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究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NE4(EDSV NE4)毒株对昆明小鼠的感染特性。方法用106TCID50攻毒量的EDSV NE4株对4~6周龄的KM小鼠进行攻毒试验,同时以正常尿囊液接种作为阴性对照。用荧光定量PCR对小鼠组织及粪便中的EDSV进行检测,同时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法对小鼠组织切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和抗原定位。结果 EDSV攻毒对小鼠的采食情况产生一定影响,但并未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攻毒组小鼠可产生针对EDSV特异性的抗体,HI抗体滴度可高达212,阴性对照组小鼠体内抗体检测为阴性;攻毒后小鼠大部分组织器官如肝脏、子宫、肾脏、肺脏等与攻毒7 d后粪便中均可检测到EDSV,阴性对照小鼠所有受检组织中均未检测到病毒;EDSV攻毒未能引起小鼠组织的病理学变化,攻毒后不同时间内,可在子宫、肺脏、肝脏、肾脏中可检测到阳性信号,最为典型的定殖位置是子宫腺体上皮细胞及肌层细胞的胞质中。结论 EDSV NE4株可以感染KM小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3,PCV3)对BALB/c小鼠的感染情况。方法将雌性BALB/c小鼠分为两组,实验组感染PCV3组织毒,对照组接种同样剂量的PBS。感染后每天观察小鼠状态,并在第0,3,7,11和14天采血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和ELISA检测。实验结束后,对所有动物进行安乐死和剖检,对心脏、肝、脾、肺、肾、脑和淋巴结取样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并制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选择PCR检测阳性组织进行PCV3CAP基因测序分析。结果PCV3组织毒感染小鼠不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病毒可在感染早期的血清中检测到,病毒含量最高的器官是肝脏和脾脏,PCV3感染小鼠后核酸序列未发生变化。随着感染时间的增加血清中抗体水平逐渐升高。结论PCV3可以感染BALB/c小鼠,并在小鼠体内增殖。本研究结果为猪圆环病毒3型致病性的研究以及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建立了蜱传脑炎病毒(tick-borne encephalitis virus, TBEV)感染的动物模型,为筛选抗TBEV药物提供合适的工具。选取BALB/c小鼠,经皮下注射途径接种TBEV,观察其感染症状、体重及生存率。检测小鼠脑、脾、肾组织中TBEV抗原分布、病毒滴度、组织病理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干扰素β(interferon β,IFN-β)mRNA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感染小鼠出现弓背、后肢瘫痪的症状;与未感染病毒的小鼠相比,感染小鼠的体重及生存率显著降低;TBEV抗原分布在小鼠的脑、脾、肾组织;脑组织中病毒滴度高且发生病理改变;感染鼠脑、脾、肾组织中TNF-α与IFN-β mRNA的表达水平呈动态变化。本文采用皮下注射攻毒途径成功建立了TBEV感染的BALB/c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4.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irus,SFTSV)是新发传染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致病病原,为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的一种新型病毒。为了分析SFTSV感染Balb/C小鼠和金黄地鼠引起的免疫病理反应,本研究采用两个攻毒剂量组分为高剂量组(105 TCID50),低剂量组(103TCID50),以及溶剂对照组,并采用经静脉、肌肉、脑、和腹腔4种途径分别进行攻毒。在攻毒后不同时间点取血样,应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细胞亚群,Real-time PCR实验检测血液中病毒RNA拷贝数,悬浮芯片实验检测血浆中IgG和IgM抗体水平。在攻毒后第14d处死动物,收集心、肝、脾、肺、肾、小肠、肌肉和脑8种组织器官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改变。研究结果显示,SFTSV可感染Balb/C小鼠和金黄地鼠,在攻毒后第7d检测到病毒特异性IgM和IgG,其中IgM在第7d达到峰值后下降,IgG在攻毒后第14d达到峰值。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病毒感染Balb/C小鼠和金黄地鼠的肝组织和肾组织出现明显病变。本研究揭示SFTSV可以感染不同品系的啮齿类动物,引起相似的免疫抗体反应和组织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H7N9禽流感病毒小鼠感染模型。方法 1×108,1×107或1×106TCID50H7N9禽流感病毒原液(A/Anhui/1/2013)滴鼻感染BALB/c小鼠。主要观测指标:临床症状、死亡率、病理变化、病毒载量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被感染的小鼠表现为竖毛、弓背、体重下降;病理表现为间质性肺炎,感染后第2天开始在呼吸道脱落细胞中检测到病毒;免疫组化或病毒分离方法在肺、肾、脑、肠、脾等组织检测到病毒;感染后14 d在小鼠血清中血凝抑制试验特异性抗体效价达到160;淋巴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增多。结论 H7N9感染BALB/c小鼠模型与人类禽流感感染疾病的基本特征相似,为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及药物疫苗的研发提供了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6.
我们先前用rAAV8-1.3HBV静脉注射C57BL/6小鼠成功地制备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模型。为了探讨不同品系的小鼠对rAAV8-1.3HBV静脉注射是否具有不同反应,本研究比较了C57BL/6和BALB/c小鼠静脉注射重组病毒后外周血中HBV抗原和抗体水平、病毒载量和肝脏组织HBcAg表达情况,以及不同剂量重组病毒注射与这些指标的关系。将低(4×109 Viral genome,vg)、中(4×1010vg)和高(4×1011vg)三种剂量的rAAV8-1.3HBV通过尾静脉注射至C57BL/6和BALB/c小鼠,分别利用ELISA和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清中的HBV抗原、抗体水平以及HBV DNA,利用免疫组化检测肝脏组织HBcAg的表达。结果发现,对于C57BL/6小鼠,三种不同剂量rAAV8-1.3HBV注射均可造成100%小鼠出现HBV持续感染;血清HBsAg、HBeAg和HBV DNA以及肝组织HBcAg稳定表达超过8个月,其表达水平随重组病毒注射剂量的增加而升高,高剂量注射时可造成超过40%的肝细胞感染HBV,血清中HBV DNA可达105 IU/mL以上;未检测到针对HBV的抗体。对于BALB/c小鼠,三种不同剂量rAAV8-1.3HBV注射也可造成100%小鼠出现HBV持续感染;血清HBeAg和HBV DNA以及肝组织HBcAg稳定表达超过8个月,但是血清HBsAg在重组病毒注射2周之后显著下降甚至消失;在中剂量注射组的BALB/c小鼠血清中检测到低水平的Anti-HBs;血清HBeAg和肝组织HBcAg的表达水平随重组病毒注射剂量的增加而增高,并且各剂量组表达水平均高于C57BL/6小鼠,高剂量注射时可造成超过50%的肝细胞感染HBV。本研究表明,低至4×109 vg剂量的rAAV8-1.3HBV注射即可造成C57BL/6和BALB/c两种品系小鼠出现HBV持续感染,并且HBV复制水平随重组病毒注射剂量增加而增高;BALB/c小鼠对HBV的免疫反应强于C57BL/6小鼠,可以产生针对HBsAg的体液免疫反应而使血清HBsAg转阴,但无法清除携带HBV的肝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不同免疫状态的小鼠对禽流感病毒的易感性,并探讨可能的原因.方法 四种免疫状态的小鼠,无菌BALB/c小鼠,SPF级BALB/c小鼠,SCID小鼠和nude小鼠,以10TCID50的禽流感病毒50μL感染小鼠,观察小鼠的体重变化,存活率,各组织脏器的病毒分布,肺组织的细胞因子变化和肺组织病理病变.结果 四种小鼠均能感染禽流感病毒,其中,无菌小鼠对禽流感病毒H5N1的易感性最低,存活率最高.并且病毒在无菌鼠体内病毒的复制水平最低,细胞因子TNF-α,IL-12,MIP2,GATA3,IFN-a/β在感染后表达水平最低,其中第7天最低.结论 无菌小鼠能感染禽流感病毒,但是相比较SPF级BALB/c小鼠,SCID小鼠和nude小鼠,其易感性最低,可能与病毒在组织内的低复制和细胞因子的低表达均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试验前期已经证实,用单链抗体(sc Fv)-绿脓杆菌跨膜区(ETA)-酵母DNA结合结构域(GAL4)表达的蛋白(简写为SEG蛋白),SEG能与含sh RNA(short hairpin RNA)的质粒(p RNATU6.3-sh RNA)结合形成复合物SEG-sh RNA,并靶向运送该质粒进入感染狂犬病毒(Rabies virus,RV)的细胞,抑制RV复制。本研究用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小鼠模型,进行SEG-sh RNA复合物小鼠体内靶向性运送si RNA(short interfering RNA)和抑制RV复制的研究。【方法】用已建立RV CVS-24株小鼠肌肉注射模型进行试验。取50 LD_(50) CVS-24攻毒,在攻毒后12 h尾静脉注射SEG-sh RNA,流式细胞仪检测SEG-sh RNA的体内靶向性;同样方法攻毒后,尾静脉注射SEG-sh RNA,连续4 d,攻毒后第5天小鼠脑组织用q RT-PCR、RT-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其中RV的含量;统计小鼠存活率;并检测小鼠体内IFN-α含量,从而分析SEG-sh RNA在体内的抗病毒作用。【结果】结果表明仅在RV攻毒小鼠的注射部位检测到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表达,未注射RV的腿部及脑、肝、脾、肾均无GFP表达,说明SEG-sh RNA可靶向RV感染细胞运送sh RNA。攻毒后第5天脑组织q RT-PCR结果表明靶向药物组比病毒对照减少4.88倍(3.9/0.8);RT-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染色试验结果表明使用SEG-sh RNA组病毒量明显少于病毒对照组;且攻毒后13 d,动物存活率达50%,而病毒对照100%死亡。检测小鼠体内IFN-α未见升高。【结论】以上试验表明SEG蛋白在小鼠体内靶向运送含sh RNA的质粒到感染组织细胞;对小鼠体内RV有明显抑制作用,因此可以用于狂犬病毒感染的特异辅助性救治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宿主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在病毒的感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实验观察了不同免疫缺陷小鼠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差异。方法使用六个品系的近交系小鼠,经乙醚麻醉后进行滴鼻攻毒,分析其在病毒感染后存活率、体重变化和肺组织病理改变的异同。结果感染H1N1病毒的6种小鼠在观察的14d内,野生型的C57BL/6小鼠感染开始体重缓慢下降,感染后期有所回升,有半数存活;BALB/c小鼠和四种免疫缺陷品系小鼠感染病毒后体重随病情发展快速下降,死亡率均为100%。野生型C57BL/6小鼠感染初期为较弥漫的间质性肺炎,后期病变逐渐局限;BALB/c小鼠和四种免疫缺陷品系小鼠感染病毒后出现弥漫的中重度间质性肺炎,细支气管上皮有变性坏死,但炎症细胞明显少于C57BL/6小鼠。结论在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初次感染中固有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分别在感染的初期和后期起主要作用,宿主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影响着甲型H1N1病毒感染和预后。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OCLN)是否影响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在BALB/c小鼠体内的复制。构建慢病毒表达载体pLVML-Myc-bOCLN-linker-GFP-IRES-Puro,连同辅助质粒pSPAX2和pMD2.G共同转染至HEK-293T细胞中,转染48 h后收集OCLN-GFP慢病毒悬液并测定其滴度,同时以pLVML-Myc-Mcs-linker-GFP-IRES-Puro载体包装的慢病毒作为阴性对照(GFP);将4-5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A(0 d)、B(4 d)、C(8 d)、D(10 d)、E(15 d)五组,每组6只,分别注射5×107 IU OCLN-GFP和GFP慢病毒悬液,连续注射两次,间隔48 h,第二次注射后96 h时以1.68×105 TCID50/只BVDV攻毒BALB/c小鼠,分别于攻毒后0、4、8、10、15 d时,解剖小鼠并采集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小肠等组织,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相似文献   

11.
与鸡胚培养制备的流感疫苗相比,细胞制备的疫苗具有免疫原性好、生产不受鸡胚限制等优点。但目前流感病毒株在细胞上产量较低,成为疫苗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现就用于制备细胞适应性高产株主要的3种方法,即连续传代、随机突变构建病毒突变体和病毒重配的研究进展,以及突变位点对病毒增殖的影响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2.
由H5N1流感病毒引起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在禽类之间广泛传播。当人类接触这些禽类时,可能会被感染并产生严重的呼吸道症状,且死亡率高达60%。血凝素(hemagglutinin,HA)是H5N1病毒中和抗体的主要抗原,为了便于对病毒的HA突变进行研究,根据HA遗传基因的差异远近,所有的H5病毒株都被划分在20个分支内。对于H5N1病毒进化的研究在禽流感疫苗的研制、禽流感大流行的预防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现对禽流感、H5N1病毒特征、血凝素的结构功能、H5N1病毒的分支以及病毒进化的研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桦褐孔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食管癌细胞EC-109、EC-9706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等表型的影响。方法:用桦褐孔菌乙酸乙酯提取物处理食管癌细胞株EC-109、EC-9706,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平板克隆实验分析桦褐孔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桦褐孔菌乙酸乙酯提取物可显著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增殖,并降低肿瘤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显示,桦褐孔菌提取物可将食管癌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并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结论:桦褐孔菌乙酸乙酯提取物可抑制人食管癌细胞株的增殖和克隆形成,阻滞细胞周期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抗食管癌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微弧氧化和碱处理对多孔钽表面性状、生物相容性和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微弧氧化和碱处理多孔钽片后,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微孔数量、表面钙磷沉积和接触角。植入钽片修复兔颅骨缺损模型,在4周和12周观察骨愈合情况。结果扫描电镜显示处理组表面有更多的微孔和钙磷沉积以及更小的接触角(P<0.05)。植入多孔钽片后,所有动物均生长良好,伤口愈合佳。CT观察多孔钽片和周围骨组织耦合良好;钙黄绿素标记检测显示12周时有新生骨长入多空钽材料内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4周时多空钽材料内部有新生血管,12周时有骨小梁长入材料内部。结论微弧氧化和碱处理能改变多孔钽材料表面形状,处理后多孔钽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15.
旨在构建S-亚胺还原酶(S-IRED)和葡萄糖脱氢酶(GDH)在大肠杆菌中的一菌双酶共表达系统,实现辅酶NADPH的再生,高效合成手性仲胺。利用无缝克隆的手段设计构建一种单质粒双启动子共表达系统,以全细胞为催化剂催化手性仲胺S-2-甲基吡咯烷(S-2MP)的合成,并研究温度、pH及有机溶剂对双酶反应的影响。成功构建了S-IRED和GDH的重组共表达质粒,实现了S-IRED与GDH在大肠杆菌中的胞内共表达,以亚胺2-甲基吡咯啉(2MPN)为模式底物,以工程菌全细胞催化手性仲胺S-2MP的合成,在低辅酶添加时催化手性胺的产率和光学纯度均高于95%。该双酶共表达体系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37℃和pH 8,10%以下的甲醇对双酶反应有正向促进作用。大肠杆菌胞内双酶共表达系统的构建实现了辅酶NADPH的原位再生,降低了亚胺还原酶催化合成手性胺的成本,为手性胺的规模制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李剑  李丕龙 《生物技术》2019,(1):11-15,22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获得具有甲基转移酶活性的重组MBP-SUV39H1蛋白。[方法]通过在大肠杆菌中同时表达异染色质蛋白1(HP1)与重组MBP-SUV39H1蛋白的方法,实现了MBP-SUV39H1的表达,采用his亲和纯化与分子筛Superdex200(SD200)两步分离纯化方案,并利用质谱和ELISA检测MBP-SUV39H1的甲基转移酶活性。[结果]利用大肠杆菌成功表达了MBP-SUV39H1融合蛋白,经纯化后目的条带单一,并具有良好的甲基转移酶活性。[结论]纯化的具有甲基转移酶活性的MBP-SUV39H1可用于抑制剂筛选等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表达Cyto-Keima蛋白的宫颈癌细胞系HeLa及小鼠原代神经元,作为新的细胞自噬评价体系。方法:包装pCDH-Cyto-Keima慢病毒,感染HeLa细胞和小鼠原代神经元,采用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Cyto-Kei?ma蛋白在HeLa细胞和小鼠原代神经元中的表达情况,用已知自噬诱导剂和抑制剂处理细胞,检测该体系对自噬的响应。结果:感染Cyto-Keima慢病毒48 h后,通过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表达Cyto-Keima蛋白;在Earle平衡盐溶液或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处理下,HeLa-Cyto-Keima细胞和Cyto-Keima原代神经元自噬水平明显增强;在自噬抑制剂巴弗洛霉素A1和氯喹处理下,细胞自噬水平明显降低。结论:构建了基于Cyto-Keima蛋白的细胞自噬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低免疫原性猪脱细胞真皮基质(PADM)与抗菌肽RV-23的复合材料,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将抗菌肽RV-23分别以1、5、20μmol/L的浓度加到直径6 mm、厚约1 mm的低免疫原性PADM上,制备复合材料;菌落计数分析实验检测复合材料的抗菌能力;溶血实验检测复合材料对红细胞膜的裂解能力;CCK-8实验检测复合材料对真核细胞的细胞毒性;Tricine-SDS-PAGE检验RV-23的稳定性。结果:制备了PADM与抗菌肽RV-23复合材料;活菌计数实验表明复合材料对大肠杆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并随着抗菌肽浓度的升高不断增强;溶血实验表明PADM能有效降低RV-23裂解红细胞膜的能力,增加血液相容性;CCK-8实验显示PADM能够有效降低RV-23的细胞毒性,复合材料对人表皮角化细胞HaCaT和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几乎没有毒性;Tricine-SDSPAGE实验结果显示复合材料抗菌肽RV-23稳定性较好。结论:PADM/RV-23复合材料比较稳定,不仅具有较强的抗菌性,而且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和极低的细胞毒性,有望成为新型创伤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9.
李翠  王庆海  陈超  温海峰 《生态科学》2019,38(3):133-142
为明确蔡家河湿地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与地上植被和土壤因子的关系,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萌发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对芦苇群落, 野艾蒿群落和林下杂草群落3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种子库密度, 物种组成, 地上植被以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蔡家河湿地3种植被类型的土壤种子库密度分别为(7725±1286) 粒•m-2, (2535±556) 粒•m-2和(5085±984) 粒•m-2; 物种数量分别为36种, 28种和39种。3种植被类型土壤种子库的物种丰富度以及多样性均高于地上植被, 并且3种植被类型间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的相似性高于地上植被, 说明土壤种子库比地上植被具有更高的稳定性。芦苇群落的种子库密度, 物种多样性指数以及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物种组成的相似性均高于野艾蒿群落和林下杂草群落。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有机质是影响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的主要土壤因子, 在土壤水分以及有机质含量高的芦苇群落中含有大量湿生植物种子, 但在水分和有机质含量低的野艾蒿和林下杂草群落未发现柳叶菜(Epilobium hirsutum)、马先蒿(Pedicularis resupinata)、问荆(Equisetum arvense)等湿生植物的种子。因此, 蔡家河湿地土壤种子库已出现一定程度的退化, 芦苇群落土壤种子库可用作退化湿地植被恢复的种源, 在植被恢复时要满足种子萌发对土壤水分和有机质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动物模型中软骨下骨和关节软骨的病理改变特征。方法 采用三种SD大鼠骨关节炎模型,将24只6月龄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对照组(Sham,n=6),前交叉韧带切除手术组(ACLT,n=6),木瓜蛋白酶关节腔注射组(Papain,n=6),以及卵巢切除术组(OVX,n=6)。造模后8周取膝关节,胫骨平台行Micro-CT扫描分析,关节软骨行甲苯胺蓝染色、Mankin评分,比较软骨下骨和关节软骨改变情况。结果 造模操作后8周,不同OA模型的软骨破坏程度有所不同。ACLT和Papain组软骨破坏比较严重,OVX组软骨变化较轻。所有OA模型中的软骨下松质骨均发生改变,OVX组相对于Sham对照组,软骨下骨微结构显著疏松,而ACLT组与Papain组相对于Sham对照组,软骨下骨微结构没有显著改变,但相对于OVX组,有显著性差异。三种OA模型的软骨下骨板厚度都较Sham组减少。结论 三种动物模型软骨下骨和关节软骨都发生明显病理改变,并且改变有所不同。不同OA模型代表不同病理,预示着软骨下骨所发挥的作用有所不同,这为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型OA发生发展的机制,以及将软骨下骨作为OA治疗的可能靶点提供了更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