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湖南新邵巨口铺泥盆纪生物礁出现在中泥盆统棋梓桥组中上部,根据沉积特征的差异,礁体分上下两部分;下部成层性明显,以厚层生物格架灰岩为主;上部以灰白色块状徽晶一亮晶灰岩为主,灰岩成层性很差,生物也较单调。礁体可划分8种沉积微相,其发展过程有明显阶段性。这些阶段性与礁体群落的发展和演替相联系。它是开阔浅海与台地浅海相变过渡带上的一种层状礁。礁体内有丰富的层孔虫,计16属近40种。该文选择了较为常见、保存较好的10属18种进行了描述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南丹六寨中泥盆统台地边缘层孔虫生物群内的层孔虫头骨有块状、柱状、板状、短粗枝状及皮壳包覆状等五大类型(其中块状又可分为孤立的11种类型和复合的9种类型,它们是丘状礁主要的建造格架块状体),分属8个属,可鉴定15个种。层孔虫大多分布于礁相,少数分布于礁相和非礁相,极少数只在非礁相出现。有三点结论:1.造架层孔虫共骨外形表现出较高的稳固性。这些形态基本上限于礁相。它们都具有较强的生长扩展特征。2.共骨外形在礁相的远较在非礁相的多样化,并具多变性。3.环境中底质性质和沉积速率是造架层孔虫生长发育的制约因素;也是层孔虫格架礁形成和发育规模的制约因索。  相似文献   

3.
4.
湖南新邵巨口铺中泥盆世棋梓桥期台缘礁可分为5个群落(自下而上):Stromatopora-Clathrocoilona群落;(2)Argutastrea-Stromatopora群落;(3)Crinoids-Clathrocoilona群落;(4)Clathrocoilona-Planocoenites群落;(5)Amphipora-Actinostroma群落。对每个群落的居群数(S),相对丰度(P),分异度(H),优势度(C)和均衡度(E)以及生物生活方式、进食类型等进行了计算和描述。根据各居群在礁体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划分为5个群团:建造者、粘结者、保护者、居住者和破坏者。礁体发育经历4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定的造礁方式──格架式、捆结式、盖覆式和障积式。文中共鉴定80种、54属,分属于11个大类。  相似文献   

5.
桂林北郊灵川县岩山大村剖面和乌龟山剖面为中泥盆世吉维期沉积,其沉积构造、生物组成、微相序列反映出生物礁的特点,大量层孔虫为造礁的主要生物,其生长形式为:(1)厚板状;(2)半球状和穹窿状;(3)大型柱状和不规则状;(4)披覆状或薄板状。珊瑚有3层,或作为礁基,或参加造礁,前者为单体珊瑚,后者为复体珊瑚。刺毛虫主要为根茎状,常被层孔虫包统,也是造礁的主要生物。藻类生物很少。横向上可以分出礁核相,礁后相和礁前斜坡相。主要的微相类型有13种,纵向上可以识别出两个造礁旋回,从礁基-珊瑚、层孔虫礁-礁后外带-礁后内带,两个造礁旋回之上为礁坪所覆。根据礁的规模、礁体与上下沉积物的关系、礁生物组成的变化和古地理位置的讨论推测为一岸礁体系。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上奥陶统生物礁的层孔虫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系统描述了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淳化县铁瓦殿、岐山县烂泥沟上奥陶统生物礁中的层孔虫化石,包括2目5属9种,分别为囊层孔虫(Cystistroma)、拉贝希层孔虫(Labechia)、穿孔层孔虫(Forolinia)、网格层孔虫(Clathrod ict yon)和蜂巢层孔虫(Ecclimadictyon).建立拉贝希层孔...  相似文献   

7.
桂林北郊灵川县岩山大村剖面和乌龟山剖面为中泥盆世吉维期沉积,其沉积构造、生物组成、微相序列反映出生物礁的特点,大量层孔虫为造礁的主要生物,其生长形式为:(1)厚板状;(2)半球状和穹窿状;(3)大型柱状和不规则状;(4)披覆状或薄板状。珊瑚有3层,或作为礁基,或参加造礁,前者为单体珊瑚,后者为复体珊瑚。刺毛虫主要为根茎状,常被层孔虫包统,也是造礁的主要生物。藻类生物很少。横向上可以分出礁核相,礁后相和礁前斜坡相。主要的微相类型有13种,纵向上可以识别出两个造礁旋回,从礁基-珊瑚、层孔虫礁-礁后外带-礁后内带,两个造礁旋回之上为礁坪所覆。根据礁的规模、礁体与上下沉积物的关系、礁生物组成的变化和古地理位置的讨论推测为一岸礁体系。  相似文献   

8.
贵州独山中泥盆统鸡窝寨段中的层孔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绪言贵州泥盆纪的层孔虫,丁文江、王曰伦在1929年已有发现,所采标本由计荣森研究。计荣森在1940年发表的“中国西南部志留纪及泥盆纪层孔虫类之研究”的论文中,有5属8种产于贵州。Anostylotroma kueichowense Chi,Amphipora ramosa(Phillips)Schulz,  相似文献   

9.
湖南湘乡上泥盆统佘田桥组介形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首次报道了湖南湘乡上泥盆统佘田桥组介形类化石,共有18属35种及未定种,其中包括11新种。通过与国内外泥盆纪和早石炭世介形类进行比较表明,它们与下伏的中泥盆统棋梓桥组介形类组合和上覆的上泥盆统锡矿山组介形类组合均有明显的差别,该介形类动物群的发现,为佘田桥组的地质时代的确定及地层的划分对比提供了新的古生物依据,并对研究介形类动物群的演化增加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张晓栋 《古生物学报》1989,28(3):376-390
一、前言我国华南地区泥盆纪碳酸盐岩地层相当发育,其中云南东部盘溪地区泥盆纪华宁组含有大量的层孔虫、珊瑚等化石。层孔虫是早古生代一类重要的造礁生物,在地层中大量保存于原生位置,是古群落研究的良好素材。盘溪地区层孔虫化石的系统描述工作已有相当基础,王树碑、范建才(1974)描述了大量滇东泥盆系  相似文献   

11.
南极维多利亚地南部Carapace Nunatak中侏罗世孢粉植物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尚玉珂 《古生物学报》1997,36(2):170-186
南极维多利亚地的费拉群孢粉植物时代一直被认为是早株罗世、从维多利亚地南部Carapace Nunatak费拉群火山岩夹杂中发现的数量丰富,类型多样的孢粉化石。可与澳大利亚西部、阿根廷、印度及巴基斯孢粉植物群比较,推断费拉群时代应为中侏罗世,并很可能为中侏罗世早期。这一结论得到从相同地点获得的叶肢介化石的佐证。根据孢子花粉化石的可能植物亲缘关系,推断中侏罗世早期维多利亚地南部以掌鳞杉科植物较繁盛,并  相似文献   

12.
湘西中寒武世多节类三叶虫新属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记湘西江南斜坡带中寒武统花桥组的多节类三叶虫4新属7新种:Changqingialaevissp.nov,Fissanomocarellapaibiensisgen.etsp.Nov.,Huayuaniasubcalvagen.etsp.nov,Luaspisdecorosagen.etsp.Nov.。Paranomocarellafortissp.Nov.,Wangcuniawangcunensisgen.etsp.nov和Zhujiahunanensissp.Nov.。Fissanomocarellagen.nov.属Anomocarellindae科;Wangcuniasen.nov.和Huayuaniasen.nov.分别存疑地归入Papyraspidae科和Anomocarellidae科;Luaspisgen.nov.的科级分类位置未定。所有新属种与华北和东北南部中寒武世动物群关系较密切,是斜坡相混生动物群的重要分子。  相似文献   

13.
湖南泥盆纪棋子桥期层状礁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湖南泥盆纪棋子桥期的生物层状礁分布很广,类型也很复杂。根据它们不同的古生态特征,可分为6种类型。不同类型分布在不同的古地理位置上,分别形成不同的沉积环境。某些类型的层状礁与其后形成的过缘礁关系密切,对寻找边缘具有重要的批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邓占球 《古生物学报》2001,40(2):219-223
对床板珊瑚化石群的分析表明,南天山阿尔皮什表布拉克组的地质时代为早泥盆世早期,所含珊瑚群与滇西北,西秦岭,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吉林二道沟的珊瑚群面貌相似,明确属于古特提斯生物地理区内,而与北天山,淮噶尔,北山,大,小兴安岭等地区同期地层所产者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报道的鱼类化石产自湖南石门大京州的上泥盆统写经寺组。在中国泥盆纪地层分区上,化石产地属于华南区的湘、鄂、川交界分区(侯鸿飞等,1988)。该分区泥盆系为一套厚度不超过500m的近岸海相碎屑岩沉积,仅发育中泥盆统上部至上泥盆统(图1),并普遍超覆在志留系温洛克统之上,以角度不整合伏于石炭系或二叠系之下。上泥盆统分两个组,从下而上分别为黄家磴组和写经寺组。黄家磴组系杨敬之、穆恩之(1953)创立,标准地点在湖北长阳马鞍山东端的黄家磴。岩性为砂岩夹少量页岩,植物化石丰富,并含有误订为植物化石的湖北长阳鱼(Changyanophyton hupeiense Sze,1952)。根据植物化石组合面貌,黄家磴组的时代被认为是晚泥盆世早期。写经寺组是谢家荣、刘季辰(1927)创立的。岩性分为二段:下段以泥灰岩为主,含Yunnanella abrupta、Yunnanellina triplicata等腕足类化石;上段以砂页岩为主,含植物化石,其组合面貌除大致与黄家磴组相似外,还有一些新的分子,如Leptophloeum guanzhuangense、Cyclostigma hunanense等。根据动、植物化石群的性质,写经寺组的时代大致与法门期早期相当。多年来,在这一分区的泥盆纪地层里,很少鱼类化石。杨敬之、穆恩之(1953)曾提及在湖北长阳写经寺组底部发现的鱼化石,这些鱼化石与腕足类Yunnanella、Tenticospirifer等共生,但种属并未定出。已记述过的鱼化石只有湖北长阳黄家磴组的长阳鱼(潘江,1962)。  相似文献   

16.
研究的底栖介形类化石采自湖南锡矿山剖面晚泥盆世地层,共30属61种,含1新属,2未定属,13新种和20未定种。在晚泥盆世F/F生物集群灭绝事件之前和以后,根据底栖介形类的演化特征,分为正常期,包括3—5层;灭绝期,即6层;残存期,包括7,8,9a-c,11—13,15层;和复苏期,即20层以上地层。在湖南锡矿山上泥盆统剖面上,底栖介形类动物群遭受到F/F灭绝事件的重创,正常期的37种中仅11种在残存期中幸免于难,24种在本剖面上消失,灭绝种约占65%。对于F/F生物集群灭绝事件的发生机制,虽有多种解释,但造成底栖介形类灭绝的主要原因更可能是缺(贫)氧或含毒环境和气候变化。根据底栖介形类生态组合特征,正常期的介形类动物群代表近岸浅水开阔海台地环境;复苏期的介形类动物群可能代表半局限海台地环境。根据正常期、残存期和复苏期介形类动物群的组成特征,它们所生存的海底为正常的含氧环境。  相似文献   

17.
湖南花垣中寒武世晚期至晚寒武世早期牙形石动物群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描述了湖南花垣排碧剖面中寒武世晚期至晚寒武世早期牙形石动物群的2个新属8个新种。论述了在中国南部首次建立的湖南花垣中-上寒武统牙形石带与华北和东北南部相应牙形石带的对比依据,概述了中国寒武纪牙石研究的简史和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