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内容广泛、语言优美、表现丰富、内涵深刻,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和美的享受,倍受人们赞赏与喜爱。而古诗词中借用草木抒情言志的可谓比比皆是:卓然的修竹、脱俗的芙蓉、高洁的青松、芬芳的桂花……无不被诗人描绘得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2.
梁晓东  薄学 《化石》2009,(3):44-47
中国古生物化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据史料记载,我国对化石文化的研究已有几千年的所史,可追溯到宋代以前。鼎盛时期当为清朝康熙、乾隆年间。最近在辽两义县的《民国义县志》中发现了有关古生物化石文化的宝贵资料。书中的《赠鱼石》中所记载:“清圣祖(康熙皇帝)制有格物编:商宗(乾隆皇帝)制有鱼石屏歌。”两位皇帝都深入探究了鱼化石的来源,并制有“砚匣”和“鱼石屏”等珍贵的艺术品。这些发现与考证,有力地把中国古生物化石文化鼎盛期向前推进了三百年,这对中国化石文化交流、学术研究、市场贸易以及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神话里的“龙”,乃是上能腾云驾雾,下可翻江倒海,时神时仙,千变万化,令人崇敬而又生畏的一种动物。生物学上也有“龙”,其含义乃是多种爬行动物的统称,例如蛇颈龙(Plesiosaurus)、鱼龙(Ichthyosaurus)、翼龙(Pterosaurs)、恐龙(Dinosaurs)……等。神话里“龙”的形态和生物学上的“龙”,在某些特点上却有其相似之处。因此可以认为神话中的“龙”就是生物学上的“龙”,经过人们的艺术升华,再赋于神秘的、超人的能力而成。我国著名古生物学家杨钟键教授,考究了甲骨文“龙”  相似文献   

4.
凤凰散笔     
“丹山下威凤,来集帝梧中。欲舞春花落,将飞秋月空。影照龙门水,声入洞庭风。别有将(刍鸟)曲,翻更合丝桐。”这首南朝陈代张正见的咏凤凰诗,写得别开生面,把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凤凰描绘得威风凛凛。凤凰,亦名“凤皇”,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四灵”之一(其它三灵为龙、麟,龟)。《瑞应图》曰:“凤凰者,仁鸟也,雄曰凤,雌曰凰”。《大戴礼》云:“羽中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因此,传说中又把凤凰唤作“百鸟之王”。其实,自然界里并不存在凤凰这样的禽鸟。据闻一多先生考证,凤是原始殷人的图腾。由于殷契是殷商的始祖,因此,殷商也崇拜凤鸟图腾。这从出土的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铸刻的凤纹图案即可印证。以后,凤族后代的商被龙族后代的周合并,而龙、凤也就作为“华夏文化”被保留下来,并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5.
名人与烟     
吞云吐雾的吸烟现象已是一个不争的社会现实,无论是民俗礼仪、文学创作,还是文化艺术、历史记载,都有对人们吸烟的多种描述。尤其是各类名人同烟草的关系,更是为烟草文化的延伸发展,起到了渲染和烘托的作用。蒲松龄与纪晓岚清代名著《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以写鬼写妖来描绘男女之间的恋爱故事,同时也鞭笞了封建社会腐败的政治统治。在蒲松龄纪念馆内,陈列着他叼  相似文献   

6.
画一 《生命世界》2006,(1):72-75
《诗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集,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共300余篇。《诗经》中的诗歌所涉地域约包括今天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和湖北北部等地区,对中国古代自然风貌有很丰富的描述,其中仅对鸟类的记载就有数十种之多。由于当时没有科学的生物分类系统,再加上2000多年来人类活动不断对环境的产生的影响,今天的人们已经很难将《诗经》里所记载的鸟和自然中生活的鸟一一对应了。不过,无论《诗经》中描写的鸟能不能在自然界找到对应,还是自然中的鸟在《诗经》中能不能找到归属,我们总能把今天的世界和2500年前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联系起来,这也是很美的事。  相似文献   

7.
龙,是臆想的神奇动物,自古以来,在我国民间被认为象征着吉祥如意。全国到处都有以龙命名的江河湖海、三山五岳。龙的形象威武雄伟,生气勃勃,能给人振奋,能给人力量。其雕塑、绘画也遍及各地,因此有中国是龙的故乡和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之说。然而科学研究证明:世上从未有过这种动物。这里所提及的龙,却是远古时代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脊椎动物。二月的北京,洋溢着节日的浓郁气氛,彩灯高悬,红旗飘扬,首都人民正以欢乐的心情迎来戊辰龙年。为了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增长有关生物演化的知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特地在北京展览馆举办了一次《迎龙年史前龙展》。这是一个别开生面的大型展出,它汇聚了该研究所半个多世纪以来从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收集的珍稀标本,使那些分别生存于不同地质时期的奇龙异兽,第一次相会在龙年。  相似文献   

8.
徐自强 《化石》1995,(4):5-7
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徐自强中国大地的远古文化,华夏神州的古代文明,是在长时期中独自演化而成的一个完整体系。一、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国古代文化立足的自然条件是比较独特的。从外鸟瞰:西面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帕米尔高原,西南为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西北为阿尔...  相似文献   

9.
杰米的驯龙梦身为《驯龙高手》的超级粉丝,杰米总幻想着能像主人公希卡普一样,成为一名驯龙大侠。然而,你知道的,现实世界中并没有龙,别说遇上一条像夜煞那样,会飞、会喷火、个性十足的龙了,就连碰到丑陋双头龙那样憨憨傻傻的家伙,也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0.
主编寄语     
亲爱的读者、作者朋友们:你们好!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全面部署.这是重视文化的政治举措,是大力发展文化行业的后盾和契机,希望此举能惠及期刊业包括《微生物学通报》的发展.《微生物学通报》自从2008年由双月刊改为月刊以来,审稿周期和发表周期大大缩短,目前审稿周期一般在2个月之内,稿件采用后一般2-4个月即可发表.在此,我们殷切希望,各位作者能够把您最精彩的研究结果,即使是一个精彩工作相对完整的片段,投来《微生物学通报》,我们将用精心周到的服务为您打造不一般的学术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1.
蛇崇拜     
蛇崇拜莫克在人类的进化史上,无足而行的蛇,曾成为人们膜拜的对象。古老的中国文化中,蛇首先被视为民族的始祖而受到供奉。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上,有一对人面蛇身交尾状的蛇,这是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伏羲和女祸。《列子》中各氏族,蛇身人面、牛头虎鼻,《山海经》里,...  相似文献   

12.
池塘养鱼的最早记载和《范蠡养鱼经》问世时间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修龄 《动物学杂志》2004,39(3):115-118
在《中国古代动物学史》中,《中国鱼类学史纲要》的著者提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从事池塘养鱼的国家,其依据是卜辞(公元前l600~l046年)中有“在圃渔”,“圃”即池塘;又说《范蠡养鱼经》有2400年的历史。笔者以为这两条判断都不能成立。“圃”的甲骨原文作“甫”,指水草沼泽地,不是池塘养鱼;《范蠡养鱼经》不是范蠡所作,系后人伪托之书,书中提到范蠡与齐威王的谈话不可能发生,因为范蠡是在越灭吴后(公元前473年)退隐,而齐威王公元前356~320年在位,两人相差百年以上。书中提到鱼塘里放养“神守”(鳖),可是秦(公元前22l~206年)以前的古籍里只有大量的单音词“鳖”,没有双音词“神守”,“神守”可能在汉朝(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才出现。由此可证《养鱼经》的成书约在汉代。此外,《陶朱公养鱼经》的陶朱公是后人对范蠡的尊称,如果此书是范蠡自己所作,决不可能自称《陶朱公养鱼经》。最后,古今度量衡不同,《中国鱼类学史纲要》中一些地方直接把古亩等同于今市亩分析,属于疏忽。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171个中国蒿属植物样品的精油化学成分,鉴定出305个化合物。这些样品代表64个种,其中蒿亚属47种,龙蒿亚属17种.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在两亚属中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在蒿亚属糖油中主要含单萜类和倍半萜类化合物.而在龙蒿亚属精油中主要含倍半萜类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这种分布与中国蒿属植物从较原始到进化划分为7个组的系统分类有一定的相关性,即蒿亚属:莳萝蒿组(单萜类化合物)→艾蒿组(单萜类化俣物)→艾组(单萜类化合物)→腺毛蒿组(单萜类化合物和倍半萜类化合物)→白苞蒿组(倍半萜类化合物)。龙蒿亚属:龙蒿组(倍半萜类化台物和芳香族化合物)→牡蒿组(倍半萜类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张社尧 《生态科学》2004,23(1):91-91
党十六大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广东省政府的《工作报告》提出建设经济强省和文化大省,与时俱进地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生态方面的内容,如:我省“生态保护得到加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加快生态建设步伐”,“充分发挥山区和农村环境的生态屏障功能”,“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等。可见,省委、省政府已把生态与环境的建设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我认为,普及生态文化是和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5.
程卓  张晴  龙春林 《生物多样性》2022,30(7):22372-9918
《生物多样性公约》《名古屋议定书》《植物科学深圳宣言》等指导性文件都强调要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重要作用。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在生物文化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民族植物学研究人与植物的相互作用关系, 是研究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最主要学科领域, 近些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进展, 研究成果对于《植物科学深圳宣言》第六个优先领域目标的完成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特别是《植物科学深圳宣言》发布后的民族植物学研究状况, 主要从认知、利用、保护、管理植物等方面进行概述, 以便全面了解近期民族植物学研究的发展状况, 保护传统知识和植物文化, 为生物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近期获得的民族植物学成果, 说明民族植物学研究可以解决当下的一些热点问题。民族植物学的研究发现, 该学科能极大地促进传统知识、植物文化、生物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尤其在农家品种以及濒危语言的保护方面有着巨大优势。  相似文献   

16.
彝族龙图腾服饰杨正权彝族奉龙为图腾,自称龙的传人。龙崇拜在彝族的原始宗教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彝族崇龙历史源远流长,远则始自氐羌系统龙氏族部落炎、黄氏族,近则始自汉晋时期的西南夷哀牢龙氏族。彝族龙图腾崇拜文化习俗对其服饰文化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一、龙...  相似文献   

17.
井冈山是神圣的,也是神秘的。这种神圣和神秘,最早来自于小学课文里的《八角楼的灯光》和《朱德的扁担》,文章中所描绘的革命领袖的迷人风采和光辉形象,伴随着70后的我们茁壮成长。待到读了中学课文《井冈翠竹》,进一步领略到井冈山人与物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是那样的令人崇拜乃至膜拜!因此上井冈山看看的愿望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潜滋暗长。但是,在贫穷的青少年时代,时空距离对于哪怕像我这个江西本土人来说,也是一个难以跨越的障碍。  相似文献   

18.
郭建崴 《化石》2009,(2):F0003-F0003
2004年.为了庆祝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顶效“贵州龙博物馆”开馆一周年,我们《化石》杂志编辑了一期专辑。在这期专辑里,李锦玲、金帆、李淳、尚庆华等几位古生物学研究者将各自的科研成果进行了精心的再创作,为广大化石迷和古生物爱好者娓娓道出一个个发生在2亿年前的远古海洋里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魏源 《植物杂志》2009,(8):30-33
说到图腾,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近年来十分流行的“龙图腾”、“狼图腾”等文化现象。在这里,龙与蛇,甚至包括狐狸、猫头鹰等动物被赋予了象征性含义,代表了人类或某一民族的某种个性、某种精神。比如龙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狼则隐含了勇猛、顽强的个性和集体、协作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20.
魏源 《生命世界》2009,(8):30-33
说到图腾,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近年来十分流行的“龙图腾”、“狼图腾”等文化现象。在这里,龙与蛇,甚至包括狐狸、猫头鹰等动物被赋予了象征性含义,代表了人类或某一民族的某种个性、某种精神。比如龙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狼则隐含了勇猛、顽强的个性和集体、协作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