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理地质概况形成于燕山运动的繁峙第三纪含煤盆地,位于山西省五台山脉以北,恒山山脉以南的繁峙县境内。盆地呈北东南西方向展布,长约10公里,宽28公里,面积280平方公里,是一个内陆山间盆地。盆地四周为太古界片麻岩组成  相似文献   

2.
吕东风 《化石》2019,(4):41-43
<正>垣曲盆地是中条山脉中的新近纪小型沉积盆地,面积约350平方公里。黄河横贯,将盆地分为两部分,北部隶属山西省垣曲县,南部新近纪地层仅在任村南的上河一带才有出露,归河南省渑池县管辖。1916年,安特生首次在寨上(寨里)附近找到始新世化石;1921年、1923年、1930年斯丹斯基又在任村南的上河采到一批哺乳类化石;新中国成立后,李悦年(1936)、周明镇等  相似文献   

3.
垣曲盆地始新世哺乳动物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简介了近几年来在垣曲盆地开展的地层古生物工作。在河南渑池任村和山西垣曲河堤、寨里等原有的化石点上通过筛洗和发掘,不仅找到了大量的以啮齿类为主的小哺乳动物,而且还发现了曙猿等珍贵的灵长类标本。新发现的火石坡化石点所产哺乳动物化石带明显的原始色彩,预示着垣曲盆地有可能存在中始新世伊尔丁曼哈期地层。按层位列出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垣曲盆地始新世哺乳动物名单。  相似文献   

4.
山西垣曲中始新世中期仓鼠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记述了在垣曲盆地郭家村火石坡地点发现的仓鼠类一新种和一个相似种———垣曲古亚鼠 (Palasiomysyuanquensissp .nov.)和垣曲古亚鼠相似种 (Palasiomyscf.P .yuanquensis )。新种以上臼齿前小尖不明显、m1下前边尖与下原尖相连、个体大等特点区别于属型种锥齿古亚鼠 (P .conulus)。古亚鼠化石在火石坡的发现为垣曲盆地可能存在中始新世伊尔丁曼哈期地层提供了又一证据。  相似文献   

5.
詹士高 《化石》2002,(4):27-29
新疆吐鲁番—哈密盆地(简称吐—哈盆地) ,地处北天山东部的博格达山、哈尔里克山与中天山的觉罗塔格山之间。盆地东西长约600公里 ,南北宽约60~130公里 ,总体轮廓呈一不规则的狭长盆地 ,面积约4 8万平方公里。吐—哈盆地是我国海拔最低的盆地 ,其最低处的艾丁湖湖面比海平面还低154米。盆地地形具有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特点。吐—哈盆地有厚达近万米的陆相沉积地层 ,象一本厚书 ,较完整地记录了盆地的地质演变过程 ,记录了盆地各个不同地质时期的自然地理景观和气候特征 ,记录了盆地动、植物界生灭兴衰和更替。除此之外 ,…  相似文献   

6.
中美科学家野外考察散记黄学诗1994年5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学工作者一行7人,与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和卡奈基博物馆6名专家,对山西省垣曲盆地地质和古生物作了为期20天的抢救性的考察。垣曲盆地是中条山脉许多山间盆地中的一个小型盆地,在行...  相似文献   

7.
鹦鹉嘴龙(Psittacosaurus)是一种小型的植食性恐龙,因生有一张酷似鹦鹉的嘴而得名。成年的鹦鹉嘴龙最长可达1.5米,一般体长在1米左右。这种恐龙主要分布在早白垩世的东北亚地区,与热河生物群的分布范围大致相当,另外在泰国也有发现。最早发掘到的鹦鹉嘴龙是1922年在蒙古南部戈壁沙漠 Artsa Bogdo 山脉北方约50公里的 Oshih 盆地,美国自然史博物馆第三次亚洲考察探险时发现  相似文献   

8.
记述了在山西省垣曲盆地发现的犀貘一新种———童氏犀貘 (Hyrachyustongisp .nov .)。它的发现揭示了在垣曲盆地有中中始新世地层存在的可能性。还对以往在中国境内发现的犀貘化石做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的材料,系1963-1964年地质部第二普查大队张孝志、刘维纲等同志和笔者采自辽东台背斜北部,两个紧邻而又分割的中生代盆地,它们自北西而南东是大甸子盆地、南杂木断陷盆地.在行政区划上隶属辽宁省铁岭和新宾二县管辖.大甸子盆地位于铁岭东南30公里,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4公里.盆地的主要沉积,是中、上侏罗统的中基性火山岩与沉积岩互层的红色——杂色地层,下部夹有煤线,总厚约  相似文献   

10.
<正> 南宁盆地脊椎动物化石地点目前所知不下七处。本文着重记述了1974和1979年笔者采自邕宁县五塘公社莲塘村的石炭兽化石,并对盆地东部下第三系作一初步划分。本文首次报道南宁盆地发现脊椎动物化石,对研究石炭兽的演化、发展和分布,对盆地第三系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提供了新的依据。一、化石地点及地层概况莲塘村位于南宁市东北约32公里、五塘圩东5公里、邕宾(南宁—宾阳)公路南侧。石炭兽化石产于莲塘村东约300米远的小煤窑、距地表8.3米深的褐煤层顶板(灰色泥质粉砂岩)中。  相似文献   

11.
新疆准噶尔盆地东部,出露有大面积中生代侏罗纪、白垩纪地层,其东西长约200公里,南北宽约50公里。从1930年我国著名地质学家袁复礼教授在此发现奇台龙化石(Tianshansarus Chitaicnsis)以后,先后有许多中外地质、地理学家和工作者前往科学考察和地质调查,并发现了以卡拉麦里龙为代表的一批恐龙化石和多处硅化木化石点。笔者以开发亚洲大陆地理中心旅游资源的角度对这个地区进行了考察,四天中观察了两个主要的硅化木点、两个恐龙发掘点及著名的五彩城、火烧山。我们认为,这里的地质旅游资源很丰富,如绚丽多彩的侏罗纪地层、干旱区特有的风成地貌,尤其是壮观的化石森林景观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既有科学性,又有观赏性,应建立保护区,尽快开发成重要的古植物化石旅游景点。硅化木在准噶尔东部分布范围很广,西北地区区域地层表中记载,  相似文献   

12.
正1916年,北洋政府实业部顾问、瑞典科学家安特生在垣曲寨里村土桥沟发现了在中国土地上第一块始新世哺乳动物化石——黄河猴化石,随后又多次调查、发掘,研究出的成果开启了中国古近纪地层及哺乳动物化石研究的序幕。1992年小浪底水库即经兴建,为抢救库区脊椎动物化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美国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进行合作,组建了野外考察队,于1994年至1997年对垣曲盆地进行了调查发掘,在  相似文献   

13.
山西垣曲盆地是我国最早知道的早第三紀盆地之一。关于此地点的地层与哺乳类化石,前輩学者做过不少工作(Andersson,1923;Zdansky,1930;Lee,1937,1938;Young,1937)。解放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明鎮等继续調查和研究了这个盆地,有一部分材料已經发表(Woo,Chow,1957;Hu,1959;Xu,1962)。  相似文献   

14.
江西乐平鸣山矿区上二叠统长兴阶的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一、前言 鸣山矿区位于江西省乐平县城之西约7.5公里处,为萍乐拗陷带东段的一个小型向斜盆地,是乐平组官山段、老山段、狮子山段和王潘里段的标准剖面所在地。区内乐平组出露完好,但其上的长兴期地层往往被第四纪浮土所覆盖,仅在盆地的东侧有零星出露。1977年江西省煤炭局223地质队在这个地区发现了一个完整的晚二叠世长兴期的地层钻井剖面,系统采集了(竹筳)类标本。这批材料经笔者鉴定,计有7属34种,其中6个新种和5个未定种。Gallowayinella,Palaeofusulina和Parananlingella三属是当前这个(竹筳)类动物群中  相似文献   

15.
介虫类化石在中国各地层中多有其存在,但因其个体细小,颇难引人注意。近年因国家展开大规模经济建设,地质事业突飞猛进,尤其是钻探工作特别重要。而微小化石对於钻探时地层时代的决定及对比用途甚大,因此微小化石的研究与今天的地质探矿工作的关系极国密切的。关于介虫类动物的一般习性,在鉴定地层上的价值及该化石在中国过去研究情况,著者已在另文简单介绍。最近杨敬之、穆恩之二同志又在湖北西部古生代地层中采得此类化石甚多,上至二叠纪下部棲霞石灰岩,下至下奥陶纪下部宜昌层均有其发现,本文所述仅下奥陶纪宜  相似文献   

16.
浙江寿昌盆地上侏罗统介形类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言浙江中生代火山岩地层发育,研究程度较高,并有丰富的古生物资料。寿昌及永康盆地是浙江火山岩地层发育较全、具代表性的两个盆地。目前,永康组归人早白垩世,它与寿昌组属上下关系的意见,已经得到大多数地质及古生物工作者的承认,但寿昌组的地质时代根据不同门类化石,归属晚侏罗世或早白垩世的  相似文献   

17.
《化石》2015,(4)
<正>禄丰古猿产地位于云南省禄丰县石灰坝村北面的庙山坡南坡。从地貌上看,禄丰一带是一个南北延伸的断陷盆地,南北长约12公里,东西宽约2~3公里,北面最窄处不到半公里。盆地内有三条河流:西河、东河与南河。在禄丰西北大约1公里处,西河与东河相汇合然后转向西流,在禄丰县西大约1公里处又汇合南河,汇合后称星宿江。盆地的东面和西面由中生代(三叠~侏罗纪)的红色岩层组成,北部石灰坝村一带出露前震旦纪的变质岩系,产出古猿及哺乳动物的是一  相似文献   

18.
湖南茶陵盆地“红层”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茶陵盆地位于湖南东部,为一北北东-南南西方向延伸的窄长带状盆地,全长约90公里,最宽仅约24公里。盆地东以罗霄山脉与江西相隔,西北以武功山与醴攸盆地相间,南端与永兴盆地相连通,因此亦称茶永盆地。湘江的支流洣水和永乐水从东南向西北横贯盆地。盆地内为由“红层”组成的低丘。关于湖南的“红层”,前人虽作过不少工作,但茶陵盆地的“红层”却很少有人注意。解放以后,对茶陵盆地“红层”的工作逐步开展起来。尤其是湖南省地质局区测队对茶陵盆地的红层进行了不少的工作,并采到了脊椎动物化石,为茶陵盆地“红层”的划分打下了基础。为了对该盆地的“红层”作进一步的研究,我们于1972年冬在湖南茶陵盆地及其邻近地区工作了一段时间,从不同层位采集了一些脊椎动物化石,为茶陵盆地“红层”时代的划分和对比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饶惠元同志,1954年在江西新喻采集了一批脊椎动物化石,其中包括爬行类和哺乳类的零星骨头和牙齿。这批化石都很破碎,但最近经修理后,发现有几种可作初步鉴定的种属,并且在地层和古生物学上有相当的意义。化石保存在红色的秒砾岩中。新生代的红色盆地在江西境内,分布很广,性质大致相似。对这些红层的地质时代,过去因未找到过化石,故没有明确的肯定,一般仅笼统地认  相似文献   

20.
记述了在山西省垣曲县王茅乡郭家村火石坡地点发现的原翼齿兽属一新种──童氏原翼齿兽(Dropterodon tongi sp.nov.)。新种比伊尔丁原翼齿兽(P.irdinensis)个体小、下颌联合部靠前、下前臼齿之间有齿隙、m3跟座小。新材料为垣曲盆地可能存在中始新世伊尔丁曼哈期地层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