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低温下饥饿胁迫对大黄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低温(13℃)下饥饿胁迫对9月龄大黄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将400尾大黄鱼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不投喂饲料;另一组为对照组,定时投喂饲料。实验开始30 d后,测定大黄鱼11种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黄鱼血清的尿酸(UA)、尿素(UREA)、总胆固醇(TC)、谷丙转氨酶(ALT)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甘油三酯(TG)、钙离子(Ca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白蛋白(ALB)、谷草转氨酶(AST)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糖(GLU)、总蛋白(TP)、镁离子(Mg2+)含量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血清中的蛋白质代谢产物和脂类物质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是血糖和总蛋白含量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探讨了骤降、缓降两种不同降温模式下低温胁迫对乌鳢(Channa argus)、斑鳢(Channa maculata)及其杂种斑乌鳢(C.maculata♀×C.argus♂)、乌斑鳢(C.argus♀×C.maculata♂)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具体的实验方法为,将4种鳢分别以6℃/24 h、1℃/24 h的速率从18℃降至2℃,在18℃、12℃、6℃、2℃4个温度点维持12 h,取样,抽血,制备血清,测定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两种降温模式下,多数酶活性胁迫后显著高于胁迫前(p0.05),但急降组谷草转氨酶(GOT)和缓降组谷胺酰转肽酶(GGT)活性显著低于胁迫前(p0.05);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低于胁迫前(p0.05),血糖(Glu)含量与之相反;血钠(Na+)、氯(Cl-)浓度变化趋势相似,均显著降低(p0.05);总蛋白(TP)含量低于胁迫前,其中斑鳢波动幅度最大,波动范围为(26.4±2.91)~(43.1±1.81)mmol/L。两种降温模式比较,胁迫后急降组GPT、GGT活性及Na+、Cl-含量高于缓降组,而GOT、ALP、LDH活力及Glu、K+、Ca2+含量与之相反。本实验研究认为,低温胁迫后所有鳢的肝脏、心肌等组织器官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缓降跟骤降模式下各指标变化规律也不完全一致,斑鳢耐低温能力最弱,长期处于6℃以下将致死;4种鳢各种生理指标变化趋势差异较大,纯种间或杂交种间具有相似趋势,表明杂交种与父母本生理过程变化不同,并为鳢低温胁迫研究提供一些基础性数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光色对鱼类的生长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利用一个小型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不同养殖水槽,设置了白光、红光、黄光、绿光和黑暗5种光照环境,对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幼鱼(体长19.67±1.26 cm,体质量92.92±4.05 g)进行了120 d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光色对豹纹鳃棘鲈的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绿光组幼鱼的存活率和体质量均最大,白光组幼鱼的肝胰脏指数(HSI)最高;白光组幼鱼的血糖、血脂和蛋白质的含量均低于其他4组;白光组幼鱼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最高,白光组幼鱼的LDH显著高于红光组和绿光组;白光组幼鱼的肌酐(CREA)和尿素氮(BUN)含量高于其他4组(P0.05);5种光色下的幼鱼血液中的无机离子含量除Mg~(2+)外,Ca~(2+)、P~(3+)、Na~+和K~+均无显著性差异。综合生长、存活及血清生化指标分析,5种光色中,绿光最适宜豹纹鳃棘鲈幼鱼生长和存活。  相似文献   

4.
&#  &#  &#  &#  &#  &#  &#  &#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5,39(4):645-652
实验通过评价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和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探讨斜带石斑鱼获得最大生长的饲料蛋氨酸(Met)水平与Met代谢关键酶活性和氧化损伤的关系。添加DL-Met使实验饲料中Met的含量分别为0.71%、0.98%、1.26%、1.57%、1.86%和2.18%(Diet1-Diet6), 配制6组等氮等脂的饲料。选择健康实验鱼初重(9.750.05) g随机分为6组, 每天分别于8: 00和17: 00投喂实验饲料, 养殖8周。结果表明, Diet3组鱼体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Diet1和Diet6组(P0.05); Diet4斜带石斑鱼幼鱼的肥满度显著高于Diet1、Diet5和Diet6 (P0.05); Diet2和Diet3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Diet5组(P0.05), Diet3组幼鱼血糖含量显著低于Diet1组和Diet2组(P0.05), 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在Diet3组逐渐降低, Diet46组显著低于Diet2组(P0.05); Diet3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最高, 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 Diet 4组肝脏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活性与Diet 3相比差异不显著, 但是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综合以上结果, 以特定生长率为判据, 经二次曲线模型拟合可得斜带石斑鱼幼鱼若获得最大特定生长率, 其饲料中Met的最适含量为1.42%(占饲料蛋白3.16%)。在该水平下, 鱼体血糖、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和PEPCK活性较低, 有利于改善鱼体对能量的利用; SOD和CAT活性升高有利于改善鱼体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外来物种红耳龟在不同盐度水域中的生存状况,本研究选用体重67.28 g±19.39 g的红耳龟进行为期70 d的不同盐度胁迫实验,分别测定红耳龟在对照组以及盐度为10‰组和20‰组(以下简写为10组和20组)的体重特定增长率和血液生化指标变化.结果表明,盐度10组的体重特定增长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盐度20组(P<0.01),而盐度20组的体重特定增长率略大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盐度10组的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盐度10组和20组的血糖(Glu)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各盐度组血清渗透压(Osmp)、Na+、C1、K+、Mg2+、血清尿素氮(BUN)、尿酸(UA)含量差异显著(P<0.05);盐度20组Ca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红耳龟可通过提高血液中血糖含量及代谢所需的酶活性使得其代谢水平升高,从而为抵抗胁迫提供所需能量;还可以通过提高血液渗透压及无机离子的浓度来适应外界渗透压的升高,从而使其能够在不同盐度水域中生存.本研究为红耳龟对盐度的耐受生理及入侵机理研究提供生理学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饥饿胁迫对多刺裸腹溞糖与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饥饿24 h和48 h对多刺裸腹溞Moina macrocopa糖和蛋白质代谢中间代谢产物以及主要代谢酶的影响.结果显示,饥饿能够显著影响多刺裸腹溞机体内葡萄糖、丙酮酸、总町溶性蛋白和总氨基酸含量;同时对琥珀酸脱氢酶(SDH)、丙酮酸激酶(PK)、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的活力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饥饿24 h和48 h,葡萄糖含量分别降低了32.17%和37.55%;丙酮酸含量分别降低了46.04%和38.53%,与对照组相比.发生了显著性变化(P<0.05).饥饿24 h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32.14%(P<0.05);饥饿24 h和48 h总氨基酸含量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分别下降了61.47%和65.38%.实验证明,饥饿胁迫可诱导SDH活力增加,48 h时活力极显著升高(P<0.01);而PK活力变化不显著(P>0.05);GPT和GOT两种转氨酶活性在饥饿胁迫下呈上升趋势,但是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
用丝兰提取物添加量为0.00% (D0)、0.05% (D1)、0.10% (D2)、0.20% (D3)和0.40% (D4)的实验饲料投喂大菱鲆幼鱼(42.200.06) g 60d, 研究其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清免疫代谢指标及养殖水质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 在饲料中添加丝兰提取物对大菱鲆幼鱼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系数(FCR)、脏体比(VSI)、肝体比(HSI)、肥满度(CF)均无显著影响(P 0.05)。全鱼、肌肉及肝脏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 0.05)。D3组幼鱼血清溶菌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0.05), 而D4组各免疫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 D3和D4组幼鱼血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除A1-6h组外各实验组水体氨氮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 各实验组亚硝酸盐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 各实验组总氮、总磷、磷酸盐含量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 0.05)。研究证明, 在饲料中适量添加丝兰提取物能够显著增强大菱鲆幼鱼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并显著降低养殖水体氨氮含量, 对大菱鲆生长及体组成无显著影响。以非特异性免疫及水体氨氮含量为综合评定指标, 大菱鲆幼鱼饲料中丝兰提取物的适宜添加量为0.20%。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淫羊藿苷(icariin,ICA)对小鼠力竭游泳时间及力竭恢复小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对小鼠以不同剂量的ICA灌胃12 d,进行一次性力竭游泳,恢复24 h后,用超微量微孔板分光光度计测定小鼠血清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和丙二醛(MDA)、血尿素氮(BUN)、血糖(SG)含量,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结果表明,ICA中剂量组小鼠力竭游泳时间明显延长(P<0.05),血清的ALT、AST活性和MDA、BUN含量以及LDH总活力与对照组相比都有显著性降低(P<0.05),SG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说明,淫羊藿苷中剂量组具有较强的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肠呼吸抑制胁迫对气呼吸鱼类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的鳃和肠道呼吸代谢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初步探究其生理反馈调节机制,本文选取大鳞副泥鳅成熟个体(n=60)进行肠呼吸抑制胁迫实验。分别对实验组(肠呼吸抑制,n=30)与空白对照组(n=30)的大鳞副泥鳅饲养驯化2周,测定其整体静止代谢率、呼吸频率、鳃和肠道各段的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Na+/K+ATP酶(NKA)、过氧化氢酶(CAT)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肠呼吸抑制胁迫下,实验组与对照组大鳞副泥鳅整体静止代谢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实验组大鳞副泥鳅鳃部呼吸频率显著加快(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鳞副泥鳅鳃部的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而后肠琥珀酸脱氢酶和Na+/K+ATP酶显著降低(P0.05)。同时实验组大鳞副泥鳅后肠的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大鳞副泥鳅鳃和前中肠的过氧化氢酶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后肠则有显著性升高(P0.05)。当大鳞副泥鳅肠呼吸受到抑制时,会加强其鳃部有氧呼吸代谢,弥补肠呼吸缺失部分,满足机体生理需求,而气呼吸的后肠会有一定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溶液静态置换法,从中华鲟受精卵发育至96h开始,进行了16周的Pb暴露试验和6周的Pb排放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Pb2+水溶液(0、0.2、0.8和1.6mg.L-1)对中华鲟幼鱼血液中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活力的影响。Pb暴露后结果显示:幼鱼血液中的ALP活力总体表现为随Pb暴露剂量增加而下降的趋势,其中1.6mg.L-1组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幼鱼血液中的LDH和CK活力均表现为随Pb暴露剂量增加而升高的趋势,其中LDH活力只在1.6mg.L-1组显著升高(P0.05);而CK对Pb浓度则比较敏感,0.8mg.L-1组达到对照组的8倍(P0.01),1.6mg.L-1组则高达对照组的20倍(P0.01)。Pb排放后结果显示:幼鱼血液中的ALP活力总体仍表现为随Pb暴露剂量增加而下降的趋势,但各暴露组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幼鱼血液中LDH活力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积累和排放对比显示,血液中的ALP活力在0.8和1.6mg.L-1组有所回升但无显著差异(P0.05);而LDH活力在1.6mg.L-1组极显著降低(P0.01),表现出明显恢复。初步认为:经1.6mg.L-1Pb2+暴露后的中华鲟幼鱼会发生代谢异常;血液CK变化较ALP和LDH更为明显,是Pb污染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物种多样性的保护与其资源保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微生物物种多样性的保护以及微生物物种资源的保藏等方面较全面地阐述了微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保藏的重要性及其相互关系 ,阐明了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原理及方法 ,同时介绍了保藏技术领域的研究动向和保藏机构或组织在微生物资源的保藏、开发和交流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土壤微生物资源管理、应用技术与学科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先贵  陈瑞蕊  胡君利 《生态学报》2010,30(24):7029-7037
土壤中蕴藏着高度的微生物多样性,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功能,加强对土壤微生物资源的综合管理与开发应用是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生产力及农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首先,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具有全球性的重大意义,有待完善对土壤微生物的检测与监测技术研究,进而实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土壤功能的耦合以及对土壤质量的评定;其次,土壤微生物作为一种宝贵的生产资料和可持续资源,要加强其在土壤肥力强化与保育、土壤障碍消减与调节、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等3个领域的应用研究。最后,未来土壤微生物学发展将会形成土壤微生物系统学、土壤微生物过程学与土壤微生物功能学3个子学科,要建立土壤微生物种质资源库与遗传信息库,推进土壤微生物生理代谢过程、生物化学过程及生态行为过程的研究,联结土壤微生物与土壤功能的关系,并从土壤中的功能微生物出发对环境变化作出积极响应和主动调控。此外,原创性方法的建立与应用是限制土壤微生物学发展的技术瓶颈,联合生物地理学与生物信息学破译重要基因的特定生态功能,并将其应用到生态模型以及生态系统未知领域的研究中去,是土壤微生物学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理论与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贺纪正  王军涛 《生态学报》2015,35(20):6575-6583
土壤微生物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几乎所有的土壤生态过程,在物质循环、能量转换以及污染物降解等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土壤微生物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不仅是微生物演变和进化的基础科学问题,也是预测微生物及其所介导的生态功能对环境条件变化响应、适应和反馈的理论依据。讨论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定义、测度方法和指标,认为群落是联系动植物宏观生态学与微生物生态学的基础,群落构建机制是宏观和微观生态学都需要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从生态学的群落构建理论出发,阐述了包括生态位理论/中性理论、过程理论和多样性-稳定性理论在土壤微生物时空演变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微生物群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及其尺度效应;确立了以微生物群落构建理论为基础、不同时空尺度下土壤微生物群落演变特征为主要内容的微生物演变研究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4.
Until recently, parameters from microorganisms were generally not included in risk assessment at a comparable level to animals and plants. However, the major part of global biomass,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processes is present in the microbial world and microbiological techniques applicable to risk assessment are becoming available. Two microbial indicators are described based on the usage of multiwell plates with different substrates and a redox indicator for monitoring mineralisation. With both techniques autochthonous microbial communities are analysed. Producing functional fingerprints of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gives insights into the composition of different functions. This is equivalent to observations of ecological abundance and species composition. When lack of reference sites or reference data renders risk assessment difficult, measurement of the pollution-induced community tolerance (PICT) can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15.
通过凋落物袋法研究了冀北辽河源地区表层0~5、5~10和10~20 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呼吸速率和微生物代谢熵对白桦及蒙古栎叶凋落物分解主场效应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 主场白桦及蒙古栎凋落物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显著高于客场;而土壤微生物呼吸则差异不显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呼吸对不同植物凋落物分解主场效应的响应程度也不一致.客场蒙古栎叶凋落物处理各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相比主场降低了39.6%、34.9%、33.5%;白桦凋落物则降低了31.6%、27.1%、17.0%.客场蒙古栎凋落物微生物呼吸分别为主场的96.3%、92.4%、83.7%,白桦凋落物为99.4%、97.3%、101.3%.微生物代谢熵则呈现出与微生物生物量碳相反的变化趋势.植物凋落物在主场分解速率较快,可供微生物利用的养分较多,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且土壤中丰富的有机质削弱了植物摄取与微生物需求之间的矛盾,进而导致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及微生物代谢熵对叶凋落物分解主场效应产生了明显的响应.而土壤微生物呼吸由于受到林地内土壤温度、含水率以及二者共同作用的影响,对主场效应表现出了微弱的响应.此外,由于低质量凋落物会表现出更强的主场效应,从而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呼吸及微生物代谢熵对白桦叶凋落物分解主场效应的响应程度低于蒙古栎凋落物.  相似文献   

16.
DOM对米槠次生林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呼吸及其熵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东梅  郭剑芬  张政  李帅军  杨玉盛 《生态学报》2018,38(11):3806-3815
可溶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作为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重要来源,进入土壤之后通过改变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影响土壤矿化。DOM输入对土壤微生物呼吸和熵值的研究多集中在表层土壤,但对深层土壤微生物呼吸和熵值的影响关注较少。通过室内培养实验(120 d)研究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鲜叶DOM添加对表层土壤(0—10 cm)和深层土壤(40—60 cm)微生物呼吸及其土壤代谢熵和微生物熵的影响,为揭示DOM输入对亚热带森林土壤碳过程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培养第1天,添加DOM的表层和深层土壤CO_2瞬时排放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P0.001),分别是对照(不添加DOM)的3.58倍和6.93倍,之后显著下降。就累积排放量而言,无论是DOM添加处理还是对照,表层土壤显著大于深层土壤;在米槠鲜叶DOM添加后,表层土壤累积排放量显著大于对照的表层土壤(P0.001),但DOM添加处理深层土壤累积排放量与对照的深层土壤无明显差异。就微生物生物量碳而言,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在培养期间显著大于深层土壤。在整个添加DOM培养期间,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显著大于表层对照土壤,深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显著大于深层对照土壤(第3天除外)。培养结束时(120 d),米槠鲜叶DOM添加处理下,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第3天相比分别减少26%和19%。米槠鲜叶DOM添加处理后的深层土壤代谢熵(qCO_2)显著低于对照的深层土壤和DOM添加处理的表层土壤qCO_2(P0.001),说明外源DOM进入深层土壤后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对碳的利用效率。米槠鲜叶DOM添加处理后的深层土壤微生物熵是培养第3天的1.58倍,显著大于培养初期(P0.05),而DOM添加处理的表层土壤、对照的表层土壤与深层土壤的微生物熵分别是培养第3天的68%、79%和21%,说明DOM添加提高了深层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17.
油藏微生物群落研究的方法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油藏微生物群落的解析和认知是开发和应用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基础。利用各种提高油藏微生物可培养性的方法和非培养技术解析不同油藏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功能和多样性,对定向调控油藏微生物群落、开发和应用有效微生物驱油技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调查新近发展的提高微生物可培养性的方法和措施以及不依赖于培养的分子微生物生态学技术,总结了油藏微生物群落研究方法学的最新进展。提高微生物可培养性的方法和措施主要通过模拟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减少富营养的毒害作用、添加信号分子维持微生物细胞间的作用和提供新型电子供体和受体等手段采用稀释法、高通量培养法等方法得以实现;不依赖于培养的分子微生物生态学技术主要包括荧光原位杂交、末端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和构建克隆文库等技术。这些方法学的进展为更有效的获得各种油藏微生物资源、调控油藏微生物群落以提高石油采收率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Species‐rich plant communities have been shown to be more productive and to exhibit increased long‐term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storage. Soil microorganisms are central to the conversion of plant organic matter into SOC, ye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nt diversity, soil microbial growth, turnover as well as carbon use efficiency (CUE) and SOC accumulation is unknown. As heterotrophic soil microbes are primarily carbon limited,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how they respond to increased plant‐derived carbon inputs at higher plant species richness (PSR). We used the long‐term grassland biodiversity experiment in Jena, Germany, to examine how microbial physiology responds to changes in plant diversity and how this affects SOC content. The Jena Experiment considers different numbers of species (1–60), functional groups (1–4) as well as functional identity (small herbs, tall herbs, grasses, and legumes). We found that PSR accelerated microbial growth and turnover and increased microbial biomass and necromass. PSR also accelerated microbial respiration, but this effect was less strong than for microbial growth. In contrast, PSR did not affect microbial CUE or biomass‐specific respiratio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revealed that PSR had direct positive effects on root biomass, and thereby on microbial growth and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Finally, PSR increased SOC content via its positive influence on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We suggest that PSR favors faster rates of microbial growth and turnover, likely due to greater plant productivity, resulting in higher amounts of microbial biomass and necromass that translate into the observed increase in SOC. We thus identify the microbial mechanism linking species‐rich plant communities to a carbon cycle process of importance to Earth's climate system.  相似文献   

19.
菌肥的作用研究及其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菌肥对作物及土壤的作用 ,分别归纳了菌肥中自生性肥料、共生性肥料、抗生性肥料各自的作用 ,以及菌肥资源的开发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20.
秦岭太白山北坡土壤拮抗性放线菌分布及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u WJ  Xue QH  Cao YR  Xue L  Shen GH  Lai HX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11):3003-3010
以太白山北坡12个不同海拔高度的代表性土样为研究对象,采用皿内琼脂块法筛选拮抗性放线茵.结果表明:在太白山北坡不同海拔高度土壤中生存着大量拮抗性放线菌,在分离出的141株放线菌中,有82.3%的放线菌对21种靶标菌有拮抗作用.其中,海拔800~1845、3488、3655和3670 m土壤中的拮抗性放线菌分别占其总数73.7%~86.8%、81.3%、78.9%及82.3%,在海拔1200~2300及3400 m以上土壤中分离到的广谱强拮抗性放线菌占其总数的42.1%.在拮抗性放线菌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强拮抗性的放线菌占拮抗菌总数的24.1%,对棉花黄萎病、草莓疫霉及人参根腐病原菌等多种植物病原菌有强拮抗性的放线菌分别占拮抗菌总数的2.4%、6.9%和11.2%.土壤放线菌拮抗潜势SAAP可作为评价土壤中拮抗性放线菌资源蕴藏量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