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花生豆象原产于非洲,目前已扩散至北美洲、亚洲和大洋洲,为害多种农作物,是重要的仓储害虫,1992年曾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但200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未包括花生豆象,原因可能是该虫已在我国云南等地发生。【方法】通过检视我国检疫部门截获的标本、核对“云南花生豆象”相关研究资料,说明花生豆象的鉴定特征,并使用CLIMEX3.0对其在我国的适生区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我国报道花生豆象的发生缘于我国酸角豆象的鉴定错误。花生豆象的外部形态与酸角豆象极为相似,但通过生殖器特征可以明确鉴定并区分这2种害虫。我国多个花生主产区是花生豆象的适生区,花生豆象一旦入侵,就会给我国的花生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结论与意义】花生豆象人侵我国的风险大,建议将其增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2.
大家白蚁的分布及其检疫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寿铃 《昆虫知识》1994,31(6):358-360
近几年,我国口岸动植物检疫部门从选境植物检疫中截获并已定名的有害白蚁计10种,其中大家白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中二类危险性害虫。该种家白蚁分市广,适应性强,比其它种类白蚁危害更严重,我国至今没有发现这种家白蚁的自然分布,然而它已多次入侵我国11处地域,其中多数是它的适生地域,对我国、特别是南方的经济建设构成潜在的威胁。本文也对该种白蚁的植物检疫预防措施提出了相应要求。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陆一新入侵种:七角星蜡蚧(半翅目:蚧总科:蚧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七角星蜡蚧Ceroplastes stellifera(Westwood)是一种多食、热带广布害虫,2007年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该虫在我国以前仅记录于台湾省,2013年10月下旬,发现该虫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危害鹅掌柴(Schefflera octophylla)和芒果(Mangifera indica),为我国大陆的新入侵害虫。本文介绍了其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寄主植物、经济重要性等。  相似文献   

4.
无花果蜡蚧Ceroplastes rusci (Linnaeus)原产于非洲,是危害经济林和园林树种的重要害虫。2007年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2012年4月下旬,该虫于广东省茂名市和四川省攀枝花市的榕树上被首次发现,为我国的新入侵害虫。本文介绍了其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寄主植物、生物学和经济重要性等。  相似文献   

5.
任立  张润志 《昆虫知识》2010,47(1):193-196
2007年5月28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隶属于鞘翅目象虫总科的2种象虫的学名需要更正。李虎象Rhynchites cupreus(L.)正确的学名应为Involvulus cupreus(L.);西瓜船象Baris granulipennis(Tournier)正确的学名应为Acythopeus granulipennis(Tournier),文章根据《国际动物命名法规》对上述种类的学名变更进行论述。同时,文章还讨论进境植物检疫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蒋志刚 《生物多样性》2019,27(6):698-703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名录包括《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简称《国家重点保护名录》)、《具有重要生态、科学和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简称《三有名录》)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简称地方重点保护名录)。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实施后,《国家重点保护名录》修订工作提上日程。修订《国家重点保护名录》应明确该名录与《三有名录》之间的关系,前者要突出重点,体现保护优先和方便管理的原则,划分中央和地方的保护责任。建议依据物种的濒危属性、特有属性、稀有属性、珍贵属性以及管理属性来确定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物种的级别。保护名录可以采取将整个属、整个科等较高的分类阶元集体列入原则(Principle of Clump Listing)。当一个亚种、一个种群有显著的进化潜力和确定的分布区时,也可以应用拆分列入原则(Principle of Splitting Listing),将其作为管理单位列入物种保护名单。此外,还应密切跟踪并及时更新物种分类法的变化、制订保护级别的判定标准、编写物种恢复计划指南、制定《国家重点保护名录》修订程序。建议为每一个重点保护物种制定相应的种群和生境恢复计划。根据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动态管理的需要,通过定期评估,及时对列入名录的物种进行升级、降级、删除或维持现有保护等级等处理。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强野生植物及其资源的管理和珍贵、稀有、濒危植物的保护,国家即将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公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名录》是《条例》执行中必不可少的配套性文件,在《条例》总则中明确指出:本条例所保护的野生植物是天然生长、具有重要科学研究、经济、文化价值的濒危、稀有植物及其任何部分。《名录》是在近11年来各有关部委颁布的保护植物名录的基础上,又广泛征求  相似文献   

8.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设立,经国务院批准,是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重要依据. 1989年《名录》发布时,未明确物种命名所参考的分类系统及如何处理动物分类学变化.随着动物学研究的发展,《名录》所列物种分类命名的变化影响了实践中的保护和管理目标.本文梳理和比较了从发布年代到近年间,《名录》所列物种在较广泛接受的物种编目系统中的命名变化.在《名录》基本固定的状况下,所收录的物种数由423种增加到492种, 87个物种的中名和84个物种的学名变更, 24个物种的中名和学名同时变更,许多物种的分类阶元发生了调整.这些变动影响了保护目标的界定,在《名录》使用中造成了诸多问题,应引起各界重视.《名录》修订时应充分考虑分类命名变化所带来的影响,避免未来再出现这类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由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每5年组织科学论证评估,根据论证评估情况进行调整,也可以根据野生动物保护的实际需要及时进行调整,报国务院批准公布;名录调整对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不断适应各种新的变化和要求至关重要。为提高名录调整的效率和合理性,有必要建立一套高效的遴选方法。本研究使用公开的中国脊椎动物名录(不含海洋鱼类)数据,从国内外已广泛使用、由专门的组织或机构编制发布的专项名录中,选用了6项8个指标并赋予权重来遴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调整名录,并进行了案例研究。所得到的案例名录有一级保护动物204种、二级718种,合计922种,其中92.0%的物种与2021年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相对应部分相同,两者一致性较高;2021年名录中有8.0%的物种未进入案例名录,案例名录中有7.6%为新增种,并对部分物种的保护等级进行了调整。案例名录明显提升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全球红色名录中受威胁种、中国特有种的保护比例(分别提升了6.5%、5.2%和5.6%),契合遴选出更濒危、更有意义、更具代表...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二十条规定,林业部制定了《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经国务院批准,该办法于1985年7月6日公布施行,全文如下: 第一条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拯救濒于灭绝的生物物种、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对促进科学技术、生产建设、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自然保护区),按照本办法进行管理。第三条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主要任  相似文献   

11.
本记录了福州郊区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寄主植物的初步名录。发现该地区美洲斑潜蝇可取食20科85种植物,南美斑潜蝇可取食20科73种。最后讨论了这两种斑潜蝇的主要寄主作物和杂草,并提出套种和清除田间杂草的农防措施;斑潜蝇的适应性很强,寄主范围正逐步扩大,应密切关注其动态。  相似文献   

12.
杜萍  吴翠萍  周丽伟  吴芳  戴玉成 《菌物学报》2020,39(8):1603-1606
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中包括了3种木材腐朽病原真菌,即松干基褐腐病菌Inonotus weirii (Murrill) Kotlaba et Pouzar、木层孔褐根腐病菌Phellinus noxius (Corner) G.H. Cunn.和橡胶白根病菌Rigidoporus lignosus (Klotzsch) Imaz.。基于国内外最新分子系统学研究,上述3种名称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了适应进境林木检疫的需要及为今后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的更新做好技术储备,我们对这3种重要的对外检疫性林木病原菌的名称说明和更改如下:松干基褐腐病菌Inonotus weirii (Murrill) Kotlaba et Pouzar的拉丁学名应改为Coniferiporia weirii (Murrill) L.W. Zhou & Y.C. Dai,相应的汉语学名也应改为韦氏松柏卧孔菌;木层孔褐根腐病菌Phellinus noxius (Corner) G.H. Cunn.的拉丁学名应改为Pyrrhoderma noxium (Corner) L.W. Zhou & Y.C. Dai,相应的汉语学名也应改为有害红皮孔菌;橡胶白根病菌Rigidoporus lignosus (Klotzsch) Imaz.是小孔硬孔菌Rigidoporus microporus (Sw.) Overeem的同物异名,因此其名称应叫做小孔硬孔菌Rigidoporus microporus (Sw.) Overeem。另外,有害红皮孔菌 Pyrrhoderma noxium和小孔硬孔菌Rigidoporus microporus已经在我国广泛分布,因此今后在修订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时对有关有害生物种类进行增删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3.
【背景】芒果蛎蚧属于盾蚧类昆虫,食性杂,分布广,是危害热带和亚热带水果、蔬菜和园林植物的重要害虫,主要随水果、苗木和交通工具等介质进行远距离传播。该虫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惠州口岸于2014年12月从芬兰进境的货物中截获该虫,属于我国口岸首次截获。【方法】在收集整理芒果蛎蚧的生物学、地理学等信息的基础上,介绍了芒果蛎蚧的主要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寄主植物和生物学特性,并分析了该有害生物入侵我国的风险。【结果】芒果蛎蚧雌成虫为椭圆形,长约1.2 mm,触角每侧有1根长毛,每侧前气门有3个盘状腺,形态特征与近似种Lepidosaphes camelliae和Lepidosaphes pallida非常相似。风险分析表明,我国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台湾以及四川等省非常适合芒果蛎蚧生存和危害。芒果蛎蚧入侵我国会给芒果等果树造成危害,给相关产业带来损失,影响从业人员收入,还影响生态环境,可能导致生态灾难。【结论与意义】芒果蛎蚧有入侵我国的可能,加强检疫是防范该虫入侵的主要手段,生物防治是治理该虫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李痘病毒最早发现于欧洲东部的保加利亚,是一种严重危害核果类果树的病毒,为欧洲和地中海植物保护组织A2类检疫性有害生物,泛非植物检疫理事会和北美植物保护组织检疫性有害生物,我国于2007年将其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李痘病毒主要通过寄主植物繁殖材料(种苗、砧木、芽条等)的贸易活动进行远距离传播,或借助带毒媒介蚜虫进行短距离扩散。截至2018年,李痘病毒已在全世界56个国家和地区发生,我国于2004年在湖南发现其危害杏树。本文从李痘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传播扩散途径、诊断检测方法及预防控制技术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防止其再次入侵和进一步传播扩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大量野生植物的生存正在遭受着威胁,对植物物种现状进行客观评估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为更好地保护珍稀濒危植物,我国编制了多个红色名录和保护名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明确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范围,是依法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法律基础,补充完善该名录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本文拟通过对现有名录进行客观评价,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更新完善提供合理建议。通过综合我国现有植物保护名录,建立统一表格,对各名录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研究我国具有代表性的野生植物红色名录,将其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进行比较,对比《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更新前后的变化,分析各个名录间的相似性、差异性、完整性,对现有名录作出评价。我国现有名录中存在各名录评价物种的数量和种类差别大、物种命名有争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调整不全面、国际名录与国内名录差别较大等问题。建议将193种野生植物纳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讨论范围,其中44种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49种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以完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应重点关注1,313种野生植物,可以考虑将其纳入省级自然保护名...  相似文献   

16.
1999年8月4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由国务院正式批准公布,这是我国野生植物保护管理工作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此项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意义重大。1996年9月30日,我国第一部专门保护野生植物的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由国务院正式发布,并自1997年1月1日起实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是《条例》的配套文件,《名录》所列物种是《条例》具体的保护管理对象。《名录》是由我国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国家林业局和农业部共…  相似文献   

17.
关于亚种下名称的可用性问题:实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整理一种斧须隐翅虫Oxyporus proximus Cameron异名录时,作者发现,以前在“var.”(v.,varietas,variety)或“form”(f.,forma)标示下发表的一些物种名称,难于确定其可用性(availability)。根据新版《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简称《法规》),1960年以后不再承认这类名称。对于1961年以前发表的这类名称,如果原始作者没有清楚说明是亚种以下的,则该名称就是可用的,否则就是不可用的。在动物分类学历史的早期,以“var.”、“form”诸如此类标示发表新学名是一种常见的做法,随后的分类学家们也多将这类名称收在相关著作的异名录中,这也意味着,直到《法规》有相关规定之前,专家们承认这类名称的分类命名地位。通过讨论《法规》有关条款,分析隐翅虫科和阎甲科若干亚科数据,作者发现,《法规》第45.6.4条规定在实际使用中有困难,加上历史原因,在判断亚种下名称的可用性时容易产生混乱。  相似文献   

18.
中国高等植物受威胁物种名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2008年,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启动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的编制工作。通过这项工作,我们依据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标准对中国野生高等植物的濒危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编制了中国高等植物红色名录。2013年9月,该名录以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第54号公告形式发布,即《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  相似文献   

19.
地图事关国家安全、主权、民族尊严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历来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编制出版管理条例》和《地图审核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中国地图全图中不得缺少  相似文献   

20.
正根据《中西医结合学会关于停止或取消学术会议等聚集性活动的紧急通知》精神,根据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严峻形势。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有关规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决定,暂停原定于2020年4月23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