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圳市高速公路边坡和采石场植被恢复技术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因此 ,基于高速公路边坡和采石场没有植被生长的基本条件 ,治理难度大 ,迫切需要进一步开展采石场近自然 (接近自然植物群落 )生态修复技术的试验研究。本文系统分析总结了近年来深圳市在高速公路边坡、采石场植被恢复过程中 ,所采用的种子喷射、植物袋、植物砌块等主要技术及其存在的问题 ,为进一步开展高速公路边坡、采石场近自然生态修复技术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石场石壁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前,我国的众多采石场正面临着十分严重的生态环境退化问题。环境恶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向采石场生态恢复的理论与技术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采石场石壁生态复绿工程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分析了采石场特征及危害隐患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外采石场石壁生态恢复的先进经验与技术,总结了各种方法的优点与不足,同时对改善采石场的治理现状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以期为探寻更为合理、经济快速的技术措施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采石场废弃地的生态重建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杨振意  薛立  许建新 《生态学报》2012,32(16):5264-5274
采石场的开采严重破坏了植被和土壤,形成了大量的裸露岩石斜坡,造成宏观景观支离破碎和极端的环境条件,限制了植物的生长。由于自然恢复所需时间长久,人工恢复被广泛应用于采石场废弃地的生态重建。自然演替过程是采石场生态重建的理论基础,自然演替理论可以为人工恢复措施提供指导。植物群落演替的早期阶段,非生物因素起主要作用,随着演替的推移,生物因素的重要性增强。邻近自然植被的土壤和繁殖体通过外力的扩散,对恢复起重要作用。除了非生物和其他的限制,先到达恢复地的物种竞争能力的变化能决定了演替过程。演替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往往成为演替重要的驱动力。裸露岩石斜坡的物理稳定性对植被恢复有重要影响,有机废物的使用和施肥可以影响恢复演替的方向和生物多样性。播种一定的植物能够改变恢复演替方向,加速演替过程。乡土物种适应了当地气候,能够促进演替。随着修复时间的延长,土壤有机质含量,植被覆盖度和物种丰富度不断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随之增加。开展不同地区采石场植物种类的选育、研究乡土物种的功能特性、土壤微生物群落和酶的变化、植被演替过程的定位研究、植物种间的竞争关系、自然演替和人工恢复的比较研究、探索经济高效的采石场生态重建方法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一个废弃的矿坑能成为什么?在辰山植物园,这个问题有一个绝对令人着迷的答案,那就是位于植物园西北角的矿坑花园。辰山植物园在建设中因地制宜,依据生态修复的原理,通过对现有深潭、坑体、地坪及山崖的改造,将采石场西矿坑遗迹营建成地貌奇特、高山飞瀑、季相分明的矿坑花园。矿坑花园的设  相似文献   

5.
当前由于交通和运动事故频发、骨肿瘤等疾病导致骨缺损、皮肤创伤不断加重等情况使病例日益增多,临床对修复材料的需求也逐年增加。不同临床修复材料的特性不同,而3D打印技术作为一项新型数字化成型技术,可与临床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等结合,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个性化植入物,实现对孔隙结构的精准控制,设计出与患者受损区域几乎完全相同的三维多孔高活性修复材料,以实现精准医疗和个性化医疗。文章综述了近年来运用3D打印技术制备生物医用材料在组织修复与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生物材料的配方、制备原理及制备方法,并总结了3D生物打印技术的局限性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美国煤矿废弃地的生态修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成梁 《生态学报》2011,31(1):276-285
在对美国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项目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介绍了其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的管理体系、资金来源及使用\\技术路线及保障措施。结合实例介绍了美国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工程措施,并重点介绍了"师法自然生态修复法"的新理念及其指导下的生态修复设计和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师法自然生态修复法"是基于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气候等条件,模拟自然的生态修复过程。"师法自然生态修复法"将会对我国的生态修复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多环芳烃(PAHs)和重金属是土壤环境中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的典型代表,二者来源广泛且能在土壤中长期存在,极易造成复合污染。研究表明,PAHs和重金属共存时会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复合污染土壤修复往往比单一污染土壤修复更加困难。生物修复具备成本低、不造成二次污染、适用于大范围修复等优势,是极具应用前景的PAHs和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本文总结了土壤中PAHs和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分布特点及交互作用,对PAHs和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作用机理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PAHs和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张绍良  米家鑫  侯湖平  杨永均 《生态学报》2018,38(15):5611-5619
最近连续三届世界生态恢复大会都将矿山生态系统列为大会交流的主题之一。为了解矿山生态修复的最新进展,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方法和统计分析法,全面对比了这三届大会的论文和报告,包括参会国家、主要机构、热点矿区、修复要素、矿山类型、修复技术等。在此基础上,归纳了新开发的生态修复技术,包括植被恢复、土壤修复和景观恢复等新技术;总结了当前的研究热点,主要有复垦的土壤和修复的植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矿山生态修复的监测新技术、本土物种保持、污染土壤修复新技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矿山生态修复新思维和矿山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介绍了会议提出的新观点,如自然恢复和人工恢复选择的新标准、矿山生态恢复力新理论、新型矿山生态系统及其设计等。最后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
化石?化石!     
方舟子 《生命世界》2005,(8):98-103
分层的岩石,从远古到如今 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尼(约公元前560—478)是已知最早对化石进行描述的人,并且推测出化石是生物的遗迹。他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的采石场发现了鱼的化石,又在马耳他岛发现了海洋软体动物的化石,他得出结论说,山脉必定曾经位于海中,并认为地球在历史上多次交替出现世界性大洪水和干涸。亚里士多德在《气象学》一书中,更详细地阐述了类似的“沧桑”观点:  相似文献   

10.
俞孔坚 《生态学报》2019,39(23):8733-8745
农民利用千百年积累的生态智慧,通过简单而有效的方法,用最少的投入,实现大面积的改变,营造可持续的、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地球表面景观。文章探讨了如何重新发掘农民道法自然的生态智慧,进行大面积水生态修复的理念、方法和案例。基于作者及其团队20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传统生态智慧-模式提炼-增强设计-运行检测(POE)-模块技术-现代生态修复工程”的研究和实践路径,将传统农耕生态智慧进行了增强设计,形成了模块化的当代生态工程技术,用于大面积国土生态修复,尤其是以水为核心的生态过程与景观的生态修复,在全国200多个城市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中进行实践并得到检验。  相似文献   

11.
贵州毕节赫章县松林坡乡踏土村黑寨组采石场发现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重点研究了具有时代鉴别意义的貘化石。貘上颌牙齿及下颌骨尺寸的大小比较发现, 它与华南早更新世的山原貘最接近, 其地质时代应该为早更新世。赫章松林坡黑寨采石场是贵州境内目前发现的第二个早更新世化石点。此外,地层中出土的一件动物骨片, 其形状及片疤分布特点疑似经人工加工的骨制品, 提示贵州毕节地区早期人类活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李雅 《生物信息学》2020,27(1):115-120
潮洪灾害、海平面上升已促使沿海城市由“抵御”向“适应”转变。通过修复盐沼提高海岸防护的韧性,已被认可是一种有效的适应对策。选取旧金山湾为案例,基于文献和实地调研,探究城市盐沼修复的实践路径和设计方法。研究表明,适应性管理是旧金山湾三代修复实践得以不断优化、发展的关键,帮助制定、调整目标和方法,弹性应对不确定性;旧金山湾通过发展修复设计导则,加速盐沼修复,促进形成更自然的盐沼;并修复过渡区,提供盐沼向内陆迁移的空间,缓解海岸挤迫。最后,提出中国河口海岸城市实施盐沼修复的可借鉴之处,推进海岸防护措施向基于自然的途径转变。  相似文献   

13.
植物DNA双链断裂修复的保守性和特异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概述了植物DNA双链断裂(double-strand break,DSB)修复的研究进展。从酵母、脊椎动物、植物在此领域已取得的成果来看,真核生物DSB修复在过程和参与蛋白方面均有一定的进化保守性;另一方面,植物的DSB修复有其特异之处。  相似文献   

14.
黄剑  张杰龙 《生物信息学》2018,25(10):86-91
河道是生态敏感、脆弱而又具有显著景观价值的重要生态廊道。只有在规划设计实践中发现和顺应河流的自然形态和自然演变规律,在尊重和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生态修复,才能真正走向人地和谐。本文以呼和浩特大黑河城区段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分析总结了大黑河河道形态演变的主要规律和自然诱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引导洪水对河道形态进行自我修复的生态修复方法。在整体生态系统修复策略上,提出了建立“四维一体”的生态系统修复模型。从林、堤、滩、水4个方面分别探讨了生态景观设计的过程,突出了河道生态功能和景观特色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长骨缺损修复用生物医学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天然骨的组织和结构特点,论述了长骨缺损对修复材料的要求,提出了通过材料复合,仿生设计和快速成型制备功能梯度长骨修复材料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神经修复学科正受到临床医生、基础科学家、学生和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今年该学科也为人类利益取得了深远意义进步和突出成就。在本报道中,2018年的神经修复学年鉴总结了新发展的显著特征。本年鉴包括3个关键主题:(1)发现神经系统疾病或变性和损伤新的发病机制;(2)发现新的神经修复机理;(3)神经修复疗法临床领域取得的成就和进展。临床研究中新趋势的是,高等级循证医学证据的临床治疗试验或设计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7.
冻融交替是影响北方地区污染土壤重金属稳定化修复效果的重要因素,但目前相关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针对常见的19种重金属稳定化材料,通过模拟15周期冻融过程,探究冻融交替作用对不同材料修复土壤的理化性质及As、Cd稳定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稳定化修复材料提高了复合污染土壤pH和电导率(EC),施加黏土矿物(SL)、调理剂(MCA、SA2)及生物炭(MBC、FBC1、FBC2)6种材料能够同步降低土壤有效态As和Cd的含量,分别降低15.0%~32.0%和14.0%~33.0%,其中MCA对土壤Cd和As的稳定效果最佳,生物炭MBC次之;(2)冻融交替显著影响稳定化修复效果,15周期冻融后,稳定化修复土壤pH值呈上升趋势,生物炭类材料(MBC、FBC1、FBC2)进一步降低了修复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性,其中MBC对As、Cd稳定化效果分别提高14.2%和12.5%。总体上,芭蕉生物炭(MBC)适用于北方寒冷地区As、Cd复合污染土壤的稳定化修复。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新型生物医用智能材料,自愈合水凝胶在解决柔性生物材料损伤修复问题及实现生物材料智能化和高效化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目前新型自愈合水凝胶的最新设计思路、性能以及在神经修复、骨缺损修复、心脏组织修复、肝脏止血等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这些研究进展为设计制备智能多功能水凝胶材料提供了创新思路,为增加柔性自愈合材料的多样性提供了新途径,为智能水凝胶材料在组织工程中的发展及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基因组编辑技术可以对DNA或RNA进行精准改造,极大地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CRISPR/Cas9系统在靶位点诱导DNA发生双链或单链损伤,细胞对损伤部位采用无供体模板的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或有供体模板的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修复。基于HR的基因组编辑策略通常被用于获得DNA的精准改造,而NHEJ在动物DNA损伤修复中起主导作用。为了提升HR效率,研究人员设计了多种方案,包括CRISPR/Cas9系统优化和DNA修复通路调控等。从DNA损伤修复途径、Cas9变体选择、sgRNA设计、供体模板设计、DNA修复途径相关蛋白功能调控、供体模板募集效率提升、细胞周期调控及编辑细胞生存效率提升等方面详细综述了相关研究成果,发现尚未开发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HR提升策略,基于HR的基因组编辑需要针对具体案例制定个体化策略。旨在为动物基因组编辑中提升CRISPR/Cas9介导的HR效率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为动物基因功能分析、基因治疗和经济动物基因编辑育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1986年,江苏溧阳上黄乡采石场,工人们在石灰岩之间的裂隙堆积物中发现了一些动物的骨头和牙齿化石,他们向有关文化部门报告了这件事并引起有关专家的重视。这些裂隙堆积物是一些砂砾岩及粘土,动物化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