复的短片段等,很可能为食虫目动物所特有。  相似文献   

10.
关于核酸分子中碱基含量的计算,在遗传学和高中生物教学中相当重要,但在教科书中通常没有专门讲述。我们根据碱基互补配对规律及中心法则进行归纳总结,从DNA结构、DNA复制、转录、翻译等方面探讨了DNA、RNA、蛋白质3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核酸分子中碱基的含量。互核酸分子中碱基含量的计算1.且已知双链DNA分子中一种碱基的含量,推断其他碱基的含量:例1:一双链‘DNA分子中,(A-C)占碱基总量的Zo%。求A、T、G、C各占多少?解:在双链DNA分子中,据规律知,1.2由碱基含量推断核酸分子的结构——单链或双链、DNA或RNA…  相似文献   

11.
染色体显带原理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西平 《遗传》1984,6(3):28-30
自从六十年代末Carpersson等人发明了染 色体显带技术以来,对其显带机理也进行了大 量的研究〔3-61。目前主要有3种学说:(1) DNA 决定论— 认为显带主要和DNA上A-T, G-C 碱基的分布、DNA螺旋化的程度等因素有关; (2)蛋白质决定论— 认为显带是因从染色体 上抽走了相当数量的组蛋白和少量非组蛋白的 蛋白质而引起的;(3)多因决定论— 认为显 带与多种因素有关。鉴于以上几种假说都不能 圆满地对显带进行解释,本文根据胰蛋白酶消 化法G显带试验所得,探讨一种新的观点— 氨基酸决定论。  相似文献   

12.
图1曲线是典型的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曲线.同时也是一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可以通用的曲线。横轴表示细胞分裂时期,纵轴有3种标注方法表示DNA的含量:①当纵轴标注为“核中DNA含量”时,则曲线只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不与减数分裂通用;  相似文献   

13.
当把各种生物的DNA中碱基鸟嘌呤和胞嘧啶(G+C)含量进行比较时,可以看出病毒DNA和原核细胞细菌DNA中G+C含量变化范围非常宽,分别为30.9一73%和22.8—73%。真核细胞原生生物的DNA中G+C含量变化范围也呈类似情况,G+C占碱基组成的  相似文献   

14.
DNA碱基组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邦颖 《遗传》1982,4(2):19-21
当把各种生物的DNA中碱基鸟嗦吟和胞 嚓咤(G十C)含量进行比较时,可以看出病毒 DNA和原核细胞细菌DNA中G十C含量变 化范围非常宽,分别为30.9-73多和22.8一 73关。真核细胞原生生物的DNA中G十C含量 变化范围也呈类似情况,G+C占碱基组成的 23-65多。我们注意到昆虫纲中DNA的G+C 含量变化范围则显著缩小,为31.9-41.6%, 在鱼纲、两栖纲、鸟纲和哺乳纲中的DNA的 G十C含量变化范围,则进一步缩小,变化范围 皆为40-45拓,含量变化相差只有4-5务。由 此可以看出,在生物演化过程中,各类生物 DNA中G+C含量变动范围趋于缩小,并趋 于稳定在G十C占DNA碱基组成的4。一料多 范围〔工,。笔者曾制备家蚕蛹生殖腺(翠丸和卵 巢)DNA,并对其碱基组成进行分析[2]。本文 报道大鼠和鲤鱼辜丸DNA的制备及其紫外吸 收特性和碱基组成分析。  相似文献   

15.
水稻核酸中存在硅的问题早已被证实,说明这一作物对硅的喜好性的生理生化机制和施用硅肥提高产量的可能性。但是,关于水稻核酸中硅含量的概念仍然不清楚。假如能证实这一元素在水稻的RNA中存在的话,那么关于它在DNA中的含量也就不言而喻了。同时М.Т.Воронков等指出,非嗜硅性的DNA中有硅存在。关于DNA中硅的含量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这种元素能够提高DNA保持遗传信息分子的稳定性。因此,我们测定了水稻DNA中硅的含量及其与磷含量之比。用水培法将水稻品种克拉斯诺达尔424培育两片真叶,试验是在  相似文献   

16.
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对产自贵州11个不同地区的薤白(Allium macrostemon Bunge)18个样品进行核糖体DNA ITS序列测定,并结合GenBank中下载的来自四川汶川、陕西汉中以及韩国的薤白ITS序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贵州不同产地的薤白ITS序列长度为534~537bp,其中G+C含量为50.5%~51.1%,平均含量为50.9%,有16个变异位点,包括T-C、T-G、A-G间的转换以及T-A、G-C间的颠换。以单花韭(Allium monanthum Maxim.)为外类群,结合GenBank中下载葱属部分植物序列,基于贝叶斯法和最大简约法构建系统聚类树的结果显示,葱属部分植物可分为4支,其中薤白聚为一支并支持薤白作为一个单系类群,而不同产地的薤白又可分为4小支,其中来自贵阳清镇、六盘水平寨、安顺平坝、黔西南兴仁、铜仁思南的薤白亲缘关系较近,表明基于nrDNA ITS序列能鉴别不同产地薤白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7.
应用一种新型的细胞核内DNA含量测定方法──图像分析法,测定真核细胞梨形四膜虫衰老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根据Beer-Lambert定律,以细胞核在不同生长期内的积分光密度的水平表示核内DNA含量的变化.该方法具有测量速度快,重复性好,操作简单,结果可靠等优点.实验结果表明:四膜虫在进入对数生长期时,DNA含量逐渐达到高峰,随着细胞逐渐老化,细胞分裂次数及核内DNA含量逐步减少.  相似文献   

18.
十四种淡水鱼的DNA含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实验采用血涂片,Feulgen染色,显微荧光光度法对分属4目7科的14种淡水鱼的红细胞核DNA含量进行了初步测定。在这些鱼类中,二倍体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2n=50左右的类型的DNA含量大多在2.0—2.9微微克(pg);而2n=100的鲤鱼和泥鳅则具有相对高的DNA含量,分别为3.5和4.6pg。分类地位较高的黄鳝和乌鳢具有较低的DNA含量,分别为1.6和1.3pg。鲤科鱼类中,染色体数目2n=50和2n=48的两种类型并不存在一致性的显著差异,这可能反映了这两类核型在进化上的近缘程度。泥鳅的DNA含量大约是大鳞付泥鳅的DNA含量(2.2pg)的2倍,证明了泥鳅是一种四倍体类型的鱼。  相似文献   

19.
基因组DNA去甲基化能够激活沉默基因,改变次级代谢产物谱,是一种全新的菌种改良途径。利用不同浓度的DNA甲基化酶抑制剂5-氮杂胞苷(5-aza C)处理蛹虫草菌株CM-L1,降低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高效液相色谱筛检得到改良株LB-C3和LD-A7,菌丝体中虫草素含量分别提升127%和144.3%。LD-A7不能形成子实体,推测与关键的DNA甲基化修饰作用被改变有关。经5次继代培养后,以虫草素含量为指标考察性状稳定性。随传代次数增加,基因组中甲基化的DNA含量增加,液体发酵菌丝体中的虫草素含量均显著降低,但是子实体中虫草素含量非常稳定,改良的菌株更适合栽培生产而非工业发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循环血中Shope病毒DNA含量与兔VX2肿瘤18F-FDG PET/CT影像学特征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块接种法建立兔VX2肿瘤模型,并行18F-FDG PET-CT观测肿瘤大小及糖代谢相关值,实时定量荧光探针PCR法检测肿瘤组织及血浆中Shope病毒特征性DNA片段含量。结果:移植前外周血中未检测出Shope病毒特异性DNA片段;移植后2周,VX2肿瘤组织和循环血中均可以检测到特征性Shope病毒DNA片段。瘤体内DNA含量明显高于循环血中含量。循环血Shope病毒DNA含量与FDG-PET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明显呈正相关(r=0.943,p=0.005),但与肿瘤体积相关性尚不明确(r=0.657,p=0.156)。结论:循环血Shope病毒DNA有望作为一种潜在的VX2肿瘤标志物,其廉价、无创的特性,有望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随访中发挥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