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飞虱虫疠霉分生孢子在桃蚜体壁上的附着与入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明光  徐均焕 《菌物系统》2002,21(2):T001-T002
用飞虱虫疠霉(Pandora delphacis)初级分生孢子接种桃蚜(Myzus persicae),24h内定时取样,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孢子的萌发及其对寄主体壁的入侵。结果表明,附着到蚜体表面的孢子在4h内有30-40%已萌发产生芽管,少数是呈叉状分枝的营养生长型芽管。且侵染性芽管的孢子部分孢入体壁蜡质层中,显示孢子有分泌物产生并作用于寄主体壁。接种10h内,侵染性芽管通过顶端膨大的附着胞或直接穿透入寄主体壁。到24h时,产生侵染性芽管的孢子全部侵入寄主体内,寄主体表仅留下少数未萌发的孢子或营养生长型芽管。初级分生孢子在蚜体表面很少产生次级分生孢子,说明桃蚜是适合该菌侵染的寄主。陷入寄主体壁的孢子不因若蚜蜕皮而被去掉,表明该菌对成蚜和若蚜都具有侵染力。  相似文献   

2.
球孢白僵菌在红火蚁体表侵染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Bb04菌株分生孢子对红火蚁Beauveria bassiana 工蚁体壁的侵染过程。结果表明: 分生孢子多分布在红火蚁工蚁节间膜、胸部的褶皱、气门、体壁的凹陷部位、刚毛窝附近, 以及着生较密刚毛的足上。萌发的分生孢子在节间膜以及体表缝隙、刚毛窝及刚毛稀少的凹陷部位、胸部褶皱和足胫节处入侵。分生孢子在附着12 h后开始萌发, 接种后18 h附着在节间膜处的孢子首先侵入成功, 接种后24 h刚毛窝附近孢子萌发入侵, 接种后60 h胸、腹和足等部位的孢子均成功穿透侵入表皮。分生孢子可以直接以芽管侵入表皮, 也可以产生附着胞再侵入。  相似文献   

3.
绿僵菌侵染小菜蛾体表过程的显微观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采用扫描电镜研究了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体表结构对绿僵菌入侵行为的影响及绿僵菌的侵染过程。结果表明: 绿僵菌孢子在小菜蛾体表萌发后可形成附着胞,寄主体表结构影响形成附着胞的快慢、多少及穿透体壁时芽管长度, 在平缓结构区和刺状结构区比嵴状结构区更易形成附着胞,且芽管较短。在所有结构区,LF68菌株穿透芽管均短于LD65菌株的芽管。接种后7 h,分生孢子在小菜蛾体表开始萌发,LF68与LD65菌株分别于接种后10 h和13 h出现侵染构造穿透体壁。  相似文献   

4.
李伟  甘雅玲  盛承发 《昆虫学报》2007,50(2):202-206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努利虫疠霉Pandora nouryi (Remaudière & Hennebert) Humber初生分生孢子接种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后孢子萌发、入侵以及菌体突破虫体的整个侵染过程。结果表明:附着于虫体表面的初生分生孢子在3~5 h后即有60%以上的萌发率,萌发的孢子形成芽管或产生球形或棍棒状的附着胞;12 h后大部分孢子均已萌发,并成功入侵寄主虫体;接种60 h后,呈掌状分枝的假根首先从桃蚜胸部的腹面突破虫体长出体外,明显区别于新蚜虫疠霉Pandora neoaphidis (Remaudière & Hennebert) Humber假根突破虫体的位置;假囊状体不多见,且仅分布于蚜虫身体两侧,这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努利虫疠霉产孢对湿度条件要求较高的生物学现象。  相似文献   

5.
赵晶  朱刚  黄园  张荣  胡小平  孙广宇 《菌物学报》2012,31(4):548-559
利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从组织细胞学水平系统研究了冠盘二胞Marssonina coronaria在苹果抗、感病品种叶片上的侵染过程及侵染后寄主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冠盘二胞的侵入和定殖过程可以分为6个阶段:孢子萌发与芽管形成、附着胞形成、侵入细胞角质层、在叶肉细胞内产生吸器、菌丝在叶肉细胞间和细胞内扩展、分生孢子盘形成。随着菌丝扩展,受侵寄主细胞出现细胞壁加厚,细胞壁降解,质壁分离,叶绿体内淀粉粒、嗜饿颗粒积累,叶绿体基粒片层瓦解,线粒体空泡化等现象。在不同抗性的苹果品种上,分生孢子萌发率差别不明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结合曲利苯兰和荧光素钠两种染色方法的优点,从显微角度研究了尖角突脐孢菌(Exserohilum monoceras)两个菌株X-27和HN-14在稗草和水稻上萌发和侵染行为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寄主稗草上,接种4h后尖角突脐孢菌孢子开始从一端或两端萌发形成初生芽管;10h后芽管顶端膨大形成附着胞,附着在寄主表面,两端萌发的孢子约90%一端败育,仅一端形成成熟附着胞;在接种后24h内成熟附着胞形成率与接种时间成正相关,24h后趋于稳定;16h后在成熟附着胞下方受侵染的细胞内指状吸器开始形成,随后发育为掌状吸器;接种36h后菌丝在组织表面扩展形成网状,同时稗草叶片上显现叶斑病症状,部分菌丝能在细胞间蔓延扩展。在非寄主植物水稻上,同样观察到孢子萌发产生芽管,但是萌发起始时间滞后大约4h,初生菌丝分枝明显减少,且未能观察到附着胞和吸器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张挺峰  王睿  刘长仲 《昆虫学报》2020,63(6):744-750
【目的】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是世界性的重要农业害虫,给豆类作物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在前期筛选已获得豌豆蚜致病菌长孢蜡蚧菌Lecanicillium longisporum TF-2菌株的基础上,检测了该致病菌分生孢子对豌豆蚜的毒力效用及侵染方式,以期为利用昆虫病原真菌防治豌豆蚜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离体叶片饲养法检测在不同浓度长孢蜡蚧菌TF-2菌株孢子悬浮液(1.0×10~3~1.0×10~7孢子/mL)中浸渍后对豌豆蚜成虫的致病力;应用扫描电镜和体视显微镜观察豌豆蚜成虫接种TF-2菌株(1.0×10~7孢子/mL)后长孢蜡蚧菌TF-2菌株侵染症状和侵染过程。【结果】不同浓度长孢蜡蚧菌TF-2菌株分生孢子浸染豌豆蚜成虫致病力随分生孢子浓度升高而逐渐增强,侵染后6 d对豌豆蚜成虫的半致死浓度(LC_(50))为3.26×10~4孢子/mL,最高浓度分生孢子(1.0×10~7孢子/mL)对豌豆蚜成虫的半致死时间(LT_(50))为2.92 d。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接种后24 h,TF-2菌株分生孢子在豌豆蚜成虫体表皮萌发形成芽管和附着胞;接种后48 h,芽管伸长在复眼、触角基部、足基节、腹末生殖节等部位形成网络结构;接种后96 h,菌丝布满整个虫体,新的分生孢子产生。【结论】长孢蜡蚧菌TF-2菌株对豌豆蚜成虫具有较强的致病力,扫描电镜观察揭示了其分生孢子在其虫体上的侵染过程,结果为进一步应用昆虫病原真菌进行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作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过程,简称“病程”。病程可分为三个时期,即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了解这三个时期中的病源、环境、寄主三者的相互关系,在病害防治上是有重要意义的。侵入期病菌渡过休眠期之后,菌体迅速产生各种繁殖器官,形成各种孢子。孢子成熟后,借风、雨、气流或自身动力传播。遇到适宜的寄主、又有适宜的温湿条件就能萌发,如果是真菌便伸出芽管,芽管的顶端形成“附着器”,附着器下伸出侵入丝,随即侵入寄主并初步建立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揭示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对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的致病机制,并探索盲蝽生物防治的有效方法.[方法]本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白僵菌菌株Bb-Ⅷ对中黑盲蝽成虫的侵染过程.[结果]接种白僵菌后,其分生孢子在中黑盲蝽的体壁褶皱、凹陷处或虫体连接部位附着;接种16 h后分生孢子萌发产生芽管,并借助机械压力和酶的作用侵入中黑盲蝽体壁;36-72 h时,菌丝体相继侵入中黑盲蝽的肌肉组织、脂肪体和肠体绒毛内,并在昆虫血腔内进行出芽或分隔生殖;接种48 h后中黑盲蝽死亡,虫体内的菌丝体伸到体外并萌发成气生菌丝和分生孢子,继而布满虫体.[结论]白僵菌的附着受中黑盲蝽体表物理结构的影响,其分生孢子在接种48 h内完成对中黑盲蝽的寄生并最终导致虫体发病死亡,表现出较强的致病力.菌丝入侵的机械破坏力和酶类的水解作用是白僵菌对中黑盲蝽的重要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10.
黑星病菌在苹果叶片上的发育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苹果黑星病菌在苹果叶片上发育过程。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接种后12 h 分生孢子即可萌发并形成附着胞,统计结果显示其孢子萌发率在6 h和12 h分别为83% 和95%,附着胞形成率在12 h和24 h 分别为93% 和95%。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黑星病菌侵入以后在寄主角质层下和表皮细胞之间扩展、定殖并可形成子座。接种后12d,病菌开始从子座上产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顶端每产生一个单生的分生孢子就形成一个环痕并延伸其长度。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主要沿叶脉形成,在叶片上呈网状扩展,此时叶片表现明显的病害症状。  相似文献   

11.
12.
A study of four species of Erysiphaceae (Uncinula salicis, Podosphaera leucotricha, Erysiphe cichoracearum, and Microsphaera diffusa) revealed that the binucleate stages of the ascocarp are initiated in a similar manner to those of Diporotheca rhizophila Gordon & Shaw. The “appendages” developing on immature ascocarps are considered to be receptive hyphae. Appendages characteristic of mature ascocarps are produced much later. Lysis of certain centrum cells occurs, and asci are initiated from some of the remaining binucleate centrum cells. Resorption of centrum cells by the asci is supported by this investigation, corroborating Björling's earlier studies on Erysiphe graminis.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