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1986年1—12月,饲养于卧龙自然保护区的6只雌性大熊猫,在发情期间阴道角化细胞率的变化以及相应的行为变化观察结果。它表明:当熊猫到发情高峰时(自然交配时),角化细胞率可高达97%,而活动量与蹭阴频率均下降;咩叫高峰的出现则是在发情高潮,自然交配时或交配之后。所观察的熊猫中有1只于当年8月顺产1仔,另有1只虽怀孕,但因它原因而流产。  相似文献   

2.
本文记录一只因环境、饲料等因素改变而2001年春季未能发情的雌性大熊猫,于秋季9月中旬发情,并与另一只同期发情的公熊猫自然交配,当年冬季12月17日成功产仔的这一世界首例圈养大熊猫秋季发情配种的行为表现和配种经过,并对该大熊猫秋季发情的原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不同配种方式对大熊猫产仔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冯文和  张安居 《兽类学报》1994,14(4):249-254
1987-1993年,我国人工圈养的大熊猫先后有31只雌性受配108只次,产仔胎,获幼仔45只。有16只雄性参加配种,其中7只能进行自然交配,9只没有自然交配能力。从3只雄性采出的良好精液,能使雌怀孕产仔,怀孕率为19.12%。在雄性自然交恿前后再给雌兽化人工授精,能提高雌兽怀孕产仔效果,来自不同山系大熊猫的繁殖能力有不同程序的差异,尤以岷山山系大熊猫的繁殖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4.
人工繁殖大熊猫主要是通过检测尿液雌激素峰值和观察行为来判断配种时间,适时进行合笼配对或人工授精。本研究追踪了大熊猫“乐乐”发情期间,尿液中雌激素(E2)的变化和唾液涂片结晶情况。研究首次发现雌激素峰值出现后,唾液涂片上会生成的羊齿结晶图像。表明大熊猫唾液涂片出现羊齿结晶显示该个体处于发情配种高峰期,为判断雌性大熊猫配种时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11只大熊猫作了41次人工采精。其精液质量表明,在6—20岁的雄兽发情季节里,只要采精技术得当,均能采到可用作人工授精的精液。鲜精在0—4℃保存61小时,或冷冻精液超低温(-196℃)保存1—6年,解冻后在37℃培养90分钟,其精子活力仍在30%以上,用作人工授精,仍能达到受孕、产仔效果。 将大熊猫与几种猫科及食草动物的精液质量进行比较,大熊猫的精子畸形率(6—59%,平均29.74%)比其他动物高,这是大熊猫自然交配或人工授精后受孕率仍然很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大熊猫进行科学饲养管理,可以提高大熊猫的性欲和自然交配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发情期,对动物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的认识将有助于濒危动物繁育质量的提高。大熊猫为季节性单次发情动物,雄性发情期可持续30 d左右,而雌性大熊猫为几天至十几天,高峰期仅为1~3 d,且有与雄性不同步发情的现象。因此,进行发情期行为学方面的研究则显得尤为重要。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于2013年3月1日—4月30日对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8只发情期大熊猫进行行为时间变化和活动节律研究,每只每周记录2 d数据。结果表明:休息行为是发情期最主要的行为方式(雄性约46%,雌性约53%),其次是摄食和运动行为,而探究、求适和发情行为则较少,发情行为主要出现在00∶00—03∶00、09∶00—11∶00和15∶00—17∶00等3个时段,可配对交配;发情期雌雄个体在休息、求适、运动和发情行为上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在探究行为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摄食行为上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且发情、探究行为与运动行为呈显著正相关(P<0.01)。对发情期圈养大熊猫昼夜活动行为的研究将为大熊猫的人工繁育及其配种提供行为学方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复东  彭世媛 《兽类学报》1993,13(3):166-171
本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3头雌性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发情期尿中17β-雌二醇与孕酮水平的变化。大熊猫的发情行为与尿中17β-雌二醇浓度的变化密切相关。发情期中,随着孕酮水平下降的同时雌二醇水平却迅速上升并达峰值(28.2—65.5毫微克/毫克肌酐),然后再下降到基础水平。性活动最强烈的日期发生在17β-雌二醇最高峰值的当天或峰后一天。在雌二醇峰后,尿中孕酮水平逐步升高,发情后期的孕酮平均值显著高于发情前期(P<0.01)。本实验中,3头大熊猫均妊娠,说明自然交配或人工授精的适宜时间可根据雌性大熊猫尿中17β-雌二醇的监测予以确定。  相似文献   

8.
利用阴道粘液电阻值进行大熊猫排卵监测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只大熊猫发情配种期间阴道粘液电阻值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4只发情表现正常的大熊猫发情配种期阴道粘液电阻值呈现相似的V字形变化曲线,V形曲线的谷底所代表时期恰好与尿雌酮峰值期吻合,其中3只大熊猫于秋后产仔,结果提示测定大熊猫发情配种期间阴道粘液电阻值可有效用于监测排卵,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四川动物》1998,17(3):1
对5只大熊猫发情配种期间阴道粘液电阻值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4只发情表现正常的大熊猫发情配种期阴道粘液电阻值呈现相似的V字形变化曲线,V形曲线的谷底所代表时期恰好与尿雌酮峰值期吻合,其中3只大熊猫于秋后产仔,结果提示测定大熊猫发情配种期间阴道粘液电阻值可有效用于监测排卵,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大熊猫个体不同性活跃能力的行为比较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以焦点取样法对卧龙自然保护区的20只(雄:雌=1:1)不同性活跃能力的圈养熊猫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非交配季节,性活跃雄性蹭阴、嗅闻和尿粪标记频次显著多于不活跃雄体;性活跃雌性活动、探究、嗅闻和尿粪标记频次显著低于性不活跃雌体。在交配季节,性活跃雄性蹭阴、咩叫和呼气频次显著多于性不活跃雄性,尿粪标记频次有较性不活跃雄体增加、修饰频次有较性不活跃雄体减少的趋势,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性活跃雄性  相似文献   

11.
重庆动物园的雌性大熊猫“松松”在1986年9月25日顺利产下2仔后成活1仔,1987年2月15日断奶。到发情季节(3~5月上旬)仍未发情,直到6月18日才出现咩叫声,戏水,擦阴部等发情行为,19日即达发情高峰,表现为主动追随雄性大熊猫或用竹杆摩擦外阴,22日基本消失。此间因雄性熊猫发情期已过,进行了三次人工输精。这是目前有记载的人工饲养下大熊猫发情最迟日期。大熊猫“松松”六月十八日迟迟发情$重庆动物园@赵观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动物园内人工饲养下的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由于雌雄个体常常不能同时发情,甚至都不发情,因而不能正常产仔。故大熊猫的繁殖问题就成为国内外各动物园所关注的问题之一。 北京动物园大熊猫于1963年自然交配产仔首次成功。1978年以后,国内外动物园又相继进行了上百次的人工授精试验,据报道,真正受孕产仔的仅有中国的北京、上海、成都、杭州以及西班牙的马德里和墨西哥等动物园。可见其受精率很低。  相似文献   

13.
1999~2002年,对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8只健康大熊猫20只次受配后行为进行了观察,以了解大熊猫配种后的行为变化,结果发现有以下4种情况:1)妊娠反应明显;2)妊娠反应不明显;3)假妊娠;4)无任何反应。并对这4种情况从行为上进行了探讨,明显的妊娠反应是怀孕产仔大熊猫的普遍规律,在产前27d左右明显减食、拒食,静卧安静休息时间在91%以上,有明显的临产反应,外阴、乳房发生明显的变化;不明显的妊娠反应是怀孕产仔大熊猫的特殊情况,有所减食,静卧安静休息时间无明显变化,也无明显的临产反应,有的外阴变化不大;假妊娠反应类似于明显的妊娠反应,出现在部分受配和未受配的大熊猫中,食欲变化有波动,到一定时间后食欲、活动量及外阴逐渐恢复;无任何反应是受配后一直无任何与妊娠有关的行为表现,食欲、活动情况如常。  相似文献   

14.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繁衍了300万年,可是大熊猫的繁殖并非易事,从发情、求偶到交配都很独特,堪称野生动物中的“冷血一族”。在美丽如画的卧龙保护区,我们目睹了大熊猫的“婚礼”。那是阳光明媚的春日,一只约6岁的雌熊猫在树上发出了特殊的叫声,并分泌出有特殊气味的体液,这便是熊猫世界的求偶信号。于是,五六只雄性熊猫  相似文献   

15.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发情期叫声及其行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熊猫发情期是它叫声最频繁的时期。本文分析研究了大熊猫发情期的12种叫声和喘气声,按其物理特性和行为意义分析了它们的特点。按行为意义可将叫声归为三类。证明雌性大熊猫咩叫颇次高峰与发情高峰有直接关系。声音通讯对于大熊猫远距离传递信息,节省能量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繁殖大熊猫的目的是圈养种群的自我维持和保持遗传多样性。由于圈养种群中有自然交配能力的雄兽很少 ,人工授精则成为有效的遗传管理的重要手段。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单纯人工授精的效率。 1 998年至 2 0 0 0年期间 ,在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 ,对 7只大熊猫进行了人工授精 (每只连续 2d) ,精液通过人工采精方法从 6只不同的雄兽中获得 ,使用鲜精、冷藏精液和冻精多种方法进行人工授精。 6只雄兽的精液平均值是 :采精量 3.3±0 .5ml;精子密度 1 ,42 9.8± 2 35 .4× 1 0 6/ml;活力 81 .7± 2 .1 % ;运动状态 ( 0~ 5 ,5 =最好 )3 1± 0 .1 ;精子正常率 79 3± 9.2 %。对 7只大熊猫进行的 1 4次人工授精中 ,使用的精液体积为 2 4± 0 3ml;活力是 73.5± 2 .9% ;运动状态为 2 .5± 0 .1 ;每次人工授精总活动精子数是 684.2± 1 1 8.2× 1 0 6。 7只大熊猫有 4只受孕 ( 5 7.1 % ) ,共产 5仔。平均孕娠期 1 31 .5±9.7d ,每胎平均 1 .3± 0 .3仔。同时 ,运用自然交配与人工授精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了 1 8只次实验 ,成功 1 2只次 ,产仔 2 0只 ,繁殖成功率为 66.7%。本研究结果表明 ,人工授精能有效地使不能自然交配的雄性大熊猫参与繁殖 ,提高繁殖率 ,增加圈养大熊猫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园人工饲养大熊猫已有27年历史,但从事人工饲养下的繁殖研究起步较晚,现就我园几年来人工饲养下大熊猫繁殖生态的一些观察叙述如下:大熊猫的年龄结构与性表现年龄:重庆动物园现饲养大熊猫8只,年龄分别为1至27周岁,雄性2只,雌性6只。年龄在4.5至15岁间的雌性熊猫3只,具有繁殖潜力。(其中2只已有生育,1只于1986年初开始发情,另3只年龄为1岁、2岁和27岁)。性表现的年龄与徐启明报道基本一致,但本园所繁殖3胎的生育年龄分别始于9岁和12岁,看来有性表现不等于具备繁殖能力,故可不必急于实施人工授精。人工饲养下的发情(持续)时间:雌性大熊猫在…  相似文献   

18.
雄性小熊猫粪便中睾酮水平的变化与繁殖周期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1999 年12 月至2000 年9 月, 使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测定了成都动物园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4 只雄性小熊猫粪样中睾酮水平变化情况, 同时对其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 雄性粪样中睾酮水平在繁殖期(12 月~3 月) 显著高于非繁殖期(4 月~9 月) (P < 0.01) , 且睾酮水平变化与繁殖行为密切相关。在非繁殖期,雄性小熊猫的睾酮水平处于基础的较低水平时, 其繁殖行为如蹭阴、舔阴、舔标记物和咩叫等几乎没有发生或很少发生; 而在繁殖期, 雄性小熊猫的睾酮水平明显升高, 这些繁殖行为频繁发生。以上结果说明, 睾酮是调节雄性小熊猫繁殖行为季节性变化的生理因子。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分析了年龄、胎次、妊娠天数、配种次数与方式、雌激素等因素与大熊猫双胎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年龄阶段的双胎发生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胎次的双胎发生率的差别具有统计意义(P<0.05);产单胎的大熊猫平均妊娠天数(142.33 d±21.03 d)显著大于产双胎的妊娠天数(131.63 d±25.10 d)(P<0.05);不同的配种次数对双胎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配种方式对双胎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自然交配与人工授精共同采用的混合配种方式的胎产仔数(1.62只±0.49只)显著高于自然交配的胎产仔数(1.41只±0.50只)(P<0.05);产双胎的雌激素水平在-130 h至+25 h内极显著高于产单胎的雌激素水平(P<0.001),并且产双胎的雌激素峰值水平(221.82 ng/mg±36.14 ng/mg)极显著高于产单胎的雌激素峰值水平(143.33 ng/mg±16.95 ng/mg)(P<0.01)。  相似文献   

20.
雄性大熊猫配种期的性行为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凤歧  卜华 《兽类学报》1994,14(2):81-85
本文通过对西安动物园大熊猫雄兽弯弯于1986-1991年与3只雌兽相继本交,爬跨33次,交配21次,产5胎,获6仔,育成6仔的性行为观察。获得雄兽在发情季节的爬跨与酱姿式,交配的时间与叫声,配种期的食量下降与活动量变化等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