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地理学     
生物地理学是比较新的一门科学。它与地理学、动物学和植物学紧密地联系着。这门科学研究植物和动物在地球表面分布的规律性。它特别注意的对象是查明存在于植物界与动物界之间的那些复杂的相互关系。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如此紧密,以致如果不注意这个地区的动物的生命活动就不能了解任何地区  相似文献   

2.
“绪论”的结构动物学的绪论,现在是由教学大纲的两个题目组成的:即本来的狭义的“绪论”和“对动物体及其生活条件的一般认识”。按教学大纲“绪论”只分给一堂。这一堂课的目的是:给与学生以动物学作为一门科学的一个初步概念,以及动物学在改造苏联动物界上的意义,并要在动物学第一堂课教学中就联系到我国劳动人民在这方面的成就。这一堂课任务的完成,一定有助於从学习动物学的第一步起就贯徹了米丘林生物学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米丘林生物学的基本规律是有机体与其生活条件的统一。米丘林生物学所揭露的其他很多规律和法则都是由此引出和决定的。学生深刻地,自觉地掌握这条基本规律的实质,是决定他们顺利地理解遗传性及其变异性以及获得性遗传诸法则的重要前题。由於考虑到有机体与生活条件统一这一问题,在今後的教材中,对掌握米丘林生物学的其他法则的意义,所以我对这个问题特别重视。我运用动物学、植物学教材中为学生所熟知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分析原生动物门是动物界中最原始、最低等的一个门,在动物学中居于首屈一指的起始位置,这正是它在动物界中的重要地位。本章以常见的草履虫为代表,从生活环境,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加以叙述,进而概括出原生动物门的一般特征。草履虫是一个细胞的动物体,身体微小,结构简单,这是本门动物的特殊性。虽然草履虫是一个细胞,但它和其他高等动物一样,有其运动、呼吸、消化、排泄、生殖和应激性等生命的基本特征。这又是本门动物的复杂性。草履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就恰好构成本章教材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5.
动物学课文的开始先以家兔为例来研究动物的特征和生活条件。为什么呢?我考虑有两个基本理由:第一、由课本内容来看,全书所涉及的动物约有130多种,是有系统研究动物界的最低数目。只有对这些动物做较详细的研究才能掌握动物界的  相似文献   

6.
动物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也是与人类生活和社会主义建设密切相关的一门科学。动物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动物界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合理地开发、保护和利用丰富有益的动物资源,控制有害动物对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危害,最终为社会主义四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7.
一.生物实验园地在动物学讲授中的意义生物实验园地可以使动物学的教师把早经在植物学中已奠定的米丘林思想予以发展。实验园地上的工作,在正确的组织讲授中是可以保证理解动物学的基础,加深创造性达尔文主义的观念及训练学生为他们的将来实际工作进行准备。在园地上的工作是和课堂上及课外所进行的工作一样,都是为和知识中的形式主义进行斗争的,同时这种工作也是精确领会关于动物形态学、生物学及生理学方面知识,是直观教材的丰富源泉。生物实验园地对于生物角及生物学研究室来说也是一个极好的补充场所,因为它是一个很好的露天实验室,能够使学生在自然的环境中去认识动物的生活,因此就更有特殊的价值了。二.实验园地上的动物部分用来观察农业害虫及和它们进行斗争实验的生物实验园地(图1).为了  相似文献   

8.
教材分析新编《动物学》课本贯穿了动物生态学观点,本章作为组成动物界的第四个层次:动物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编排在最后,与“动物的进化”一章,作为全书的总结。它使学生在对动物的基本结构,各大门类代表动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理特点和系统演化,有一个较系统、全面的认识后,来了解各种动物在地球上的分布规律,使学生了解: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加之人类活动的影响,因而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分布区。  相似文献   

9.
“扁形动物”备课要点的管见——兼论动物学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扁形动物在动物学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扁形动物的出现标志着动物界的演化发展,由水生向陆生、由固着或漂浮生活向自由爬行生活过渡,并相应在形态演化上出现了一系列的发展水平上的关键性的变化,因此本章教学内容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教学的重点是:通过涡虫作为代表动物,阐明这一类群动物在形态构造上的共性和系统演化的等级水平;通过绦虫和吸虫等实例,以反映适应寄生生活演变的特性。扁形动物适应性的多样化又为它进一步演化提供了新的基础,因此要在全章内强调它在动物界系统发育中这个关键性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
变形虫     
变形虫在动物学上是属于原生动物门Protozoa,肉足虫纲Sarcodina,变形虫目Amoedina的动物.在初中动物学上有变形虫的教材,谈了它的生活形态及生理,是学生初学动物学时需要了解而又比较难以了解的动物,因为这种微小到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动物,不像马、牛、羊、鸡、犬、鱼……等脊椎动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知道了对象,而是从未看到过,在脑海中一点印象都没有的东西.所以在讲解这部份课材时常感到困难,因此,现就变形虫的生活、形态、生理及与人生的关系诸问题作一简要介绍,希望能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生物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在动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我谈几点看法。 (一)普遍联系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一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动物界也不例外。首先,动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动物依赖它的生活环境而生存,动物的生命活动却又影响着它周围的环境。如草履虫、鱼类等的形态构造与水中生活相适应,蚯蚓的形态构造与土中穴居生活相适应,绦虫、蛔虫的形态构造与寄生生活相适应,鸟类的形态构造与空中飞翔生活相适应等等。这些适应现象说明了环境改造动物的一面,但也不能忽视动物改造环境的一面,即动物对环境的影响。如蚯蚓的活动能够改良土壤,寄生虫能危害寄主,天敌动物对害兽、害虫的影响等。再则从整个自  相似文献   

12.
植物学绪论课的教学方法有多种,基本的指导思想都是使学生概述地了解植物学,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笔者采用参观法进行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简单介绍如下。 (一)设计展览室的指导思想 1根据教材中“绪论”及有关的植物学知识设计布置一个展览室。展室的设计力求新颖,条理分明。 2根据所要展览的内容,用标本、挂图、实物、模型、图表、数据、照片和文字说明等多种直观形式展示出来。要求布置合理,有科学性,力求说明问题。 3根据教材内容和展室的设计,把展览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即①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②我国是研究植物最早的国家;③植物学是  相似文献   

13.
在学了植物学之后再学动物学时,学生们有可能更深刻地理解米丘林学说的原理。学习动物学的结果,学生们不仅要积累一些关於动物构造和生活的具体知识,而且要学会按米丘林学说的精神去理解它们的生活,要学会理解米丘林学说的基本论点,并在实际中能够应用它们。  相似文献   

14.
怎样把动物课上“活”?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动物学的兴趣?怎样使动物课的教学和发展智能结合起来?我们对上述问题,在动物学教学中进行了探讨,现以“我国动物地理分布”一章为例简述如下: (一)教材分析 1.本章在动物学课本中的位置本章是动物学课本的最后一章,具有综合、总结前面已学动物学知识的性质。教材从地理分布的角度(即从空间的角度)进一步来讲述主要脊椎动物在我国地理区域范围内的分布情  相似文献   

15.
教材分析昆虫的种类繁多,约有一百多万种。它既在节肢动物门七个纲中首屈一指,也是整个动物界中最大的一纲,其种类和个体数量都凌驾于其他所有动物总和之上,而且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由于蝗虫具有分布极广、结构典型、个体较大和易于观察的特点,所以它是昆虫纲  相似文献   

16.
教材分析 (一)本节在扁形动物门中的位置新编初中《动物学》课本突出了进化观点,这在《扁形动物门》一章的教材安排上得到较好的体现。扁形动物门分为涡虫纲、吸虫纲和绦虫纲。教材以涡虫作为自由生活的动物代表,通过形态、结构和生理的讲述,使学生理解本门动物的特征及其在动物界的位置。教材还讲述了猪肉绦虫和血吸虫,它们是营寄生生活的,是危害人畜的寄生虫。通过讲述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活史,使学生明确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掌握寄生虫的生活规律,理解预防和治疗这两种寄生虫病的科学根据。最后归纳出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涡虫》这节教材是按照涡虫的形态、胚层、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顺序来组织的。通过与水螅的对比,可以知道扁形动物比腔肠动物高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无脊椎动物的系统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上已知的动物有一百多万种。一般把包括原生动物在内的所有动物都归入动物界。但也有人主张把原生动物从动物界分出来,与大多数藻类门合成原生生物界;这样,动物界只包括后生动物。后生动物是动物中的主体,特征为:多细胞,异养,经胚胎发育而成。从原生动物门(有的学者把它分成鞭毛动物门、肉足动物门、孢子动物门、丝孢子动物门和纤毛动物门五门)到后生动物(一般分32门)中最后一门(脊  相似文献   

18.
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所编订的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草案)包括植物学、动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和达尔文主义基础四门课程,要在初中一年到高中二年五年间学完。动物学部分是放在学过植物学之後,初中二的下学期和初中三的一个学年。这样有了动植物学的基础,在高中第一年,才开始学人体解剖生理学和第二年学习达尔文主义基础。因而我认为它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是很明显的;计划是很周密的。  相似文献   

19.
动物考古学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祁国琴 《人类学学报》1983,2(3):293-300
动物考古学,译自英文Zooarchaeology,是考古学与动物学相结合的一门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从人类各个历史时期考古遗址中发掘出的动物骨骼。通过对这些动物骨骼的鉴定与解释,从而了解古代居民居址附近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他们狩猎的对象、对食物的选择以及家畜畜养等情况,也即用动物学的方法研究考古学的有关问题。因此它首先应该和考古学、动物学有密切关系,此外为了解释古代居民的一些风俗、习惯,还必须借鉴一些少数民族的资料,故与民族学、民俗学也有一定的关系。 按理,动物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应包括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动物,但后者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动物的学名一般都认为瑞典科学家林奈在他1758年出版的“自然系统”一书中创始应用,但是林奈只对植物提出了命名规则,而对动物则没有。现在的国际动物学命名法则有其一段发展过程:当1889年第一届国际动物学会议在巴黎开会时,当时的秘书长Blanchard教授曾提出一系列的有关动物的命名规则,可是未被采用。1892年第二届国际动物学会议在莫斯科召开时,才加以讨论。1895年第三届会议在荷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