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巢区(Home range)被公认为动物日常活动(取食、生殖、育幼等)的场所。有关鼠类的巢区,学者们已作了大量工作,但对黄鼠巢区的研究确很少,国内仅有吴德林等在《灭鼠与鼠类生物学研究报告》1978年第三集中报道了蒙古黄鼠的巢区。我省东部、中部广泛分布着阿拉善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 alashanicus Buchner)。已经证明该黄鼠是甘宁黄鼠鼠疫疫区的主要贮存宿主。  相似文献   

2.
达乌尔黄鼠显带染色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乌尔黄鼠分布在我国北方及蒙古和苏联等区域,对牧草及农田危害甚大。有关达乌尔黄鼠的核型国内外已有报道(Lyapunova等,1970;蔡有余等,1985;马继霞等,1985)。签于其染色体的一些特征,达乌尔黄鼠有可能成为染色体工程及检测环境诱变剂等方面的实验材料。虽然苏联Lyapunova等(1978,1980)对黄鼠属某些种的G-带和C-带进行过比较研究,我国蔡有余等(1985)对达乌尔黄鼠的C-带和Ag-NOR进行了观察,但无法对其染色体进行逐个地准确识别,特别是对Χ染体色的正确识别。为此,我们对达乌尔黄鼠的显带染色体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范志勤  廖崇惠 《生态学报》1982,2(4):362-362
达乌尔黄鼠(Citellus dauricus)是我国北方主要的农牧业以及保健事业上的害鼠之一。冬眠是该鼠的重要特征。黄鼠每年仅生殖一次,因而冬眠期间黄鼠存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它们数量的多少和危害的程度。我们就温度对黄鼠冬眠的影响问题进行了研究,目的是寻求影响黄鼠冬眠后成活的种种因素,为种群动态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阿拉善黄鼠数量分布及有关生态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拉善黄鼠(Citellus alaschanieus)传播疾病、破坏草原、危害农作物,是宁夏黄土高原的主要鼠害。1973年蔡桂金等在山西省对阿拉善黄鼠的生活习性与数量季节变动进行了研究。宁夏南部黄土高原的阿拉善黄鼠的数量分布及生态学末见报道。为了保护草原、保粮防病,掌握其有关生态学规律,为杀灭其提供参考。1982年5—8月和1983年5—9月,在宁夏海原县南华山地区对黄鼠的数量分布进行了  相似文献   

5.
鼹形田鼠 (Ellobius Talpinus)是我国蒙新区比较广泛分布的鼠种之一。主要栖息于山地草原和荒漠草原。营昼夜活动。以植物的根、根茎为主要食物。对草场和农田的危害,一是挖洞直接啮食、损伤牧草和农作物的根系;二是通过推到地面的大量土堆覆盖植被。在农作区引起缺苗断垅;在草场引起植被成分改变,草场退化,影响草场生产力。目前国内对其生活习性研究,尚乏报道,加之该鼠营特殊的地下生活方式,所采用的杀灭方法和杀灭效果,远不及防治其他鼠种有效。  相似文献   

6.
达乌尔黄鼠心肌细胞膜电位的耐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胞内微电极记录达乌尔黄鼠心室乳头肌细胞膜电位,研究它的耐寒性并附带观察季节及冬眠的影响。76%和55%的心肌标本分别在0℃至—5℃之间可诱发动作电位。3例心肌超冷至-5℃时静息电位(RP)66.6mV,为35℃时的80%,动作电位幅值(APA)60.4mV,为66%,但复温后可完全恢复。RP与APA比最大去极化率(dV/dt_(max))和动作电位时程(ADP)对寒冷有较大的抵抗力。季节对心肌膜电位活动有明显的影响,冬季深眠黄鼠的心肌RP和APA在0℃中显著高于冬季活跃组,提示深眠黄鼠的心肌有较大的耐寒性。这些结果说明冬眠型哺乳动物的心肌细胞膜电位比非冬眠型的有显著较大耐寒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大气氟污染对达乌尔黄鼠及其环境的影响。研究区内的钢厂为大气氟污染的点源。在研究区内选6个取样点,分别取黄鼠大腿骨骨样、植物样和土样。 黄鼠大腿骨骨灰、植物和土壤的含氟量是随与污染源的距离和方向的不同而变化的,离污染源愈远各样品的含氟量愈低。污染源西北方向,靠近污染源的取样点污染特别严重。但是,黄鼠体重与其大腿骨骨灰含氟量间没有明显相关。黄鼠可认为是对氟污染的“耐干扰种”。 在研究区内,氟污染对植物群落的种类、生物量和群落的多样性没有明显地影响。大腿骨骨灰和植物含氟量间存在一定的回归关系,其关系式为Y=27.16X~1.02。  相似文献   

8.
天山黄鼠(Citellus relictus)分布于新疆伊犁谷地的荒漠草原和山地草原。在数量较高的年份,对春秋牧场及其毗邻的河谷农田常有不同程度的危害,是当地的主要害鼠之一。天山黄鼠的生态习性拉尔(Pалль,1945)和彼特罗夫(пerpoв, 1959)曾报道过。而有关防治方面的资料尚未见报道。国内对黄鼠属的一些种类,如达乌里黄鼠(Citellus dnuricus)虽对其适用诱饵和毒杀方法已有大量工作(内蒙伊盟草原工作站,1977;费荣中等,1975)。但因种类和地区各异,用于天山黄鼠有一定限制。1975年和1976年春夏两季,当地曾以10%磷化  相似文献   

9.
达乌尔黄鼠的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达乌尔黄鼠(Citellus dauricus mongolicus Milne-Edwards)是重要的牧业害鼠,研究其食物组成及其季节性变化,有助于评价对牧业生产危害程度,了解它和种群数量变动关系,为选择毒饵和有利的毒杀季节,控制害鼠数量提供依据。 对达乌尔黄鼠食性研究,仅零散在一些报道中(寿振黄等,1962年;夏重志等,1965  相似文献   

10.
毛敏  杨明  刘新宇 《兽类学报》2022,42(4):420-431
冬眠哺乳动物的肠道微生物会发生季节性变化,同时在冬眠期间动物处于禁食状态,对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组成也产生影响。本研究通过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分析达乌尔黄鼠育肥阶段 (起始育肥期、快速育肥期、育肥完成期) 和冬眠阶段 (冬眠早期、冬眠晚期、出眠期) 共6个时期盲肠菌群的多样性、组成和功能,并通过冗余分析 (RDA) 探究其生理特征与菌群组成和功能之间的关系,揭示达乌尔黄鼠盲肠菌群的季节性变化。菌群组成的分析显示达乌尔黄鼠盲肠菌群主要由厚壁菌门 (Firmicutes)、拟杆菌门 (Bacteroidetes) 和疣微菌门 (Verrucomicrobia) 组成。与其他时期相比,冬眠早期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减少,拟杆菌门和疣微菌门的相对丰度增加。在Alpha多样性中,起始育肥期、快速育肥期和冬眠早期的Chao1和ACE指数显著低于出眠期,育肥完成期的Simpson指数显著低于快速育肥期 (P < 0.05) 。通过加权和非加权的UniFrac距离矩阵的主坐标分析发现盲肠菌群均显示出了明显的季节性聚类。PICRUSt分析中,丁酸代谢等代谢通路在育肥阶段富集,冬眠阶段集中在氮代谢等相关通路中。RDA分析显示达乌尔黄鼠不同时期的生理特征与其盲肠菌群的组成和功能显著相关。本研究表明,冬眠使达乌尔黄鼠盲肠菌群的多样性和相对丰度发生改变,盲肠菌群组成和功能的变化调节了达乌尔黄鼠的生理代谢,使达乌尔黄鼠适应季节性的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11.
达乌尔黄鼠的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乌尔黄鼠(Citellus dauricus)是分布于我国北方、蒙古和苏联等区域的一种中型啮齿动物。其染色体组型在国内文献中尚未见有报道,在国外文献中亦未见有详细报道。为此我们采用骨髓细胞染色体直接制片方法,并参考达乌尔黄鼠染色体的C分带和G分带(将另文报道,对其核型进行了分析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广泛分布,种群密度波动幅度很大,密度高时对草场破坏严重,是该区草场主要害鼠。研究其食物消耗量,是阐明它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对草场的危害程度以及组建防治经济阈值模型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3.
阿拉善黄鼠模式产地标本染色体核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骨髓细胞直接制备染色体的方法,对采自阿拉善黄鼠(Spermophilus alaschanicus Buchner,1888)模式标本产地,内蒙古阿拉善南部典型荒漠区的5号黄鼠(Spermophilus spp.)标本进行染色体研究.结果表明,该种二倍体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38,与达乌尔黄鼠(草原黄鼠)(S.dauricus Brandt,1843)二倍体体细胞的染色体数2n=36,完全不同,且形态特征与达乌尔黄鼠具有明显差异.基于该种的染色体和形态特征以及分布区域,并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比较的结果,确认该种为阿拉善黄鼠.  相似文献   

14.
达乌尔黄鼠的寄生蜱螨及其种群数量变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寄生于达乌尔黄鼠(以下简称黄鼠)的蜱螨研究工作,仅见到张金安等报道过锦州地区黄鼠的蜱螨种类。我们于辽宁省西部地区选择五种地理景观类型,经过三年时间,不仅对黄鼠的蜱螨种类作了广泛搜集,同时还选择黄鼠密度较高的地区,对其中一些优势种种群的数量及其变动作了研究,现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5.
海草场生态系统及其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草场能够提供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自20世纪末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全球范围内的海草场出现了急剧衰退,由此也促进了海草场生态系统的研究以及海草场人工修复技术的发展。近年来,针对海草场生境流失的现状,中国也开始开展海草场修复工作。从以下方面进行论述:(1)海草的种类、分布,海草场生态系统功能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与陆地系统相比,全球海草物种多样性较低,了解海草的分布特征有助于通过了解海草如何适应当地环境压力,以揭示海草适应环境的能力;海草场提供重要而广泛的自然生态系统服务,特别是在维护近岸生态系统健康和满足人类需求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2)海草场的衰退及其原因:认识并缓解人类压力对海草场的危害是促进海草场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3)国内外海草场修复现状:以此阐明海草场修复原理,为海草场修复提供科学的方法;(4)总结与讨论:基于科学研究背景,为中国海草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提出建议。海草场的修复和保护应当相辅相成,并与我国海岸长远规划相结合,以此推动我国海草场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哈尔滨郊区人为鼠疫疫源地鼠类种群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郊区人为鼠疫疫源地1952~1996 年达乌尔黄鼠密度监测资料,建立了黄鼠密度的自回归模型Dt=0.1374+1.130 2Dt-1-0.4754Dt-2+0.8033Dt-3-0.4680Dt-4 , 对1997~2000 年的密度进行了预测。1952~1980 年, 人工捕黄鼠率极为显著地影响黄鼠密度(P<0.001)。在该地区, 1982~1996年共捕啮齿动物6种, 其中黄鼠和大仓鼠为野外优势种, 褐家鼠为室内优势种, 其余为常见种。大仓鼠、黑线仓鼠、黑线姬鼠均与夜行鼠总捕获率正相关(P<0.01),逐步回归模型为总捕获率=0.5219+1.1733 大仓鼠+10312 黑线仓鼠+ 1.1273小家鼠+ 0.9242 褐家鼠(P<0.0001)。黄鼠密度与捕获率不相关(P>0.10)。  相似文献   

17.
马立名 《昆虫学报》1994,37(1):44-50
本文对二齿新蚤和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侵袭与离开宿主的习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1)蚤攻击宿主距离平均在2cm以内,最大攻击距离不超过10cm。在有效侵袭范围内,蚤与宿主距离近时较距离远时吸血蚤数增多。(2)蚤对宿主的侵袭程度雌蚤大于雄蚤,繁殖蚤大于新羽化蚤,二齿新蚤大于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对小白鼠大于对达乌尔黄鼠。(3)宿主死后一定时间内,仍有部份蚤侵袭其尸体。 死亡时间越长侵袭蚤数越少,呈logY=a-blogX型曲线。(4)蚤离开宿主时间呈偏态分布,温度越高偏态分布越明显。蚤离开死鼠和离开活鼠所需时间很接近。 二齿新蚤和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离开宿主时间几乎相同。二种蚤离开宿主平均时间与环境温度呈负相关,且呈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18.
浑善达克沙地是我国的四大沙地之一,也是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较为敏感的地区之一。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人为不合理的活动,特别是过度放牧,使该沙地草场发生严重的退化、沙化,其荒漠化发展速度成为全国少数几个超过4%的地区之一。不仅造成草场生产力的显著下降,制约牲畜业的健康发展,而且成为京津地区最主要的沙尘源之一。本文以内蒙古正蓝旗的浑善达克沙地区为例,通过收集资料、进行野外实地考察和调查,分析沙地草场植被类型及其分布特征,测算各类型草场典型群落的生产能力并进行草场资源评价,在此基础上探讨其沙地草场的理论载畜能力,为科学、合理利用草场提出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蚤类的幼虫形态,我国迄今已报告15种,其中蚤科Pulicidae 3种,多毛蚤科Hystrichopsyliidae 4种,细蚤科Leptopsyllidae 2种,蝠蚤科Ischnopsyllidae 1种,角叶蚤科Oeratophyllidae 5种。而角叶蚤科的黄鼠蚤属Citellophilus目前已报告2种,即方形黄鼠蚤指名亚种C.t.tesquorum(1961)和三鬃黄鼠蚤巴湖亚种C.trispinus balkhaschensis(叶瑞玉等,1982)。我们在探索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C.tesquorum sungaris的生物学特征中,对它的幼虫形态进行了研究,并与同属2个亚种的幼虫形态相比较。  相似文献   

20.
啮齿动物的犁鼻器和副嗅球与社会通讯和生殖行为有关,主嗅球影响其觅食行为。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是一种具有较低社会行为的储脂类冬眠动物。本研究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探究了其犁鼻器和副嗅球的结构特点及嗅球神经元活动对季节变化的适应。结果发现,达乌尔黄鼠犁鼻器具有较大的血管,犁鼻器管腔外侧为非感觉性的呼吸上皮(Respiratory epithelium,RE),内侧为感觉上皮(Sensory epithelium,SE),RE较SE薄,靠近管腔处为假复层柱状上皮。选取犁鼻器中间部位比较,发现SE的厚度、长度及感觉细胞密度均无性别差异。副嗅球位于主嗅球后方背内侧,由6层细胞构成。侧嗅束穿过副嗅球,位于颗粒细胞层之上。雄性达乌尔黄鼠较雌性有更长的僧帽细胞层和颗粒细胞层。春季(3月)和冬季(1月)达乌尔黄鼠主嗅球的嗅小球层、僧帽细胞层和颗粒细胞层的c-Fos-ir神经元密度显著低于夏季(7月)和秋季(10月),且冬季外网织层的c-Fos-ir神经元密度显著低于夏季和秋季,说明达乌尔黄鼠在冬季和春季的嗅觉神经活动较弱,呈现出对冬眠的生理性适应。这些结果丰富了动物犁鼻器和副嗅球的形态学资料,并有助于理解冬眠动物嗅觉系统对季节变化和冬眠的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