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提高寡核苷酸的合成效率,结合本实验室研制出的探针并行合成装置,提出了一种寡核苷酸合成的优化方法,可有效减少合成的循环次数,同时使合成成本降低、合成时间缩短,合成效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田敬东 《生命科学》2011,(9):931-934
合成生物学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新兴学科,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将会对未来生物、医药、农业、能源、材料和环保等方面产生巨大的推进作用。基因合成是合成生物学中最基本和使用最多的一种技术手段,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对基因合成能力提出了空前需求。综述基因合成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探讨基因合成技术存合成生物学以及整个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DNA从头合成技术是指以寡核苷酸链为起始的合成DNA片段的技术,其不断进步是合成生物学快速发展的基石之一。常规使用的连接介导的DNA合成技术和PCR介导的DNA合成技术日益成熟,精确合成长度已经达到0.5—1kb。微阵列介导的DNA合成技术不断发展,其低成本、高通量的特点吸引了人们的注意;而酵母体内DNA合成技术的成功探索也为体外DNA合成提供了一种补偿方法。DNA合成在优化密码子用于异源表达、构建异源代谢途径、合成人工基因组以及合成减毒病毒用于疫苗研制等方面有广泛应用。综述了DNA从头合成技术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DNA合成的前沿应用。  相似文献   

4.
某些核酸和蛋白质大分子合成抑制物是动物细胞干扰紊合成的有效超诱导物,它们在抑制DNA或蛋白质合成的同时,明显地促进其干扰素的合成。丁酸钠能可逆地抑制细胞增殖,并使组蛋白乙酰化,抑制DNA合成。它对人的类淋巴母细胞干扰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5.
有机介质中脂肪酶催化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近年来有机介质中脂肪酶催化反应在酯合成,酯交换,内酯合成,多肽合成,高聚物合成及立体异构体拆分等有机合成领域的应用。对脂肪酶催化不对称反应合成光学纯化合物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正>基于基因组学与系统生物学在20世纪90年代的兴起,合成生物学于21世纪初应运而生,成为近年来发展最为迅猛的新兴前沿交叉学科之一。与以假说导向的传统生命科学研究不同,合成生物学研究以目标为导向,譬如首先设定需要实现的全新的物质识别、信号传导、生化代谢等能力,再以工程化手段设计、改造乃至合成全新生命体,并通过进一步"设计-合成-检测"的手段反复解决问题,实现目标。合成生物学研究囊括了生物功能分子合成、基因线路合成、代谢途径合成、基因组合成、单细胞合成、多细  相似文献   

7.
陈国强 《生物工程学报》2013,29(8):1041-1043
合成生物学目前在全球得到迅猛发展。在此专刊中,综述了一些相关技术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进展,其中有:链霉菌无痕敲除方法、基因合成技术、DNA组装新方法、最小化基因组的方法及分析、合成生物系统的组合优化。也讨论了应用合成生物学策略优化光合蓝细菌底盘、产溶剂梭菌分子遗传操作技术、蛋白质预算(Protein budget)作为合成生物学的成本标尺。最后,用几个例子说明了合成生物学的应用,包括复杂天然产物合成人工生物系统的设计与构建、微生物木糖代谢途径改造制备生物基化学品以及构建酿酒酵母工程菌合成香紫苏醇。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氨基酸氨基保护的常用方法和试剂,氨基酸酰胺类化合物合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在合成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重点阐述了氨基酸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机理和合成方法。展望了氨基酸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方向。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RNA相关研究发展迅速,从质和量两方面对RNA合成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NA合成方法包括化学合成和酶法合成两种。目前已商业化的RNA化学合成法能够实现长度小于90个碱基的RNA合成,但合成费用相对较高,使许多研究难以展开。相对于化学合成,酶法合成具有效率高、条件温和的特性,能够合成长序列,是一种高效、低耗的RNA合成方案。酶法合成的技术流程包括转录和加工两步,其中转录的模型主要分为线性转录和滚环转录两种,不同的模型产生的初始转录产物特性不同,需要采用相应的加工方式对其进行处理才能获得准确的目的 RNA产物。近年来研究者们不断地研究探索RNA的酶法合成,发现并构建了多种转录模型和初始转录物的加工方案,将从酶法合成RNA的转录模型和加工技术的原理、特点和问题等方面进行概述,以期为后续酶法合成RNA的进一步研究和选择性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电子束辐射对大麦种胚核酸合成活性的损伤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子束辐射损伤大麦种胚核酸合成能力的效应主要表现在使DNA复制合成启动推迟 ,使DNA复制、RNA合成活性下降。吸涨过程中大麦种胚的DNA复制合成有一明显的启动过程 ,RNA合成则无明显的启动过程。 2 0 0与 40 0Gy电子束辐射分别使DNA复制合成启动推迟约 2与 4h ;电子束辐射对DNA复制合成活性的抑制作用强于对RNA合成活性的抑制。在 5 0~ 5 0 0Gy范围内 ,大麦种胚DNA复制、RNA合成活性均随辐射剂量呈指数下降 ,其半对数斜率分别为- 0 .0 0 39与 - 0 .0 0 14。根据实验计算 ,电子束辐射对DNA复制合成的LD50 、D37分别为 178与 2 5 6Gy  相似文献   

11.
萜类化合物具有可观的商业价值,但生产过程复杂,产量低,利用微生物异源合成萜类化合物已成为热点。谷氨酸棒状杆菌内含合成萜类色素的途径,具有异源合成萜类化合物的天然优势和研究前景。首次对谷氨酸棒状杆菌合成萜类化合物进行了综述,从萜类合成途径、关键酶和全局调控机制三个方面进行了途经介绍。概述了谷氨酸棒状杆菌中单萜、倍半萜、四萜类化合物的异源合成,并对利用谷氨酸棒状杆菌高效合成萜类化合物所需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为谷氨酸棒状杆菌高效合成萜类化合物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利用制备的豌豆完整叶绿体研究了离体条件下蛋白质合成的条件。结果表明:叶绿体蛋白质合成的饱和光强为450μmol-2s-1,合成的速率在最初5min内最大,此后随时间延长而合成速率下降;K 对蛋白质合成有促进作用,其最适浓度为30-40mmol/L,进一步增加浓度其促进作用反而降低;Mg2 在1mmol/L以下对蛋白质合成有轻微的促进作用,当浓度超过1.5mmol/L则开始产生明显的抑制;叶绿体的蛋白质合成随着外源氨基酸浓度的增加而很快地增加,但赵过200μmol/L以后蛋白质合成随浓度增加而有所降低。DCMU抑制叶绿体蛋白质的合成,当浓度达10μmol/L时,其抑制作用达41%。荧光自显影结果表明,叶绿体合成的主要问质蛋白为Rubisco大亚基,合成的类囊体膜蛋白中以32kD蛋白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甲胎蛋白(AFP)是一种糖蛋白,在胚胎发育阶段先由卵黄囊合成,以后由胚胎肝合成,成年肝细胞不再合成或合成甚微,但是肝细胞癌变后又重新合成,并分泌到血液中,故属于癌胚性蛋白,是肝癌临床诊断和实验研究的重要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4.
枸杞组织培养中形态发生与核酸蛋白质合成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放射自显影技术观察枸杞叶片组织培养中形态发生与核酸、蛋白质合成动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培养初期,先以外层少数叶肉细胞开始RNA和蛋白质的合成,接着DNA也开始合成。在分生细胞团及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三种大分子的合成一直处于相当活跃的状态。当愈伤组织分化为芽时,DNA和RNA的合成明显下降,而蛋白质的合成还很旺盛.  相似文献   

15.
梁志国  胡乃璧  朱立煌 《遗传》1983,5(1):38-38
某些核酸和蛋白质大分子合成抑制物是动物细胞干扰素合成的有效超诱导物[1],它们在抑制DNA或蛋白质合成的同时,明显地促进其千扰素的合成。丁酸钠能可逆地抑制细胞增殖,并使组蛋白乙酸化,抑制DNA合成[2,4]。它对人的类淋巴母细胞千扰素的合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3]。  相似文献   

16.
为丰富桂花转录组数据信息,阐明不同品种桂花精油合成的分子差异,本研究选择三种不同品种桂花,通过Illumina Hiseq2000平台测序,总计产出14.4G数据,三个品种的桂花样品共获得70029个Unigene序列,平均长度762 nt,N50达到1183 nt。通过Unigene的表达差异分析与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与桂花精油物质合成途径有关的差异基因主要注释在二萜合成、萜类骨干化合物合成、单萜合成、倍半萜与三萜合成、苯丙烷类合成、苯丙酸类代谢、亚麻酸代谢以及亚油酸代谢8个通路中。而三种桂花差异基因均显著富集的通路则注释在苯丙烷类合成、苯丙酸类代谢、二萜合成以及萜类骨干化合物合成通路,共获得650个编码精油物质合成途径中54个差异酶的差异基因。本研究建立了以金球桂、白洁和日香桂为代表的桂花转录组数据库。通过转录组分析,确定了不同品种桂花精油物质合成差异的表达途径,初步分析了转录组数据库中与精油物质合成途径相关的差异基因。本研究将为桂花精油成分代谢调控及体外表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的某些多肽抗生素,以及肽聚糖的交联肽等在合成途径和氨基酸组成、结合方式上都与动物活性多肽不同。它们不象动物多肽那样首先由核糖体合成出其前体,然后经酶促裂解形成,而是直接由各自的多酶体系控制合成。其合成不被嘌呤霉素、链霉素等抑制,也不为核酸酶的处理所终止。负责肽抗生素合成的酶系的各组分,彼此间有严格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联系。与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相比,酶控制的肽合成的精确性较差。  相似文献   

18.
林继伟  张晓东  曹雪雁  胡钧 《遗传》2007,29(6):765-770
基因合成正日益成为基因获取的一种有效手段。两种常用的基因合成方法是基于PCR的基因合成(P法)和基于连接酶的基因合成(L法)。这两种方法都不是独立于所合成基因的序列内容的。文章首次提出了一种新的基因合成策略—等温单向生长法(Isothermal Unidirectional Elongation Method, IUEM), 在3种酶的作用下, DNA链在等温状态下单向串行延伸, 直到获得目标基因。由于引物设计成特殊的发夹结构, 该方法可以做到合成过程独立于或部分独立于目标基因的序列内容。本文探索了该策略的实验可行性, 检测了影响基因合成的各种因素, 并利用该方法成功地合成了一段254 bp和一段300 bp的DNA序列。  相似文献   

19.
《生物产业技术》:您认为目前合成生物学研究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陈国强:我认为,目前合成生物学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如何廉价地合成大量的DNA。现在大量地合成DNA成本还比较高,一个碱基对大约花费1~2元,DNA越长,合成的费用越高,难度也就越大。  相似文献   

20.
合成生物学具有系统性思维和工程学理念的特点,致力于创造新的生命或新的系统。合成生物学为疫苗研发人员提供了新的思路,不断开发出新疫苗研制的技术平台。通过抗原重构技术,合成的强抗原能够很好地激活VRC0-1种系的B细胞;利用合成生物学合成自组装的纳米颗粒疫苗,能够有效地暴露保守抗原;通过合成生物学完成流感疫苗基因组的快速组装,大大缩短了疫苗的研制周期;通过系统性地改造,重组沙门菌再一次成为疫苗开发的重要工具。合成生物学在应急疫苗研发过程中疫苗研制平台搭建及快速合成新发传染病抗原方面发挥着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