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观察、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使知识和能力均衡发展,在这方面我们进行了“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一节教学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教材处理高中《生物》第三节细胞分裂,介绍了三种细胞分裂方式,细胞的有丝分裂是重点,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是学习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基础,在教学安排上,把“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在培养24天的生长周期中,胚性细胞团的分裂细胞数共出现三次高峰。第一次出现在继代后的第8天,第二次出现在第12天,第三次出现在第18天,其中以第二次高峰期的细胞分裂数量最多。愈伤组织中仅观察到两次高峰,第一次出现在第12天,第二次出现在第18天。细胞分裂数比胚性细胞团少。细胞分裂高峰出现得迟可能愈伤组织比胚性细胞团生长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细胞分裂高峰时期胚性细胞团的DNA和蛋白质均比相同时期的愈伤组织含量高,高峰期在第12和第18天,这与内部的DNA和蛋白质含量变化是一致的,这说明胚性细胞团具有较快分裂能力的原因之一。胚性细胞团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也多于愈伤组织,酶带染色较深,表示酶活性高。  相似文献   

3.
柯萨奇病毒     
桐萨奇(Coxsackie)病毒是属于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遭病毒属(包括A、B两组)的具有类似物理及生物学特性的一系列病毒。“柯萨奇病毒”这一名称是1949年提出来的。柯萨奇是美国纽约州一个村镇的名字,在那里曾首次分离到这种病霉,因此1962年国际命名委员会病毒小组采纳了“柯萨奇病毒”这一名称。  相似文献   

4.
高等医药院校《生理学》第二版教材,不失为一本好教材。作为师生都在熟读的全国统编教材,影响深远,在几年的教学中作出了不小的贡献。如将“感觉器官”调整到“神经系统”之前,将“感受器”从“神经系统”移到“感觉器官”的“概述”中,这一调整是比较好的。作为教材,难免有某些缺点和不足;而对于内容的取舍、详略也无可厚非。  相似文献   

5.
最近许多医学家和其他学科的病理学家很注意病毒与癌的关系。根据近十多年来的实验,有些特殊的癌已知道与病毒有密切的关系。而且某种癌组织总是发生异常的细胞分裂,相对地来说,病毒侵入宿主细胞以后,也发生异常的细胞分裂。根据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在染色体活动过程中,病毒可成为刺激因素。病毒进入宿主以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并不活跃(或者不进行繁殖),经过一段潜伏期之后,才发生改变而影响到  相似文献   

6.
果实的生长主要是由细胞数目和细胞体积以及细胞间隙的变化引起的。成熟果实的细胞数目决定于开花期子房的细胞数目。细胞分裂与果实生长细胞分裂早在子房发育期间就开始了。不同种类的果实,其生长发育期间细胞的分裂时间、分裂次数和分裂方向是不同的,这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间隔分裂型这种类型的果实从花原始体形成即开始细胞分裂,开花期暂停,授粉受精后,果肉细胞又开始旺盛的分裂,数周后细胞分裂停止,细胞数目基本趋于稳定。多数果实属于此种类型。例如苹果,花前子房的膨大主要通过细胞数目的增加来实现。开花时幼果内约有200万个细胞,成熟时的果实内有约  相似文献   

7.
衣藻质体分裂相关基因CrFtsZ2的克隆及其进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FtsZ(filamentingtemperaturesensitive)是一类从大肠杆菌温度敏感型突变体中分离到的基因 .该基因与E .coli细胞分裂密切相关 .突变体由于细胞分裂受阻而呈现“长丝状”[1] .此类基因于 1980年首次被克隆[2 ] .随后的研究表明 ,FtsZ蛋白在E .coli分裂细胞的凹陷处形成环状多聚体 ,Z环 ,是E .coli细胞分裂的限制因子[3 ] .衣藻属于绿藻 ,在现存的所有单细胞真核藻类中 ,绿藻是与陆生植物亲缘关系最近的一支[4] .由于衣藻为单细胞真核生物 ,并且仅含有一个巨大的叶绿体 ,因而是研究…  相似文献   

8.
细胞分裂时,由一个母细胞产生两个子细胞,从而出现一个新的细胞壁,我们就是依照这个新壁壁面与器官的表面、长轴、圆周的相对位置来确定细胞分裂方向的。这可分出三种不同如分裂方向:平周分裂凡分裂产生的新壁与器官表面平行的分裂都属于平周分裂(如图d)。在器官的横切面上,这种分裂产生的新壁与器官切面  相似文献   

9.
袁勤  周仪 《生物学通报》2004,39(11):62-62,F004
减数分裂是在植物个体生长过程中,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增殖的基础上,当生殖器官出现的时候.在幼小花蕾中发生特殊的细胞分裂。由于这种细胞分裂是在性成熟时发生的,故又称成熟分裂。它包括两次连续的分裂,即减数第一次分裂(Ⅰ)和减数第二次分裂(Ⅱ),分裂的结果形成4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的  相似文献   

10.
西南地区中泥盆世的直立轮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振 《古生物学报》1976,(2):175-186
本文描述了中泥盆世的直立轮藻5种、1型,分别属于Sycidium 和Chovanella 两属。文中讨论了这两个属的分类位置问题,详细阐述了Sycidium 藏卵器的发育特点,提出了关于藏卵器包围细胞分裂发育过程的新认识,同时提出了含化石地层的时代应相当于中泥盆世晚期的吉维特期。  相似文献   

11.
正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的分裂速度很快,其基因组"质量"却相当稳定———这是如何做到的?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希克森团队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沈华浩团队通过合作研究,首次发现肿瘤细胞在细胞分裂的多个阶段都存在DNA复制行为,并指出这是肿瘤细胞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关键。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一个完整的细胞分裂周期分为:复制前期(G1)、DNA复制期(S)、复制后期(G2)和有丝分裂期(M)。学术界过  相似文献   

12.
本套教材是依据九年义务教育五四学制教学计划和生物教学大纲,在广泛吸取国内外生物教材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编写的。编写本套教材的总指导思想是:重视思想教育、国情教育,注意全面发展,强化基本知识和能力,突出实用性。有助于教师实现三个转变:即由升学教育转向提高全民素质的义务教育;由比较重视智育转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由注入式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启发式教学。全套教材共分三册,第一册内容包括“植物”、“细菌、真菌和病毒”,第二册是“动物”,第三册是“生理卫生”和“进化、遗传和生态”。分别在四年制初中一、二、三年级使用,每学年均为每周2课时,共204课时。  相似文献   

13.
北师大版四年制初中生物新教材比原全日制教材有若干优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材本身的这些优势,努力把生物教学搞好。现就教材中有关目标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方面的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粗浅看法。首先,要发挥教材中目标教学的优势。新教材的每一章,一开始就开门见山,指出了本章的“目的要求”,这是新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如第二册第二章两栖动物的“目的要求”是:(1)掌握青蛙适于水陆两栖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2)理解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并掌握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3)了解蛙类对人类的益处及保护蛙类的意义。(4…  相似文献   

14.
高毅  李敏  任炳忠 《生物学通报》2011,46(12):46-48
细胞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是中学生物学教材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中学课堂教学通常以模式图的形式展示细胞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全部过程,模式图片不利于学生对细胞分裂有关内容的建构主义学习。以亚洲飞蝗为实验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进行染色体制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详细观察了亚洲飞蝗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完整过程。光学显微照片将为中学细胞分裂的教学提供更为形象直观的教学材料。  相似文献   

15.
加强病毒的繁殖可以帮助MDBK细胞生产更多的IBRV病毒用于生产灭活病毒疫苗。已证明低温常压等离子体(Cold atmospheric plasma,CAP)是一种依靠活性氧来实现MDBK细胞中病毒显著增殖的物理方法,可有效增强病毒的传播,其中牛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ieitis virus,IBRV)和牛肾细胞(Madin-Darby Bovine Kidney,MDBK)分别被用作模型所需病毒和细胞系。CAP被证明与病毒感染具有协同作用,可以在G2/M期阻止宿主细胞分裂增殖,降低细胞膜电位,增加细胞内钙离子水平并诱导细胞选择性自噬。通过检测免疫相关蛋白表达,CAP被证明可以抑制病毒触发的免疫原性信号传导。综上所述,我们证明了CAP触发了宿主资源对病毒繁殖的最大化,这有利于病毒疫苗的生产,并为在医疗和卫生领域应用CAP开辟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为了教好“昆虫”这部分教材,提高教学效果,我在改进教学方面,作了一些探索:首先是认真地钻研教材,把教材的“地位”、“重点”、“难点”等搞清楚;第二是改进教学方法,我采用了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的方法,以打开学生的思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三是制作大量教具。其中有些教具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有些教具则用以布置昆虫展览会,在课后举办了一次丰富多彩的生物学课外辅导活动。这样做的结果,学生很欢迎,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教学效果良好。这里,我着重谈谈我是怎样制作和使用教具的。  相似文献   

17.
对细胞膜内电位变化的称呼,目前在多种生理学教科书中或文献资料中很不统一,较为混乱。以膜内电位从-90mV变为-70mV为例,对这一现象的描述,在以湖南医学院主编的全国生理学大学教材第一版中称为“膜内电位降低”,而在修改后的第二版教材中改称为“膜内电位减小”。在全国统编的生理学中专教材中更不一致,有的称“膜内电位降低”;有的称“膜内电位上升”。在其它教材和许多杂志中,亦有类似情况,这儿不一一列举。  相似文献   

18.
“种群”这一概念出现在高中生物课本第七章“生物与环境”第二节中 ,记住这个概念并不难 ,但在理解这一概念时学生易产生歧义。种群定义为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理解要点之一是对“同种”的理解。同种意即同一物种 ,按照分类学的分类单位 ,种应属于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在教学中 ,学生往往把“鱼”、“鸟”、“乔木”、“双子叶植物”和“昆虫”等视为物种 ,造成对种群的错误理解。应当明确指出“鱼”、“鸟”和“昆虫”等是一大类群 ,分类单位属于纲 ,其中包含着许多物种 ,如鲤鱼、鲫鱼、喜鹊、乌鸦、蚂蚁和蜜蜂。理解要…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心粒的探讨秦亚平(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213161)中心粒在1888年首先由Boveri发现,是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的细胞器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在细胞分裂的间期中作为微管组织中心并组织形成纤毛、鞭毛等。作为中学生物学教材中一个多次涉及的知识点,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彭高槐同志: 《进展》转来您对《生理学》教材“感觉器官”两个问题的商讨的信。作为第二版这部分内容的编写人,现就提出的问题答复如下: 一、由于简化眼的数据有多种,本书第二版选用了Fulton“生理学与生物物理”第18版第413页上的附图和数字,取其简单易记;原书未注明出处,实际是来自Donders的数据,为一般教科书所采用。如将我们教材第二版第322页检查视力(即Landolt环)时的数据代入公式,则环上缺口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