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五龄家蚕若干组织器官蛋白质数据库构建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为构建家蚕蛋白质数据库,达到从蛋白质水平研究基因的表达及表达产物的加工修饰的目的,采用五龄家蚕休体壁、中肠和脂肪为材料获取蛋白质样品,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分离、纯化蛋白质,对其中的40个蛋白质斑点进行了氨基酸序列分析及同源性检索,发现其中58.5%的蛋白质与果蝇的有关蛋白质具有较高同源性,36.5%与其他生物的蛋白质具有较高同源性,只有5%与家蚕已知蛋白拷贝产高同源性,研究发现有27个蛋白质的N-末端氨基酸序列在家蚕中是第一次被检测到,并通过互联网向SWISS-PROT数据库进行了登录。研究证明利用蛋白质数据库的结果,可以得到基因表达及其产物修饰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3.
蛋白质组图谱数据库的建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信息中心与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将公布我国第一个蛋白质组图谱数据库。数据库由物理层、链路层、交互层三层构架组成 ,数据库开发全面采用Java技术 ,具有完全的平台无关性。用户可以方便地对数据库中的图谱进行浏览 ,还可以使用数据库提供的多种检索工具获得感兴趣蛋白质的具体信息 相似文献
4.
王建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7,33(8):760-767
随着“蛋白质组学”的蓬勃发展和人类对生物大分子功能机制的知识积累,涌现出海量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随之,研究者开发了300多个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用于存储、展示和数据的重利用。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是系统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临床药物研究的宝贵资源。本文将数据库分为3类:(1)综合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2)特定物种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3)生物学通路数据库。重点介绍常用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包括BioGRID、STRING、IntAct、MINT、DIP、IMEx、HPRD、Reactome和KEGG等。 相似文献
5.
预测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生物信息学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后基因组时代的研究模式,已从原来的序列-结构-功能转向基因表达-系统动力学-生理功能。建立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完全网络,即蛋白质相互作用组(interactome),将有助于从系统角度加深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并为新药靶点的发现和药物设计提供理论基础。一系列系统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实验方法已经建立,近年来,出现了多种预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生物信息学方法,这些方法不仅是对传统实验方法的有价值的补充,而且能够扩展实验方法的预测范围;同时,在开发这些方法的过程中建立了一些重要的分子进化和分子生物学慨念。本文综述了9种生物信息学方法的原理、方法评估、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这个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蛋白质相互作用及其网络的了解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和疾病发生的机制,而且可以为药物研发提供靶点.目前,通过高通量筛选、计算方法预测和文献挖掘等方法,获得了大批量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并由此构建了很多内容丰富并日益更新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大规模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产生的3种方法,然后重点介绍了几个人类相关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公共数据库,包括HPRD、BIND、 IntAct、MINT、 DIP 和MIPS,并概述了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的整合情况以及这些数据库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构建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王建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7,(8):760-767
随着"蛋白质组学"的蓬勃发展和人类对生物大分子功能机制的知识积累,涌现出海量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随之,研究者开发了300多个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用于存储、展示和数据的重利用。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是系统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临床药物研究的宝贵资源。本文将数据库分为3类:(1)综合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2)特定物种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3)生物学通路数据库。重点介绍常用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包括BioGRID、STRING、IntAct、MINT、DIP、IMEx、HPRD、Reactome和KEGG等。 相似文献
8.
二硫键与蛋白质的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硫键是肽链上2个半胱氨酸残基的巯基基团发生氧化反应形成的共价键.具有链内二硫键和链间二硫键2种形式。与氨基酸的氨基氮原子之间形成的稳定共价键不同.二硫键容易被还原而断裂,断裂后可再次氧化重新形成二硫键,因而是可以动态变化的化学键。二硫键是参与一级结构也是形成高级结构的重要化学键,对蛋白质折叠和高级结构的形成与维持十分重要。讨论了二硫键的形成和特征及其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生物学教学中关于二硫键的一些疑问. 相似文献
9.
研究蛋白质和配体相互作用的结构和亲和力,不仅有助于了解蛋白质的功能,而且对药物研发以及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也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人们通过人工检索和半自动检索的方式,从文献和蛋白质数据库(Protein Data Bank,PDB)中获得了许多蛋白质-
配体亲和力信息和生物相关配体信息,并构建了许多蛋白质-配体相互作用的信息数据库。对3 个蛋白质-配体亲和力数据库和6 个蛋白质
晶体结构-配体生物相关性数据库进行介绍,并对其主要应用进行简述,希望能为实现高效准确地筛选和设计药物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即使细菌基因组的基因结构较为简单,但在注释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基因遗漏的现象。当潜在基因在高质量数据库中没有显著同源序列时,基于知识库的基因预测方法就会遇到困难。本文希望通过系统扫描基因组所有可能ORF的蛋白质序列模式来搜索遗漏基因。为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作者系统分析了重要的工业发酵微生物谷氨酸棒杆菌的基因组,发现了25个候选疑似基因。它们具有显著的蛋白质序列模式,但在Swiss-Prot中元显著同源序列,并且在GenBank中仍未注释。深入分析发现,25个候选疑似基因中19个为可能基因,3个为可能假基因,3个为疑似基因序列。这些结果说明本文的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用于无显著同源序列基因的搜索。 相似文献
12.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cell-penetrating peptides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Cell membranes act as protective walls to exclude most molecules that are not actively imported by living cells. This is an efficient way for a cell to prevent uncontrolled influx or efflux of solutes, which otherwise would be harmful to it. Only compounds within a narrow range of molecular size, polarity and net charge are able to diffuse effectively through cell membranes. In order to overcome this barrier for effective delivery of membrane-impermeable molecules, several chemical and physical methods have been developed. These methods, e.g. electroporation, and more recent methods as cationic lipids/liposomes, have been shown to be effective for delivering hydrophobic macromolecules. The drawbacks of these harsh methods are, primarily, the unwanted cellular effects exerted by them, and, secondly, their limitation to in vitro applications. The last decade's discovery of cell-penetrating peptides translocating themselves across cell membranes of various cell lines, along with a cargo 100-fold their own size, via a seemingly energy-independent process, opens up the possibility for efficient delivery of DNA, antisense peptide nucleic acids, oligonucleotides, proteins and small molecules into cells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相似文献
13.
14.
15.
The ACNUC biological sequence database system provides powerful and fast query and extraction capabilities to a variety of nucleotide and protein sequence databases. The collection of ACNUC databases served by the Pôle Bio-Informatique Lyonnais includes the EMBL, GenBank, RefSeq and UniProt nucleotide and protein sequence databases and a series of other sequence databases that support comparative genomics analyses: HOVERGEN and HOGENOM containing families of homologous protein-coding genes from vertebrate and prokaryotic genomes, respectively; Ensembl and Genome Reviews for analyses of prokaryotic and of selected eukaryotic genomes. This report describes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ACNUC system and the access to ACNUC databases from any internet-connected computer. Such access was made possible by the definition of a remote ACNUC access protocol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s between the C, Python and R languages and this communication protocol. Two retrieval programs for ACNUC databases, Query_win, with a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and raa_query, with a command line interface, are also described. Altogether, these bioinformatics tools provide users with either ready-to-use means of querying remote sequence databases through a variety of selection criteria, or a simple way to endow application programs with an extensive access to these databases. Remote access to ACNUC databases is open to all and fully documented (http://pbil.univ-lyon1.fr/databases/acnuc/acnuc.html).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