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述了云南曲靖潇湘区关底组(志留系罗德洛统)真盔甲鱼类一新属、新种——长孔盾鱼(Dunyu longiforus gen.et sp.nov.),丰富了以梦幻鬼鱼为代表的潇湘脊椎动物群的组成。该新属具真盔甲鱼科的鉴别特征:后眶上管和中背管二者连续过渡,后端两侧辏合呈"U"字形,侧背管仅发出3条侧横管。新属内角缺如,这一特征过去在真盔甲鱼科中仅见于真盔甲鱼属。新属区别于真盔甲鱼属的主要特征有:角向后方延伸,呈棘状或叶状;头甲最宽处位于角末端之前,宽长比小于1.1;中背孔末端超越眶孔后缘连线。基于对秀山真盔甲鱼头甲标本的重新观察,将秀山真盔甲鱼归入盾鱼属。新种区别于秀山盾鱼(Dunyu xiushanensis)的特征有:个体较大,头甲长大于宽;角呈棘状;眶孔位置相对靠前,头甲眶前区与眶后区的长度之比小于0.75;多边形崮状瘤点,较大,长可超过2mm。  相似文献   

2.
记述了云南曲靖潇湘区关底组(志留系罗德洛统)真盔甲鱼类一新属、新种——长孔盾鱼(Dunyu longiforus gen.et sp.nov.),丰富了以梦幻鬼鱼为代表的潇湘脊椎动物群的组成.该新属具真盔甲鱼科的鉴别特征:后眶上管和中背管二者连续过渡,后端两侧辏合呈“U”字形,侧背管仅发出3条侧横管.新属内角缺如,这一特征过去在真盔甲鱼科中仅见于真盔甲鱼属.新属区别于真盔甲鱼属的主要特征有:角向后方延伸,呈棘状或叶状;头甲最宽处位于角末端之前,宽长比小于1.1;中背孔末端超越眶孔后缘连线.基于对秀山真盔甲鱼头甲标本的重新观察,将秀山真盔甲鱼归入盾鱼属.新种区别于秀山盾鱼(Dunyu xiushanensis)的特征有:个体较大,头甲长大于宽;角呈棘状;眶孔位置相对靠前,头甲眶前区与眶后区的长度之比小于0.75;多边形崮状瘤点,较大,长可超过2 mm.  相似文献   

3.
记真盔甲鱼类两新属——兼论真盔甲鱼类系统发育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0  
本文记述了早泥盆世真盔甲鱼类两新属:憨鱼属(Nochelaspis)和翼角鱼属(Pterogonaspis).真盔甲鱼类是盔甲鱼类的一个单系类群,现有七属十二种,文中运用分支系统学原理对其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盖志琨  孟馨媛 《化石》2023,(1):12-19
<正>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硕士毕业生孟馨媛在盖志琨研究员的指导下,在国际学术期刊《解剖学记录》(The Anatomical Record)上在线发表了盔甲鱼类玉海翼角鱼的最新研究成果。《解剖学记录》是美国解剖协会的官方出版物,创刊于1888年,期刊重点关注形态学和解剖学研究领域最新进展,涉及分子、细胞、系统和演化生物学等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5.
<正> 盔甲鱼类是东亚特有的一类无颌脊椎动物化石,仅发现于我国及越南北方,其中的大庸鱼和锥角鱼是中国及欧亚大陆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脊椎动物化石,近年来颇受中外学者的关注。但是,迄今一直未有这方面的综合性著作。本文介绍的《中国志留纪及泥盆纪盔甲鱼类的新发现》(以下简称“新发现”)一书是关于盔甲鱼类形态学、分类学、生物地理及生物地层学等方面研究的第一本专著。作者潘江先生,是最  相似文献   

6.
肖安  杨志芃  张博 《遗传》2012,34(9):1219-1220
本文简要介绍斑马鱼(Danio rerio)突变体和转基因鱼系的命名规则,内容主要译自《ZFIN斑马鱼命名指南》的相应部分(https://wiki.zfin.org/display/general/ZFIN+Zebrafish+Nomenclature+Guidelines),并对其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整理,添加了更多的细节与解释。  相似文献   

7.
记述了云南昭通早泥盆世布拉格期坡松冲组华南鱼目一新属、新种——剑裂甲鱼(Rhegmaspis xiphoidea gen.et sp.nov.)。新属的主要特征是:具有鱼雷形头甲,细长吻突,眶孔位于头甲腹侧位,鳃穴向头甲腹面弯曲,角、内角和腹环丢失。鉴于以上特征,新属被归到了包括鸭吻鱼和乌蒙山鱼在内的鸭吻鱼科。根据新材料提供的信息,修订了鸭吻鱼科,包括鸭吻鱼和乌蒙山鱼的鳃穴、腹环、角、内角等特征。裂甲鱼属是该地区发现的第一个具有流线形体型的盔甲鱼类,指示了该地区一些盔甲鱼类可能开始了一种营上底栖的生活方式,具有更加主动的取食行为。新属的发现不仅丰富了该地区华南鱼目的多样性,而且提供了盔甲鱼类在早泥盆世布拉格期通过占据新的生态位而发生的最后一次辐射演化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新疆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新一轮野外考察和对原来塔里木志留纪盔甲鱼类再观察,取得了以下认识:1)依据新增加的材料,张氏南疆鱼(Nanjiangaspis zhangi)被厘定为一新属西域鱼(Xiyuaspis),并确定其系统位置隶属修水鱼科(Xiushuiaspidae); 2)潘氏小瘤鱼(Microphymaspis pani)曾被归于Xiushuiaspidae,系缘于观察上的失误,通过再观察得出M. pani当属大庸鱼科(Dayongaspidae),同时与其产于同一产地和层位的天山宽头鱼(Platycaraspis tianshanensis)系前者的同物异名;3)经重新研究,产于柯坪克兹尔塔格组曾被视为节甲鱼类的标本实属盔甲鱼类,并被鉴定为一新的属种:残缺角鱼(Jiaoyu imperfectus); 4)产于柯坪塔塔埃尔塔格组的汉阳鱼未定种(Hanyangaspis sp.)的前腹片和产于柯坪塔塔埃尔塔格组及巴楚依木干他乌组的锅顶山汉阳鱼(H. guodingshanensis)具雪花状纹饰的骨片,可能均属柯坪南疆鱼(Nanjiangaspis kelpinensis); 5)根据所产盔甲鱼残缺角鱼(J.imperfectus),将克兹尔塔格组的时代修订为早泥盆世。  相似文献   

9.
基于在云南曲靖西山村组两个不同产地发现的新材料,对最大的真盔甲鱼类漫游憨鱼(Nochelaspis maeandrine)进行了再描述。憨鱼属(Nochelaspis)与同一层位产出的云南盔甲鱼属(Yunnanogaleaspis)最为相似,但与后者明显不同的是,憨鱼属具有裂隙形的中背孔(长与宽之比大于6),更强壮的内角,粗大的星状纹饰,以及具锯齿的中背孔和头甲边缘。漫游憨鱼的新材料提供了头甲腹面的关键形态学信息:口鳃窗被一个大的外骨骼腹片覆盖,该腹片上装饰着致密细小的瘤点,边缘排列有6对独立的圆形大鳃孔,这些鳃孔由腹片和腹环共同形成。盔甲鱼类的这种情况明显不同于骨甲鱼类,后者的口鳃窗被许多小嵌片或大一些的膜质小骨片覆盖,鳃孔呈裂隙状,并被小皮瓣覆盖,类似于现生的板鳃类。盔甲鱼类和骨甲鱼类的鳃孔与现生的鳐类一样,都开口于腹面,指示它们均为底栖鱼类,生活在具泥沙质基底的安静滨海环境中。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江西省修水县志留系西坑组发现的11个新标本的观察,对存在争议的山口中华盔甲鱼(Sinogaleaspis shankouensis)进行了重新描述。深入的形态学研究表明,山口中华盔甲鱼的侧线感觉管系统展示出基干盔甲鱼类、真盔甲鱼目、多鳃鱼目和华南鱼目等多个类群的镶嵌特征。山口中华盔甲鱼的侧线感觉管系统由4条纵行干管和6条横向联络管相互交叉在头甲背面形成格栅状分布,可能反映了脊椎动物的祖先状态。山口中华盔甲鱼在动物群上属于中华盔甲鱼–修水鱼组合或茅山组合,该组合可能代表了盔甲鱼类在志留纪兰多维列世特里奇期的第一次适应辐射。江西修水西坑组古沉积环境指示了一种低盐度半咸水的近海环境,可能是由于大量淡水从附近河流涌入导致盐度降低,而含鱼层位灰绿色泥质粉砂岩中含有的大量泥砾则指示鱼化石经历了短距离的河流搬运。因此,该生物群可能生活在埋藏区域上游的淡水河流里。  相似文献   

11.
同步辐射X射线断层显微成像已经成为古生物研究中一种新的重要手段,能够在不损坏化石的前提下,提供化石内部超高分辨率的三维成像。利用瑞士光源最先进的同步辐射X射线断层显微成像技术,研究分析了7个采自浙江长兴志留系(约4.28亿年前)的早期盔甲鱼类浙江曙鱼三维立体保存脑颅化石。同步辐射X射线显微成像结果显示,盔甲鱼脑颅完全由软骨组成,并没有软骨外成骨存在的证据;盔甲鱼脑颅解剖结构能够被精细保存下来,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脑颅软骨与周围软组织在埋藏过程中的异时分解。利用AMIRA或AVIZO等计算机三维虚拟复原软件,三维虚拟复原了7个曙鱼脑颅模型,首次揭示出盔甲鱼脑颅内部详细的解剖结构。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盔甲鱼的脑颅已经发生了显著的重组,具备了颌发育所必需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2.
对浙江长兴地区志留纪真盔甲鱼类的新材料进行了研究。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 ,雷曼煤山鱼 (Meishanaspislehmani)一属种成立 ,并非浙江中华盔甲鱼 (Sinogaleaspiszhejiangensis)的同物异名。在此基础上 ,运用分支系统学的原理 ,对真盔甲鱼目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探讨 ,分析结果表明 ,中华盔甲鱼属现有的 3个种并未组成一个单系类群 ,而是一个并系类群。浙江中华盔甲鱼不能归到中华盔甲鱼属 ,建议另立一新属。  相似文献   

13.
《化石》2021,(3)
正近日,德国百年学术期刊《古生物多样性与古环境》(Palaeobiodiversity and Palaeoenvironments)在线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盖志琨等合作完成的对云南曲靖早泥盆世布拉格期徐家冲组长吻三歧鱼的最新研究成果。这是今年继橄榄纹曲师鱼之后,科研团队首次在曲靖"古鱼王国"中发现了长吻三歧鱼的踪影。长吻三歧鱼在曲靖"古鱼王国"的首次发现丰富了三歧鱼科的形态特征,为探讨盔甲鱼类在早泥盆世布拉格期的适应辐射提供了关键的材料,同时对于研究三歧鱼科的起源、多样性和迁徙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盔甲鱼亚纲(无颌类)的系统发育关系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基于对53个形态学特征的讨论,首次开展了无颌类儒甲鱼亚纲的简约性分析,获得了3 个最简约的分支图,其步长为126,一致性指数为0.508,保留指数为0.801。在此基础上,修订了盔甲鱼亚纲的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志留纪兰多维列世至温洛克世的汉阳鱼类、修水鱼类和大庸鱼类属于盔甲鱼亚纲的基干类群。在其余盔甲鱼类中,识别出3个大的单系类群, 分别是真盔甲鱼目、多鳃鱼目和华南鱼目。在盔甲鱼亚纲中,头甲背窗的起源至少发生了两次,一次在多鳃鱼目支系中,另一次在华南鱼目支系中。基于背窗特征而建立的大窗鱼类并不是一个单系类群。盔甲鱼类的年代分布指示该类群的两次辐射演化,分别是兰多维列世特列奇期基干盔甲鱼类和真盔甲鱼目的辐射演化,和早泥盆世洛霍考夫期多鳃鱼目和华南鱼目的辐射演化。  相似文献   

15.
徐光辉 《化石》2021,(2):74-75
2021年4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PeerJ报道,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研究团队在贵州盘州发现2.44亿年前一种大型的肉食性基干新鳍鱼类,命名为盘州暴鱼.它体长26厘米,代表了疣齿鱼科最古老的化石新证据,也是暴鱼属在贵州的首次发现.盘州暴鱼的发现和研究揭示了过去不为人知的疣齿鱼科生态适应多样性,更新了人...  相似文献   

16.
云南文山早泥盆世盔甲鱼类的新发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描述了采自云南东南部文山地区下泥盆统坡松冲组下部的无颌类化石,建立了盔甲鱼类的一新属、新种──纸厂文山鱼(Wenshampis zhichangsis gen.et sp.nov.),同时修订了两个盔甲鱼类的旧属、旧种──长吻三歧鱼(Sanqiapis rostrata)及长角大窗鱼(Macrothyraspislongicornis)。迄今为止,长吻三歧鱼仅在四川江油雁门坝的平驿铺组中部发现并记述过,长角大窗鱼也仅有一件采自云南广南坡松冲组中的正型标本,而纸厂文山鱼为滇东南文山地区首次记述的多鳃鱼类新属种,它与滇东北昭通地区下泥盆统坡松冲组中的让氏昭通鱼(Zhao-tongasis janvieri)最为相似。此次这三个盔甲鱼类属种在滇东南文山地区的发现,为该区下泥盆统的横向对比提供了重要的古鱼类学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主要采用形态学与比较解剖学的方法,对采自云南曲靖地区下泥盆统西山村组中的1件盔甲鱼类标本进行了详细的形态学研究,建立了多鳃鱼类四营鱼属1新种:宽棘四营鱼(Siyingia perlatuspinosa sp.nov.),并据此修订了四营鱼属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应用分支系统学对多鳃鱼类属一级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重新分析与探讨,确定了四营鱼在多鳃鱼类中的系统发育位置。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四营鱼(Siyingia)与多鳃鱼(Polybranchiaspis)亲缘关系最近,二者形成了一个单系类群,与宽甲鱼(Laxaspis)+坝鱼(Damaspis)组成的单系类群互为姊妹群。宽棘四营鱼的发现不仅拓宽了四营鱼在华南的时空分布范围,而且丰富了多鳃鱼类的多样性,并为多鳃鱼类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化石新证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记述了盔甲鱼类三岔鱼科 (sanchaspidae) —新属 Antiquisagittaspis 并对含鱼层时代作了对比;同时对中背孔和盔甲鱼类的生活环境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19.
沙氏下(鱼*)鱼仔鱼的摄食能力和营养代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0年6月18日14:20时在35°00′N、121°00′E海域利用大型浮游生物网采集了大量的沙氏下(鱼*)鱼天然受精卵,将受精卵置于新鲜的海水中进行人工孵化,7月1日8时仔鱼开始孵出,0.5 h后收集大约500尾初孵仔鱼条进行饥饿试验.在培养水温为24.2~24.8℃条件下,沙氏下(鱼*)鱼仔鱼孵化后1 h就建立起巡游模式,4 h就具有非常高的初次摄食率和摄食强度,仔鱼的混合营养期为2 d,具有初次摄食能力的时间为3 d,饥饿不可逆转点发生在孵化后大约3.5 d,不可逆点(PNR)期仔鱼没有出现胸角这一形态学特征.沙氏下(鱼*)鱼仔鱼这么短的时间建立巡游模式,对仔鱼在混合营养期这一有限的时间内顺利地建立起外源性摄食关系,在时间上取得了一定的保障作用,对种群的繁衍策略具有一定的生态学意义,说明在仔鱼的初次摄食阶段,自然海区中适合于仔鱼摄食的饵料生物的种类、分布与数量对其早期的成活是至关重要的.PNR期仔鱼是否具有胸角以及胸角是否为仔鱼的饥饿体征因种而异,在渔业资源生态调查的仔鱼样品的鉴别工作中,应用仔鱼的胸角鉴别健康仔鱼和饥饿仔鱼时应因种而论[动物学报 49(4):466~472,2003].  相似文献   

20.
记一新的无颌类化石兼论多鳃鱼类的分类地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记述了云南宜良早泥盆世一新的无颌类化石,高棘四营鱼,新属、新种 (Siyingiu altuspinosa gen.et sp.nov)。在讨论中主要涉及鼻垂体凹的构造和多鳃鱼类的分类地位。笔者认为,多鳃鱼类和盔甲鱼类的鼻垂体孔位于鼻垂体凹的软骨成分中,它没有吸水的功能,只具感觉的功能。多鳃鱼目不应置于鳍甲鱼纲,而应放在头甲鱼纲的盔甲鱼亚纲中。在盔甲鱼亚纲中,南盘鱼不是接近于盔甲鱼目而是接近于多鳃鱼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