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2 毫秒
1.
水貂自咬症病因RAPD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咬症是危害笼养水貂的一种慢性疾病, 造成水貂自咬创伤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和毛皮质量。文中从遗传基因角度探讨水貂自咬症的发病原因在国内外尚属首次, 采用RAPD 技术分别对正常水貂和自咬水貂样本进行了分子水平的遗传结构分析。从100 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6个重复性好的标记引物, 对60只水貂群体(健康与患病)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标记研究。结果表明, 26个引物扩增出105条带, 其中29条带呈现多态, 多态率为27.62%。不同引物扩增出的DNA 片段在健康与患病水貂群体中的分布频率不同。水貂群体间相似系数为0.8471, 遗传距离(变异)指数为0.1529。引物S356(序列为CTGCTTAGGG)扩增出健康与患病水貂互不相同的条带, 如在患病水貂群体中扩增出的1000 bp左右的DNA 片段, 可初步作为区分健康和患病水貂群体的分子遗传标记, 逐渐剔除自咬水貂个体, 达到净化水貂群的目的, 减少水貂饲养业的经济损失, 为今后水貂的分子育种及其疾病的预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RAPD和ISSR标记分析青麻种质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检测来自全国11个省(市)的48份青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青麻资源利用和育种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在48份青麻种质资源中,17条RAPD引物扩增出191条带,多态条带比率为87.43%;9条ISSR引物扩增出82条带,多态条带比率为88.89%,扩增产物片段大小都在0.1~3.0kb之间.两种分子标记的结果呈显著正相关(r=0.80).基于UPGMA聚类,野生种和栽培种各自聚为相应的类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使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标记建立标准化的布氏田鼠封闭群遗传质量控制分子标记库。方法使用高盐沉淀法从鼠尾中提取布氏田鼠基因组DNA。采用40条PRAD引物对布氏田鼠封闭群进行PCR扩增,琼脂糖电泳分离条带,参考标准分子量标记计算条带大小,并使用多态位点数、单态位点数以及多态位点比率评价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结果筛选出8个能获得清晰稳定扩增条带的RAPD标记。这8个RAPD标记检测到的多态位点数存在明显差异。8个引物得到的遗传多态位点的数据之和能揭示种群的遗传结构。结论本实验建立了检测布氏田鼠封闭群遗传结构的RAPD标记。  相似文献   

4.
以随机扩增多态DNA(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RAPD)标记方法对航天搭载得到的矮化早熟高粱突变体进行遗传特性分析,利用适合玉米的引物对高粱进行引物筛选,从31种随机引物中共扩增出4条多态性片段,反映出突变体的遗传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白鲢和鳙鱼的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鱼类外周血细胞都有核的特点,采用从冷冻和低渗双重处理分离的细胞核提取基因组DNA.以此法获得的白鲢和鳙鱼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和Operon公司生产的OPN和OPM两个组共40个随机引物,对这两种鱼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确定了对这两种鱼基因组相关区域可进行随机PCR扩增的有效引物,特别是哪些可产生种群内或群体的RAPD遗传标记,即可产生个体特异性和群体特异性RAPD带谱的引物.讨论了RAPD遗传分子标记在鱼类遗传,特别是遗传多样性研究,和鱼类种质资源评估和管理中的应用前景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的分子标记方法-随机微卫星扩增多态DNA (RMAPD)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机微卫星扩增多态DNA(RMAPD)是利用随机引物和微卫星的上游或下游引物一起作为该扩增的引物,在Taq DNA聚合酶、MgCl2、dNTPs和模板DNA等共同作用下进行PCR扩增的一种新型分子标记方法。其核心是RMAPD引物的有效性问题。通过对西农萨能奶山羊群体RMAPD电泳检测、数据统计分析及验证实验等证明RMAPD的引物是有效的。通过与微卫星和RAPD标记比较,发现RMAPD标记在扩增引物、扩增程序和重复性等方面区别于微卫星和RAPD标记;它是RAPD标记的一种广义的延伸,但又不完全等同于RAPD标记。因此,确定RMAPD是一种新的分子标记方法。该方法也具有DNA标记的特点,在群体遗传结构和亲缘关系分析以及标记辅助选择等遗传育种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草鱼种质相关SRAP及SCAR的分子标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al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 SRAP)技术分析野生草鱼和家养草鱼,筛选与草鱼种质退化相关的分子遗传标记.共进行88对引物组合的检测, 产生标记数目共计905个.依据标记在群体中出现的频率和变化规律,共筛选出2 1个可能与种质相关的特异性标记,对这些特异性标记进行测序并将测序结果进行BLAST分析 .发现测得片段中有8个片段在GenBank中找到同源性较高的序列,而其他片段与数据库中序列的相似性较低.根据序列信息分别设计了3对引物.用这3对引物分别对草鱼三个群体进行 PCR扩增,分别产生了SCAR1(308 bp)、SCAR2(66 bp)、SCAR3(114 bp)3个扩增带.采用大样本对这3个标记进行验证,发现其中SCAR1在家养群体中呈现阳性,在野生群体中为阴性,可区分出这两种群体.以SCAR3为引物在174条家养群体中得到目的片段,在26个家养群体没有扩增出条带,分布频率为87%;在100个野生群体中有6个个体检测到该条带,分布频率为6%.以SCAR2为引物在野生群体中完全扩增出目的条带,淡水中心群体中有7条扩增到条带,前洲群体中没有扩增出条带,标记在家养种群中的分布频率为96.50%.因此SCAR1可作为草鱼家养群体的一个重要的分子遗传特征指标,为进一步进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动物学报 54(3):475-481,2008].  相似文献   

8.
虎杖种质资源的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RAPD、ISSR和SRAP标记对26份虎杖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在22个引物中有17个引物(77.3%)扩增产物具多态性,多态性水平相对较高.22个引物共得到98条扩增DNA片段,其中90.8%具有多态性.每个多态性引物平均可扩增出5.24个多态性片段.聚类分析表明,利用BAPD、ISSR和SRAP技术相结合可将全部供试材料区分开,26份材料在Gs值0.54水平上全部聚为一类,以所有材料间的平均遗传相似遗传系数0.71为阈值,将其分为11类.虎杖种质资源在分子水平上确实存在较大遗传差异,RAPD、ISSR和SRAP标记可作为构建虎杖DNA指纹图谱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9.
利用ISSR和RAPD标记,对名邛台地野生油茶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60条简单重复序列引物中筛选出16条引物,在65份样品中共扩增出213条带,其中多态位点为203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5.31%;从30条寡居核苷酸引物中筛选出8条引物,共扩增出105条带,其中多态性位点94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9.52%。结果表明:名邛台地野生油茶种质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ISSR和RAPD标记可以应用于油茶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以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RAPD)分析了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两个养殖群体的群体内及群体间遗传关系,并探讨了该技术在种群鉴定中的应用。RAPD引物筛选结果表明,所测试的20个随机引物中(Table 1),除一个引物未扩增出任何片段外,其余19个引物均扩增出1~11个大小不等的片段,长度大部分在500—3000bp之间,共扩增出220个片段,平均每个引物产生55个片段。两群体间共有片段70条,大部分引物的扩增产物具有种间多态性,种群间相似系数为0.727。以筛选的引物对两种群不同个体(Fig.1,Table 2)及种群混合样品(Fig.2,Table 3)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引物在扩增图谱上表现很大差异:奥利亚罗非鱼不同个体间表现为一致的扩增图谱,种内相似系数达1000,显示了其种群内遗传变异的缺乏;尼罗罗非鱼种内相似系数为0.827,个体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多态性;两个种群间的相似系数分别为0.767和0.742,表明种间有较高的同源性,遗传距离为0.235,略低于国外的报道.此外,两个养殖群体间的扩增图谱比较也暗示了遗传渐渗现象的存在。实验表明,RAPD标记可以作为一种可靠的遗传标记,用于不同鱼类种群的鉴定,RAPD分析方法是一种快速,简便且行之有鼓的鉴定鱼类种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水貂自咬症个体分子鉴定引物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自咬症是危害笼养水貂(Mustla vison)的一种慢性疾病,其特征是阵发性神经高度兴奋、反复自咬身体后躯和尾部、对外界刺激敏感。常因外界刺激引起高度兴奋发作,干扰兽群繁殖。若咬伤部  相似文献   

12.
枇杷栽培种的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lnorphic DNA)分析技术,对江苏省常绿果树研究中心16个枇杷(E.japonic Thunb Lindl)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了分析,从5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9个引物,可从各个品种的基因组DNA扩增出谱带,总数为233个,其中多态性DNA片段176个,公共性DNA片段57个,表明这些枇杷品种间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根据DNA片段的电泳结果,计算出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及遗传距离,应用UPG—MA方法建立了品种遗传关系的系统树,将16个品种分成5类。从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个随机引物能从各个品种的基因组DNA扩增出DNA片段,在16个枇杷品种中2个引物扩增出19个DNA片段,其中3个为公共,16个为多态性或单态性DNA片段。这些结果可为枇杷品种鉴定、分类、亲缘关系确立及品种选育中杂交组合亲本选配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目前在蕈菌研究中的酯酶同工酶标记,RAPD标记,RFLP标记,AFLP标记,简单重复序列标记和电泳核型等分子标记和生化标记在蕈菌遗传育种、菌株鉴定、遗传多样性研究、亲缘关系和基因定位等方面的研究、应用现状,包括原理、应用领域及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利用RAPD、ISSR和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50个西瓜枯萎病菌株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1个RAPD引物、21个ISSR引物和21对AFLP引物分别对供试菌株扩增出113、134和389条带,三种分子标记的遗传相似系数比较一致,均可揭示西瓜枯萎病菌的遗传变异特点。三种分子标记产生的聚类分析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其中RAPD类群与生理小种和地理来源之间均不存在明显关系;而AFLP和ISSR类群与生理小种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与菌株的地理来源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基于RAPD、ISSR和AFLP对西瓜枯萎病菌遗传多样性的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RAPD、ISSR和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50个西瓜枯萎病菌株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1个RAPD引物、21个ISSR引物和21对AFLP引物分别对供试菌株扩增出113、134和389条带,三种分子标记的遗传相似系数比较一致,均可揭示西瓜枯萎病菌的遗传变异特点。三种分子标记产生的聚类分析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其中RAPD类群与生理小种和地理来源之间均不存在明显关系;而AFLP和ISSR类群与生理小种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与菌株的地理来源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10种冬青属植物遗传多样性RAPD和AFLP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APD和AFLP技术,对10种冬青属植物基因组进行DNA片段扩增,以研究该属种间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在RAPD分析中,通过对100种10个碱基随机引物的筛选,发现11种引物能得到多态性较高扩增产物,11种引物共扩增出301条多态性条带,多态率为98.63%.在AFLP分析中,3对选择性引物组合均扩增出了丰富的多态性片段.利用RAPD和AFLP技术分析,结果按UPGMA类平均法进行聚类,聚类结果显示冬青和代茶冬青,木姜冬青和浙江冬青以及光枝刺缘冬青与毛枝三花冬青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7.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研究鸡的遗传多样性,不仅能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同时对起源进化、分类鉴定及遗传育种等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目前DNA水平鸡的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重点介绍了DNA分子标记的特征;概括了在鸡遗传多样性分子标记的方法,包括微卫星分子标记(SSR)、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随机扩增多态性标记(RAPD)、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RFLP)和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SNP)。本文综述了最近有关鸡DNA水平的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在系统学、遗传结构、生物地理等研究中的应用情况;提出在研究鸡遗传多样性时,可根据研究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The tufted duck (Aythya fuligula, Anatidae) is widespread in the Palaearctic across Northern Eurasia. Birds breeding in Northern and Eastern Europe are highly migratory, while populations from Western Europe are partially migratory or resident.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genetic variation within and between ducks breeding in Latvia and migrants sampled in North West Russia and Belarus. The technique of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was applied using five random primers (ol-1, ol-9-12). Genetic variability was measured for all tufted ducks investigated and for different sub-populations from various regions. Individual genetic structure and genetic variability was higher in ducks collected from Latvia. Gene diversity of amplified DNA bands in birds of Latvian origin was 24% with 80% polymorphism. Means of gene diversity and polymorphism for tufted ducks sampled in other countries varied from 12 to 14% and from 27 to 40%, respectively. A high number of unique bands characterized ducks breeding in Latvia. The oligonucleotide primers used in this study were suitable to analyze differences among tufted ducks of different origin. Possible explanations for the variation observed among the studied duck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限制性长度多态性(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简单重复序列(SSR)等不同类型分子标记在草莓指纹图谱构建、品种鉴别、遗传多样性、进化、遗传作图以及相关性状的标记等方面的应用,分析了草莓分子标记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