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成己酸乙酯脂肪酶产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27株脂肪酶产生菌中筛选到能由乙醇和己酸合成己酸乙酯的菌株8株。其中Rhizopussp.H-3菌株脂肪酶活力为50-60u/ml,全细胞在有机溶剂中的酯化率可达己酸的91%。H3产酶的最适碳源为淀粉或葡萄糖。6%黄豆饼粉加4%蛋白陈复合氮源有利于酶活力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球孢白僵菌的紫外诱变及几丁质酶高产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1316为出发菌株,通过20min和30min的紫外线交替诱变分生孢子,采用透明圈法初筛和摇瓶培养复筛的方法,得到一突变株CH-1316。和原始菌株相比,该突变株的几丁质酶活力提高了近3倍,经传代培养,该菌株的几丁质酶高产特性能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3.
从海洋细菌中筛选到一株产3-脱氧葡糖醛酮代谢酶活力较高的菌株Fs-4-C-3,并对其进行了最适产酶条件的研究。实验证明:以鱼肉蛋白胨为氮源、蔗糖为碳源,在培养基起始pH值为7.8~8.0,温度为28℃,盐度为5%的情况下,培养96h,产酶最高,3-DG可以诱导产酶。  相似文献   

4.
从海洋细菌中筛选到一株产3-脱氧葡糖醛酮代谢酶活力较高的菌株Fs-4—C-3,并对其进行了最适产酶条件的研究。实验证明:以鱼肉蛋白胨为氮源、蔗糖为碳源,在培养基起始pH值为7.8~8.0,温度为28℃,盐度为5%的情况下,培养96h,产酶最高。3-DG可以诱导产酶。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产低温脂肪酶非极端细菌菌株,扩大脂肪酶的应用范围。方法:利用维多利亚蓝B平板显色法和摇瓶发酵法,从土壤中筛选产脂肪酶菌株,通过菌落形态和菌体特征观察初步对菌种进行鉴定,并对该菌株的产酶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结果:得到一株产低温脂肪酶非极端细菌菌株sybc—li一1,该菌株适宜产酶培养基(%)为淀粉1、牛肉浸膏1、NaNO3 0.08、CaCl2 0.04、MgSO4 0.04、橄榄油2和OP1;初始DH8、30℃、200r/min培养72h,脂肪酶活力可高达到30.2U/mL;所产脂肪酶粗酶最适作用温度20℃,最适pH9.5,0℃时仍能保持70%的酶活性,属于低温酶;该酶与目前报道的低温脂肪酶相比,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粗酶在pH8.5、70℃条件下保温60mla,酶活力损失30%。结论:该菌株为自然环境中筛选的非极端细菌,所产脂肪酶为低温脂肪酶,在开发应用上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GD3合成酶是膜嵌合蛋白,定位于高尔基体,经过制作微粒体,Triton增溶、AH-Sepharose及GM3-Glassbeadse及GM3-Glassbeads亲和层析等步骤,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组织中的ST2被纯化了31597倍,得率为0.35%。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银染色呈1条蛋白着色带,分子量为55kd。  相似文献   

7.
以短小杆菌(B.pumilus)B-97为出发菌株,经过连续两次紫外线诱变处理,分离得一突变株B-U-29。其酶活力为4.56U/ml,较出发菌株酶活力提高113.3%。对B-U-29菌株进行连续两次亚硝酸处理,分离得一正变稳定株B—H-29,酶活力为4.93u/ml,较出发菌株酶活力提高了20%。  相似文献   

8.
卡门柏青霉—PG3脂肪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家立  张军 《真菌学报》1995,14(2):136-142
从242株青霉属菌株中筛选出脂肪酶产生菌青霉-PG3。经鉴定,PG3脂肪酶对椰子油、菜籽油、亚麻油等油脂的水解率分别达到96%,94%和90%。  相似文献   

9.
耐碱性脂肪酶产生菌的选育及酶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从山东省济南市植物油厂的含油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耐碱性脂肪酶产生菌,经初步鉴定为丝孢酵母属(Trichosporon)对该菌株脂肪酶合成受制霉菌素及琥珀酸的影响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经诱变筛选抗药性突变株,使酶活力提高了155%,还对该突变株的产酶条件及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并对有关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面包干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紫外和微波复合诱变,得高产突变菌株DX213,高产突变菌株酶活力为635 U/mL,为出发菌株的1.69倍。菌株富集培养5代,遗传性状稳定。DX213菌株的最优产脂肪酶条件为:培养温度30℃和培养液pH 7.5。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脂肪酶的最适温度40℃、最适pH为7.5、脂肪酶在40℃以下稳定。Fe3+离子对脂肪酶有激活效应,当Fe3+离子浓度为0.03 g/mL时,脂肪酶酶活力高达720 U/mL。  相似文献   

11.
酸性木聚糖酶产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从150株真菌中筛选到8株产木聚糖酶活力在100U/mL以上的菌株,其中活力最高的为黑曲霉(编号149)(Aspergilusniger)。该菌株产酶较适培养基为:麸皮半纤维素4%,NaNO31%,麸皮1%,用不加(NH4)2SO4和尿素的Mandels氏营养盐液配制。28℃~30℃振荡培养60h,酶活力最高可达375.2U/mL。该酶最适作用pH为46,在pH3~11之间基本稳定。该菌株发酵液中含有木聚糖酶(相对活力100)外还有淀粉酶(18),甘露聚糖酶(098),β木糖苷酶(094)和纤维素酶(017)。  相似文献   

12.
豆壳过氧化物酶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从豆壳抽提液经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SephadexA-50离子交换层析,ConA-Sepharose4B亲合层析和Bio-GelP-60凝胶过滤,纯化了豆壳过氧化物酶(soybeanhulper-oxidase,ShP).纯化酶的比活力为7077U/mg,在SDS-PAGE上显示出一条蛋白质带.ShP分子量为38000,等电点为3.9;ShP为一含血红素的糖蛋白,含糖量为18.7%,光谱学分析揭示,在406nm处有一典型的Soret带,在510nm和640nm处有特征吸收峰.酶反应的最适pH在4.0附近,最适温度为45℃;在pH2.5~12.0之间较稳定,75℃,保温60min,酶活力残余68%,ShP是一种良好的耐酸碱、耐热过氧化物酶.动力学分析求得ShP的表观Km(愈创木酚)为1.62mmol/L,表现Km(H2O2)为0.34mmol/L.在所测定的化学试剂中,N-3、CN-、Fe3+、Fe2+和Sn2+对酶有较强烈的抑制作用,而重金属离子Ag+、Hg2+、Pb2+、Cu2+、Cr3+以及SDS和EDTA对酶活力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烟色红曲霉耐热解脂酶的形成及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色红曲霉(Monacus fulginosus)M-101菌株经麦麸固态培养生成耐热脂肪酶和酯酶。产酶的适宜条件为:培养温度30℃,初始pH 3.0—3.5,麸曲初始含水量75%。培养4—5天后,脂肪酶活力可达207u/g,酯酶活力达14.6u/g。粗酶试验表明,脂肪酶和酯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脂肪酶最适反应pH为6.0。酯酶最适反应pH为6.8。酯酶耐热性略高于脂肪酶,在55℃处理1小时和45℃处理24小时,两种酶活力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4.
反相胶束体系中辣根过氧化物酶的活力和动力学性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系统研究辣根过氧化物酶在CTAB/H2O/CHC.3-isooctane(1∶1,V/V)反相胶束体系中的催化行为。在一定条件下酶反符合Michaelis-Menten动力学。研究水含量、底物浓度、PH、温度、表面活性剂的浓度等对酶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对酶表现非竞争性抑制作用,高浓度的过氧化氢抑制酶活,最适PH为7.0。在低水含量(W0<5)的胶束体系中保温后,酶的活力发生不可逆的改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嗜碱芽孢杆菌(alkalophilicBaclussp.)NTT33发酵产生胞外碱性β-甘露聚糖酶的条件,其最佳碳源为1%槐豆角,最佳氮源为1%蛋白胨+0.2%酵母膏,发酵培养36h产酶量最高(达61.3υ/mL)。甘油,葡萄糖,甘露糖等对产酶有强的阻遏作用。该菌株经紫外诱变处理后,采用透明圈法初步筛选出在含葡萄糖和不含葡萄糖的槐豆胶培养基上同时产生透明圈的菌株,进一步测定其产酶进程曲线,最后筛选到一株(NTT33-r6)部分消除葡萄糖代谢阻遏高产β-甘露聚糖酶的菌株,其酶活力比出发菌株提高50%,,达到96.3U/ml;。  相似文献   

16.
PGDH^L生化突变型谷氨酸生产菌株选育的生化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Tbm-3(icl^-,异柠檬酸裂解酶活力的生化突变株)为出发菌株,经紫外一诱变,通过依据生人代谢所设计的选择培养基(L-阿拉伯糖平板与D-葡萄糖酸钠平板)对接的筛选方法,获得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PGDH,E.C.4.2.1.12)忖突变型的生化突变型菌株Tbm3.18,该菌株经摇瓶发酵试验显示,比出发菌株Tbm-3提高产酸率8.9%和转化率8.1%,表明pgdh或pgdh生在变型菌株的选育,对  相似文献   

17.
化学修饰单克隆抗体模拟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修饰具有底物谷胱甘肽(GSH)结合部位的单克隆抗体(4A4)使其结合部位上的丝氨酸(Ser)转变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催化基因硒代半胱氨酸(SeCys)因而产生高活力的含硒抗体酶(Se-abzyme)突变的4A4(m4A4)的GPX活力达到了天然酶活力的19%并对m4A4的酶学性质和动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硒代谷胱甘肽(GSeH)连到4A4结合部位,其GPX活力由3.86U/μmol提  相似文献   

18.
化学修饰具有底物谷胱甘肽(GSH)结合部位的单克隆抗体(4A4),使其结合部位上的丝氨酸(Ser)转变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催化基团硒代半胱氨酸(Se-Cys),因而产生高活力的含硒抗体酶(Se-abzyme).突变的4A4(m4A4)的GPX活力达到了天然酶活力的19%,并对m4A4的酶学性质和动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硒代谷胱甘肽(GSeH)连到4A4结合部位,其GPX活力由3.86U/μmol提高到598.9U/μmol用黄嘌呤氧化酶/次黄嘌呤为中心的心肌线粒体自由基损伤模型证明Se-abzyme(m4A4)可减轻活性氧对线粒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应用糖基化蛋白亲和层析技术对兔肌及人红细胞的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的分离分析表明,兔肌非糖基化GAPDH的比活为180—200单位,而糖基化gGAPDH的为40—50单位,并占该酶蛋白总量的40%。人类红细胞糖基化gGAPDH的活力占其总活力的55%左右。以上结果表明:哺乳动物体内存在糖基化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由于(1)糖基化明显影响GAPDH的活力;(2)糖基化酶活性部位的巯基(Cys-149)空间位置发生了改变;(3)糖基化影响活性部位的空间构象及(4)OPT对糖基化及非糖基化酶的修饰无论在动力学上还是在KI淬灭时都有明显差异,因此,糖基化的位点可能与赖氨酸残基有关,并且接近或位于酶的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20.
应用糖基化蛋白亲和层析技术对兔肌及人红细胞的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的分离分析表明,兔肌非糖基化GAPDH的比活为180—200单位,而糖基化gGAPDH的为40—50单位,并占该酶蛋白总量的40%。人类红细胞糖基化gGAPDH的活力占其总活力的55%左右。以上结果表明:哺乳动物体内存在糖基化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由于(1)糖基化明显影响GAPDH的活力;(2)糖基化酶活性部位的巯基(Cys-149)空间位置发生了改变;(3)糖基化影响活性部位的空间构象及(4)OPT对糖基化及非糖基化酶的修饰无论在动力学上还是在KI淬灭时都有明显差异,因此,糖基化的位点可能与赖氨酸残基有关,并且接近或位于酶的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