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探究银杏(Ginkgo biloba)叶萜类内酯含量和光合同化作用的关系,对其内酯含量和叶绿素荧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时间银杏叶中白果内酯和银杏内酯含量有显著差异,总体上,5月份含量较低,此后逐渐升高,8月份达到高峰,然后快速下降,10月底最低;与此同时,银杏叶片的光合色素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也呈现周期性变化。白果内酯以及萜内酯含量与叶绿素荧光参数Y(NPQ)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可以通过银杏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预测白果内酯和萜内酯含量。  相似文献   

2.
银杏萜内酯的分布与矮壮素对其生物合成的调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银杏萜内酯分为银杏内酯A、B、C、J、M(ginkgolide A、B、C、J、M)和白果内酯(bilobalide),主要存在于银杏叶与根内,近年的研究指出银杏萜内酯分别在银杏叶和根中生物合成[1],Cartayrade等人[2]通过叶片生根实验发现生根叶片的银杏萜内酯含量显著高于未生根叶,因而认为银杏萜内酯是在根部合成,然后运输到叶中积累,目前对此还缺乏进一步的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3.
运用HPLC技术分析了54个银杏(Ginkgo biloba)无性系叶总黄酮和萜内酯及其组分含量的差异,并进行了聚类。结果表明,银杏无性系间叶中总黄酮、萜内酯及其组分含量存在遗传变异,且萜内酯及其组分含量的变异系数明显高于总黄酮及其组分。总黄酮含量较高的无性系有18、42、32和50号,其槲皮素、异鼠李素、山奈酚含量均较高。萜内酯含量较高的无性系为13、42、33、51和65号,其银杏内酯A(GA)、银杏内酯B(GB)、银杏内酯C(GC)及白果内酯(BB)含量均较高。通过对总黄酮-萜内酯进行联合复选,显示叶中总黄酮和萜内酯含量均较高的无性系为13、65、33、51、18、32和42号。这些无性系可通过嫁接、扦插直接在银杏采叶园进行推广种植,或作为叶用银杏新品种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4.
甘氨酸和谷氨酸与钼配施对生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美国大速不结球生菜为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了单一甘氨酸和谷氨酸分别替代营养液中20%硝态氮处理以及配合施加钼(0.002 mmol·L-1)处理对植株叶片鲜重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1)单一甘氨酸、谷氨酸替代处理培养12~16d,均可显著提高生菜叶片的鲜重和品质,其中甘氨酸对降低叶片硝酸盐含量、提高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效果好于谷氨酸,而谷氨酸促进生长和提高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的效果好于甘氨酸.(2)甘氨酸与钼配合施用培养8~16 d的叶片鲜重显著高于单独甘氨酸替代处理,而谷氨酸与钼配合施用处理叶片鲜重与单独谷氨酸替代处理无显著差异;钼的配合施用进一步提高了甘氨酸、谷氨酸改善品质的作用效果,其叶片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而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但甘氨酸与钼配合施用效果较好.研究表明,甘氨酸、谷氨酸均可作为生菜生长的氮源,并与钼配合施用对提高生菜产量和品质具有协同配合效应,且以甘氨酸与钼配施12 d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以一年生蒙古黄芪苗为实验材料,设置4个沼液浓度(0%、50%、80%和100%)和1个化肥浓度处理,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不同浓度沼液基施(作基肥施入)和配施(基肥+2次叶面喷洒)对黄芪苗生长、生理指标及药用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配施50%沼液、配施或者基施80%沼液及基施100%沼液均有助于增加蒙古黄芪生物量,但沼液施用效果不如基施化肥明显。(2)配施低浓度沼液(50%)和基施高浓度沼液(80%)均可显著提高黄芪叶片叶绿素、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并显著优于基施化肥的效果。(3)配施50%沼液能促进蒙古黄芪叶片SOD、CAT活性,基施80%沼液能促进SOD活性,而配施80%沼液能促进POD、CAT活性,但100%沼液却使各保护酶活性均迅速下降;黄芪SOD活性对沼液处理较敏感,而POD、CAT活性对基施化肥处理较敏感;黄芪叶片MDA含量在适宜沼液浓度和施用方式下显著较低,但在基施80%沼液处理下显著较高。(4)黄芪根内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随沼液浓度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黄芪甲苷含量以80%沼液基施处理较高,比对照显著增加57.44%;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以80%沼液配施较高,显著高出对照24.06%;与同浓度化肥处理相比,沼液处理的黄芪甲苷含量显著增加了74.47%,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显著降低了42.16%。研究发现,合理的沼液浓度及施用方式能有效促进黄芪苗的生长、抗逆生理指标及药用有效成分含量的提高,并以80%沼液基施处理的黄芪苗生长更好,药用活性成分含量更高。  相似文献   

6.
唐生森  陈虎  覃永康  杨章旗  汪挺  韦兵览 《广西植物》2021,41(12):2061-2068
为探究秋季枫叶呈色的关键生理因素,该文以转色期叶色为绿色、黄色和红色的枫香单株为试材,研究了L*、a*、b*值变化与叶片色素、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在变色期,3种色彩枫香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均大量降解,花色素苷不同程度积累。(2)绿色叶单株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始终保持较高含量,花色素苷含量上升4.2倍,叶片内色素含量比值始终保持稳定; 黄色叶单株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最低,花色素苷含量上升4.4倍,b*值与叶绿素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负相关,与花色素苷/类胡萝卜素含量比值极显著正相关; 红色叶单株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略高于黄色叶单株,花色素苷含量上升27.2倍,a*值与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花色素苷含量显著正相关,与色素含量比值无显著相关性。(3)红色叶单株具有较高的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因此,在枫香叶片变色期,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维持色素含量比值稳定使叶片呈现绿色;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大量降解,以及花色素苷/类胡萝卜素含量比值的升高使叶片呈现黄色; 叶绿素的降解和花色素苷的大量合成使叶片呈现红色。  相似文献   

7.
HPLC法测定银杏叶征剂中决黄酮甙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银杏 (GinkgobilobaLinn .)叶提取物 (GBE)是银杏叶经提取、分离而得的干浸膏 ,是银杏叶制剂的主要原料。药理及临床表明 ,它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 ,可用于动脉硬化及高血压所致的冠状动脉供血不全、心绞痛、心肌梗塞、脑血栓、脑血管痉挛等症[1] 。其活性成分主要是黄酮类和萜内酯[2 ] 。银杏叶黄酮类成分的测定方法 ,有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因前者专属性较差 ,现多数厂家均采用后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总黄酮甙的含量时 ,在对照品的使用上 ,既有单用槲皮素 (quercetin)为对照品的测定方法[3 ] ,…  相似文献   

8.
在温室大棚中模拟大气CO2浓度升高(780 μmol·mol -1),研究了抽薹期油菜各器官对钙、镁、硫、铁、锰、锌、钼、硼离子吸收与运输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自然CO2浓度(对照)相比,高CO2浓度不施氮条件下,茎的中、微量元素含量除锌增加外,其他均减少,施氮条件(0.2 g N·kg-1土)下钙、硫、硼、锌增加,镁、锰、钼、铁减少;叶的中、微量元素两个氮水平下都表现为除钼含量增加外,其他均下降.CO2浓度升高条件下,茎中钙和硫占中量元素总和的比值及硼和锌占微量元素总和的比值增加,镁、铁、锰、钼相应比值减少,两个氮水平下表现一致;CO2浓度升高条件不施氮处理增加了钙在叶中的分配比例,而正常供氮处理则增加了镁的分配比例,两个氮水平下均促进了锰、锌、钼在叶中的分配比例.不施氮条件下,高CO2浓度处理的运输系数SFe,Mo和SS,B高于自然CO2浓度处理,而SMg,Fe、SMg,Mn和SS,Fe低于自然CO2浓度处理,表明CO2浓度升高条件下油菜向上运输的钼和硫高于铁,硼高于硫,镁高于铁和锰;正常供氮条件下,高CO2浓度处理的SMg,Fe、SMg,Mn、SS,B高于自然CO2浓度处理,而SCa,Mg、SFe,Mo、SS,Fe相反,表明CO2浓度升高条件下油菜向上运输的钙、铁和锰高于镁,硼高于硫,铁高于钼,硫高于铁.  相似文献   

9.
在温室大棚中模拟大气CO2浓度升高(780 μmol·mol -1),研究了抽薹期油菜各器官对钙、镁、硫、铁、锰、锌、钼、硼离子吸收与运输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自然CO2浓度(对照)相比,高CO2浓度不施氮条件下,茎的中、微量元素含量除锌增加外,其他均减少,施氮条件(0.2 g N·kg-1土)下钙、硫、硼、锌增加,镁、锰、钼、铁减少;叶的中、微量元素两个氮水平下都表现为除钼含量增加外,其他均下降.CO2浓度升高条件下,茎中钙和硫占中量元素总和的比值及硼和锌占微量元素总和的比值增加,镁、铁、锰、钼相应比值减少,两个氮水平下表现一致;CO2浓度升高条件不施氮处理增加了钙在叶中的分配比例,而正常供氮处理则增加了镁的分配比例,两个氮水平下均促进了锰、锌、钼在叶中的分配比例.不施氮条件下,高CO2浓度处理的运输系数SFe,Mo和SS,B高于自然CO2浓度处理,而SMg,Fe、SMg,Mn和SS,Fe低于自然CO2浓度处理,表明CO2浓度升高条件下油菜向上运输的钼和硫高于铁,硼高于硫,镁高于铁和锰;正常供氮条件下,高CO2浓度处理的SMg,Fe、SMg,Mn、SS,B高于自然CO2浓度处理,而SCa,Mg、SFe,Mo、SS,Fe相反,表明CO2浓度升高条件下油菜向上运输的钙、铁和锰高于镁,硼高于硫,铁高于钼,硫高于铁.  相似文献   

10.
通过盆栽试验,选用高油品种豫花15和高蛋白品种XB023,研究了不同浓度钙对镉胁迫下不同类型花生品种营养生长、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保护酶活性等生理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钙可以缓解镉胁迫对花生植株主茎高和侧枝长的抑制作用,增加花生植株干物质量,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提高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丙二醛(MDA)的积累量,减轻镉胁迫对花生叶片的伤害;施钙可以缓解镉胁迫对花生的减产作用,增加花生荚果和籽仁产量,其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单株结荚数和出仁率;施钙可以促使籽仁中可溶性糖向粗脂肪和蛋白质转化,增加籽仁中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改善镉胁迫下花生籽仁品质.施钙可以降低两花生品种籽仁中镉含量,对豫花15的降低效果好于XB023.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以幼果期、白果期、转色期的离体‘北陆’蓝莓果实为试材,设置0(CK)、5、10、15min紫外光辐照处理,24h后取样分析蓝莓果实中可溶性糖、总酚、类黄酮和花青苷含量,以及苯丙氨酸裂解酶(PAL)和查尔酮异构酶(CHI)活性的变化,探究UV-B紫外照射处理对不同发育时期蓝莓主要果实品质及相关酶活的影响。结果显示:(1)对于幼果期蓝莓,5min UV-B处理可显著增加果实内可溶性糖含量;10min UV-B处理果实PAL活性增加效果最为显著;15min UV-B处理对果实总酚和花青苷积累的促进作用最大,但显著降低了类黄酮含量和CHI活性。(2)对于白果期蓝莓,5min UV-B处理显著增加了果实类黄酮含量和CHI活性,10min处理使果实可溶性糖和总酚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25%和18%;15min处理对果实花青苷含量和PAL活性影响作用最大。(3)对于转色期蓝莓,各处理除果实可溶性糖及类黄酮含量降低外,其余物质含量均显著增加。(4)UV-B处理并未改变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总酚、类黄酮和花青苷含量及PAL、CHI酶活性的积累规律。(5)蓝莓果内PAL活性与其可溶性糖、总酚和类黄酮的积累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CHI活性仅与其可溶性糖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UV-B辐照处理促进了幼果期和白果期可溶性糖的积累,也能促进不同发育时期蓝莓果实总酚和花青苷及白果期类黄酮的积累,对蓝莓果实主要品质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The rapid and highly separative ultra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HPLC)-UV method was adopted and validated to investigate the flavonol glycoside compositions in ginkgo leaf products on the Japanese market.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certain products contained amounts of flavonol glycosides approximately equivalent to the medicinal product. Additionally, we examined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total amount of flavonol glycosides and of terpene lactones in various ginkgo leaf products.  相似文献   

13.
采用有机基质栽培,选用盐敏感黄瓜品种‘津春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丛枝菌根真菌(AMF)对盐胁迫下黄瓜植株生长、矿质营养吸收、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F可以有效促进黄瓜植株生长和对矿质营养的吸收,提高果实产量和改善蔬菜营养品质;盐胁迫下,黄瓜生长受到抑制,植株体内N、P、K、Cu、Zn含量减少和K+/Na+降低,果实产量和可溶性蛋白、总糖、Vc、硝酸盐含量下降;接种AMF可缓解盐胁迫对黄瓜生长的抑制作用,使植株体内N、P、K、Cu和Zn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7.3%、11.7%、28.2%、13.5%和9.9%,K+/Na+、果实产量、可溶性蛋白、总糖、Vc含量明显提高,果实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表明AMF可通过促进盐胁迫下黄瓜植株对矿质营养的吸收,促进植株生长,增强植株对盐胁迫的耐性,进而提高其产量和改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4.
模拟酸雨对小麦叶片同化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小麦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模拟酸雨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胁迫效应.结果表明:酸雨胁迫对小麦产量有较大影响,当酸雨pH≤3.5时显著低于对照(P<0.01);当pH≤ 2.5时,小麦株高明显变矮,叶片外观出现明显的受害症状,当pH≤3.5时,叶面积和比叶 鲜质量显著降低.酸雨胁迫下,小麦叶片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都明显降低,但对叶绿素a的影响更显著.酸雨胁迫导致小麦叶片可溶性糖和还原糖的合成受抑,当pH≤3.5时, 受抑作用较强,且酸度越高,影响越大;酸雨胁迫下,小麦叶片的总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随着酸雨酸度的增加而降低,并分别在pH≤3.5和pH≤4.5时显著低于对照(P<0.05).  相似文献   

15.
以2年生'红叶'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Hongye')盆栽苗为实验材料,根据L16(45)正交实验设计进行3因素(包括氮、磷和钾肥)4水平(N单株施用量分别为0.0、18.4、36.8和55.2 mg,P2O5单株施用量分别为0.0、14.4、28.8和43.2 mg,K2 O单株施用量分别为0.0、0.8、1.6和2.4 mg)施肥实验,对2015年11月5日至2016年1月20日期间各组叶片的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和可溶性糖含量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叶片色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及各肥料单株施用量进行了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总体来看,各组的光合色素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N、P2O5和K2O单株施用量均为0.0 mg)组,而花色素苷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T14(N、P2O5和K2O单株施用量分别为55.2、14.4和1.6 mg)、T15(N、P2O5和K2O单株施用量分别为55.2、28.8和0.8 mg)和T16(N、P2O5和K2O单株施用量分别为55.2、43.2和0.0 mg)组的光合色素含量均较高,T2(N、P2O5和K2O单株施用量分别为0.0、14.4和0.8 mg)、T3(N、P2O5和K2O单株施用量分别为0.0、28.8和1.6 mg)和T4(N、P2O5和K2O单株施用量分别为0.0、43.2和2.4 mg)组的花色素苷含量均较高,T3和T4组的可溶性糖含量均较低.极差分析结果表明:N单株施用量对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最大,K2 O单株施用量的影响最小;N单株施用量对花色素苷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最大,P2 O5单株施用量的影响最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N单株施用量与各光合色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花色素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而P2O5和K2O单株施用量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各光合色素含量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并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花色素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此外,花色素苷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高氮能够延长'红叶'南天竹的绿叶期,低氮能够促进其叶片呈现红色,因此,在园林栽培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需要施肥.  相似文献   

16.
水杨酸对不同灌水下限青花菜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花菜为试材,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0.15mmol/L水杨酸(SA)对不同灌水下限(75%、60%和45%土壤相对含水量)青花菜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灌水下限的降低,青花菜叶片相对含水量、水势及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其叶片电解质渗透率以及游离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Pr)含量逐渐升高;青花菜的花球重及维生素C含量(Vc)随灌水下限的降低而降低,相反硝酸盐含量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之升高。(2)叶面喷施0.15mmol/L SA显著提高了青花菜叶片相对含水量、水势、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产量及品质,且降低了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其中以45%灌水下限处理效果最为显著,60%灌水下限处理次之,75%灌水下限处理最小。研究认为,适宜浓度外源SA通过改善青花菜叶片水分生理状况,提高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降低质膜透性来增强其对干旱胁迫的抗性,且以60%灌水下限配合叶面喷施0.15mmol/L SA处理较佳。  相似文献   

17.
以紫色马铃薯品种‘黑美人’为试材,采用水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0、0.38、0.19和0.095 mmol/L)纳米硒溶液对紫色马铃薯进行叶面喷施处理,研究纳米硒对紫色马铃薯生长、矿质元素含量及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各硒处理马铃薯的生物量与单株结薯数均显著增加,其中喷施0.095 mmol/L硒处理的生物量最高且增幅达1.5倍,喷施0.19 mmol/L硒处理的单株结薯数显著增加2.2倍。(2)纳米硒能够显著提高紫色马铃薯叶片、根系、块茎硒含量,各器官硒含量大小呈现:根系>叶片>块茎的特点,且喷施0.095 mmol/L硒处理块茎总硒含量达0.106 mg/kg,较对照显著提高0.65倍,达到了马铃薯块茎的富硒标准;同时纳米硒可在不同程度上调控K、Ca、Mg、Mn、Zn在马铃薯各器官中的分配。(3)随施硒浓度的增加,紫色马铃薯块茎中淀粉、可溶性蛋白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均在喷施0.19 mmol/L硒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且较对照分别显著增加56.33%、26.91%和27.89%;块茎中花青素、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趋势,均在喷施0.095 mmol/L硒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且较对照分别显著提高24.73%、25.33%;而块茎中硝态氮含量呈上升趋势,在喷施0.095 mmol/L硒处理下最低并较对照显著降低34.82%。研究表明,叶面喷施0.095~0.19 mmol/L纳米硒溶液能够显著促进紫色马铃薯生长和单株结薯数,提高硒元素含量,调控矿质元素含量在器官中分配,有效改善其块茎品质特性。  相似文献   

18.
锌肥对日光温室西芹硝酸盐及营养品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艳  王景华  许福明 《生态学报》2001,21(4):681-683
利用日光温室西芹不同锌水平的试验,研究了以氮,钾肥作基肥时,不同锌水平对西芹的硝酸盐累积,营养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用硫酸锌30kg/hm2,西芹的产量达到最高,而硝态氮含量与CK相比,叶片和叶柄分别降低28.6%和29.5%,施用锌肥可以提高Vc的含量,对可溶性糖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