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笔者生长在东北黑龙江省的林口县。家乡山野生长的胡枝子,也俗称苕条、杏条、编筐条,为豆科(或蝶形花科)胡枝子属落叶灌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及长江流域各省区均有分布。在东北的长白山和大、小兴安岭等地,胡枝子多同柞、桦、椴、杨、榆、榛等阔叶落叶乔灌木树种混生,除湿草甸不见生长外,岭坡明背、岗梁山坳等处常成片生长,种源极其丰富。在原始的生境中,胡枝子株高可达3米,茎皮黑褐色,多有分枝。经伐割平茬后,基部萌发的次生明条灰白或黄褐色,高1—2米。在黑龙江,胡枝子7—8月花朵盛开,布满枝顶的紫红色蝶形花朵十分艳美;9—10月荚果成…  相似文献   

2.
美丽硬仆骨舌鱼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美丽硬仆骨舌鱼(Scleropages formosus)是一种古老的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观赏鱼类。为了解该鱼的细胞遗传背景,采用胸腔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和秋水仙素的方法,以头肾为材料,空气干燥法制片,对美丽硬仆骨舌鱼的染色体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丽硬仆骨舌鱼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50,核型公式为2n=2m+8sm+8st+32t,臂数(NF)为60。这一核型符合低等鱼类的基本特征,研究结果可为美丽硬仆骨舌鱼的种质标准和系统演化等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二色胡枝子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二色胡枝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16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229条带,多态性条带209条,多态性比率为91%,居群的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为68.24%,胡枝子总遗传多样性Ht为0.392,Shannon指数为0.576,群体间基因分化系数Gst的变动范围非常大,平均值为0.2434,居群间基因流Nm为1.052。种群内的基因多样性占总群体的75.66%,种群间占24.34%,表明二色胡枝子种群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育种上具有很大的遗传潜力。根据居群间遗传相似系数聚类,14个居群被聚成3大类群,且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参数与其地理、生态因子相关均不显著,遗传多样性无明显的地域性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4.
二色胡枝子遗传多样性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FLP对二色胡枝子14个居群的161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5对引物共扩增出253条带,多态带百分率(P)为96.8%,二色胡枝子种群的平均位点等位基因数(Ao)为1.968,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Ae)为1.64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69,Shannon信息指数(I)为0.544。14个种源的平均多态性条带数为159条,平均多态带百分率为62.9%,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57,I=0.373。二色胡枝子遗传多样性的76.68%分布于种源内(Φst=0.233 2),各种源间的差异显著。聚类结果表明,二色胡枝14个种源可划分为三个大类,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参数与其地理、生态因子均不显著相关,遗传多样性无明显地域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5.
转果聚糖蔗糖转移酶基因( Sac B)美丽胡枝子的获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将来自枯草杆菌的果聚糖蔗糖转移酶基因(SacB)导入美丽胡枝子,以提高胡枝子抵御干旱胁迫和盐胁迫的能力。以美丽胡枝子子叶节为外植体,通过与含有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KP的农杆菌LBA4404共培养,将SacB基因导入美丽胡枝子基因组。经卡那霉素筛选后,共获得62株卡那霉素抗性植株。经PCR特异性扩增和PCR-Southern杂交,证明有5株再生植株基因组DNA中整合了SacB基因。通过RT-PCR分析,结果表明SacB基因均获得表达。经过200mmol/LNaCl和5%PEG模拟胁迫,发现转基因植株美丽胡枝子中,可溶性糖含量在任何时候均高于未转化植株,并比对照拥有更高的抗干旱胁迫和盐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6.
7.
采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将来自枯草杆菌的果聚糖蔗糖转移酶基因(Sac B) 导入美丽胡枝子,以提高胡枝子抵御干旱胁迫和盐胁迫的能力。以美丽胡枝子子叶节为外植体,通过与含有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KP的农杆菌LBA4404 共培养,将Sac B 基因导入美丽胡枝子基因组。经卡那霉素筛选后,共获得62 株卡那霉素抗性植株。经PCR特异性扩增和PCR-Southern杂交,证明有5株再生植株基因组DNA 中整合了Sac B 基因。通过RT-PCR分析,结果表明SacB 基因均获得表达。经过200 mmol/L NaCl和5% PEG模拟胁迫,发现转基因植株美丽胡枝子中,可溶性糖含量在任何时候均高于未转化植株,并比对照拥有更高的抗干旱胁迫和盐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8.
选用寄主为胡枝子、草木樨的51株未知菌株与34株模式参比菌株进行数值分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在碳源、氮源利用、抗生素抗性和耐盐碱性等方面存在着差异。采用UPGMA法对105项表型性状进行聚类分析,从聚类图潜可以看出:在86%的相似性水平上,未知菌株构成四个表观群。群Ⅰ有17株菌,中心菌株为NWYCH155;群Ⅱ有15株菌,中心菌株为NWNL178;群Ⅲ有9株菌,中心菌株为NWYL167;群Ⅳ有3株菌,中心菌株为NWZL200。  相似文献   

9.
甘肃胡枝子属药用植物资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报道甘肃胡枝子属药用植物种类、分布及资源利用状况,并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作了简要综述,为全面评价该属植物的药用价值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北京西部山区胡枝子种群研究: 个体和构件生物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婷  张金屯 《植物学报》2007,24(5):581-589
通过对北京西部山区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 Turcz.)种群个体和构件地上生物量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种群(总和)个体和各构件地上生物量积累与年龄的关系均可用方程式Y=axb表示。不同种群的植株个体和构件生物量有显著性不同(P<0.05), 在海拔910-1 100 m的山脊林缘的种群个体和构件地上生物量较其它种群大, 植株地上营养构件的生物量比率较小, 而繁殖构件生物量比率较大; 不适生境中的种群则反之。种群个体生长和各构件生物量动态与环境条件关系密切。构件生物量比率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变化。叶生物量比率随年龄增加而减小; 枝构件生物量比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大; 繁殖构件的生物量比率随年龄增加先增后减。依据相关指数R2, 筛选各构件生物量估计的最优模型: 枝、枝叶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均为m(DW)= a(D2H1)b, 叶生物量和花果生物量均为m(DW)=a(D)b。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精巢、四肢骨和脊椎骨为材料,利用直接制片法制备了丽纹攀蜥(Japalura splendida)染色体标本,首次对其精巢减数分裂粗线期染色体,特别是微小染色体的长度进行了测量,描述了染色体特征,并进行了核型分析.同时与二倍体细胞染色体的核型进行了比较,发现11对微小染色体类型中包括8对中着丝粒染色体、2对端着丝粒染色体和1对点状染色体.  相似文献   

12.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5个芍药属伊藤杂种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5个芍药属伊藤杂种的品种均为三倍体(2n=3x=15),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1.02%~62.41%,核型类型均属于2A型,所有品种的核型均由中部(m)、近中部(sm)和近端部(st)的着丝粒染色体组成。本研究首次摸清了芍药属伊藤杂种的核型背景,为品种改良提供了细胞学资料。  相似文献   

13.
海南(开鸟)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启平  周放  袁志刚 《四川动物》2004,23(4):355-357,F003
通过染色体研究方法,首次报道了海南鳽的核型,其二倍体染色体数日为58,属异型性核型,雌性为58,ZW,雄性为58,ZZ。核型对比分析表明,海南鳽是一种较为特化的鸟类。  相似文献   

14.
同源四倍体青花菜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倍体青花菜为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进行核型分析和有丝分裂观察.结果表明:四倍体青花菜核型公式为2n=4x=36=16m+20sm(4 SAT),其中第3、4、7、8对为中着丝粒染色体,第1、2、5、6、9对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第6对染色体具随体;核型类型属于2A型,为基本对称型;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36=16 M_2+20 M_1,表明该四倍体青花菜是二倍体加倍得到,为同源四倍体.在部分四倍体根尖中发现非整倍体细胞,其染色体数目变异较大;与二倍体相比,四倍体有丝分裂过程存在双核仁、体细胞配对、染色体桥等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5.
Borges AR  Gaspar VP  Fernandez MA 《Genetica》2000,108(1):101-105
The mitotic chromosomes of Bradysia hygida(Diptera:Sciaridae) neuroblast cells are described together with their morphometric data. Giemsa-stained neuroblast chromosomes from female and male larvae confirm the chromosome number of this species, 2n=8 (XX) and 2n=7 (XO), respectively. The karyotype assembly reveals two metacentric autosomic pairs, the A and B chromosome; a subtelocentric, the C chromosome, the smallest one; and a sexual unequal metacentric pair, X chromosome, in female karyotype and a one sexual metacentric X chromosome in male.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unequal X chromosome pair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蔡沂  凌磊  孙旭  蔡永萍  林毅 《激光生物学报》2009,18(6):782-785,793
以小水榕根尖为材料,通过取材时间,8-羟基喹啉、饱和对二氯苯2种药剂预处理,并以细胞中有丝分裂相的数目、染色体的清晰度、分散程度为指标,探索出适于小水榕染色体分析的方法.结果表明:小水榕有丝分裂中期在一天的16:00达到高峰期,取样时间确定在16:00.饱和对二氯苯水溶液预处理2 h,卡诺氏固定液固定2 h,1 mol/L盐酸60 ℃水浴中解离3 min~4 min,并以醋酸洋红染色效果较好.小水榕核型为2 n=2 x=30=12 m+14 sm+4 st,属于"2B"类型.  相似文献   

17.
6个紫花苜蓿材料的核型及其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染色体压片法对陇东野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等6个紫花苜蓿材料进行核型分析,并通过核型似近系数对供试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全部供试材料皆为2n=32的四倍体,核型进化由高到低依次为:[陇东野生紫花苜蓿、新疆大叶紫花苜蓿(M.sativa,Xinjiangdaye)]2B>[皇后2000紫花苜蓿(M.sativa,Regina 2000)、陇东紫花苜蓿(M.sativa,Longdong)、Pick 8925紫花苜蓿(M.sativa,Pick 8925)]1B>[肇东紫花苜蓿(M.sativa,Zhaodong)]1A.(2)供试材料间的核型似近系数(λ)均在0.900 0以上,并在进化距离(De)0.073 8处分为两类,陇东野生紫花苜蓿和新疆大叶紫花苜蓿归为一类,其它供试材料归为另一类.研究表明,陇东野生紫花苜蓿的染色体较不对称,与其它供试材料相比,亲缘关系远,系统演化快.  相似文献   

18.
中国荞麦栽培品种的核型比较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我国栽培的10个甜荞(Fagopyrun esculentum)品种和7个苦荞(F.tatricum)品种根尖染色体数目观察和核型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甜荞和苦荞染色体数目都是由16条染色体构成的,2n=2x=16。甜荞有2对随体,而苦荞有1对随体,它们的核型公式分别为12m 4m(SAT)、12m 2sm 2sm(SAT);种内各品种在染色体相对长度、染色体长度比、随体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等方面差异较小,但在种间的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9.
吊兰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吊兰体细胞染色体计数,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吊兰染色体数目为2n=28;核型公式为2n=2x=28=4m+14sm+10st;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28=4L+14M2+10M1,属于3B型;全组染色体总长73.84μm,长臂总长为53.59μ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72.58%;染色体总体积为101.94μm3。  相似文献   

20.
基于形态学的显著差异,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 L.)和白花苜蓿(Alfalfa with Cream flower)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3种类型的苜蓿材料在染色体核型方面有显著差别,白花苜蓿和黄花苜蓿都是随体染色体,其中,黄花苜蓿有2条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其核型公式分别为:紫花苜蓿2n=4x=24m+8sm、黄花苜蓿2n=4x=24m+6sm+2T(SAT)、白花苜蓿2n=4x=24m+8sm(SAT)。紫花苜蓿与白花苜蓿的染色体具有89%的相似性,只是在紫花苜蓿7号染色体和白花苜蓿15号染色体存在随体有无的区别;黄花苜蓿染色体具有独特性,显著区别于紫花苜蓿和白花苜蓿,但从其19号染色体来看,参与了紫花苜蓿或白花苜蓿的构建;白花苜蓿15号随体染色体与黄花苜蓿25号随体染色体和紫花苜蓿7号染色体有高度的相似性,但也存在随体有无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