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澜沧舞花姜繁殖生物学特性及其进化意义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舞花姜属(Globba)植物具有多样的繁殖策略。分布于西双版纳的澜沧舞花姜(Globba lancangensis)自然条件下既能结实,同时又能在花序下部产生珠芽。通过对澜沧舞花姜的花部性状、花粉活力、传粉昆虫的访花行为、结实状况、珠芽产量等多方面的观测,初步了解了澜沧舞花姜的繁殖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澜沧舞花姜具有雄花及两性花同株的性表达特征。雄花及两性花的花粉在中午12∶00以前活力很高,之后雄花的花粉活力急剧下降,而两性花的花粉到16∶00仍有萌发能力。澜沧舞花姜在花序上产生雄花及两性花,每个花序每天仅开少量的花,其中50%的时间仅开雄花或两性花,在整个种群中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暂时性的雄花两性花异株现象,从而增加了异交的可能性。澜沧舞花姜雄花的存在为P/O低的两性花提供了花粉补贴,这使得它可以通过调节雄花与两性花比例来调节种群的P/O,从而保证一定的结实能力。人工自交与异交下结果率没有差异,但自交结实率显著低于异交结实率,表明澜沧舞花姜有明显的自交不亲和现象。排蜂(Megapis dorstata)和黄绿彩带蜂(Nomia strigata)是澜沧舞花姜的主要访花昆虫,其中排蜂是它的有效传粉昆虫。澜沧舞花姜可能通过雄花两性花同株与自交不亲和相结合来促进异交。  相似文献   

2.
芒果(Mangifera indica Linn.)属漆树科芒果属。是一种雌雄同株植物,具有四种类型的圆锥花序。不同品种雄花数与两性花数的比例差异大,有的品种两性花比率高达50%以上,而有的品种仅千分之几。在同一花序上不同部位开的花,花性比例也有很大差别,基部雄花多而两性花少,顶部则相反。花性比例的高低还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因此,对芒果品种花性比例的研究,对选育种和栽培都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天目山自然保护区人工栽培的濒危树种羊角槭(Acer yangjuechi Fang et P.L.Chiu)为研究对象,于花期观察了花部形态特征、单株与群体水平开花动态,分析开花与结实的关系,结果表明:1.羊角槭花杂性、顶生花序着生有雄花和两性花,两性花多位于花轴顶端,雄花位于侧生轴顶端或下部,花序雄花与两性花数量比为三角槭的2.6倍,羊角槭枝条两性花偏少;2.观察到两种形态雄花,Ⅰ型雄花子房微型、柱头极度短缩呈黑点状、花盘较平,Ⅱ型雄花子房退化成一团白色绒毛,2裂柱头隐现,花盘较厚、辐射状凹裂;两性花子房成扁球状突出,柱头显著伸出,花丝长度短于雄花;3.单株两性花早于雄花开放,两性花集中于3日以内开放,呈集中开放模式,而对应此时同株上只有极个别雄花(7%以下)处于散粉阶段;4.群体两性花开放时期略早于雄花,二者间存在相对的间隔期。由此对羊角槭开花与种胚发育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小桐子(Jatropha curcas)种子含油率高,油脂组成适合于生产生物燃油,是制备航空生物燃油和生物柴油的理想原料。小桐子是一种雌雄同株植物,雌雄花着生于同一花序,其花序中雌花比例很低,可能是其种子产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研究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外源喷施处理小桐子花序芽对其花和种子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赤霉素处理能够诱导小桐子产生两性花,且处理浓度越高,两性花数量越多;随着两性花数量的增加,雌花数量相应越少,但雌花与两性花数量之和在各处理和对照之间差异不显著,这表明赤霉素诱导出的两性花可能来源于雌花。另外,高浓度(500~1500mg·L-1)的赤霉素处理会导致小桐子的种子不能正常发育, 表现为每个果实中的种子数量、大小、单粒种子重量、每个果序的种子重量以及种子的含油量都显著减少。这些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赤霉素在小桐子花器官形成及种子发育过程中所发挥的生理作用,为从分子水平上对小桐子进行遗传改良、提高其种子产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珍珠莲为榕属攀援灌木,雌雄异株。雌花序中着生雌花,每个花序中平均有雌花310.4朵;雄花序中着生瘿花、雄花和两性花,每个花序平均有瘿花391.0朵、雄花104.8朵、两性花2.0朵。自然状态下雌、瘿花的结实率和成虫瘿率分别为95.88%、29.51%。雌、瘿花在生理上已完全分离。匍茎榕小蜂是唯一能进入花产卵或传粉的共生昆虫,二者构成的传粉系统依靠形态结构的高度互适,物候生活史的相互吻合,以及特化的生物学行为维系其专一性和稳固性。  相似文献   

6.
庙台械的花序为有限花序,由一顶花和6—9枝侧花枝组成,属圆锥状聚伞花序。一个花序共有14—29朵花,包括两性花、雄花和无性花三类花。根据花在花序上着生的位置,可分为三级。7月初,花序原基形成,在花序轴伸长的同时,侧面形成侧花枝轴原基。花序的顶花最早进行个体发育,随后是侧花枝顶花;侧花枝上同一级花的发育顺序则是从花序的下面向上进行。花器官发生时,花萼原基最先形成,然后是花瓣、雄蕊、心皮和胚珠。  相似文献   

7.
中国北亚热带油橄榄(城固32)开花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北亚热带内陆地区油橄榄(Olea europaea L.)开花物候、开花样式及花器官特征,探讨其有性繁殖系统的特点。试验对西秦岭南坡地区油橄榄(城固32)的开花生物学进行研究,统计开花进程,雄花和两性花在花序上的着生位置和数量,测定雄花和两性花形态指标并切片观察,电镜扫描分析雄花与两性花花粉粒。结果表明:(1)在北亚热带北缘内陆气候条件下油橄榄花期集中在5月,单株花期15~20 d,盛花期持续4~6 d;(2)油橄榄具有雄全同株的性系统且花器官较小,雄花及两性花都具有正常发育的雄蕊。通过制作石蜡切片观察,发现两性花的雌蕊正常发育,而雄花只有较小的子房和败育的柱头;(3)雌蕊是两种花型花器官生物量差异的主要部位,两性花雌蕊的生物量明显比雄花大(P<0.01),树体分化出雄花投入的资源更少;(4)雄花与两性花在花粉量、花粉粒大小上差异不显著,在着生位置上,花序轴顶花全部为两性花,雄花出现在花序轴的中部和基部的几率分别是21.13%和30.77%。油橄榄品种城固32具有典型的雄全同株现象,雄花更倾向于在花序上出现的位置在行使它雄性功能方面并无优势可言,而且雄花花粉粒在数量、活力方面也没有优势,但是雄花的出现增加了花粉数量和P/O值,提高了植株的雄性适合度,雄花的出现也降低了两性花落花导致的树体资源浪费,保障其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能够繁殖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毛翠雀花花序内的性分配和繁殖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新  安宇梦  史长莉  米兆荣  张婵 《广西植物》2021,41(8):1324-1332
两性花植物花序内不同位置的性分配和繁殖成功一般存在差异,通常认为资源竞争、结构效应和交配环境是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为了研究雄性和雌性繁殖资源在花序内不同位置间的最优分配问题,该文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典型高山植物毛翠雀花为材料,通过比较花序内不同位置的花部特征和种子性状,对其花序内的性分配模式和雌性繁殖成功进行研究,并...  相似文献   

9.
问题解答     
问:柳树是虫媒传粉吗? 答:柳树的花是虫媒传粉的,在柳花里面有蜜腺,可以产生昆虫喜食的花糖,据记载早春拜访柳花的昆虫将近90种,虽然柳树没有明显的花被,但,雄花中的鲜黄色的花药,特别是在叶未长出前的密集花花序,在光秃的小枝上尤为夺目加之蜜汁和花粉对昆虫都有足够引诱力,许多蜂类几乎完全依靠从柳树寻找食物饲养幼虫。因此认为柳树花是风媒的概念是错误的。而相反杨树仅具不产蜜汁的杯状花盘,所以它则是风媒传粉的。  相似文献   

10.
今年三月中旬至四月初我们夫济南市南郊王乐平墓采集时,发现一株具两性花的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树,树高7米,胸高直径30公分,树龄约在廿年以上,生长旺盛,花序很多,其生境为山脚下耕地间空旷处,孤树独生,当三月中旬第一次采集时,采到大量雄葇荑花序,四月初第二次采集时,雄花序早已完全落掉了,树上只剩下数十个继续发育的葇荑花序,雌蕊已形成幼嫩的果实,鲜绿色,解剖观察,内含种子,  相似文献   

11.
喜树开花特性及繁育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位观测了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花部构造、开花特性,用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去雄、套袋、人工授粉等方法测定了喜树的繁育系统.结果表明:喜树花序为由4~6个头状花序组成的聚伞花序,聚伞花序上部的头状花序由两性花组成,下部的花序由雄花组成,两性花雌雄蕊发育正常,雄蕊10枚,雌蕊1枚,下位子房,一室,倒生胚珠;雄花雄蕊发育正常,雌蕊不发育.自然条件下,同一头状花序散粉后2 d,花粉活力最高;两性花在柱头外翻后3~4 d,柱头可受性最强,第6天失去可受性.喜树两性花为半同步雌雄蕊异熟类型,每个头状花序的所有小花同步开放,雄蕊先成熟,表现为雄性时期,雄蕊脱落后,雌蕊成熟,表现为雌性时期,上一级头状花序雌蕊成熟期与下一级头状花序雄蕊成熟期重合.繁育系统检测结果为部分自交和异交,需要传粉者活动才能完成授粉过程.  相似文献   

12.
簇花芹(Soranthus meyeri)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常见的、具雄全同株性系统的伞形科多年生早春短命植物。该文对簇花芹花期性比(两性花数/总花数)与植株大小的关系及其开花式样进行了研究, 重点对花期大小依赖的性别资源分配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 2006-2008年簇花芹群体水平的性比分别为0.69 ± 0.03、0.62 ± 0.03和0.69 ± 0.02, 彼此间无显著差异( p > 0.05), 表明其性比是相对稳定的, 可能受遗传因素的控制。雄花生物量与花粉量均比两性花的小, 说明产生雄花比产生两性花所需资源少。一级复伞形花序比二级复伞形花序具有较多的两性花, 说明前者易从植株上获得资源用于增加雌性适合度; 而后者产生较多的雄花以避免在雌性功能上资源投入的浪费, 增大花展示以吸引更多传粉者来增加花粉输出总量, 提高其整体适合度。植株水平的性比与地上营养器官的生物量间呈正相关关系, 说明较大个体对雌性功能的投资较大, 雌性繁殖成功受资源限制。复伞形花序内各伞形花序几乎同时向心开放, 且所有两性花及花序均为雄性先熟, 雌雄阶段完全分离, 但一级复伞形花序比二级复伞形花序早开放约5天, 彼此开花重叠期约为1天。这些特征对于一级复伞形花序进行异株异花授粉以及植株内不同级别花序间的同株异花传粉、避免雌雄功能间的干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花叶芋(天南星科)的花器官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首次观察了天南星科花叶芋(Colocasia bicolor) 的花器官发生过程。花叶芋的肉穗花序由无花被的单性花构成, 雌花发生于花序基部, 雄花发生于花序上部, 中性花位于花序中间部位。雄花: 3 或4 个初生雄蕊原基轮状发生, 随后每个初生原基一分为二, 形成6或8个次生原基; 一部分次生原基在其后的发育过程中融合, 形成5 或7 枚雄蕊; 雄花发育过程中未见雌性结构的分化; 花药的分化先于花丝; 雄蕊合生成雄蕊柱。雌花: 合生心皮, 3或4个心皮原基轮状发生, 未见雄性结构的分化。中性花来源于雌雄花序过渡带上, 属于雄蕊原基的滞后发育以及发育成熟过程中的退化; 与彩叶芋属(Caladium)不同, 此过渡区未见畸形两性花。初生雄蕊原基二裂产生次生原基的次生现象在目前天南星科花器官发生中显得比较特殊, 同时初步探讨了次生原基的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4.
利用扫描电镜(SEM)和光镜(LM)对臭椿花序及花器官的分化和发育进行了初步研究,表明:1)臭椿花器官分化于当年的4月初,为圆锥花序;2)分化顺序为花萼原基、花冠原基、雄蕊原基和雌蕊原基。5个萼片原基的发生不同步,并且呈螺旋状发生;5个花瓣原基几乎同步发生且其生长要比雄蕊原基缓慢;雄蕊10枚,两轮排列,每轮5个原基的分化基本是同步的;雌蕊5,其分化速度较快;3)在两性花植株中,5个心皮顶端粘合形成柱头和花柱,而在雄株中,5个心皮退化,只有雄蕊原基分化出花药和花丝。本研究着重观察了臭椿中雄花及两性花发育的过程中两性花向单性花的转变。结果表明,臭椿两性花及单性花的形成在花器官的各原基上是一致的(尽管时间上有差异),雌雄蕊原基同时出现在每一个花器官分化过程中,但是,可育性结构部分的形成取决于其原基是否分化成所应有的结构:雄蕊原基分化形成花药与花丝,雌蕊原基分化形成花柱、柱头和子房。臭椿单性花的形成是由于两性花中雌蕊原基的退化所造成,其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试论竹类的花序及其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旨在讨论竹类花序的类型。它共有两大类型,即单次发生花序(简称“真花序”)与续次发生花序(简称“假花序”)。前者具有一延续的花序轴,这与竹类的一般营养轴是迥然不同的;此外,整个花序是在一单次发育的周期内所产生的,并且它在植物体上有着一定的生长部位;它们的基本单位是小穗(真小穗),每小穗通常具一明显的柄。后一类型,则实是竹株的具花枝条,而非是真正的花序,故称为“假花序”。它具有原来就是营养轴所成的“花序轴”,此轴仍有节与节间两部分的区别,仅在其节处始能生有小穗;它们在发生上是续次(successivus)的,其小穗可不固定地着生在植物体任何级别的营养轴之各节,甚至可直接生长在主竿的节上;生长在此种类型花序上的通常或大多是假小穗,它无柄或近于无柄。多数情况都是形成紧密的簇团。又此种类型的花序仅见于竹类的一部分属种中,而决不发现在其他禾草(包括另一部分的竹类)的植株上。作者认为真正的花序可以通过演化而转变为续次发生的花序即“假花序”。举例来说,他曾设想筱竹Thamnocalamus spathiflorus Munro含2-3枚小穗的总状花序能够演化为浦竹仔Indosasa hispida McClure那样形态的一小段花枝。作者还相信在竹类的两大类型的花序之间并非仅有一个方向的演化途径,甚至还可能有着逆向演化之存在。  相似文献   

16.
俞奔驰  韦丽君 《植物学报》2017,52(2):175-178
以前期发明的一种木薯(Manihot esculenta)调控开花技术为基础, 成功研发出木薯两性花诱导技术, 并发现诱导出的木薯两性花能自花授粉结实。该文报道了木薯两性花、两性花自花授粉发育的蒴果及其种子的形态特征。木薯两性花同时具有雌蕊和雄蕊, 而单性花只具有雌蕊或雄蕊; 两性花蒴果卵圆形且长宽比大, 单性花蒴果阔椭圆形且长宽比小; 两性花种子种脊不隆起, 单性花种子种脊隆起明显。两性花和两性花种子是珍贵的木薯育种材料, 对揭示木薯的遗传特性及培育木薯新种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朝阳市古称柳城,西汉年间为柳城县,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又重新设柳城县、柳城都。当地人民喜爱柳树,保存最古老的柳树树龄已有400余年。1992年2月29日,朝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决议,正式将柳树定为市树。柳树树形优美、应适  相似文献   

18.
论雌花两性花同株植物的适应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雌花两性花同株是植物个体上同时有雌花和两性花的性系统。与其他性系统相比, 雌花两性花同株一直较少受到关注。尽管只有约3%的被子植物是雌花两性花同株的物种, 但其分布广泛, 具有多种多样的花部特征和传粉模式。解释雌花两性花同株物种的适应意义已有多种假说, 包括促进异交、避免雌雄干扰、优化资源配置、昆虫的植食作用以及增大对传粉者的吸引力等, 但证据不多, 并且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菊科Asteraceae。进一步对不同类群、不同传粉模式的雌花两性花同株的物种进行繁殖生物学研究, 并结合系统发育的比较研究, 有助于深入理解这一性系统的起源与进化。  相似文献   

19.
经典的虫媒传粉植物个体大小依赖的性别分配模型通常预期:分配给雌性功能的资源比例将随着个体大小的增大而增加;但一些研究表明,花期个体大小依赖的性别分配模式表现出随个体大小增大而偏雄的趋势.我们以植株高度衡量个体大小,从花和花序两个水平上研究了雌花、两性花同株植物三脉紫菀(Aster ageratoides)花期个体大小依赖的性别分配策略.随着植株高度的增大,植株产生的头状花序数量增加,表明三脉紫菀投入到繁殖的资源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个体大小增大而增加的.在花和花序水平上,繁殖资源在雌雄性别功能之间的分配均表现为随个体大小的增大而更偏雄的模式,即花粉/胚珠比增加,产生花粉的两性花占两性花和雌花总花数的比例升高.这些结果与花期个体越大、性别分配越偏雄的预期一致.花期更偏雄的性别分配可能有助于植物在花期通过输出花粉提高雄性适合度,从而实现个体适合度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珙桐     
徐波 《生物学通报》2010,(10):23-23
俗名:鸽子树,手帕树。珙桐科落叶乔木,高10~20m;树皮深灰褐色,呈不规则薄片脱落。叶互生,纸质,宽卯形,长9~15cm,宽7~12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粗锯齿。幼时上面生长柔毛,下面密生淡黄色粗毛;叶柄长4~5cm。花杂性,由多数雄花和1朵两性花组成顶生的头状花序。花序下面有2片白色大苞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