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范东潮 《化石》2012,(1):4-6
我与《化石》杂志相伴屈指算来得有三十多年了,从看到它的第一天起,就激起了我浓厚的兴趣。岁月蹉跎,人世沧桑,虽已近耳顺之年,可对订阅《化石》这点业余爱好的痴迷仍不减当年。  相似文献   

2.
董枝明 《化石》2012,(2):23-24
读《化石》第151期叶祥奎先生的佳作“我与《化石》的情缘”颇有感触,作为《化石》期刊的创刊参与者之一,读时倍感亲切。叶老的文章引起我许多回忆,岁月如梭,《化石》已走过40年的历史,作过它的编委、撰过稿的我,一直关注、爱护着它,《化石》取得的点滴成就,都会让我感到鼓舞。我现将它的“诞生”小史写出与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3.
化石的味道     
张泽川 《化石》2009,(2):21-21
化石有味道? 当我望着台上这位熟悉的学者,听到了他的这句话。我头一次,对他的话产生了疑惑。  相似文献   

4.
5.
何英德 《化石》2012,(3):54-54
一本好书,犹如一位健康母亲的乳汁,孕育着孩子健康成长;一个人的一生往往有那么关键迈出的一小步。这一小步也许会跟某一本书有关。古人云:腹中有书气自华。宋代诗人杨万里说:“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早餐”。坐拥书城,南面称王而不换。19世纪俄国文学家赫尔岑说:“书,这是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精神上的遗言。这是垂老之人对刚刚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这是准备去休息的哨兵向前来接岗的哨兵的命令。”列宁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说:“爱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相似文献   

6.
丁羊牛 《古生物学报》2003,42(2):282-282
以著名古人类学家、中科院资深院士吴汝康和古植物学家、中科院资深院士李星学为主编 ,中科院院士吴新智和研究员穆西南为副主编 ,由 2 0余位古生物、古人类学家撰写的《南京直立人》(HomoerectusfromNanjing)一书 ,已于 2 0 0 2年底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学术著作的面世 ,为我国古人类学及相关学科添写浓重的一笔。本书是在南京汤山早期人类文化遗址综合研究专家组的组织下 ,由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及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9位多学科专家协力合作下 ,经过 10年艰辛考察研究的结…  相似文献   

7.
陆洪川 《化石》2008,(2):33
《化石》杂志社编辑同仁:大家好!我是贵刊的一名忠实读者,也是一位民间的化石收藏爱好者。通过十余载的化石采集与收藏把玩,让我对远古生物产生了莫大兴趣,虽然自身知识浅薄,机缘巧合却让我有幸结识了《化石》期刊的诸多启蒙恩师。  相似文献   

8.
《昆虫知识》2006,43(6):884-884
新华社电美国科学家在2006年10月27日《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在东南亚的一块琥珀中发现了距今已有1亿年的蜜蜂化石,这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蜜蜂化石。  相似文献   

9.
叶祥奎 《化石》2012,(1):2-3
在《化石》杂志2011年第3期上,编辑部登了一则“启示”,说2012年是该杂志创刊40周年,号召有关人士和读者把“对《化石》的情愫记录下来,……与同好分享。”笔者是古脊椎所的老人,曾参与过《化石》的创刊和嗣后的编辑工作,对它的“来龙去脉”有‘定的了解,并知道一些有关它的“故事”,现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10.
《人类学学报》2003,22(2):120-120
《南京直立人》是一部关于发现于南京汤山葫芦洞的人类化石和伴生动植物化石的研究专著 ,由吴汝康和李星学任主编 ,吴新智和穆西南为副主编。此书包含正文 8章 ,5页彩色插页 ,1 1幅彩色图版 ,9幅黑白图版 ,除前言外还有生物分类拉丁学名 -汉名索引以及英文节要。在每章之后附有参考文献目录。本书研究的主要化石共包括 1号人类头骨的 3块残片 ,2号人类头骨的颅顶大部 ,大量哺乳动物和孢子花粉化石等。第一章第一节介绍南京汤山自然地理 ,包括其地理位置、气候、水文、地形、地貌和洞穴附近的岩溶特征 ;第二节为区域地质 ,包括区域地层、地质…  相似文献   

11.
叶剑  王原 《化石》2002,(1):30-30
近年来 ,我国的古生物学研究出现了蓬勃发展的趋势。特别是河北北部、辽宁西部以及内蒙古东南部“热河生物群”的发现和研究 ,一次次震惊了世界古生物学界 ,被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古生物发现。热河生物群相关的研究 ,近几年来仅在国际著名的科学杂志《Science》和《Nature》上 ,就已发表了近20篇重要论文。中华龙鸟、孔子鸟、华夏鸟、三燕丽蟾、张和兽、辽宁古果等重要化石的名声也不胫而走 ,引起世人极大的关注。在此背景下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01年11月出版了一部反映优秀学术研究成果的精美画册———《热河生…  相似文献   

12.
《化石》2005,(4):14-14
您好!我收藏有一枚化石蛋(见图)蛋壳已剥落,里面的动物已成形,并且头上长有两只角,不知是何种动物。体积比鸭蛋大,比鹅蛋小。是我以前在宁夏工作时从老乡手中购得的。敬请在百忙之中回信赐教。  相似文献   

13.
张永善 《化石》2010,(1):59-59
河南省地处中原,其西部、西南部,尤其是南阳地区的西峡盆地.恐龙蛋化石地理分布广。数量庞大,已采挖者达几万枚(一个采集点最多即可达几千枚),类型多样,形态奇特(有长径达61厘米的“西峡巨型长形蛋”等),保存完好(有含胚精骨骼的蛋),  相似文献   

14.
四年前,我们对当时在美国南加里福尼亚大学的Oxnard教授一本装帧精致的专著——《人类所在的动物目》——作过介绍(见本刊,第三卷,175—181页,1984年)。时隔不久,它的姊妹篇——《化石、牙齿和性别:对人类进化的新透视》——又和读者见面了。从本书的标题,可以知道它的研究对象是与人类起源有关的高等灵长类牙齿化石,并从这些材料中探讨性别二态问题,进而得到关于人类进化的新解释。本书作者对于现生的和化石的灵长类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在它们各部位的形态结构及其机能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并能得心应手地运用于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在本书中,作者对我国云南禄丰出土的古猿类牙齿化石和广西柳城出土的巨猿牙齿化石表现了特殊的关注。因此, 贯穿本书的思维结构及其达到的结论都是值得我国人类学工作者重视的。  相似文献   

15.
《化石》2011,(2):37-37
活动地点:内蒙古二连、锡林郭勒等地区活动时间:7月中下旬(学校暑假初期)活动日程:第一日:上午7点在北京中华民族园门口集合,乘汽车沿京张高速公路向张家口出发,午前到达著名长城关口“大好河山”处游览;午餐后继续前进,傍晚到达内蒙古苏尼特右旗入住。这一天的“征途”体验的是一种“出塞”的豪情。  相似文献   

16.
虎年谈虎     
赵岳 《化石》2010,(1):75-80
老虎(panthera tigris Linnaeus 1758)是我们熟悉的动物,自古就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像十二生肖里就有老虎;而在二十八星宿中,白虎还是西方七宿的总称。老虎是勇猛的化身,  相似文献   

17.
道虎沟生物群是我国近年来古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虽然绝大多数学者认同其时代属于中侏罗世,但它的产出地层的划分和对比仍存争议。一些学者认为道虎沟化石层属于中侏罗统九龙山组或海房沟组,但另一些学者却认为它属于中侏罗统或中上侏罗统髫髻山组。一些学者将化石层底部的砾岩层划归九龙山组,而将化石层主体连同其上的大套火山岩划归髫髻山组。通过近些年的野外考察,笔者在道虎沟村东的道虎沟化石层底部砾岩中找到了与其他层位类似的凝灰质页岩夹层,内含典型的道虎沟生物群动植物化石。因此,道虎沟底部的砾岩无疑是道虎沟化石层的一部分。结合目前地层及同位素年代学证据,道虎沟化石层归入中侏罗统上部的海房沟组较为合适。随着燕山运动的发生,道虎沟生物群的代表分子在宁城盆地中侏罗世沉积开始之前就已经产生,其起源需要到更古老的地层中寻找。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内蒙中侏罗世道虎沟生物群是古生物学的热点之一,报道了种类繁多的脊椎动物化石如两栖类、爬行类、哺乳动物等,特别是有尾两栖类热河螈和初螈在道虎沟数量丰富。一些学者曾经报道过道虎沟生物群中的蝌蚪化石,经过重新分析这块标本并不具备脊椎动物的骨骼构造,跗骨特征与脊椎动物差别很大而符合昆虫的跗节构造,其身体部分具有一些骨板缝,所谓的"蝌蚪"尾部其实是昆虫的喙,因而这是一块残破蝉类化石的虫体前部。虽然蛙类化石在我国下白垩统地层中并不少见,但道虎沟生物群迄今并未报道过真正的蛙类。  相似文献   

19.
刘武 《人类学学报》2003,22(2):174-175
1993年 3月 1 3日 ,在江苏省南京市汤山葫芦洞发现了一具人类头骨化石。经初步鉴定 ,属于直立人。随后又发现了另一具头骨化石。这两件化石分别编号为南京直立人 1号头骨和 2号头骨。这是继北京周口店、陕西蓝田、安徽和县之后 ,在中国发现的最为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由于初步的动物群对比显示与汤山直立人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都是周口店中更新世动物群的成员 ,南京汤山直立人很可能代表着与周口店相同时代的直立人成员。这一发现对于进一步揭示东亚地区直立人化石特征 ,研究直立人的分布、变异及生存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化石发现后 ,…  相似文献   

20.
余丰毅 《化石》2009,(4):71-73
六年级上学期,《科学》(上册)第3单元《地表变化的奥秘》。我们在这个单元里,学习了一点有关化石的知识,使我们对化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