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两栖动物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a)为材料,采用传统的脊椎动物骨骼标本制作技术与透明骨骼标本制作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其骨骼系统进行了形态学研究,并与其他无足目和两栖动物相比较,探讨版纳鱼螈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地位。结果表明,版纳鱼螈成体具头骨41枚,椎骨108~115枚,肋骨101~108枚,无四肢骨。头骨、椎骨和肋骨均具有适应于穴居、掘穴和夜行性习性的特征。版纳鱼螈与双带鱼螈(I.glutinosus)的头骨极为相似,却具有比Dermophis mexicanus的头骨更原始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版纳鱼螈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绍权  李桂芬 《四川动物》2006,25(2):423-425
版纳鱼螈是我国特有濒危的两栖物种,国内外关注的学者甚少.本文从版纳鱼螈的发现和命名始,对其分布区与栖息地、形态、习性、内部解剖、染色体、生存状况与保护等方面的近期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和回顾,以期为以后的研究者们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对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us)的冬眠进行初步研究,发现5条版纳鱼螈(包括成体和亚成体)在4个冬眠洞穴内冬眠,其越冬地选择在距离水源不远的溪流岸边或者平缓的山坡,能够自行打洞或者利用其他动物废弃的洞穴进行冬眠。版纳鱼螈主要是以单栖的方式冬眠,身体呈S形或者圆形。  相似文献   

4.
版纳鱼螈和双带鱼螈核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版纳鱼螈的核型作了观察,并与双带鱼螈进行了比较。两者的核型基本一致,均为2n=42,但版纳鱼螈的NF=62,而双带鱼螈的NF=60;版纳鱼螈的染色体有中部着丝粒、亚中部着丝粒和端部着丝粒三种类型,而双带鱼螈则无亚中部着丝粒的染色体。  相似文献   

5.
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a)是我国无足目(Apoda)的仅有代表,本研究采用传统的解剖学方法对版纳鱼螈的生殖系统进行观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脂肪体和泄殖腔构成;雄性生殖系统由精巢、输精(尿)管、缪氏管、脂肪体、泄殖腔和交配器所组成。卵巢一对,半透明长囊状,内含许多大小不一的球状卵母细胞。精巢一对,分叶状,每小叶包含许多小室,存在小叶融合现象。  相似文献   

6.
版纳鱼螈外周血细胞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濒危两栖动物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a)为材料,应用瑞氏-姬姆萨混合染色法与血细胞计数法观察并统计了版纳鱼螈各种外周血细胞的形态特征和数量比例.结果表明,版纳鱼螈的外周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较多,呈卵圆形、椭圆形、梭形和梨形,平均含量为2.57 ×105个/mm3.白细胞数量较少,多呈近圆形,平均含量为0.72×103个/mm3.白细胞中,淋巴细胞最多,其次为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血栓细胞数量较少,常数个集合在一起.同时,将此研究结果与鱼类、爬行类和其他两栖类的血细胞比较,进而探讨了版纳鱼螈的进化地位.  相似文献   

7.
2006年对30条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a进行饲养观察,发现版纳鱼螈生长速度缓慢,在非冬眠期体长月增长5.84 mm± 3.0 mm,体重月增长1.31 g± 0.92 g;活动规律受温度影响大,食性单一,具有冬眠和蜕皮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2007年5月,在广西北流市六麻镇捕到一例雄性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us)白化幼体。该个体完全白化。体重9.1 g,全长195 mm,尾长3.85 mm,体宽10.36 mm,吻长3.09 mm,尾鳍高5.71 mm,吻端至第一环沟9.47 mm,吻端至第二环沟13.41 mm,鼻间距2.42 mm,眼间距5.17 mm。与正常个体对比发现:该白化幼体的尾长、体宽、尾鳍高大于正常范围,吻端至第二环沟小于正常范围,其余数据均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特有的濒危珍稀两栖动物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us)牙齿的形态及其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版纳鱼螈牙齿发生于口腔上皮的底层细胞.一颗完整的牙齿由齿冠、纤维环和肉茎三部分构成,为同型钉状双尖齿.牙齿在上、下颌均排列成两排,每个齿位着生1~2颗牙齿.齿位数和齿数通常上颌齿多于下颌齿,上颌舌侧齿多于唇侧齿,下颌唇侧齿多于舌侧齿.随着个体的生长发育,齿位数和齿数会在颌后部增加.亚成体和成体有大量换齿或脱齿现象.牙齿从着生稀疏、功能齿和替换齿夹杂着生趋向功能齿密集整齐着生.同时,将此研究结果与其他蚓螈类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版纳鱼螈脑的解剖学与组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光镜对蚓螈目(Gymnophiona)物种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us)脑的解剖和组织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版纳鱼螈脑可分为端脑、间脑、中脑和延脑4个部分,端脑由嗅球、副嗅球和大脑半球构成。嗅球发达,有两对嗅神经;大脑半球呈长椭圆形,为脑的主要部分;间脑腹面向后以漏斗连有扁平勺状的垂体;中脑椭圆形;没有小脑;延髓有较大弯曲。本文同时就上述结构特征与其他两栖动物相比较,探讨了在神经系统演化中版纳鱼螈脑的结构的原始性。  相似文献   

11.
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us是蚓螈目Gymnophiona在我国分布的唯一物种.由于长期以来缺乏对版纳鱼螈的分布范围及演化历史等信息的了解,本研究通过分子遗传学的方法,就其分布、起源及扩散等内容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我国境内的版纳鱼螈均属同一物种,尚未出现种的分化.研究中明确证实了版纳鱼螈在泰国和越南的分布,提示了版纳鱼螈在中南半岛广为分布,甚至可能达到马来西亚境内.结果还提示水系对版纳鱼螈的分布具有较大的影响,尤其在湄公河水系中表现的最为明显.现有的信息提示版纳鱼螈有可能起源于中南半岛,并沿着澜沧江-湄公河水系、红河-珠江水系、克拉地峡-马来半岛3个方向扩散.我国境内的版纳鱼螈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地区和两广丘陵以南,来自这两大分布区的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明显,应属于不同的进化显著单元.  相似文献   

12.
四爪陆龟生态学研究概况及保护现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史海涛 《四川动物》1998,17(2):65-69
1991-1992年,于新疆霍城以散放观察法为主对四爪陆龟(Testudohorsfieldi)野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爪陆电3-4月出蛰,日活动节律可分为转身期、日光浴期、前活动期、避暑期、后活动期和夜息期,7-8月入蛰;生境可分为阳坡、阳坡、坡顶和沟底,偏爱活动于沟底;记录其取食植物47种,喜食拉拉藤、旋花等种类;亚成体日食量4.1±1.8g,日取食时间10.3±3.4min.;成体日食量9.7±7.3g,日取食时间27.8±21min.;观察到2窝卵,产于5月中旬,窝印数3枚,孵化率16.7%,成活率为零,孵化期120天;现实际分布面积180km2,科群密度6只/kkm2,性比1∶1,年龄集中在9-15年,体重300-500g最多,背甲长主要为9-15cm;四爪陆电受人为捕杀严重,濒临绝迹。  相似文献   

13.
莽山烙铁头蛇的濒危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远辉 《四川动物》1998,17(2):76-78
莽山烙铁头蛇地方名白尾蛇,是中国特有种,只在湘粤交界的南岭山脉骑田岭支脉的莽山地区一带有分布。由于分布狭窄,数量稀少,是一个极为脆弱的种群。在各种因素的干扰和破坏下,其数量正迅速减少,有濒临灭绝的危险。目前境况十分令人担扰,如果不迅速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就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绝灭。  相似文献   

14.
渔游蛇(Xenochrophis piscator)隶属于游蛇科,在南方数量颇多,俗称草花蛇,中医认为有舒筋活络之药效,对风湿性关节炎有辅助治疗作用.此蛇除了可作药用外,还可以用作教学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15.
扬子鳄的现状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仁平 《四川动物》1998,17(2):79-80
扬子鳄为我国特有的珍稀爬行动物,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在我国有关它的记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古典文献把它记作“鼍’,民间称为“土龙”、“猪婆龙”,拉丁学名叫Alligatorsinensis。据史料记载,约五百多年前,它在长江中下游种群分布稠密,分布区范围约在东经11  相似文献   

16.
17.
抗癌活性物质鬼臼类木脂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概述了抗癌活性物质鬼臼类木脂素的生物合成、抗癌机理、生药分布以及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鬼臼类木脂素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目前应用于该研究领域的一些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扼要回顾了隧蜂科隧蜂属的分类变革,汇总了隧蜂属相关类元名称的变动情况,重新对隧蜂属下了定义,最后,根据最新研究结果,对全世界目前隧蜂属各亚属所含种的数量作了统计,给出了隧蜂属分亚属检索表.根据作者的研究结果,对中国隧蜂属的分类作了扼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水生生物与金属离子相互作用机理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随着现代工、农业的迅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工业废弃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体。这些工业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有害化学物 ,尤其是重金属和放射性元属 ,因其进入水体后 ,往往参与水生食物链循环 ,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对含金属离子废水的处理研究已成为各国环境科学家及工作者关注的热点。近几年来 ,利用水生生物 (如细菌、藻类等 )来处理含金属离子废水这一生物工程技术及其机理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水生生物的细胞壁主要由多糖、蛋白质和脂肪组成 ,有较大的表面积与粘性[1]。它可提供氨基、酰胺基、羰基及羟基等官能团与金属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