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怡  陈大明  熊燕 《生命科学》2012,(6):535-542
恶性肿瘤(癌症)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全球各国的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分析了抗肿瘤药物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和趋势,特别对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生物标志物在抗肿瘤药物治疗中的应用,以及肿瘤治疗性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肿瘤是一种病理过程复杂的疾病。大多数肿瘤患者接受化疗和放疗,但这些治疗通常只对部分有效,并产生各种严重的副作用。因此,有必要开发新的治疗策略。联合治疗是目前肿瘤治疗的热点,联合用药引起的多种协同作用是提高抗肿瘤活性的关键。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出现对临床治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药物的体内递送常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而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可以实现肿瘤靶向给药,在提高抗肿瘤效果的同时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本文介绍了多种基于化疗的联合治疗方法,重点阐述了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基于化疗的联合治疗中的运用,并对该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抗肿瘤药物壳聚糖载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壳聚糖载抗肿瘤药物在各类具体药物中的应用取得了很大进展.用壳聚糖载抗肿瘤药物制成不同的剂型,可以有效解决抗癌药所具的低效、高毒、无选择性等问题,具有很大的研究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壳聚糖作为药物载体在杭肿瘤领城应用概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沙门菌(Salmonella)是用于抗肿瘤生物治疗很有前景的一种生物反应调节剂(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 BRM)。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是肿瘤生物治疗研究中最为常用的沙门菌之一。沙门菌可以在肿瘤细胞中定植,通过激活抗肿瘤免疫应答、诱导肿瘤细胞死亡等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及转移。沙门菌可与其他抗肿瘤疗法联合使用,增强化疗药物的作用,也可作为抗肿瘤制剂的载体。现就沙门菌用于肿瘤的生物治疗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肿瘤热化疗中化疗药物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肿瘤治疗进入综合治疗时代,临床已应用热疗联合化疗和/或放疗治疗多种肿瘤,但热化疗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明确,如最佳的温度和作用时间,热化疗是药物的选择等。方法:通过总结许多国内外的基础试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结果,评价肿瘤热化疗的协同作用。结果:体外细胞试验表明化疗药物的毒性与治疗温度和时间相关,温度37.0~41.0℃(41.5℃)合并药物时,细胞生存率急剧下降,而除ADR外,41.0~43.0℃时细胞生存率下降不明显。体内实验表明9种药物中,除BIN外热增长比例(TER)在41.5℃和43.0℃无明显区别,其中马法兰的TER最高。热化疗的临床研究还处于初期,但用马法兰和TNF进行隔离肢体热灌注治疗黑色素瘤和软组织肉瘤效果确切。结论:热疗联合化疗有协同抗肿瘤作用,应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中华眼镜蛇毒致局部组织损伤的6种治疗方法,通过动物实验进行疗效优劣比较,找出最佳治疗方法。方法用中华眼镜蛇毒制作动物家兔局部组织损伤模型,分别采用6种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局部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6种治疗方法从优到劣依次是:抗蛇毒血清局部注射-糜蛋白酶局部注射-蛇伤药酒外敷-坏死组织早期切除-局部烧灼法-局部组织切开冲洗。结论中华眼镜蛇伤致局部组织损伤的治疗方法应首选抗蛇毒血清局部注射和糜蛋白酶局部注射,其次选用蛇伤药酒外敷.  相似文献   

7.
近几十年以来,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已被生理学家们对肿瘤及治疗肿瘤的认识不断加深,从化学药物到天然植物药(如紫杉醇),再到当前的免疫靶向治疗药物(如以肿瘤细胞膜为靶点和以肿瘤血管生成为靶点的抗体药物)。科学家们通过对抗体分子的人源化改造,新型抗体分子的研究,药物可分解性无毒性等多方面的研究,使得抗肿瘤药物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新时期,寄望研究出对癌症患者更友好更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恶性肿瘤是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药物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手段。近年来,“精准治疗”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趋势。要实现对恶性肿瘤有效、精准的药物治疗,药物筛选模型至关重要。肿瘤类器官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三维细胞模型,具有经长期传代还保留亲本肿瘤的特征和异质性、培养成功率高、周期短和能够高通量筛选药物等优点,已被用于药物筛选、预测患者对治疗的反应以及为个性化用药提供指导等。重点介绍了肿瘤类器官在药物筛选及个性化用药中的研究进展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肺癌已成为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最主要原因之一,全球每年因非小细胞肺癌(NSCLC)死亡的人数超过100万人.传统的抗肿瘤药物极大改善了NSCLC患者的预后.由于缺乏选择性和很强的细胞毒性,多中心研究表明化疗方案疗效已经达到治疗平台,应致力于研发作用机制不同于化疗的药物.肿瘤靶向治疗通过针对特异性的靶点来杀死和抑制肿瘤细胞,避免了对正常细胞的伤害,已成为当前肿瘤研究的热点,并已在临床肿瘤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疗效.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肺癌癌变、侵袭转移的分子机理以及生物信号传导通路的认识加深,新的靶向治疗药物不断出现.本文就近年靶向治疗技术的进展及分子靶向药物在NSCLC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巩固治疗已广泛应用于造血系统肿瘤及各种实体瘤的临床治疗,治疗方案为巩固化疗/维持化疗、巩固放疗、免疫调节剂和中药巩固治疗。虽然巩固治疗在肿瘤治疗的应用中起到了积极地效果,但临床治疗中仍在探索抗肿瘤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且治疗费用经济的巩固治疗药物和方案,从而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本文就这些药物的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华眼镜蛇伤后不同时期应用抗蛇毒血清对机体保护作用的差异,为探索临床抗蛇毒血清使用的最佳有效时段提供依据。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6组(蛇毒组、40、60、80、100、120 min血清保护组),每组30只。动物经戊巴比妥腹麻,于单侧背部皮下及双侧小腿腓肠肌注射眼镜蛇毒以制备中华眼镜蛇毒挑战剂量(4×LD50)大鼠模型,分5个不同时段分别注射抗蛇毒血清,于注毒后连续观察3 h,统计各组平均存活时间、成活率及保护率。结果蛇毒组大鼠注入挑战剂量的眼镜蛇毒后,平均存活时间为(148.8±11.4)min,成活率仅为20%;其他血清保护组分别于注毒后40、60、80、100、120 min经腹腔注射精制抗眼镜蛇毒血清(125 u血清/mg蛇毒),40 min血清组保护率达80%;60 min血清组存活率及保护率分别达到70%、50%,平均存活时间为(172.8±7.2)min,与蛇毒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而801、00 min血清组保护率依次下降,分别为40%、30%,但仍较蛇毒组显著提高(P<0.01);120 min血清组存活时间及保护率与蛇毒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利用中华眼镜蛇毒挑战剂量大鼠模型,通过不同时段施予同剂量抗血清,可显示出明显的机体保护时效性,该研究为探讨临床正确使用抗蛇毒血清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Cytotoxins are positively charged polypeptides that constitute about 60% of all proteins in cobra venom; they have a wide spectrum of biological activities. By CD spectroscopy, cytotoxins CT1 and CT2 Naja oxiana, CT3 Naja kaouthia, and CT1 and CT2 Naja haje were shown to have similar secondary structure in an aqueous environment, with dominating beta-sheet structure, and to vary in the twisting angle of the beta-sheet and the conformation of disulfide groups. Using dodecylphosphocholine micelles and liposomes, CT1 and CT2 Naja oxiana were shown to incorporate into lipid structures without changes in the secondary structure of the peptides. The binding of CT1 and CT2 Naja oxiana with liposomes wa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beta-sheet twisting and a sign change of the dihedral angle of one disulfide group. The cytotoxins were considerably different in cytotoxicity and cooperativity of the effect on human promyelocytic leukemia cells HL60, mouse myelomonocytic cells WEHI-3, and human erythroleukemic cells K562. The most toxic CT2 Naja oxiana and CT3 Naja kaouthia possessed low cooperativity of interaction (Hill coefficient h = 0.6-0.8), unlike 10-20-fold less toxic CT1 and CT2 Naja haje (h = 1.2-1.7). CT1 Naja oxiana has an intermediate position on the cytotoxicity scale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h = 0.5-0.8. The cytotoxins under study induced necrosis of HL60 cells and failed to activate apoptosis. The differences in cytotoxicity are supposed to be related not with features of the secondary structure of the peptides, but with interactions of side chains of variable amino acid residues with lipids and/or membrane proteins.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眼镜蛇的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谭群英  郭天国  龚新国  龚雪嘉  郭德志  郭天昆  尹建生 《蛇志》2009,21(3):183-186,F0003
目的研究眼镜蛇的驯养繁殖技术。为更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我国宝贵的眼镜蛇类资源。方法在室外模拟野生眼镜蛇的生境.在室内以散养、箱养相结合.配备科研人员及各种先进设施;在驯养过程中观察眼镜蛇的生物学特性。总结驯养管理技术、经验及疾病防治。结果解决了眼镜蛇人工驯养繁殖的技术难题.如眼镜蛇自动采食、无冬眠、蛇病的防治、异地杂交提高眼镜蛇的质量及产量等。结论本研究结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为大规模展开人工驯养繁殖眼镜蛇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眼镜蛇咬伤生化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洁韵  梁子敬  李平 《蛇志》2006,18(2):118-120
目的探讨眼镜蛇咬伤病例的生化特点,提高眼镜蛇咬伤的诊治水平。方法总结111例眼镜蛇咬伤的临床资料,对实验室检查的各生化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轻型102例,重型7例,危重型2例。血常规中白细胞升高,血小板计数正常,心肌酶学各指标升高,APTT,PT,BUN,Cr正常。RBC、Hb,PLT,FIB,PT、APTT,CK、CKMB、LDH在轻型组和重危型组中比较有显著变化。结论我国南方眼镜蛇咬伤以细胞毒表现最为突出,肾损害轻微、少见,凝血功能障碍不明显。心肌酶学变化显著,可作为诊断和观察病情的敏感指标。缩短就诊时间,及早处理,是改善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