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淑芬  陈大勇  贾莉 《微生物学通报》2023,50(11):5203-5218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但由于环境微生物学概念抽象、内容繁冗,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难以理解和应用生物氧化过程、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作用等内容,教学效果较差。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感受,基于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实践结果表明改革后的课程激发了学生内在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具有了自学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在知识、能力、素质这3个方面取得了成效,并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课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能力、教学感受以及信息技术均得到提升和改进,加强了课程创新实践,提升了环境工程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利明 《微生物学通报》2017,44(11):2755-2759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其专业课程的前置课程。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强化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践教学环节,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设了综合性实验、生产实践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并与课程实习、毕业论文相结合,不断改革和完善环境工程专业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一体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科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是“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本文从与实践结合、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构建课程思维导图、挖掘与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等多样化教学方法进行理论教学的改进。实践证明,“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及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在高校实现“三全育人”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环境工程专业“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为例,首先从课程思政元素发掘、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重要保障等四方面对该课程思政开展具体实践;其次从提升学生课程思政理念、提高学生课程成绩及对全校课程思政的引领等方面展现课程思政的实践成效;最后结合教学实践对课程思政进行了讨论和展望。通过上述研究,以期为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实践路径,为发挥专业课的育人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地适应地方应用型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战略,“固体废物浆体管道输送”课程教学也需要进行不断地探索。以解决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在该课程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目标,探讨了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背景下“固体废物浆体管道输送”课程的教学改革。教师在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不断探索,及时更新授课内容,整合思政元素,密切关注固体废物浆体管道输送的前沿科技;改进教学方法,培养主动学习能力;加强实验等实践环节,并建立综合的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医学微生物学的留学生教学中探索与实践CBL教学法。方法通过案例设计,教师培训,课程设置及考核与评价,在我校留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构建了CBL教学法。结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改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水平。结论 CBL教学法可以提高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孙东昌 《生物工程学报》2021,37(4):1450-1456
创新能力提升是当前研究生培养的核心目标,为了探索提高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课程教学新模式,笔者以微生物学相关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选修课程——“现代微生物学技术”课程为例,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考核方式等开展了探索与实践。授课教师通过案例教学、研讨式课堂和评价方式的改革,不仅让研究生掌握了现代微生物学技术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学科前沿,更加提升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本文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核方式改革进行探索,论述了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办法和课程改革成效。课程考核采用考试、课堂表现、作业、小组讨论和课程论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考核,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文献检索能力,使其关注学科前沿,具备基本的科研理念;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核的实施贯穿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杜林娜  吴铭  杨晶  董浩 《微生物学通报》2020,47(4):1278-1285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与日常生产生活紧密相连。鉴于本课程具有内容繁杂、抽象和枯燥等特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是每位授课教师应该探索解决的问题。围绕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项目驱动式的微生物学教学模式并分析了其重要性,通过与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相比较,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可较好地提高课程出勤率和学生学业成绩,大部分学生满意这一教学模式。项目驱动式教学法不仅可有效提高学生利用微生物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0.
对中药学专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内容及模式进行优化改革,以期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夯实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首先分析了目前中药学专业开设的微生物学课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其次在总课时不变的前提下,基于中药材及其相关微生物,并结合地方及中医药特色,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手段的改革和考核方式的完善等,使该门课程更符合专业发展需求。在理论教学中调整课时比例,突出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及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两部分内容。在实践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同时突出目标导向,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在教学手段方面,采用模块化与其他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微生物学相关知识体系,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此外,增加平时学习情况及实践方面的考核比例,促使学生重视课程学习及实践能力培养。课程优化后,学生的学习难度有所下降,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所学的微生物学知识与中药学专业联系更为密切,更加符合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1.
郭虹 《微生物学通报》2020,47(8):2610-2618
动物微生物学是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理论性、技术性、实践性很强,其教学效果对学生后续专业的学习、实践技能的掌握有重要影响。本文从课程教学必须适应培养现代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出发,探讨了对"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与实践的必要性,提出要通过对教学课时的调整、授课内容的优化、教学方式的创新以及多媒体、翻转课堂、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以下简称理实一体化)等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使用,构建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的"动物微生物学"课程高效课堂,努力找出一条培养具有相当的专业理论知识、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较高的职业素养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2.
"兽医微生物学"是动物医学及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为了培养具有创新性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在"兽医微生物学"的教学中进行了改革探究。分别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考核制度入手,由教师授课为主转变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将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地融入到各个知识点,同时实行知识和能力的全过程综合考核制度,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发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改变学生重结果轻过程的不良学习态度。实践结果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学课程强调实践和应用性,在重视以传统教学方式进行知识体系讲授的基础上,需加强并有效考核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从而服务于本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本教学改革从多个方面探索实践:明确课程能力培养目标,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全课程贯穿课程思政,重视科教融合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系统采用“教师讲授LBL+团队学习TBL+案例教学PBL”多种方式打造高效教学课堂;以项目式综合实验优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构建多元化考评体系量化学生高阶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实践,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在学科竞赛和论文发表中取得了较好成绩,为培养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学”是高等院校生物类、生物工程类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微生物学”以中文授课为主,但随着“双一流”建设等教改政策的推进及学生求学多元化需求的增加,全英文“微生物学”课程建设已势在必行。华东理工大学自2016年即开始“微生物学”全英文授课,并在授课方式和课程内容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微生物学”全英文课程开设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在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方面也领先于同年级其他同学,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高职医学检验专业文理兼招、学生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在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教学中,以微生物检验岗位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强化技能训练为主导,课程设计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术应用及单元实训四大模块,将微生物学理论知识融合于技能训练项目之中,构建"串行体系"结构的课程体系,部分实验内容采用学生自主设计,并且教学方法多措并举,考核方式多元化。结果表明:通过课程改革与实践,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教学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其知识体系的构建中具有重要作用。立足内蒙古农业大学微生物学示范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在混合式教学理念的构建、实施过程、评价体系、教学效果及问题与反思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混合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学习理论知识和熟练掌握实践技能,有助于促进学生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我国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具有知识更新速度快、知识点繁多、内容分散的特点。在其教学过程如何兼顾传统微生物学内容与现代微生物学研究新进展,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实验项目和安排实验时间,引导学生准确掌握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难题。围绕上述问题,我们教学团队在课堂与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外大学生实践活动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环境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课,课程的开展对培养学生应用技术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等至关重要。传统教学模式使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受到局限,通过分析环镜微生物学课程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教学形式和师资建设等方面现状,阐述了改革思路和具体措施,以期达到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目的,为实现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学》是食品科学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组结合学校粮油食品学科传统特色专业,对食品微生物学教学内容、多媒体课件运用及实验教学等进行了改革。结果显示,改革后的课程教学组织方式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学实验》是生物、食品、农业、环保及制药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该课程的开展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技术能力至关重要。但是,《微生物学实验》所采用的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需求。本文在分析当前《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合生物工程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从《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授课体系、实验顺序、师资队伍、数字课程建设以及考核方式等提出了相对应的改革思路和完善措施。该课程的改革充分发挥了专业基础课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达到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应用技术能力的目的,为解决当前应用型人才供需矛盾提供了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