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蠡湖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西南部,是太湖伸入无锡的内湖,原名五里湖,又名漆湖,亦称小五湖。明代,人们因范蠡偕西施来此隐居而改称蠡湖。因此无锡人对于蠡湖的这份情缘最早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这位2400多年前的越国大夫,给蠡湖涂抹上一段梦幻般的浪漫色彩。  相似文献   

2.
正梁塘河是联系京杭运河与五里湖、蠡湖新城与太湖新城的一条天然纽带,也是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老城和新城之间的一条主要的绿色开敞空间,其流域生态品质的好坏,对太湖和大运河产生较大影响。近50年的环境监  相似文献   

3.
顾诩 《生命世界》2013,(12):4-11
蠡湖曾经是无锡人的骄傲和资本,这里山外有山、湖中有湖、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然而,长时期不合理的开发,最终导致湖水变质、蓝藻堆积、臭气弥漫,美丽的水乡失去了碧水清波的可爱模样。蠡湖一度成为无锡人难以掩饰的伤痛。  相似文献   

4.
尤伟龙 《生命世界》2013,(12):12-13
蠡湖的渔业生产历史比较悠久,在20世纪80~90年代,这里曾经是一个高产的养殖湖泊,以湖泊中央的长桥为界,形成东蠡湖2500亩、西蠡湖1950亩。2002年蠡湖实施综合整治,停止了放养渔业。以鱼修复生态主要是采用生物控藻技术,人工放流以浮游动植物为饵料的滤食性鲢鳙鱼类,以及舔刮和滤食藻类的底栖动物螺、蚌等,它们能充分利用湖体中的浮游动植物供自身生长,从而将水体中的氮、磷转化为动物蛋白,并最终从水体中提取(捕捞)出来,实现降低蠡湖氮、磷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太湖流域河流与湖泊间主要水质指标的空间关联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2006—2012年太湖流域主要观测断面水质监测资料,应用冗余分析法,研究分析了流域上游入湖河流、下游出湖河流与太湖湖体间水质在5、10、20、40和80 km等不同观测尺度上的关联性。研究表明,2006—2012年,太湖流域水质总体较差,但不同观测尺度内主要水质指标超标率存在较大差异,太湖湖体水质好于上游入湖河流,上游入湖河流水质总体好于下游出湖河流;上游入湖河流是太湖湖体营养盐输入的主要来源,其溶解氧、总磷和氨氮对太湖湖体相应指标超标率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均超过50%,分别达到75.9%、67.4%和57.4%;在单尺度上,太湖湖体水质主要对上游0~5 km内环湖河流水质变化的响应较显著,而对其他尺度河流水质无明显响应。在下游出流区,太湖湖体主要水质指标对出湖河流相应水质指标超标率的累计尺度和单尺度方差贡献率均低于7%,河流水质受太湖湖体水质的影响总体较小,且尺度效应不明显,下游出流区河流主要水质指标的高超标率更多受陆源污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朱丽敏 《生命世界》2013,(12):18-23
经过多年的生态修复,蠡湖已经成为鸟类的天堂,许多鸟儿选择在这里安营扎寨,形成一幅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  相似文献   

7.
冯春尼 《生命世界》2013,(12):32-33
蠡湖窈窕修长,柔和秀丽,犹如神秘的宝葫芦,亦如翩翩起舞的少女。无论是她的形状,还是她的名字,都衍生出许多美丽的传说。  相似文献   

8.
中华鳖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群体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补体总量、红细胞C3 b受体花环率、红细胞天然免疫肿瘤细胞花环率、T淋巴细胞活性E花环率及白细胞吞噬活性五方面 ,探讨了黄河鳖、淮河鳖、洞庭湖鳖、鄱阳湖鳖及太湖鳖在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上的差异。主要结果 :(1)在补体总量及红细胞天然免疫肿瘤细胞花环率上 ,五群体之间差异不显著 (F <0 .0 5 ) ;(2 )在红细胞C3 b受体花环率上 ,黄河鳖显著地高于鄱阳湖鳖与太湖鳖 (P <0 .0 5 ) ,而其余群体间则差异不显著 (F <0 .0 5 ) ,花环率大小顺序为 :黄河鳖 >淮河鳖 >洞庭湖鳖 >鄱阳湖鳖 >太湖鳖 ;(3)在T淋巴细胞活性E花环率上 ,黄河鳖显著高于鄱阳湖鳖 (P <0 .0 5 ) ,太湖鳖极显著地低于其他四个群体 (F >0 .0 1) ,其余群体间则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花环率大小顺序为 :黄河鳖 >淮河鳖 >洞庭湖鳖 >鄱阳湖鳖 >太湖鳖 ;(4 )在白细胞吞噬活性上 ,除淮河鳖与鄱阳湖鳖差异不显著外 (P >0 .0 5 ) ,其余群体间则差异极显著 (F >0 .0 1) ,活性大小顺序为 :黄河鳖 >洞庭湖鳖 >淮河鳖 >鄱阳湖鳖 >太湖鳖。综上所述 ,在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上 ,黄河鳖最强 ,太湖鳖较弱。  相似文献   

9.
姚永俊 《生命世界》2013,(12):14-15
美人蕉鲜艳夺目、水竹潇洒飘逸、鸢尾婀娜多姿、菖蒲修长挺拔……自2003年水生态重建项目实施以来,各种沉水、挺水、浮水植物交错生长,蠡湖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  相似文献   

10.
杭州西湖周丛原生动物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湖自1981年开始引入钱塘江水流。1981年引水量为8.3×10~6t,1982年为6.78×10~6t,1983年为6.4×10~5t。引流的目的,除补给西湖水源不足外,主要在于稀释西湖水质使之更适合风景湖泊的要求。作者于1984年1—12月对西湖水体进行了周丛原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的研究,以期了解引流对西湖水生态的改善情况。一、挂片点和工作方法钱塘江水流经玉皇山隧道出口,由明渠道引入西湖的小南湖、西里湖,再沿苏堤六座桥洞流入西湖本体湖。出水口在少年宫湖区,有闸  相似文献   

11.
氮、磷对热带浅水湖泊惠州西湖蓝藻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敏  刘正文 《生态科学》2012,31(2):115-120
湖泊富营养化常导致蓝藻生物量的增加,水质恶化.于2011年2月至12月对热带浅水湖泊惠州西湖六个湖区的蓝藻群落结构进行研究,以了解其时空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以沉水植物为优势的元妙观湖区与南南湖蓝藻无明显的优势种;平湖蓝藻优势种为银灰平裂藻(Merismopedia glauca)和湖丝藻(Limnothrix sp.),南丰湖、北丰湖和北南湖的主要优势种均为银灰平裂藻(Merismopedia glauca).平湖、南丰湖、北丰湖和北南湖蓝藻丰度及生物量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相关分析显示惠州西湖夏季蓝藻生物量受氮、磷盐控制.冬季温度的影响,蓝藻生物量与氮、磷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水华蓝藻何以肆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几何时,秀美的太湖湖光山色,是多少文人墨客向往的天堂。如今,太湖严重的蓝藻水华却成为环太湖地区,包括其他国人的忧患所在。今年5月,太湖蓝藻大规模暴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10年1月蠡湖的浮游植物与营养盐的同步监测资料,利用GIS技术,对蠡湖冬季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及其空间分布和多样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有7门27属,绿藻门种类最多共12种,占总种数的44.44%,其次是硅藻门和隐藻门,分别为7种和3种,占总种数的25.93%和11.11%;主要优势种为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卵形隐藻(C.ovata)、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和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isa);浮游植物平均丰度为1099.6×104ind·L-1,隐藻丰度分布趋势决定了浮游植物丰度的分布趋势;宝界桥至西堤湖区(B区)是浮游植物较为密集区,西堤以北湖区(A区)为浮游植物稀疏区;浮游植物群落Shannon物种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1.1,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31。与2007年相比,2010年冬季浮游植物数量大幅增加,且主要优势种群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以绿藻为主向以隐藻为主演替。分析表明,磷是蠡湖冬季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性因素,氮磷比的变化是导致冬季浮游植物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赵艳 《生命世界》2013,(12):40-43
“太湖美啊,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一曲清丽婉转、吴侬软语的《太湖美》描绘了三万六千顷太湖水烟波浩渺的水乡风情,唱出了“一湖跨三洲”江南鱼米之乡的灵秀与富足。  相似文献   

15.
太湖湖鲚生长特征和临界年龄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湖鲚(Coilia ectenes taihuensis Yuanet Lin)是太湖鱼类优势种群,占太湖渔业总产的50%左右。为了探索湖鲚世代种群数量变动等生态特征,研究湖鲚的生长和临界年龄乃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作者曾于1983年作过初步探讨,并着重分析了临界年龄,为分析湖鲚合理开捕年龄与渔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1)1983年1—12月每月定时在太湖8个采样点,用底拖网采集样本,底拖网的网口  相似文献   

16.
太湖入湖河道污染物控制生态工程模拟研究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9  
于1993年采用水培经济植物对太湖入湖河道污染物的控制作了生态工程动态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生态工程对TN、TP、NH4^+-N,COD和浊度的平均除率分别为84.17、83.75、87.99、86和86.53%,这为有效地控制太湖入湖河道污染物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爱上昶 《生命世界》2013,(12):34-39
蠡堤位于渔父岛西侧,北连渤公岛,略呈S型,全长1200米,平均宽9米,是一条以范蠡为主题的生态堤岸。蠡堤两端筑有一岛状生态湿地,上面建有廊桥、水榭、水池。蠡堤揽波亲水,长卧碧波湖面,仿佛再现了范蠡西施的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18.
长江刀鲚不同生态型间的某些形态差异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摘要:为寻找和检验长江刀鲚(Coilia nasus)不同生态型间的形态差异,分析了江苏靖江、上海九段沙、浙江太湖和江西鄱阳湖4个种群906尾样本的脊椎骨数、臀鳍条数和上颌骨长。结果表明,即使是同一种群内的脊椎骨数和臀鳍条数变幅也较大,但均以靖江和九段沙种群的较多,众数分别为81、80和108、109;太湖和鄱阳湖种群...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杭州西湖景区外来生物福寿螺的分布现状和群体遗传变异特征,研究详细调研了西湖景区福寿螺的分布现状,并针对连续六年采集的福寿螺样本开展了分子鉴定及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调查结果表明,西湖福寿螺集中发生在苏堤以西,其中西北部的西里湖、茅家埠、杭州花圃及岳湖水域的发生密度高,在西南部的乌龟潭、浴鹄湾等水域发生密度较低.在6...  相似文献   

20.
太湖生态系统能量闭合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伟  申双和  刘寿东  张弥  肖薇  王咏薇  李旭辉 《生态学报》2017,37(18):5935-5950
地表能量不闭合不仅限制了涡度相关观测数据在陆面模型发展和验证等应用性研究中的价值,还给生态系统CO2源汇特征辨析带来不确定性。基于太湖避风港站2012年涡度相关通量、辐射、气象和水温梯度观测数据,分析了太湖能量闭合的多尺度(小时、日和月)时间变化特征,阐述了大气稳定度、摩擦风速和湖风对太湖能量闭合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太湖小时尺度的能量闭合度为0.59,且昼夜差异较小;日尺度的能量闭合度为0.73,在内陆水体观测结果中处于中等水平;月平均能量闭合度呈现冬季高、夏季低的季节变化特征;年平均时太湖仍有27%的能量不闭合。因摩擦风速减小,太湖能量闭合度在大气极不稳定条件下要比弱不稳定条件下结果低0.3;对于太湖这类大型浅水湖泊,其能量闭合度全天都受动力湍流交换强度制约,能量闭合度随摩擦风速增大而显著提高;虽然湖风发生使太湖小时尺度的能量闭合度降低了0.1,但其影响在日尺度上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