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乡村振兴是服务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全面振兴,本质是实现乡村地域系统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等多功能目标的协同可持续,充分挖掘乡村价值。因此,乡村选择振兴策略的思路应是:辨析多功能内涵一评价多功能性—确定振兴发展模式—提出提升路径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是服务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全面振兴,本质是实现乡村地域系统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等多功能目标的协同可持续,充分挖掘乡村价值.因此,乡村选择振兴策略的思路应是:辨析多功能内涵—评价多功能性—确定振兴发展模式—提出提升路径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业高校承担着服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其中,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专业(简称“三生”专业)人才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然而,农业高校“三生”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学生知农爱农情怀待加强、学生自主选修空间需扩大、实践教学要强化等问题。本文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提出新时代加强“三生”专业建设的举措,如加强情怀教育、重构课程体系、推进协同育人、加强师资建设、建立质量文化等,以培养高素质的“三生”专业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4.
试论东北地区农业节水与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作新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0):1737-1742
针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大背景下的东北地区水资源紧缺状况,通过对农业水资源和农业节水潜力的系统分析,提出了东北地区的系统农业节水战略.根据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特点和农业发展需求,进行节水农业分区,确定不同农业类型区节水高效栽培模式与关键集成技术体系.论述了东北地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学方略和实施系统节水治水工程的必要性,以及农业节水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王勇  章家恩 《生态科学》2007,26(3):274-280
经济社会发达地区普遍是以城市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环境压力。发达地区的农业比重较低,发展空间萎缩,受环境污染的影响大,自身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但发达地区非常需要保留农业的适度发展,因为农业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服务功能,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保持发达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是维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以及采取科学的、生态的农业环境和资源管理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
《菌物研究》2019,(1):F0003-F0003
吉林农业大学菌菜基地是2011年由吉林省和长春市政府共同投资6 000余万元建设而成,坐落于长春市农博园,占地1.5万m^2,建筑主体面积达9000m^2,是融合食用菌栽培、生产、加工、销售等生产链条,集自然博物、历史传承、科普教育、休闲体验、产业推广等为一体的多功能菌菜示范基地。菌物基地依托吉林农业大学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李玉院士团队,承担了教学、科研、生产、科普展览等功能。  相似文献   

7.
多功能农业景观:内涵、进展与研究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茜  丁圣彦 《生态学报》2020,40(13):4689-4697
多功能农业景观是景观尺度下农业多功能性的空间表征,具有生物多样性保护、田园风光留存和地域文化传承等多种重要的非经济功能。构建多功能农业景观是促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与人类福祉提升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研究。在已有景观生态学研究范式的基础上,探讨了多功能农业景观的内涵和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格局-功能-需求-管理"的多功能农业景观研究范式。与此同时,绘制了新研究范式的概念框架,通过划分四大研究模块具体分析了如何基于新研究范式开展多功能农业景观的构建、评价和管理等工作。本研究为实现区域农业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和阐明多功能农业景观的内在运行机制奠定理论基础提供支持,为乡村生态景观营造关键问题的解决与多功能农业景观的实际构建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黄宝荣  张慧智  王学志 《生态学报》2014,34(22):6756-6766
城乡结合部自然和农业生态系统是确保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研究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乡结合部自然和农业景观的时空演变规律和驱动因素,能够为相关规划的编制和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支撑。以北京市三个典型的城乡结合部乡镇为例,通过对1999、2004和2010年三期SPOT遥感影像的解译,获取三镇三个时期土地利用/覆盖(Land Use/Land Cover,LULC)数据。在此基础上,借助Arc GIS空间叠加功能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1999—2010年三镇LULC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通过空间自相性和景观连通性分析,研究近十年来三镇建设用地的空间聚集特征以及自然和农业景观空间连通性的变化,分析城市扩张对三镇自然和农业景观格局和稳定性的影响。最后,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三镇自然和农业景观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999—2010年三镇经历了剧烈的LUCC过程,建设用地、林地和草地面积大幅增加,伴随的是农业用地和水域面积的急剧减少。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转移,特别是农业用地向建设用地、林地和草地,以及林地向建设用地转移明显。新增建设用地大多通过侵占原有建设用地周边的农业用地和林地,而实现"成片蔓延式"扩张;并造成了三镇自然和农业景观连通性的急剧下降,危及到该区域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和功能的持续性。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规划、公共政策等共同决定着三镇LUCC的结构、规模和空间分布,是三镇自然和农业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9.
宁夏沿黄经济区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研究确定该区农业优势产业, 探讨区域农业产业空间布局, 对优化配置区域农业资源, 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区位商法对沿黄经济区农业及其内部各行业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在全区范围内, 种植业和渔业是沿黄经济区农业优势产业部门, 且比较优势明显; 除银川市、石嘴山市、灵武市之外, 沿黄经济区其余各市县农业在全自治区范围内具有比较优势。以沿黄经济区为背景区域, 通过计算比较各县市农业内部各行业的区位商, 明确了沿黄经济区各县市的农业优势产业。根据沿黄经济区农业区位商的分析结果, 结合沿黄经济区农业发展基础和发展态势, 对沿黄经济区农业空间布局进行了研究, 提出以城市为中心的“三圈层”结构布局和以农业资源为基础的“四轴带”结构布局的圈层轴带状农业空间布局形式。  相似文献   

10.
区域农业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郭彩玲 《生态学杂志》2004,23(4):188-191
农业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 ,也是一种新型旅游活动项目 ,是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有机地附加了生态旅游观光功能的交叉性产业 ,是当今旅游新需求的必然产物。本文在分析陕西农业生态旅游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从旅游者需求心理、市场需求等方面分析研究了陕西省农业生态旅游巨大的市场潜力 ,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及可持续发展模式。对区域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总体设计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保证农村经济不断增长和农村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一个非常重要问题。农业生态系统边界范围较大,具有多层次、多因素、多目标、多途径等复杂性,要想深刻剖析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必须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和方法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进行控制和管理。本文通过对建平县农业  相似文献   

12.
曹成全 《生物资源》2019,(4):376-379
萤火虫是一种有特色的发光性观赏昆虫,具有重要的产业价值,可以被应用于很多产业领域。发展萤火虫产业必须用发散性的思维,延伸其产业链,将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才能充分发挥其综合效益。本文简述了目前中国萤火虫产业的现状,从萤火虫的基本知识、基础产业化应用入手,着重阐述了萤火虫在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中的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13.
马蕊  严国泰 《生物信息学》2019,26(3):105-109
梳理了近200年英国乡村景观价值认知的发展脉络,分析了三次价值认知转变下,英国乡村景观保护的发展历程。借鉴英国乡村景观保护与发展的经验和方法,提出实现我国的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多元价值的协调和多功能的融合、乡村景观特征的维系、乡村景观资源的协同管理以及乡村社区居民的参与四个途径的联合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类面临着人口、食物、能源、环境、资源问题的挑战,我国形势尤为严峻,人口每年增加1500万,耕地每年减少700万亩。人口多,底子薄,资源匾乏。我国农业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走“高产优质高效”的道路,植物生理学对振兴农业将愈益显示其重要作用。121世纪新农业三.星发展农业由靠能源、凭经验转到更加依靠科学发达国家过去发展农业生产较大程度上依靠能源,大量投资化肥、农药、高度机械化。Wittwer指出:“将有一个世界范围的急剧转变,从依靠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农业转向更以依靠科学为基础的农业”。我国农业生产很长一段时期是依靠…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农业中的生态观及其在技术上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张壬午  张彤  计文瑛 《生态学报》1996,16(1):100-106
中国传统农业中蕴含着朴素的生态学思想,它以提倡“天人合一”的系统生态观为指导,以精耕细作为特征,以“地力常新壮”为理论,通过物质循环利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以及因地、因时、因物制宜地发展农业生产,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维持与提高,保证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本文对中国传统农业中的生态观及其在技术上的应用范例进行了剖析,并据此提出了中国当代农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现代农业与新型农业类型与模式特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述了目前现代与新型农业种类与模式的内涵、特点、基本指导思想与发展前景,分析了可持续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精准农业、设施农业、白色农业、城市农业、质量农业、蓝色农业、自然农业、生物农业、生物动力农业、集约农业及其他新型农业产生的背景条件和精髓,指出这些农业类型之间并不是完全对立,而是互相渗透与补充。其中的许多农业模式都注重依靠农业生态系统自身的循环,其生产过程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但它们绝对排斥现代化学工业产品,侧重强调环境意识,忽视农业的生产功能和收益,会使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降低。面对人类人口增加和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现实问题,这些替代农业很难实现大面积应用,如果能够把这些农业模式的精髓之处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形成具有生命力的现代农业,将主宰21世纪的农业潮流。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农业生态类型分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多元综合性概念。它是由地貌、气候、土壤、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要素和人类活动干预形成的农业生物群落两大部分组成。其组成部分及诸要素多重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的结构中共同实现系统功能。进行农业生态类型分区是为农业生态系统总体结构的优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对  相似文献   

18.
进行农业观光项目的建设,对于发展农业高科技,推广作物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而建设农业观光温室,更兼有科普教育、休息、游乐的功能,可为地方增加旅游资源,为发展经济服务。本文就农业观光温室内的栽培系统,植物品种的种植安排,栽培管理等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经过几年的试验和运作,效果良好,实践证明本套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进行农业观光项目的建设 ,对于发展农业高科技 ,推广作物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而建设农业观光温室 ,更兼有科普教育、休息、游乐的功能 ,可为地方增加旅游资源 ,为发展经济服务。本文就农业观光温室内的栽培系统 ,植物品种的种植安排 ,栽培管理等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经过几年的试验和运作 ,效果良好 ,实践证明本套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维护农业空间生态安全是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重要目标,处于自然生境和人工生境过渡性地带的半自然生境是自然要素与人工要素强烈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人与自然"共享空间",其以自然发展规律为核心,又依靠人类活动延续独特的结构、过程和功能,具有资源类型多样化、景观格局复杂化和生态功能多元化的特征,是保障和提升农业空间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区域。通过对半自然生境内涵与特征的解析,以四川省罗江区为例,基于格局视角对农业空间半自然生境进行识别,结果表明:(1)罗江区半自然生境比例达27.28%,主要聚集于农林混交区,城乡交错带次之,农业集中区半自然生境比例偏低,其内部存在生境面积微小、斑块细碎、连通阻断等问题;(2)生态型半自然生境比例为17.28%,主要分布于农业集中区边缘地带,人工型半自然生境比例为10.00%,主要分布于大型居民聚集区周边和用地混杂山区;(3)从整体空间上看,区域形成农业集中区-生态型半自然生境-人工型半自然生境-人工/自然生境的渐进分布格局,其景观格局可总结为"片核-环屏-廊道-斑块"4种模式;(4)在国土空间规划新时代,农业空间半自然生境研究需联动城镇空间与生态空间实现系统化保护修复,为我国当前粮食安全保障国策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约束下的国土空间管控提出适应性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