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4.
通过对盐城师范学院生物工程专业5届学生268篇毕业论文进行调研分析,总结出在指导教师、论文选题研究类型及领域、论文研究内容创新性、论文的过程管理四个方面存在着问题。学院从增加教师数量、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加强校企合作、完善管理制度以及提高学生认识这五方面进行探索实践,逐步提高生物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质量。 相似文献
5.
6.
7.
8.
9.
伴随着我国生物工程相关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与之相关的人才需求及培养质量也受到广泛关注。为解决高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未能紧密契合行业企业所需等方面的不足,切实发挥专业特色,有效深化校企合作,促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相适应,南京多所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围绕培养“品行正、学习好、能力强”人才,立足学科比较优势,大力推行并持续优化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突出科产教融合,注重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质工程实践教育。前期育人成效表明,该模式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得到了用人单位和学生等的认可。 相似文献
10.
提高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工程是由多学科交叉形成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新兴学科,实践教学在其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合格专业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从实践教学的地位与作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内容优化、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完善实践教学条件等方面总结了我校提高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12.
微生物生理学是重要的微生物学专业基础课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生物生理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微生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必须更新,以体现学科前沿最新成果,适应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作者通过2年的课程建设,构建了以黏细菌为载体的“兴趣引导—理论传授—社会实践—综合考评”课程教学与评价体系;组织开展了以“黏细菌与农业应用”为话题的实践调查与互动讨论会。本文将课程教学基础理论与农业实践相结合,通过“微生物生理学”课程内容革新与教学模式探索,提高本科生独立思考与学以致用的能力,为培养高质量农业科技人才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3.
14.
针对生物工程类专业制造工艺学习传统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阐述了“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制造工艺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的建设与实践过程。以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药物为载体,将现代生物制造技术与三维信息技术高度融合。阐述了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施方式及实验方法和实验交互性操作步骤及考核标准。以学生为中心,创新实验方案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复杂生物医药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的思路和视野。 相似文献
15.
16.
随着抗癌药物制剂、氨基酸输液制剂及甜味二肽生产的飞速发展,对原料氨基酸的需求量日益增长。传统的发酵工业越来越不能满足需求,势必被以基因工程为基础的新兴发酵工业所代替。通过建立大肠杆菌及棒状杆菌的高效载体受体系统,运用DNA重组、定向突变等手段,对代谢途径及关键酶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为代谢工程注入了新的活力,为获得高产、优质且易于自动化生产的菌株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建立基础理论、实验技能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一体化的食品微生物学教学方法,本文结合食品微生物学的课程特点和以往教学中有待改进的问题,将混合式教学过程中的课前、课堂和课后\"三环\"教学与布鲁姆教育目标的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6个层次相结合,建立了\"三环六阶\"逐阶深入教学法,并采取了明确教学主线、开拓创新思维和加强课程思政教学等辅助举措来保障教学效果。\"三环六阶\"教学方法和辅助举措的实施,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理论知识和自觉开展实验研究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该教学方法为探索在网络信息化时代建设符合以成果为导向理念(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和新工科发展要求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氨基酸发酵生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氨基酸在食品、饲料、医药、农业和日用化工等方面有极其广泛的用途,尤其随着抗癌药物制剂、氨基酸输液制剂及甜味二肽生产的飞速发展,对原料氨基酸的需求量日益增长。传统的发酵工业越来越不能满足需求,势必被以基因工程为基础的新兴发酵工业所代替。通过对发酵法生产氨基酸的历史进行回顾,及对未来前景作出展望,指出了运用DNA 重组、定向突变等手段,对代谢途径及关键酶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