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建立简便、快捷、准确的复方制剂中马兜铃酸限量薄层色谱(TLC)检查法。方法:采用精确定量点样薄层色谱法(TLC)对复方止咳散中毒性成分马兜铃酸进行限量检查。结果:本方法测得马兜铃酸含量在0.0808μg/g以下,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细辛药材检查项下的马兜铃酸限量标准要求。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复方制剂中马兜铃酸限量的检查。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我室近来发现的一种天然钙调素(Calmodulin,CaM)拮抗剂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TA)的研究。利用丹磺酰标记的CaM(D-CaM)对马兜铃酸的研究表明,马兜铃酸是一种非钙离子依赖性钙调素拮抗剂,实验测得马兜铃酸与D-CaM结合的解离常数,有Ca~(2+)和无Ca~(2+)情况下分别为70μmol/L、77μmol/L。两种状况下马兜铃酸对D-CaM荧光强度的抑制分别为40%、41%。暗示马兜铃酸主要作用于CaM上Ca~(2+)诱导的疏水区之外。三氟啦嗪(TFP)引起的D-CaM荧光增强可被马兜铃酸明显降低,而TFP在达到马兜铃酸浓度的15倍以上仍未能逆转马兜铃酸对D-CaM荧光强度的降低作用,这为马兜铃酸主要作用于CaM上Ca~(2+)诱导的疏水区以外提供了又一佐证。  相似文献   

3.
<正> 葫芦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cucurbitoides C.F.Liang系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为宿根性多年生草质藤本,具圆形肉质根。分布于广西百色地区。民间用于止痛。其化学成分尚未见详细报导。我们对产自广西隆林县的样品,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分离。现介绍其主要药用成分之一马兜铃酸的分离,葫芦叶马兜铃根中含粗马兜铃酸0.15%左右。经薄层、紫外光谱、红外光谱与已知马兜铃酸比较鉴定,其结果一致。为了进一步证明是马兜铃酸,经用锌粉醋酸在油浴中回流,得到黄绿色马兜铃内酰胺C_(18)H_(11)O_4N与已知马兜铃内酰胺的薄层、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对照基本一致。证明葫芦叶马兜铃根中分离出来的黄色微针状结晶是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  相似文献   

4.
采用HPLC法对产自四川崇州和犍为、广东四会、广西玉林和博白及金秀、云南马关的姜黄(Curcuma longaL.)根茎中姜黄素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利用典范对应分析方法(CCA)研究了不同产地姜黄根茎中姜黄素类成分含量与地理-气候因子及根际土壤养分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根际土壤中有机质、全N、全P和全K含量分别为14.03~32.79、0.39~0.92、0.56~1.55和2.29~9.23 g.kg-1,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差异较明显;姜黄多生长在中性偏酸、水肥性能良好的土壤中。姜黄根茎中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含量及姜黄素类成分总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53%、0.42%、0.67%和2.61%;不同产地姜黄根茎中姜黄素类成分含量有显著差异,且同一产地采自不同采样点及不同采样时间的样品姜黄素类成分的含量也有一定差异。姜黄素类成分总含量以广西博白产姜黄根茎最高(4.29%)、广东四会产姜黄根茎最低(1.73%)。CCA分析结果表明:在经度、纬度、海拔、年均气温、极端最高温、极端最低温、年降水量、日照时数和无霜期等地理-气候因子中,年均气温和极端最低温与姜黄素类成分含量极显著正相关;而在pH值及有机质、全N、全P、全K含量等根际土壤养分因子中,有机质含量与姜黄素类成分含量极显著正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姜黄根茎中姜黄素类成分含量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年均气温、极端最低温和根际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5.
邱运平  陈秀珍  朱大元   《广西植物》1982,(4):213-215
<正> (山弄)岗通城虎Aristolochia longgangensis C.F.Liang.在前文我们曾报导从其根中分得结晶性单体(Ⅰ—Ⅺ),其中四个(Ⅰ、Ⅱ、Ⅲ、Ⅳ)经鉴定为尿囊素(Allantion)、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马兜铃酸C(Aristolochic acid C)和马兜铃内酰胺-β-D-葡萄糖甙(Aristololactam-β-D-glucoside)。本文报导另外三个化合物(Ⅶ、Ⅴ、Ⅸ)的鉴定,它们分别为马兜铃内酰胺AⅡ(Aristololactam AⅡ),朱砂莲内酰胺  相似文献   

6.
不同海拔云南黄连生物量和主要有效成分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海拔(2 100~2 700 m)下,野生和人工栽培云南黄连的生物量、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及产量.结果表明:野生云南黄连根茎和根生物量沿海拔梯度呈上升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人工栽培云南黄连根茎生物量平均值在海拔2 600 m和2 700 m处分别为87.5 kg·hm-2和97.0 kg·hm-2,显著高于海拔2 300 m处(34.8 kg·hm-2,P<0.05),且海拔2 300、2 600和2 700 m的人工栽培云南黄连根茎和根生物量均大于野生云南黄连,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 野生云南黄连的根茎和根生物量均与全株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 野生云南黄连根茎和根小檗碱含量在海拔2 700 m处最高,分别为4.60%和1.93%; 根茎巴马汀和药根碱含量、根药根碱含量在海拔2 600~2 700 m处最高;根巴马汀含量在2 300 m处最高.人工云南黄连根茎和根小檗碱含量在海拔2 600 m处最高,分别为4.41%和1.90%; 根茎巴马汀含量,根小檗碱、巴马汀和药根碱含量在海拔2 600~2 700 m处最高;根茎药根碱含量在海拔2 300 m处最高.海拔2 600~2 700 m处野生云南黄连根茎和根中各有效成分产量显著高于海拔2 100和2 300 m处(P<0.05). 野生云南黄连分株的根茎生物量、根生物量、叶生物量、总生物量、高度和冠幅沿海拔梯度呈先升后降趋势.增大种植密度和加强人工管理可以提高云南黄连生物量和主要有效成分产量.  相似文献   

7.
从马兜铃属植物寻骨风(Aristolochia mollisstma Hance)的茎叶中分离得10种结晶性成份。经鉴定为:马兜铃酸 A、香草酸、马兜铃酸 D、马兜铃内酰胺、6-甲氧基马兜铃内酰胺、棕榈酮、三十醇、β-谷甾醇、β-谷甾醇-D-葡萄糖甙和硬脂酸。动物试验表明,马兜铃酸 A 具有明显的抗早孕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滇产大花甘松和蜀产中华甘松精油的化学成分。利用气相色谱、光谱数据、化学降解和衍生物的制备,从大花甘松精油中鉴定了五种成分:甘松醇(Ⅰ)(69.4%),△~(9,10)-马兜铃烯(Ⅶ)(0.2%),△~(1,10)-马兜铃烯(Ⅷ)(2%),β-橄榄烯(Ⅸ)(2.9%)和1,2,9,10-四去氢马兜铃烯(Ⅳ)(2.9%)。中华甘松精油中上述五种成分的含量分别为:Ⅰ(8%),Ⅶ(2.1%),Ⅷ(8.6%),Ⅸ(32.8%),Ⅳ(13.1%)。根据植物的形态、地理分布和精油中马兜铃烷型倍半萜化合物的含量和转换关系看来,甘松香属几种植物中似乎可认为大花甘松为其原始种,并由大花甘松进化到中华甘松和匙叶甘松。 甘松酯(Ⅵ)具浓郁持久的木香香气,甘松酮(Ⅲ)具独特的檀香香气和能与玫瑰、铃兰协调的特点。该二化合物特别适于调制檀香型、玫瑰檀香型和馥奇型等香精,并具有良好的定香作用,是一类有价值的香料。  相似文献   

9.
李俊  任毅 《西北植物学报》2008,28(2):267-271
对马兜铃属植物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花形态发生的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其花萼在发生时与苞片相似,6枚雄蕊呈4枚先发生、2枚后发生的方式,心皮的发生以6个胎座突出到子房室中为特征,由侵入的侧膜胎座合生为中轴胎座。在胎座发生发育过程中,在花药的腹面各产生一个突起,此突起后来与胎座上端相连,最终发育为合蕊柱裂片。结合文献资料,我们认为北马兜铃的花被与苞片是同源的,其合蕊柱裂片来自于雄蕊,中轴胎座是次生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马兜铃水提液对斑马鱼胚胎的致畸作用和心脏毒性.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马兜铃水提液和马兜铃酸A(AA)处理斑马鱼胚胎,观察致畸作用和对心脏发育影响.结果:给药组的斑马鱼胚胎出现畸形和死亡;当水提液中AA含量为0.5 μg/mL时,胚胎心率明显减慢;AA含量为5μg/mL时,胚胎在24~48 hpf之间全部死亡;水提液的LC50为1.43 μg/mL.结论:与AA相比,马兜铃水提液对斑马鱼胚胎有着更强的致畸和心脏毒性,且毒性作用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
光果甘草营养器官不同季节总黄酮消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二年生栽培光果甘草不同营养器官、不同季节中总黄酮含量的消长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以探索光果甘草中总黄酮含量的消长规律,为生产中确定合理的采收期及其采收部位提供依据。结果显示:不同营养器官中,二年生栽培光果甘草总黄酮含量的高低顺序为:上部叶>中部叶>毛状根>水平根茎>侧根>主根、垂直根茎、上部茎>中部茎、下部茎;4~11月,二年生栽培光果甘草总黄酮含量波动较大,6、9、10月含量较高。综合分析表明:叶和毛状根是总黄酮含量最高的部位,二年生栽培光果甘草最佳采收期为早秋;建议对叶采收入药,综合利用光果甘草资源。  相似文献   

12.
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为我国Ⅱ级野生保护植物,由于生境遭到破坏、过度开发利用以及种群自然更新能力差等原因,导致自然环境下香果树种群数量迅速衰减。运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自然环境下香果树种群的根萌苗生长状况及其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香果树根萌苗的数量随着苗龄的增长逐渐减少,1a根萌苗的死亡率最高;苗高和基径均随苗龄的增大呈指数增长;香果树根萌苗主要生长在母树东南方120°~150°(以正北方为0°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下同)位置、距母树树干2 m以内及直径2 cm、长度30 cm的露根上;根萌苗苗高受母树方位影响较小,受露根直径、露根长度以及与母树间距离的影响稍大;母树南向(168.75°)根萌苗的基径显著大于其它方向的根萌苗基径;与北向和南向相比,母树东向和西向根萌苗的冠幅较大;根萌苗苗高、基径和冠幅等形态指标均随着与母树树干间距离的增加而降低,但随着露根直径的增加各形态指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露根直径6.5 cm时苗高和基径达到最大值),随着露根长度的增加各形态指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与树冠内根萌苗相比,香果树母树树冠外根萌苗的死亡率较高。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林内光照条件的改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增加、砾石覆盖率的增加以及适度的人为干扰均有利于香果树根萌苗的生长。因此,减小林冠郁闭度、增加人工抚育措施对维持香果树的种群发展、实现其种群自然更新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一种龙牙楤木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了龙牙楤木根皮和茎皮中总皂苷含量,并研究了龙牙愡木的抗炎镇痛作用。采用超声辅助提取,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建立标准曲线;以5%香草醛-冰醋酸为显色剂,检测波长550nm,用比色法测定总皂苷含量。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方法稳定可靠,龙牙楤木不同部位皂苷含量差异较大,根皮总皂苷含量为43.50mg/g,而茎皮为24.38mg/g。总皂苷在0.02~0.10mg/mL(R~2=0.999 6)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根皮和茎皮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2%(RSD=1.10%)和99.84%(RSD=1.77%)。采用醋酸致小鼠扭体试验和耳廓肿胀试验研究龙牙楤木总皂苷抗炎镇痛活性,结果表明龙牙楤木总皂苷能显著减轻醋酸对试验小鼠内脏所致的疼痛(P<0.05)和降低由二甲苯所致实验小鼠耳廓的肿胀程度(P<0.05),显示出较强的抗炎镇痛作用,且根皮的作用效果比茎皮好。龙牙愡木抗炎镇痛活性可能与其总皂苷含量呈正相关。建立的总皂苷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龙牙楤木根皮与茎皮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镉在互花米草中积累、转运及亚细胞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在不同Cd浓度(0、5、100、200μg·g-1)处理下,互花米草花序、叶、茎、根茎、须根中Cd含量、积累量、转运特征,及Cd在互花米草体内的亚细胞分布。结果表明,Cd在互花米草不同器官中的积累能力存在较大差异。茎、根茎、须根中Cd含量及积累量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其中须根中Cd含量及积累量均高于其他器官。Cd处理浓度为100gμ·g-1时,花序和叶中Cd含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65和7.82μg·g-1。在Cd处理浓度为200μg·g-1时,须根中Cd含量可高达390.00μg·g-1,积累量达3200μg·株-1。Cd在互花米草体内转运能力极低,绝大部分Cd积累在地下部位。Cd在互花米草亚细胞中的分布规律为细胞壁>胞液>细胞器。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Cd在细胞壁中的分配比例增大,胞液中Cd分布比例则相应减小,细胞壁和胞液相互协调,增强互花米草对重金属Cd的耐性。  相似文献   

15.
Aristolochia maurorum L. of Jordanian origin has been investigated phytochemically, quantitatively, and biologically. Three atypical alkaloids, namely aristolochic acid I (1), aristolochic acid II (2) and aristolochic acid IIIa (3), have been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Of these known 1-phenanthrenecarboxylic acids, 2 and 3 are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this species. The identified compounds 1-3 were first evaluated biologically as cytotoxic agents against the brine shrimp lethality test (BST), in which compound 1 was found to be the most potent (LC50, 4.9 microg/mL). The antiplatelet activity of the methanolic extracts, the acidic fractions of aerial and root parts, and the identified compounds 1-3 were evaluated using an automatic platelet aggregometer and coagulation tracer (APACT 2). Using external reference standards, and a reverse-phase isocratic method, the distribution of aristolochic acid I and aristolochic acid II in different plant parts of Aristolochia maurorum L. during flowering stage was analyzed by PDA-HPLC. A quantitative comparison between two previously reported extraction methods was also made. Roots were found to be the main storage of aristolochic acid I and aristolochic acid II during flowering stage with about 0.22 and 0.108% (w/w),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6.
虎杖营养器官蒽醌类化合物含量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虎杖营养器官中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该法以醋酸镁甲醇液为显色剂,以大黄素作标准对照品.其回归方程y=0.0576x+0.0012,r=0.9962.结果表明,在一个生长期中,各营养器官总蒽醌的变化不明显,蒽醌类化合物在各营养器官中含量的顺序依次为根>叶>茎;三年生的根高于一年生根;幼嫩茎叶的含量高于成熟的茎叶.在三年生根中游离蒽醌的含量在7月和9月出现两个峰值,8月降至最低;一年生根、幼叶、幼茎和老茎中游离蒽醌的含量在7月左右最高;除根外,幼叶的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较其它营养器官高,且其生物量大,因此幼叶具有一定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7.
选择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纯林,分别设置宽度为6 m、8 m、10 m,垂直长度为30 m的样地进行条带式采伐,在采伐带相邻的位置设置相同宽度的保留带,另随机选取3块不进行采伐的常规经营毛竹林作为对照,测定不同宽度带状采伐毛竹竹鞭、鞭根、竹篼和篼根的养分情况,分析毛竹地下构件在不同宽度采伐后的恢复潜力,探寻合理的带状采伐宽度,为毛竹林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采伐带毛竹地下竹鞭、鞭根和篼根有机碳含量均随采伐带宽的增加先增后降,竹篼有机碳含量则持续上升;3种宽度采伐带篼根、8 m采伐带鞭根和10 m采伐带竹篼有机碳含量均显著高于保留带(P<0.05),8 m采伐带鞭根、3种带宽采伐带竹篼和篼根有机碳含量均与对照差异显著;6 m和10 m采伐带篼根、8 m采伐带鞭根有机碳含量所占地下构件有机碳比例较保留带有大幅提升。(2)3种采伐带宽中竹鞭、鞭根和竹篼全氮含量均表现为8 m>6 m>10 m,篼根全氮含量则随着带宽的增加持续上升;8 m采伐带鞭根和10 m采伐带竹篼与保留带有显著差异,3种带宽鞭根、竹篼和篼根全氮含量均与对照有差异;各构件总氮含量所占比例均基本表现为竹鞭>竹篼>鞭根>篼根,8 m采伐带鞭根和10 m采伐带竹鞭、鞭根、篼根总氮所占比例显著增加。(3)采伐带毛竹竹鞭、竹篼和篼根全磷含量均随带宽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而鞭根全磷含量持续上升;8 m采伐带竹鞭全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其竹篼全磷含量显著高于相应保留带和对照;8 m和10 m采伐带均以竹篼全磷含量所占比例最高,6 m采伐带则是竹鞭全磷占比最高。(4)采伐带毛竹地下构件全钾含量均以8 m带宽最高,8 m采伐带的竹篼和篼根全钾含量分别显著高于6 m采伐带17.69%和106.90%,显著高于10 m采伐带102.87%和121.12%;8 m采伐带竹鞭、鞭根和篼根全钾含量均显著高于保留带和对照;随着带宽的增加,全钾含量占比在采伐带竹鞭和竹篼中呈下降趋势,在鞭根中则呈上升趋势,在篼根中则先上升后降低。研究认为,带状采伐处理能促进毛竹地下构件的发育,且8 m采伐带毛竹地下构件对养分的吸收效率显著增加,养分元素含量相对较高,可以为竹林恢复生长提供大量能量和生长潜力,有利于采伐后毛竹林的快速恢复,是较为合理的采伐带宽度。  相似文献   

18.
大花红景天[Rhodiola crenulata(Hook.f.et Thoms)H.Ohba]为药材红景天的基原植物,是珍稀的药食兼用天然植物资源之一[1-2]。红景天具有益气活血、通脉平喘、扶正固本的作用[1],主要含黄酮类、有机酸类、多糖类、苷类、香豆素类和挥发性成分等,其中包含的重要生物活性成分有红景天苷、红景天素、酪醇、二苯甲基六氢吡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还含有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多种大量和微量元素,营养价值极高[3-5]。红景天具有抗疲劳、抗缺氧、强壮机体、抗心肌缺血、抗肿瘤和保护神经细胞等作用,红景天药材或其提取物已成为多种中成药、食品、饮料和化妆品的重要原料旧[6]。  相似文献   

19.
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对土壤水分变化的生态学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盆栽的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为材料,在100%(CK)、80%(W_80)、60%(W_60)和40%(W_40)土壤田间持水量条件下,研究了该植物的生长、生物量分配和光合生理特征,以探讨其入侵机制.结果表明:(1)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生长速率、株高、叶面积(叶长、叶宽)等均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下降;总生物量及根、茎、叶各器官生物量积累均随土壤含水量的减少而呈不同程度降低,根生物量比、叶生物量比和根冠比则表现出逐渐增大趋势,并在W_40处理下达到最大;克隆生长在W_40处理下受到严重抑制,表现为无克隆分株和二级根茎,分枝强度低、根茎直径小等特征.(2)随着土壤含水量减少,植株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逐渐下降,叶绿素a/b比值却升高,同期的净光合速率、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下降,而光补偿点却上升,其光适应范围逐渐变小.研究发现,加拿大一枝黄花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和耐旱性,但重度干旱仍严重影响其正常生长,其适宜的水分生态位是中偏湿的土壤环境;其通过一系列形态和生理上的可塑性变化来适应和占据各种异质性生境,表型可塑性可能是其成功入侵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