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高山植物区系地理格局与环境和空间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山带是具有极端环境和明确边界的植物分布区,研究高山植物区系地理对于理解空间彼此隔离的极端高寒环境下植物区系的形成与相互联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整合了中国境内14座主要山地的高山植物区系数据,用Jaccard指数测度不同区系之间的相似性,运用相关分析和Mantel检验方法,重点分析了中国高山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构成、不同山地之间的相似性及其环境和空间相关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山地的高山带分布着物种丰富的种子植物区系,14座主要山地即包含了65科489属3,670种(含340个种下单位),主要由北温带分布及其亚型、世界分布、旧世界温带分布和东亚分布及其中国–喜马拉雅分布亚型等成分构成,缺少中国–日本分布类型,中国特有属的比例较高(5.2%)。14座山地高山植物区系构成的地理分异显示:北热带和东亚成分自南向北减少,而北方温带成分增加;自西向东古地中海成分减少,北方温带成分增加,而东亚成分在中部达到最大值;在属级地理成分构成上,北方山地和青藏高原周缘山地构成了区系成分近似的两大群组,台湾高山植物区系与大陆东部北方高山带的区系联系更密切。地理隔离是高山植物区系分异的首要因素,高山带的面积大小也影响到其区系成分的构成,而夏季热量是影响中国高山植物区系地理分异的首要气候因子,显示全球变暖对未来高山植物区系具有潜在的胁迫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山植物的抗寒抗冻特性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综述了高山植物光合作用对冰冻低温胁迫的反应和适应特性,阐述了高山植物呼吸作用的低温适应特点;对高山植物抗冻机制作了详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高山植物光合作用对冰冻低温胁迫的反应和适应特性,阐述了高山植物呼吸作用的低温适应特点;对高山植物抗冻机制作了详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高山植物叶绿体与线粒体位置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透射电镜对生长于青藏高原东北部达坂山(海拔3900m)的4种高山植物叶肉细胞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首次在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和乳白香青(Anaphalis lacten)的叶肉细胞中发现了叶绿体“吞噬”线粒体的现象。在所研究的4种高山植物中,线粒体的数量均较多,线粒体在细胞中的分布表现出不均一,且常分布在叶绿体附近,二者靠的很紧,常常可以观察到5~6个线粒体将叶绿体包围起来的现象。研究表明,高山植物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和线粒体在位置上的这种变化是对逆境的一种适应,是青藏高原特殊生态条件长期胁迫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山稻蝗不同地域种群染色体C带核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对我国分布的山稻蝗OxyaagavisaTsai不同种群进行了染色体C带核型研究 ,并对山稻蝗武夷山种群染色体C带核型进行了深入探讨 ,分析了其带型特殊性及该种群与其它山稻蝗种群染色体C带核型的区别与联系。同时通过对山稻蝗与中华稻蝗Oxyachinensis (Thunberg)、日本稻蝗Oxyajaponica (Thunberg)的形态、分布及染色体C带核型等方面的比较 ,探讨了该 3个种之间的进化关系 ,认为作为稻蝗属中的大型种类 ,上述 3个种之间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染色体带型的实验结果表明 ,中华稻蝗为较原始的种类 ,而日本稻蝗和山稻蝗则可能是由原始中华稻蝗进化而来 ,其中日本稻蝗L2染色体的形成是由于原始中华稻蝗该染色体常染色质部分异染色质化的结果 ,山稻蝗L2染色体则可能是由于原始中华稻蝗该染色体近端部的臂间倒位所致。通过对武夷山山稻蝗的研究 ,对日本稻蝗和山稻蝗之间的近缘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几种高山植物叶绿体淀粉粒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透射电镜对生长于青藏高原东北部达坂山(海拔3900m)的5种高山植物叶绿体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在所研究的5种高山植物叶绿体中,淀粉粒数量均较多,淀粉粒呈长椭圆形或圆形,沿叶绿体长轴分布。在珠芽蓼的叶绿体中,淀粉粒的电子密度内外不均匀,外周电子密度低,中央电子密度高。在其余4种高山植物中,淀粉粒的电子密度均较低。另外,在这5种高山植物叶绿体中还出现了脂质小球。其类囊体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膨大现象。研究表明,高山植物叶绿体中淀粉粒的这种变化是对逆境的一种适应,是青藏高原特殊生态条件长期胁迫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山稻蝗不同地域和种群染色体C带核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我国分布的山稻蝗Oxya agavisa Tsai不同种群进行了染色体C带核型研究,并对山稻蝗武夷山种群染色体C带核型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其带型特殊性及该种群与其它山稻蝗种群染色体C带核型的区别与联系。同时通过对山稻蝗与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Thunberg)日本稻蝗Oxya japonica(Thunberg)的形态,分布及染色体C带核型等方面的比较,探讨了该3个种之间的进化关系,认为作稻蝗属中的大型种类,上述3个种之间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染色体带型的实验结果表明,中华稻蝗为较原始的种类,而日本稻蝗和山稻蝗则可能是由原始中华稻蝗进化而来,其中日本稻蝗L2染色体的形成是由于原始中华稻蝗该染色体常染色质部分异染色质化的结果,山稻蝗L2染色体则可能是由于原始中华稻蝗该染色体近端部的臂间倒位所致。通过对武夷山山稻蝗的研究,对日本稻蝗和山稻蝗之间的近缘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何涛  吴学明  贾敬芬 《生态学报》2007,27(6):2574-2583
高山植物是一类生长于树线以上至雪线的山地植物。揭示高山植物适应环境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及其内在机制,对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下,植物对环境的响应和适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然而,国内在高山植物功能生态学的研究上相对薄弱,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青藏高原高山植物的报道上。结合国外高山植物的相关研究报道,从形态和解剖结构两个方面对青藏高原高山植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阐述了高山植物的形态、解剖结构及其与环境的适应性关系。植株矮小(有的呈垫状)、叶片小而厚、具有通气组织、栅栏组织多层、机械组织发达、虫媒花性状、线粒体数量多和叶绿体基粒片层少等是这一地区高山植物普遍具有的形态和结构特征。高山植物形成上述结构的特异性是高山特殊综合生态环境长期作用的结果。同时,也是高山植物对高山环境的高度适应。最后,对这一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进行了探讨。目的是引起国内研究者的关注,促进我国高山植物功能生态学的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0多年来 ,高山植物的分布、分化及进化一直引起植物学家的广泛兴趣。原则上 ,每种植物在生态需求、分布式样、繁育系统及传播机制等方面都有其独特性。因而 ,人们要问 ,高山植物对同一生存环境 (如冰期的寒冷气候 )的反应在多大程度上能表现出一致性 ?随着分子系统学的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AFLP(amplified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s)分子指纹技术的应用 ,高山植物的发育生物地理学 (phylo geography)已成为当今植物系统发育及居群生物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正是在这种背景下 ,首届国…  相似文献   

10.
高山植物的光合生理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山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强辐射、低温和干旱环境的影响。近年来,大气CO_2浓度上升和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日益明显,影响着高山植物的光合生理。本文综述了强辐射、低温和干旱等高山环境因子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大气CO_2和温度上升对高山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并提出未来高山植物光合生理的研究热点主要是开展不同地域的高山植物光合特性研究,环境因子交互作用对高山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研究,不同植物的光合特性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差异,模拟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增高对高山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建立数学模型预测全球气候变化对高山植物动态的影响以及通过长期定位研究探索不同生长阶段高山树木的光合特性。  相似文献   

11.
江豚染色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豚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浅海和河湾的无背鳍豚。其分类学研究[b]、说明该属中有多个种。分布在我国沿海和长江中的江豚,过去曾被认为与日本的江豚同属一种,命名为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有关它的染色体组型  相似文献   

12.
在’99昆明世博园里有一座大温室,其中的高山植物展厅格外引入注目。可很少有人知道它是我国第一个高山植物展厅,并且一举成为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栽培高山植物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室内高山植物展地之一。 1998年2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与云南省园艺博览局正式签署了大温室高山植物展厅的地面造景和植物引种布展合同。按合同规定,要在不到一年半的  相似文献   

13.
高山植物是在高海拔地区或树线以上高山气候条件下生长的植物物种的总称,是植物长期适应高山恶劣环境而高度特化的结果。高山植物的类群主要包括多年生禾草、莎草、非禾草的垫状植物、苔藓、地衣等。有些高山植物也是药用植物。高山植物为了生存和繁殖种群,必须适应严酷的高山环境,包括低温、干旱、强紫外辐射和较短的生长季。从植株形态、器官解剖结构、光合作用、元素利用等方面阐述高山植物的基本特征及其适应高山环境的内在机制。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环境下,研究高山植物对环境的响应和适应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果蝇的唾腺染色体是一种由数千条核蛋白纤维丝形成的一束巨大染色体。唾腺染色体上呈现出许多染色深浅不同、粗细各异的横纹,清晰可辨。正是这些横纹,代表了不同基因的分布。横纹的宽窄、疏密程度以及排列顺序和数目都具有种的特异性。 果蝇D.virilis属于Drosopbila亚属,Virilis种胁种群中的体型较大的黑色种,体长约  相似文献   

15.
两种小车蝗染色体C带核型研究(蝗总科:斑翅蝗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秋水仙素体内注射法取昆虫精巢,低渗处理,空气干燥制片法制作染色体标本,吉姆萨染色.首次对分布在广西的小车蝗属Oedaleus两个种隆义小车蝗Oedaleus abruptus(Thunberg)和红胫小车蝗Oedaleus manjius Chang染色体核型和C带带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小车蝗的染色体摹数、性别决定机制、染色体组式、染色体着丝粒类型和着丝粒C带等方面有着相同的特征,结构异染色质在染色体组中的总含量也比较接近;染色体是端部着丝粒和染色体都含有着丝粒C带带纹上具有一致性.但在个体大小、相对长度值、性染色体、除着丝粒C带以外的其它C带分布类型方面都有明显差异.所得结果符合传统的形态学分类.研究结果为直翅目的物种亲缘关系、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有价值的生化遗传指标.  相似文献   

16.
从普通小麦Fukuho与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2n=4x=28,PPPP)Z559的衍生系中发现3558-2具有小穗数、小穗粒数和穗粒数多的优异性状.为了揭示衍生系3558-2优异性状的遗传特征,本研究对其与小麦品种京4841间的282个F2单株的穗长、小穗数、小穗粒数、穗粒数等穗部相关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和QTL定位.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小麦穗部相关性状都符合数量性状特征.利用单标记分析将穗部相关性状的QTL主要定位于小麦1 A染色体上,同时发现在小麦的2A、5B和5D染色体上也有QTL分布.通过加密标记重点构建了1 A染色体短臂的遗传连锁图,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解析了小麦1AS染色体上的穗部相关性状的QTL效应,发现在1A染色体上存在与穗长、小穗数、小穗粒数和穗粒数相关的重要QTL各1个,解释变异度分别为14.41%、5.15%、14.84%和10.87%.本研究发现在3558-2的1 AS染色体上成簇分布着涉及穗长、小穗教、小穗粒数和穗粒数重要性状的QTL,这一结果对指导进一步研究与利用3558-2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蒙古长爪沙鼠染色体组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蒙古长爪沙鼠标准G带染色体的核型 ,提供可靠的细胞遗传学的背景数据。方法 雌、雄各 3只成熟长爪沙鼠 ,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 ,制片、镜下观察分裂中期的淋巴细胞。随机计数 10 0个分裂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确立长爪沙鼠体细胞染色体数目。选择 10个典型细胞测量染色体基本数据 ,建立标准G带核型。结果 长爪沙鼠染色体数为二倍体 ,4 4条染色体 ,可划分A、B、C、D、E、F六组。中着丝点区域的 11对 ,主要分布A、C、E三组中 ;近中着丝点区域的染色体 5对 ,主要分布B组中 ;端着丝点区域的染色体 5对 ,主要分布D、F组中 ;x为第 6号中着丝点染色体 ,y为端着丝点的区域染色体大小在 14号与 15号染色体之间。结论 长爪沙鼠染色体为 2n =4 4 =2× 11m +2× 5sm +2× 5t+(x)m +(y)t  相似文献   

18.
赤麂(Muntiacus muntjak vaginalis)是一种小型的亚洲麂,在形态上和另一种小麂(Muntiacus reevesi)形态相似,但赤麂分布更广,更靠南方。核型研究发现,赤麂的染色体数目是哺乳类动物中最少的,二倍体染色体数为6(♀)和7((?)),而小麂的二倍体染色体数为46条。过去有人根据染色体G带的形态和DNA的碱基序列等资料认为,小麂的46条染色体在长期生物演化过程中,经过染色体的融合而演  相似文献   

19.
长鬣蜥的染色体组型和减数分裂联会复合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蕊芳  贺维顺 《遗传学报》1993,20(3):211-215
本文报道长鬣蜥(Physignathus cocincinus)有丝分裂染色体及C-,Ag-带以及减数分裂联会复合体核型。染色体数2n=36,NF=48,核型组成为12V+24m(V为双臂大染色体,其中No.2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m为微小染色体)。结构异染色质主要分布在小染色体上。一对Ag-NORs分布于第2对亚中着丝粒染色体末端。  相似文献   

20.
绿绒蒿属分类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绒蒿属(Meconopsis Vig.)是罂粟科中较大的一属,全属共有49种,除1种产西欧外,其余均分布于东亚的中国喜马拉雅地区。我国产38种。 绿绒蒿是著名的观赏植物,以其花大、色泽艳丽、姿态优美而著称,是高山植物中最引人注目的花卉之一,常与另一些高山植物共同组成绚丽多彩的高山植被,早为国内外学者所引种栽培。有些种类入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