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咖啡透翅天蛾Cephonodes hyles L.属鳞翅目,天蛾科,透翅天蛾亚科,是为害中药材黄栀子的主要害虫。近年来,数百亩黄栀子遭受咖啡透翅天蛾的为害严重、叶片、嫩枝被蚕食殆尽,造成光秆而枯死。从1982年起,我们对咖啡透翅天蛾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进行了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为害葡萄的天蛾,分布广,数量大,为害重,最常见到的有: 葡萄天蛾Ampelophaga rubiginosa rubiginosaBremer et Grey、雀纹天蛾Theretra japonica(Orza)和缺角天蛾Acosmeryx castanea Ro-thschild et Jordan。 三种天蛾在一些地区发生时间上有重叠,种类不易区分,特别是幼期更难识别,因此常给教学及防治上造成困难。现将三种天蛾的幼期形态特征整理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产于云南省西部和西藏自治区南部的中国天蛾4个新记录种:目天蛾亚科Smerinthinae的灰带鹰翅天蛾Ambulyx canescens(Walker, 1865),长喙天蛾亚科Macroglossinae的托氏葡萄天蛾Ampelophaga thomasi(Cadiou&Kitching, 1998)、粗纹背线天蛾Cechetra scotti(Rothschild, 1920)和黄褐缺角天蛾Acosmeryx omissa Rothschild&Jordan, 1903。所有种附简要描述与图片。  相似文献   

4.
甘薯天蛾的交配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甘薯天蛾的交配行为习性是人工大量繁殖甘薯天蛾的关键之一。在室内条件下,采用行为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系统观察了甘薯天蛾的交配行为习性,对不同雌雄性比、空间环境和光照周期下甘薯天蛾的交配行为规律和交配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薯天蛾在羽化后第2天开始交配,在第2天交配率最高,达到53.9%,随后交配率逐步降低;雌蛾只交配1次。在一天中,成虫交配时间发生在22:00—5:00,高峰期在22:00—24:00和3:00—5:00。雌雄性比、光照周期和空间环境对甘薯天蛾的交配成功率具有明显的影响,在全黑暗和全光照条件下不会发生交配行为,表明其交配行为发生需要一定光照和暗期的刺激;当雌雄性比为1∶1时交配率最高,为54.7%,在其他性比条件下甘薯天蛾的交配率明显降低;在空间规格为1.20 m×0.60 m×0.35 m和2.00 m×2.00 m×2.00 m时能够顺利交配,其交配成功率>62.0%。在人工繁殖甘薯天蛾的生产过程中,建议单对放养,采取适当的交配空间和应用自然光照周期营造条件将取得较好的交配产卵效果。  相似文献   

5.
对206份芋种质资源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按球茎类型来分,干物质含量魁芋>多头芋>魁子兼用芋>多子芋。淀粉含量魁芋>魁子兼用芋>多头芋>多子芋,干物质和淀粉含量都以魁芋最高,分别为27.38%、20.21%,多子芋最低,分别为19.54%、13.35%。蛋白质含量多头芋>魁芋>多子芋>魁子兼用芋,以多头芋的含量最高为1.54%,其他类型相差不大。可溶性糖含量魁芋>魁子兼用芋>多子芋>多头芋,以魁芋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1.21%,其他芋类型相差不大。按母芋芽色来分,多子芋中,干物质、淀粉和蛋白质含量红芽多子芋>白芽多子芋,可溶性糖含量白芽多子芋>红芽多子芋;多头芋中,干物质、淀粉、可溶性糖白芽多头芋>红芽多头芋,蛋白质含量红芽多头芋>白芽多头芋。在整个芋种质资源中,芋的干物质含量与淀粉含量(r=0.9583**)、干物质含量与蛋白质含量(r=0.5529**)、淀粉含量与蛋白质含量(r=0.5284**)呈极显著正相关,干物质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r=-0.2934**)、淀粉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r=-0.3391**)、蛋白质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r=-0.4498**)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此外本研究还按叶柄颜色类型对芋种质资源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长白山天蛾科昆虫区系特点及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研究表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有天蛾科昆虫31种,隶属5个亚科19属。其中白须天蛾Kentrochrysalis sieversiAlpheraky、女贞天蛾K.streckeriStaudinger为长白山新记录,黄脉天蛾AmorphaamurensisStaudinger为优势种。绝大多数天蛾种类是单带种,仅分布阔叶红松林带,只有黄脉天蛾为多带种。天蛾成虫活动期为5月下旬~8月中旬,种群数量最多时间为6月~7月。昆虫区系主要起源于古北区,区系以东方成分为主,其次是欧洲-西伯利亚成分,亦有一定数量中亚细亚或印度-马来西亚成分。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产于云南省西部和中部的中国天蛾科Sphingidae 2个新记录种:目天蛾亚科Smerinthinae的杂斑鹰翅天蛾Ambulyx maculifera Walker, 1866和黄节木蜂天蛾Sataspes infernalis(Westwood, 1847)。所有种附简要描述与图片。  相似文献   

8.
王林瑶 《昆虫学报》1984,(4):478-479
天蛾产卵的方式不同,产卵量与卵的形状互有差异。多年来在观察天蛾科的生活习性中,发现天蛾卵形与产卵方式和天蛾的身体构造、生活习性、亚科系统以及植物寄主均密切相关,这些关系值得注意。 卵量 天蛾科的产卵量一般为200粒左右,但丁香天蛾Psilogramma increta及构月天蛾Parumcolligata的产卵量可达1,000粒以上。 卵形 不同种类的天蛾,卵的形状颇有不同,大致可分为:1.球形——圆如球,以卵底紧贴叶面,与叶面接触处是平面,卵孔在顶部。如小豆长喙天蛾Macroglossum stellatarum卵(图1)。2.扁圆形——圆而略扁,以卵的长轴与叶面并行,卵孔位于顶部偏下方。如雀纹天蛾Theretra japonica卵(图2)。3.椭  相似文献   

9.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天蛾科昆虫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002年至2008年的陆续采集和2009年5月至10月定期系统调查采集,获得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天蛾标本共2 103号,它们隶属于5亚科、33属、75种和亚种.该保护区天蛾科昆虫的区系成分以东洋区种类为主,其次是广布种,并且有少量的古北区种类及特有种;天蛾种类和个体数量的高峰期基本集中在6~8月,鹰翅天蛾Ambul...  相似文献   

10.
《环境昆虫学报》2013,35(5):585-590
2004~2012年,对湖南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天蛾科昆虫进行了调查,采集到标本450号。初步鉴定出5亚科26属44种和亚种,其中包括湖南省7个新记录种及亚种(齿翅三线天蛾Polyptychus dentatus、菩提六点天蛾Marumba jankowskii、西昌榆绿天蛾Callambulyx tatarinovi sichangensis、曲线蓝目天蛾Smerinthus litulinea、黄颈木蜂天蛾Sataspes tagalica collaris、茜草白腰天蛾Deilephila hypothous和斑腹长喙天蛾Macroglossum variegatum)。区系成分以东洋界种类为主,占54.5%,广布种与古北界种分别占36.4%和9.1%。  相似文献   

11.
记述采自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天蛾科(Sphingidae)昆虫2中国新记录种:施克尼拉天蛾Rhodambulyx schnitzleri Cadiou,1990和科罗拉天蛾Rhodoprasina corolla Cadiou&Kitching,1990。观察标本保存在西南林学院标本馆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2.
甘薯天蛾过冷却点变化与生化成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长沙地区甘薯天蛾Agrius convolvuli L.在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的过冷却点、虫体水分和粗脂肪含量,并对其动态变化和相互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世代甘薯天蛾过冷却点均随发育进程显著升高,在蛹期明显下降;2龄幼虫的过冷却点均为-11℃左右,蛹的过冷却点在越冬代过冷却点为-7·38℃,比其他世代蛹低2~3℃。甘薯天蛾虫体含水量随发育进程不断降低,粗脂肪含量则不断升高,其越冬代蛹粗脂肪含量占其干重高达30·23%。甘薯天蛾过冷却点与虫体水分含量呈正相关;而与虫体粗脂肪含量呈负相关,且在第2、3代和越冬代均呈显著负相关。甘薯天蛾在发育过程中通过调节水分和粗脂肪含量可能是其抵抗低温的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记述产自海南、广西的长喙天蛾属Macroglossum Scopoli,1777 1新种:朱氏长喙天蛾Macroglossum chui Pan Han sp.nov.,以及1中国新纪录种:斜带长喙天蛾Macroglossum clemensi Cadiou,1998,提供了种的鉴别特征、成虫和外生殖器图。  相似文献   

14.
刘元福 《生态学报》1987,7(3):238-245
经过1981—1983年231灯次诱虫结果,初步查明了尖峰岭的天蛾有63种(含未定名者14种),占全国种类的48%,可见热带林区天蛾种类是极其丰富的。种类虽多,但种群虫口数量少。本科优势种群和中等种群为数很少,而小种群特多。成虫出现动态,按月计有1至11个月不等,而虫口数量以3、4、5三个月为最多。其空间分布,种类多少的次序是,热带山地雨林>热带半落叶季雨林>热带常绿季雨林>山顶苔藓矮林;而虫口数量多少的次序则是,热带半落叶季雨林>山顶苔藓矮林>热带常绿季雨林>热带山地雨林。各种天蛾分布范围,有1至4个森林植被类型不等,凡生态分布宽的种类,其种群虫口数量亦大。尖峰岭天蛾的区系成分,以东洋区种类占优势,广东白肩天蛾为海南地方特有种。所得天蛾种类,与林业有关者占61%。  相似文献   

15.
黑化诱导激素是一种神经肽,它像激素一样调控昆虫的生长发育。给五龄白薯天蛾注射较高浓度的黑化诱导激素时,它们的吐丝期明显延长,蛹重也明显增加。给五龄各天白薯天蛾注射136pmol每克体重的黑化诱导激素,它们的添食期、吐丝期延长,蛹重增加。因此,黑化诱导激素会延长天蛾幼虫的添食期和吐丝期,影响天蛾幼虫的发育。  相似文献   

16.
周建中  张艳  施小寒  宋云涛  张轩圃 《生物学通报》2010,45(10):49-52,F0004
实验以花叶芋无菌苗为材料,通过研究有机提取物种类,提取物浓度及提取物提取方式对花叶芋试管苗生长的影响,筛选出最适合花叶芋试管苗培养的天然有机提取物。实验结果表明: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紫薯提取物时,花叶芋试管苗生长优于其他植物提取物;当紫薯提取物浓度为10%时,花叶芋试管苗长势最佳;比较紫薯上清液、沉淀物、混合液3种提取方式,紫薯混合液对花叶芋的生长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7.
以江西铅山红芽芋脱毒苗为试材,研究不同因素对红芽芋脱毒苗球茎愈伤组织诱导及其再生体系的影响,以期对红芽芋脱毒苗的再生体系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红芽芋脱毒苗球茎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是MS+TDZ 2 mg·L-1+2,4-D 1 mg·L-1。红芽芋脱毒苗球茎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培养基是MS+TDZ 2 mg·L-1+NAA 1 mg·L-1。红芽芋脱毒苗不定芽生根的最佳培养基是1/2MS+NAA 0.5 mg·L-1+PP333 0.5 mg·L-1。红芽芋再生苗最好的移栽基质为发酵后的腐锯木屑。红芽芋脱毒苗球茎愈伤组织再生苗移栽时最佳的PP333浓度为20~50 mg·L-1。本试验成功建立了红芽芋脱毒苗球茎愈伤组织的再生体系,为红芽芋脱毒苗转基因的研究和种质创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咖啡透翅天蛾Cephonodeshylas和茶长卷叶蛾Homonamagnanima为红栀子(Gardeniajasminonides)园中2种主要害虫。在湖北孝感地区咖啡透翅天蛾年发生5代,以蛹越冬;茶长卷叶蛾年发生4代,以幼虫越冬。文章介绍了2种害虫的年生活史、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芋种质资源开花结实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保存在国家种质武汉水生蔬菜资源圃中的芋属(Colocasia)种质资源的开花结实状况调查表明:(1)在自然条件下,所有滇南芋[Colocasia antiquorum (L.) Schott](2n=2x)中的野芋[即原C. esculenta (L.) var. antiquorum]和花用芋(即原C. tonoimo Nakai)资源全部开花;芋[Colocasia esculenta (L.) Schott]开花状况表现为:魁芋(2n=2x)、多头芋(2n=3x)、魁子兼用芋(2n=3x)都不开花,国内多子芋中,紫柄多子芋(2n=3x)都不开花,乌绿柄多子芋(2n=3x)和绿柄多子芋(2n=3x)有部分品种开花,但开花的品种具有不确定性;来源于东南亚国家的多子芋中,绿柄多子芋(2n=3x)开花率高,花期长,另有1份紫柄多子芋(2n=3x)开花,与国内多子芋(2n=3x)差异较大。开花率表现为东南亚多子芋(2n=3x)等于或高于国内芋;国内芋中,二倍体大于三倍体。花期最长的是东南亚的绿柄多子芋(2n=3x),国内芋中,二倍体的开花率大于三倍体,二倍体的花期长于三倍体。(2)乌绿柄多子芋和花用芋的芽色都为红色,属于短附属器,其余类型的芽色为白色,属于长附属器。(3)在自然条件下,仅有2份紫柄野芋种质结实,其它种质未见结实。(4)本文还对不同类型芋的始花期、末花期、花期、单株花序丛数、单个叶轴花序数、单株总花序数、佛焰苞管部长度、佛焰苞檐部长度、附属器长、雄花序长、中性花序长、雌花序长等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应用民族植物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选择中国云南和山东为试点,兼顾其他省区,开展芋[Colocasia esculenta(L.)Schott]的民族植物学研究.结果表明:在云南传统栽种芋的菜园和农地被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所代替,芋在不同民族家庭中的地位也从传统作为主食变成蔬菜或杂粮;在山东已形成芋的产业化、标准化生产的格局,芋在汉族农家经济中的地位得到提升.在云南分布有芋的野生近缘种、半栽培种、栽培品种,种质资源丰富;在山东未发现芋的野生类型,以旱芋类型的多子芋栽培品种为主.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主流文化的影响,民间对芋的植物崇拜及植物崇拜文化丢失的速度大大加剧.在古朴的传统食芋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关于芋植物资源利用和保护的传统知识和朴素的科学内涵,需要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