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云南省小黑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玉兵  杜凡  曹顺伟   《广西植物》2006,26(3):261-267
小黑山自然保护区有野生种子植物170科787属2195种。分析表明该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复杂,联系广泛。热带性质的属有506属,占总属数的68.6%,温带性质的属有224属,占总属数的30.4%。热带性质的种890种,占总种数的40.9%,温带性质的种有1267种,占总种数的58.3%。表明该地区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性质,同时深受热带植物区系的影响。植物区系来源主要由东亚成分、热带亚洲成分(印度—马来西亚成分)、中国特有成分三部分融合而成。特有现象明显,有东亚特有科5科,中国特有属6属,中国特有种778种,占种总数的35.8%,而云南特有种有355种,占中国特有种的45.6%。保护区还拥有众多的珍稀濒危植物。  相似文献   

2.
云南昭通北部地区种子植物区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06年实地采集的4500余号标本,从科、属、种水平对昭通北部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和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该地区种子植物种类丰富,成分复杂,有159科640属1864种.(2)种子植物区系表现出明显的温带性质.北温带分布属127属,泛热带分布属99属,东亚分布属93属,热带亚洲分布属54属,4种类型共占总属数的60,94%,是该区种子植物区系主要来源.(3)该区植物区系较之滇中高原的小百草岭更近于华中植物区系的梵净山,应隶属于中国-日本植物亚区之华中区系,而与云南的大部分地区明显不同.(4)该区有中国特有科1科珙桐科,东亚特有科10科、中国特有属27属、中国特有种1063种,特有种的比例高达57%.丰富的特有成分,表明该区植物区系的古老性和独特性.该区植物区系具有深刻的热带亚洲的历史背景,而现代植物区系总体上已经是东亚植物区系中的华中植物区系性质.  相似文献   

3.
地处滇中南的无量山地区迄今计有种子植物207科,1026属,2540种。其中有东亚特有科10个,中国特有属27个,无量山特有种67个。这一地区不仅植物种类丰富,而且特有现象较为显著。在对科级特有现象进行较细致的研究后,本文认为无量山具有的较多的分类系统上隔离的东亚特有科反映了该地作为东亚古老植物区系的一部分,其地质历史与整个东亚是一致的,且与东亚植物区系的发端密切相关。属的特有现象表明,地处中国特有属高频率中心区云南腹地的无量山,却没有相应的高比例中国特有,说明我国高频率区的特有程度质和量上不是均一的,在此之外存在一些次级中心区;无量山明显处于滇西北、滇东南两大中国特有属多样性中心之间。种的特有现象中,中国特有种的各亚型显示了这里区系的亚热带性质;67个特有种所隶属的属的分布区类型的分析表明了由热带性质向温带性质的过渡,而较低的特有种比例,说明无量山的地理隔离程度并不高,时间也不长。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在对德夯风景名胜区种子植物进行多次野外调查及查阅相关资料文献的基础上,从科、属、种层面、不同特殊生境类型,并与邻近地区进行比较,综合分析探讨德夯的植物区系特征,深入揭示该区植物区系的性质和地位,为该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以及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德夯种子植物类群丰富,该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54科710属1 626种,分别占武陵山地区种子植物科、属、种总数的94.48%、83.43%、54.00%,分别占湖南省种子植物科、属、种总数的73.33%、54.20%、33.46%。(2)该区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科含12个分布区类型,属含14个,种含15个,科和属的地理成分均以泛热带分布型所占比例最高,种的地理成分以中国特有分布型所占比例最高;特有现象明显,该区含7个东亚特有科、2个中国特有科,27个中国特有属,588个中国特有种,其中含39个华中特有种,29个武陵山地区特有种和6个德夯特有种。(3)该区植物区系成分随生境不同出现分化,台地、悬崖、谷地3种代表性生境区系成分差异明显,和邻近的壶瓶山、小溪、乌龙山3个地区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总体上,德夯风景名胜区植物区系具有东亚植物区系特征,在武陵山地区植物区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那坡县种子植物区系的特有现象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地处桂西南的那坡县迄今计有种子植物174科,889属,2201种。其中东亚特有科5个,中国特有属15个,那坡特有种39个。这一地区不仅植物种类丰富,而且特有现象较为显著。在15个中国特有属中,1属为那坡本地的的特有属,4属为苦苣苔科植物。中国特有种的各亚型以及39个那坡特有种所隶属的分布区类型的分析均表明,该植物区系具有强烈的热带亚洲特色。石灰岩山地的特有文化发展则是那坡植物区系的另一个显著特征,这种特有化发展在苦苣苔科中表现得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粤东代表山地铜鼓嶂的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结果表明,铜鼓嶂植物区系种类丰富,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63科598属1166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5属6种,被子植物158科593属1160种,含有16种广东省新记录植物。铜鼓嶂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区系中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同时也受到温带成分一定程度的影响,铜鼓嶂植物区系与热带植物区系联系强于温带地区。铜鼓嶂特有科仅有大血藤科(Sargentodoxaceae)1科,中国特有属8个,在种的水平上特有现象很强,中国特有种515种,占44.9%,其中中国温带一热带亚热带特有种25种,中国热带亚热带特有种490种(包括广东特有种9种,粤东特有种6种)。  相似文献   

7.
A Study on Aroids in Gaoligong Mountain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黎贡山是云南与缅甸北部交界的山脉。这一地区的植物区系深受科学界的注意。由于地形险峻,自然植被保存完好,但研究的也较少。高黎贡山是特有现象最丰富的地区。这里有天南星科植物58 种,属于11个属,以南星属为主,含35种。天南星科植物中,10种为高黎贡山所特有,6种为分布到高黎贡山的云南特有种,7种为分布到高黎贡山的中国特有种。植物地理学研究表明高黎贡山的植物区系是东亚植物区系的一部分,是东喜马拉雅植物区系的起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8.
广西植物区系的特有现象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文统计了广西植物区系的特有属和特有种.分析了广西植物区系的特有现象.结果表明.广西植物区系有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61个.占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总数的23.7%;其中广西本地特有属12个.特有程度仅次于有15个省级特有属的云南。广西植物区系共有696个被子植物特有种.隶属于104科285属.它们有着强烈的热带亚热带性质.石灰岩山地的特有化发展则是广西植物区系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在696个特有种中.有230种为石灰岩山地专性特有种。这种石灰岩的特有化发展在苦苣苔科中表现得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元江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实地考察和标本采集鉴定的基础上,对云南省元江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的组成、分布区类型和区系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有种子植物166科835属2 080种,其中,裸子植物3科4属8种;被子植物166科835属2 072种;种子植物区系表现出热带向亚热带过渡,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种子植物区系为东亚植物区系,隶属于中国一喜马拉雅植物亚区,起源上受热带亚洲植物区系影响很大;特有类型丰富,有东亚特有科3科,中国特有属5属,中国特有种647种.  相似文献   

10.
无量山种子植物区系的特有现象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地处滇中南的无量山地区迄今计有种子植物207科,1026属,2540种,其中东亚特有科10个,中国特有属27个,无量山特有种子67个,这一地区不仅植物种类丰富,而且特有现象较为显著,在对科级持有现象进行较细致的研究后,本文认国无量山具有较多的分类系统上隔离的东亚特有科反映了该地作为东亚古老植物区系的一部分,其地质历史与整个东亚是一致的,且与东亚植物区系的发端密切相关,属的特有现象表明,地处中国特有  相似文献   

11.
高黎贡山南段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热点地区之一,迄今计有野生种子植物192科878属2 807种.这一区域不仅植物的种类丰富,而且特有现象较为显著.其中东亚特有科8个、中国特有属17个、中国特有种1 085个、云南特有种305个、高黎贡山南段特有种82个.特殊地质历史和生态环境,使得高黎贡山南段既保留了许多古老特有成分,又孕育了许多新生特有成分.  相似文献   

12.
云南石林地区石灰岩山地种子植物区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云南石林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世界地质公园。分析了云南石林地区石灰岩山地植物区系从科到种的 组成特征。调查统计分析的植物共有维管植物147科533属889种,其中种子植物占133科508属846种。 种子植物科级区系成分中,以亚热带科为主,暖温带科次之。属级区系成分中,热带分布属占优势,占总属数 的56.2%,温带分布属也占近三分之一,这表明该植物区系的过渡性即亚热带性质。在其种级区系组成中,中 国特有种有328种,占总种数的40%,其次是东亚分布种和热带亚洲分布种。石林石灰岩山地种子植物区系, 从科到种的组成都充分说明了该植物区系的亚热带性质及组成上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3.
The floral composition of Yunnan is conspicuously linked to the biogeographical history of this extremely species-rich province in southwestern China. The floristic compositions of three representative regions in Yunnan were compared to reveal their variation with geography. From southern Yunnan, 4150 native species (including subspecies and varieties) from 1240 genera and 183 families of seed plants were recognized. From central Yunnan 3389 native species from 1095 genera and 167 families of seed plants were recognized. From northwestern Yunnan 6807 native species from 1296 genera and 166 families of seed plants were recognized. Although these three floras across Yunnan are similar in familial composition,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floras of southern and northwestern Yunnan are low at the generic and specific levels. The flora of northwestern Yunnan is dominated by families and genera with cosmopolitan and north temperate distributions, while the flora of southern Yunnan is dominated by tropical families and genera. Northwestern Yunnan is composed largely of temperate genera, of which the highest proportion has a north temperate distribution. In contrast, southern Yunnan has mainly tropical genera, of which most have a tropical Asian distribution. The flora of central Yunnan is a combination of southern and northwestern Yunnan. These three floras might be derived from a common Tertiary tropical or subtropical East Asian flora, but the geological history of each region has influenced its flora, and they have remained divergent since the late Tertiary. The flora of northwestern Yunnan has evolved with the uplift of the Himalayas and by gradual proliferation of mainly cosmopolitan and north temperate floristic elements, while the flora of southern Yunnan has evolved with extrusion of the Indochina block and the influence of mainly tropical Asian elements.  相似文献   

14.
在对植物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长江中游(湖北、湖南为主)的植物区系、植被、生物多样性保护及保护对策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根据两省土著种子植物名录统计,本区共有202科1476属7037种(包括种下等级),其中裸子植物7科30属64种;被子植物196科1445属6973种。以鄂湘为代表的华中区分布类型复杂、物种丰富、起源古老,而且特有的科、属、种多,特有度高。北温带木本植物属高度集中,体现了长江中游具有古第三纪.泛北极植物区系的代表性。拥有众多的东亚特有属、东亚.北美间断分布属和中国特有属,它们既是本地植物区系的特色,也代表了中国植物区系的核心。本地中山以亮叶水青冈(Fagus lucida)为主的阔叶林系第三纪.泛北中生落叶阔叶林的后裔。在植被区划上,本区属于常绿阔叶林区域,包括北亚热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及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两个植被地带。后者分为北部典型常绿阔叶林亚地带,南部含华南植物区系成分的常绿阔叶林亚地带。本区主要的自然植被类型(以原生类型为主)有171个类型(相当于群系formations)。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三个层次上(物种、群落、景观)对保护现状、特点、保护方针和策略等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种子植物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沈显生  张小平 《植物研究》1997,17(4):413-420
安徽省有种子植物2,498种,隶属于898属,163科,其中裸子植物6科、13属、18种;单子叶植物26科、211属、593种;双子叶植物131科、674属、1,887种。安徽植物区系隶属于华东植物区和华北植物区,基本上属于温带性质,特有现象较明显,地理联系主要与东亚联系密切,水平与垂直替代现象也较明显。此区系起源时间不晚于第三纪。安徽植物区系可以划分为5个小区:皖南山地小区,大别山山地小区,沿江江淮丘陵小区、淮北平原小区和淮北丘陵小区。  相似文献   

16.
云南是生物多样性高度富集的地区,其植物种类占中国植物种类的一半以上,几乎包含了欧亚大陆的各种主要植被类型,其错综复杂的生物区系是如何形成与演化的,这个基本问题目前尚未得到解决。本文结合云南的历史地质事件,从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上对云南植物区系的起源与演化研究进行了介绍。研究发现,云南植物区系具有一个远古的热带起源背景,在第三纪热带、亚热带性质的东亚植物区系基础上,随着喜马拉雅的隆升,世界性和北温带植物区系成分在北部地区渗透、迅速形成大量物种,使北部地区演化成为现今以世界性和北温带分布的科、属占优势的温带植物区系;在南部地区,因印度支那地质板块向东南亚逃逸,热带亚洲成分渗透、发展,演化成为以热带亚洲成分为主的热带植物区系;云南中部地区第三纪东亚植物区系成分有更多的保持与承袭。对云南南部、中部和北部植物区系系统发育关系(系统发育结构和β多样性格局)的研究支持了植物区系地理学上的推论。此外,思茅-兰坪(印度支那)地质板块自晚始新世以来发生顺时针旋转可能导致了云南西北部与云南东南部一些物种对应分布格局的形成;云南南部与东南部热带地区的植物区系可能因具有不同的地质背景和演化历程而发生了显著的生物地理分异。在晚第三纪各地质事件的影响下,云南植物区系在一个热带、亚热带性质的第三纪东亚植物区系基础上发生了歧化,演化成为现今的南-北、东-西生物地理分异明显的植物区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