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梨小食心虫和苹小卷叶蛾在桃园的发生规律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山西临汾桃园苹小卷叶蛾(以下简称苹小)Adoxophyes orana(Fischer von Rosslerstamm)、梨小食心虫(以下简称梨小)Grapholita molesta(Busck)的调查,明确山西临汾桃园苹小和梨小的发生规律,苹小和梨小均是临汾桃园的重要害虫,梨小和苹小不仅种群数量在年度间波动较大,而且种群动态的趋势在年度间也不一致。首次指明梨小的化蛹场所,梨小在树上寻找多种类型的隐蔽处化蛹。苹小对糖醋液的趋性显著强于对性诱剂的趋性,梨小对性诱剂的趋性显著强于对糖醋液的趋性,根据苹小梨小对糖醋液和性诱剂的趋性特点和他们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对桃园苹小和梨小的防治提出较为合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寻找湖北省老河口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Busck)的最佳防治时期,推广使用无公害防控技术,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方法】分别调查了梨小食心虫在梨园及桃园的发生规律,释放赤眼蜂的生物防治效果,糖醋酒液、三角形诱捕器、黄板的物理防治效果,以及性信息素迷向防治效果。【结果】结果表明,桃园梨小食心虫最佳防治时期在4月中下旬,梨园梨小食心虫最佳防治时期在5月下旬、6月上旬、8月中旬前。防治效果上,释放赤眼蜂生物防治措施、配比为红糖∶白酒∶食用醋:水=3∶1∶3∶80的糖醋酒液诱捕器的物理防治措施、迷向丝及迷向素的迷向措施均有替代化学防治措施的潜力。【结论】综合防治能够有效控制梨园梨小食心虫发生量,减少化学防治频次,为建立稳定的梨园生态系统及生产无公害水果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3.
不同栽培管理梨园梨小食心虫发生程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是梨园中的一种重要害虫。本论文采用性诱剂诱集法研究了不同栽培管理条件下梨园梨小食心虫发生的情况。结果表明,在5种不同种植模式的果园中,梨小食心虫在单植桃园中发生最重,试验期间梨小食心虫的日平均诱蛾量为10.9头/盆,与其他4种栽植模式果园的诱捕量均呈显著差异,且混有桃树的果园中梨小食心虫的发生数量多,而单植梨园、梨苹果混栽园、单植苹果园的梨小食心虫发生相对较轻。果实套袋的管理方法也可以显著降低梨小食心虫的发生数量,非套袋梨园的日平均诱捕量为13.8头/盆,是套袋梨园的1.52倍。试验还表明,不同品种和不同树龄的梨树对梨小食心虫的抗虫性均存在显著差异。酥梨比巴梨的抗虫性差,试验期间酥梨园的日平均诱捕量为12.6头/盆,是巴梨园的2.21倍,而40年老酥梨园日平均诱蛾量为12.5头/盆,是20年酥梨园诱蛾量的2.5倍。  相似文献   

4.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是我国重要的果树害虫,本文利用室内饲养观察、室外田间模拟、果园采集饲养等方法系统研究了梨小食心虫成虫的性比及日羽化节律;并利用性诱剂、糖醋液、黑光灯等诱集梨小食心虫成虫,研究了梨小食心虫成虫的活动规律。结果表明:1、田间采集调查表明,梨小食心虫成虫雌雄比例为1∶1.143,室内饲养雌雄比例为1∶1.708。2、梨小食心虫成虫羽化时间主要集中在4:00—10:00,其中以6:00—8:00羽化率最高;梨小食心虫在室外羽化时间比室内推迟2 h左右,室外梨小食心虫比室内普遍晚4 d羽化,这可能与室外温度和光照条件有关;雌虫羽化较雄虫早12 d;3、性诱剂和糖醋液诱集成虫高峰时间均为晚上20:00—22:00,说明梨小食心虫无论雄虫还是雌虫都在此期间活动;夜间各个时间段利用黑光灯都能诱到梨小食心虫成虫,说明梨小食心虫具有趋光性。结论:梨小食心虫雌雄比例为1∶1.12 d;3、性诱剂和糖醋液诱集成虫高峰时间均为晚上20:00—22:00,说明梨小食心虫无论雄虫还是雌虫都在此期间活动;夜间各个时间段利用黑光灯都能诱到梨小食心虫成虫,说明梨小食心虫具有趋光性。结论:梨小食心虫雌雄比例为1∶1.11.7,主要在早晨及上午羽化,雌虫较雄虫先羽化;在果园活动时间主要为晚上20:00—22:00。本结果可为梨小食心虫的田间性诱剂监测和诱捕、迷向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田间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是梨园、桃园重要的果树害虫。本文比较研究了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在梨园、桃园悬挂不同高度、设置不同密度对梨小食心虫雄性成虫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梨树树冠范围内,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最佳设置高度为2 m;在桃树树冠范围内,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最佳设置高度为1.5 m;同时,田间诱捕效果与性信息素设置密度密切相关,梨园中,每0.067 hm2设置密度为610个诱芯时,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影响不大,而桃园中每0.067 hm2设置8个诱芯时,有最好的诱集效果。本研究可为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田间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价梨小食心虫迷向素的实际防控效果,在大面积连片使用梨小食心虫性迷向素的北京市平谷区(约8667 ha),分别选择王辛庄镇翟各庄村、东杏园村和峪口镇西营村的3个处理果园。以临近的采用常规化学防治的顺义区杨镇小曹庄村为对照,采用性诱剂和糖醋液监测调查比较桃园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抽样法调查统计桃树蛀梢率和蛀果率等,评价性迷向素梨小食心虫田间控制效果。结果显示,迷向素处理区梨小食心虫的种群数量显著低于常规化学防治的对照区。3个迷向素处理区梨小食心虫的迷向率分别为99.05%、98.10%和99.68%;保梢效果均在98.40%以上,保果效果几乎达到100%。说明桃园大面积应用迷向技术对梨小食心虫具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准确掌握梨小食心虫的产卵特性,研究模拟室外条件下该虫在不同寄主果树的叶片、桃枝不同部位及不同品种桃果上的产卵偏好.结果表明: 梨小食心虫成虫对7种寄主果树叶片的产卵偏好由高至低依次为:桃>樱桃>苹果>李>梨>海棠>杏.在桃树叶片上的产卵量占总产卵量的33.5%,平均单叶卵量达8.3粒;虫卵在不同寄主叶片正、反两面的分布有所差异,苹果和海棠叶片正面卵量多于背面,桃、李、梨、杏叶背面卵量多于正面,桃叶背面卵量是正面的3.3倍,樱桃叶两面卵量差异不明显;该虫在桃枝上产卵部位选择顺序为:叶片>托叶>叶柄>枝条,叶片是其主要产卵部位,占总产卵量的88.7%;梨小食心虫在桃枝上主要选择靠近顶端未展叶的前10片桃叶背面产卵,前10叶卵量占总产卵量的725%,其中第3片叶上产卵最多,占9.3%;第25叶以后仅占总产卵量的1.1%;在不同类型桃果上的产卵偏好次序为:油桃>蟠桃>毛桃;绒毛疏密及其特点是影响梨小食心虫在寄主果树叶片和果实上产卵选择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梨小食心虫在吉林省高寒山区李树上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芝仙  王树君 《昆虫知识》1995,32(5):270-272
  相似文献   

9.
福建桃、梨果蛀虫及梨小食心虫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福建省桃、梨果蛀虫概况及梨小食心虫的初步研究和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10.
利用性诱剂调查江苏无锡地区三个水蜜桃Prunus persica种植区梨小食心虫Gtapholitha molesta成虫的年发生动态,并比较不同时间挂放诱芯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在无锡地区,梨小食心虫年发生5代,部分发育较快的五代幼虫在越冬前发育为成虫,但因无法找到合适的产卵场所而成为无效虫口。越冬代成虫和一代成虫发生较为整齐,可以使用性诱剂集中诱杀,但从二代成虫开始,发生呈现多个高峰,田间世代重叠明显。对梨小食心虫的性诱剂防治试验表明,在无锡地区,需高密度放置诱芯并2周更换1次诱芯方能达到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不同寄生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的出土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蕾  马谷芳 《昆虫知识》1993,30(1):22-25
  相似文献   

12.
桃小食心虫蛾的趋光性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侯无危  杨自军 《昆虫学报》1994,37(2):165-170
桃小食心虫Carposlna niponensis Walsingham属鳞翅目蛀果蛾科的一种夜间活动的小蛾。文献记载该蛾虽然为夜间活动,但无趋光性。我们在室内用五种单色光(350、375、405、383、333毫微米)对枕小食心虫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蛾不仅对上述的单色光有反应,而且对350毫微米单色光的反应比较明显。室外的实验选择在不施农药又少人为干扰的枣林,设置4个诱虫光源(20瓦黑绿灯、20瓦黑蓝灯、20瓦黑橙灯和20瓦黑光灯管),每个光源彼此间隔50米。经两年田间诱虫试验结果表明,上述4种光源都能诱到该蛾,其中以20瓦黑绿双光灯管诱蛾量为多,经显著性测定,黑绿灯诱蛾量极显著。此外,光源与诱芯或光源加诱芯的联合诱蛾实验,同样表明黑绿灯最有效。经室内外的实验结果证明桃小食心虫蛾有趋光性。  相似文献   

13.
梨小食心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Busck)是世界性分布的果树主要害虫之一,可危害多种果树。多年来,过度依赖化学农药防治梨小食心虫效果并不理想,且杀伤天敌、污染环境、导致农药残留。利用自然天敌防治梨小食心虫高效、无毒、无污染,符合当前社会对环保的要求。本文结合前人工作,从病原微生物、寄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性信息素、化学信息物质等方面,综述了梨小食心虫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是水果生产中一种重要的害虫,研究梨小食心虫在田间的活动规律,有助于防控其危害。本研究通过物联网自动监测系统对梨小食心虫田间活动规律及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了实时监测。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日活动有2个峰期,第1个峰期发生在6∶00左右,第2个峰期发生在19∶00左右。梨小食心虫在田间最适活动温度范围为22℃-23℃、相对湿度为3%-31%、光照强度为300-4000 Lx,其中光照是影响梨小食心虫的主要环境因子,光照强度与梨小食心虫日活动呈负相关,300 Lx左右的弱光条件为刺激梨小食心虫活动的主要环境信号。本研究丰富了梨小食心虫的基础理论研究并可用于指导梨小食心虫防控。  相似文献   

15.
我国梨小食心虫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近年来,由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北方果树栽培种类日益增多、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重要果树害虫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为害大幅回升、危害逐年增加。针对这一情况,在西北、东北和华北3个北方果树生产代表区域建立50余个监测示范点,开展了梨小食心虫的生物生态学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集成与示范。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和种植结构对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有显著影响。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梨小食心虫年发生世代呈增加趋势;在果树混栽区域,晚熟桃为梨小食心虫的主要越冬场所。防治技术方面,在对梨小食心虫常规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技术组装配套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了高效节水诱捕器、国产迷向产品研发及标准化应用技术、优势天敌饲养及释放技术、专用农药研发及农药减量化技术等研究工作。前瞻性地研发了植物源诱捕剂及迷向新剂型等贮备技术。最后针对当前梨小食心虫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确定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1)全球气候变暖对梨小食心虫发生动态的影响;(2)梨小食心虫成虫不同寄主间的转移规律;(3)梨小食心虫的抗性监测技术和快速诊断试剂盒研制;(4)梨小食心虫的抗性分子机理与抗性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明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 (Busck)在果园中的越冬场所及越冬幼虫与越冬代成虫发生的关系, 为更好地防治梨小食心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山东省不同地区(济南、泰安、肥城、广饶、莱芜)6个代表性的果园进行系统调查, 刮树皮调查记录梨小食心虫越冬幼虫在树体上的分布和存活情况, 利用封闭纱网调查土壤中梨小食心虫越冬幼虫数量, 同时利用性诱集和糖醋液对越冬代成虫发生量进行监测, 分析同园越冬幼虫与成虫发生的关系。【结果】梨小食心虫幼虫平均越冬成活率高达62.99%; 不同果园间梨小食心虫的越冬幼虫数量差异显著(P<0.001)。 越冬场所选择更倾向于树体下部(45.10%)和中部(46.28%)以及相应的主干(28.48%)和主枝(44.24%), 而位于树体上部(8.62%)及相应的侧枝(27.28%)的相对较少; 对树枝方位的选择没有显著差异(P>0.05)(东27.57%, 西26.13%, 南23.76%, 北22.54%)。同园越冬幼虫数量与越冬代成虫诱集数量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梨小食心虫以老熟幼虫在果树中、下部主干和主枝及树干周围的土壤中越冬。梨小食心虫在果园调查获得的越冬幼虫数量不能作为该果园翌年越冬代成虫发生和防治的依据, 发生危害情况还需根据周围环境情况做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绒面壁纸作为卵卡收集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卵的方法。利用显微镜测试了绒面的绒毛高度和密度,并从落卵量和卵的孵化率两方面对这种卵卡和传统的滤纸卵卡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滤纸卵卡和绒面卵卡上的总落卵量无显著差异,平均为(303.77±51.03)粒和(330.23±44.85)粒,其中成虫交尾后48 h内的落卵量平均为(303.77±51.03)粒和(330.23±44.85)粒,其中成虫交尾后48 h内的落卵量为(176.31±38.96)粒和(223.92±30.69)粒(P<0.001)。成虫交尾后48 h内产下的卵平均孵化率为93.97%和94.56%,48 h后产下的卵平均孵化率为83.87%和83.58%,即成虫交尾后48 h后产下的卵的孵化率显著低于交尾后48 h内产下的卵(P<0.001),但同期落于两种卵卡上的卵孵化率差异不大。因此,使用绒面卵卡能显著提高初孵幼虫的数量,在得到相同虫量的情况下,显著降低成本。且相对于人工刮制的传统卵卡,使用绒面卵卡,很好的避免了因手工制作导致的一致性差、耗时长、人工费昂贵的问题,为收集桃小食心虫卵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明确桃园不同生境中天敌对梨小食心虫(以下简称梨小)卵致死效能的影响。【方法】在自然混栽、清耕混栽、套种单植和清耕单植4种桃园中,定期悬挂梨小卵卡,周年动态监测梨小卵的被寄生率、被捕食率和自然死亡率。【结果】4-9月自然混栽、清耕混栽、套种单植和清耕单植果园梨小卵总死亡率分别为45.4%、25.3%、28.6%、34.6%;其中自然死亡率为12.0%、15.3%、14.7%、16.1%,各生境果园无显著差异(P>0.05);桃果生长期4种果园梨小卵的被寄生率分别为8.0%、1.1%、1.5%、2.7%,被捕食率分别为18.6%、4.6%、6.3%、2.4%;自然混栽果园梨小卵被寄生率、被捕食率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果园。桃果采收期4种果园梨小卵的被寄生率分别为5.5%、6.9%、15.4%、26.8%,被捕食率分别为39.2%、10.6%、8.7%、14.1%;自然混栽果园梨小卵被捕食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果园。寄生梨小卵的寄生蜂种类为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dendrolimi和暗黑赤眼蜂Trichogrammapintoi,所占比例分别为50.8%和49.2%。【...  相似文献   

19.
桃小食心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7~29℃、RH80%±7%和光周期L:D=15:9的条件下,测定了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各虫态的发育历期,计算了桃小食心虫卵、幼虫、蛹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各虫态的发育速率与温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桃小食心虫卵、幼虫、结茧前期、蛹及生殖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02、9.44、10.58、10.09和9.51℃,有效积温分别为87.3、238.6、10.7、156.9和31.6日·度,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9.22℃和543.2日·度。  相似文献   

20.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Busck)是一种世界性蛀果害虫,主要以幼虫钻蛀蔷薇科果树的嫩梢和果实进行为害.本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梨小食心虫幼虫的超微形态和感受器.结果表明,幼虫触角上有3种类型的感受器:2个刺形感受器、6个锥形感受器和1个栓锥形感受器.上唇有6对刺形感受器.上颚的前端有切齿叶.在下颚的轴节和茎节各有1个刺形感受器.每个外颚叶有3个短而尖的锥形感受器、2个大的栓锥形感受器和3个刺形感受器.体节末梢的下颚须有7个锥形感受器、1个栓锥形感受器.下颚须的末端有1个指形感受器和2个板形感受器.每个下唇须末端具有1个尖锥状刺形感受器和1个长的栓锥形感受器.胸足与腹足上也分布有不规则的毛型感受器和刺型感受器.该研究将为进一步阐明梨小食心虫与其寄主的关系提供形态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