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秋十月,气候宜人,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沉浸在一片节日的欢快之中。一九九四年是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65周年,也是古脊椎所的前身──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成立65周年;更重要的是古脊椎所几代人盼望已久并为之做出不懈努力的新标本大楼刚刚投入使用,中国古动物馆也同时开馆。所有这些,都是值得欢庆的大喜事.十月十八日,一个盛大的庆祝仪式在古脊椎所标本大楼一楼大厅举行。中国科学院周光召院长、徐冠华副院长及北京市有关领导莅临;周光召院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表示将加强对古脊椎所及本学科的支持。出席庆祝会的…  相似文献   

2.
栗静舒  彭菲 《人类学学报》2014,33(4):521-521
2014年6月9日~13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为古脊椎所)与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在宁夏灵武水洞沟遗址举办了"旧石器遗址野外发掘数字化技术研讨班",参加研讨班的人员除了有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古脊椎所的相关人员外,还有来自三峡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北大学、兰州大学、郑州大学、美国匹兹堡大  相似文献   

3.
正赵喜进先生于2012年7月21日仙逝,享年77岁。两年来一直想撰文纪念先生,但忙于各种事务,直到今天才得以动笔。我第一次见到赵喜进先生是1991年深秋的一天,当时他还在古脊椎所院落当中的一处平房办公。记得他办公室中间是一张大桌子,上面有些凌乱,摆放着各种东西,有书籍,有稿纸,还有化石。第一印象是赵喜进先生非常随和,笑眯眯地告诉我,在古脊椎所研究恐龙至少有一个  相似文献   

4.
古脊椎所布展组王原 (右3)与科博馆程延年博士 (右2)向台湾记者介绍千禧中国鸟龙2000年8月11日 ,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和坐落于台中市的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以下简称科博馆)联合主办的“与龙共舞———千禧龙年特展”隆重开展。这次参展的展品 ,包括了中国大陆古脊椎动物学开创以来采集的许多重要标本和根据标本所复制的模型。因为是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恐龙为主角 ,而且今年又是中国传统的农历“龙年” ,所以主办者给这次活动起了个响亮的名字“与龙共舞———千禧龙年特展”。展览将持续6个…  相似文献   

5.
《化石》2018,(4)
正笔者2005年有幸考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古脊椎所")攻读研究生,在金昌柱先生的悉心指导下,经过六年硕士和博士的不断锤炼和潜心学习,逐渐由一名对古生物懵懵懂懂的门外汉成长为对第四纪哺乳动物学略知一二的初学者,从心底深深地感恩安徽繁昌人字洞,因为我硕士和博士论文的研究材料绝大部分都产自这一第四纪早期重要的古人类活动遗址。  相似文献   

6.
魏涌澎 《化石》2010,(4):53-53
2010年8月2日至18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简称"古脊椎所")在北京举办了"21世纪中国首届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学专业培训班"。  相似文献   

7.
《化石》2018,(4)
正缘起弹指一挥间,安徽繁昌人字洞古人类活动遗址发现已经过去整整二十年了。人字洞遗址的发现是1998年开始启动的国家"九五"攀登专项"早期人类起源及其环境背景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这个攀登专项的缘起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学术背景。1985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和重庆自然博物馆的专家在重庆巫山县庙宇镇龙坪村龙骨坡发现  相似文献   

8.
叶祥奎 《化石》2012,(1):2-3
在《化石》杂志2011年第3期上,编辑部登了一则“启示”,说2012年是该杂志创刊40周年,号召有关人士和读者把“对《化石》的情愫记录下来,……与同好分享。”笔者是古脊椎所的老人,曾参与过《化石》的创刊和嗣后的编辑工作,对它的“来龙去脉”有‘定的了解,并知道一些有关它的“故事”,现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9.
致读者     
<正>亲爱的读者: 为了改进工作,提高刊物质量,使《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能更进一步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决定进行一次调查活动,请您在百忙中对本刊提出宝贵意见。来信请寄给本刊编辑部。 此致 敬礼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编辑部  相似文献   

10.
《化石》1981,(2)
在这次评选本刊1977—1980年优秀作品活动中,广大读者不仅积极认真地填写了推荐表,而且热情投书本刊,评论本刊之短长,文字与图片之优劣,对本刊今后如何改进工作、提高质量,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希望。语重心长,情真意切。这使我们感到,我们彼此虽从未见面,但却是心心相通的。为了促使刊物进一步提高质量,使编辑部真正成为读者的知心朋友(要得到读者的这项承认,是很不容易的),今特将其中一部分读者来信摘登如下;我们还将开辟“读者·作者·编者”专栏,并且长期坚持下去。——编者  相似文献   

11.
编辑部动态     
《生命世界》2005,(11):105-105
10月是北京最美的季节。国庆黄金周,本刊编辑部和经营部却并没有完全放假。10月1日和2日,在游人如织的北京植物园,本刊与植物园合作,在园内亚洲最大的室内温室前举行了两天杂志宣传、推广活动,本刊工作人员和现场的读者进行了互动和交流,并送出很多精美的小礼品。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中科院各研究所科研创新发展的队伍里,技术支撑系列作为科研创新工作的基础和平台,为科研创新活动提供了基本保障,他们运用自身专业的技术优势,发扬着甘于奉献的工作精神,默默无闻地为科研工作发挥着自身的能量。我作为中科院古脊椎所的一名普通的技术支撑人员,在技术室从事绘图工作。每天以古生物化石为模特,为科研论文绘制插图。在研究所的工作中深刻感受到中科院在创建知识创新工程生态系统中,以建设高水平的公共技术支撑平  相似文献   

13.
王春雪  周振宇 《化石》2008,(1):31-33
2007年3月初,我刚刚考入中科院古脊椎所,心里想终于有机会能够参加"皇家考古队"(地方高校对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尊称)的考古发掘了.  相似文献   

14.
丁抗 《生命世界》2005,(7):50-59
2005年5月19日至6月4日,著名的深海载人潜水器阿尔文的母船亚特兰蒂斯号科考船在东太平洋的加拉帕戈斯海域进行了最新一次科考活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丁抗博士参加了此次科考。应本刊编辑所约,丁抗博士将亚特兰蒂斯号和阿尔文的考察活动,以及他本人的活动和感受记录下来,并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本刊编辑。由于在船上任务非常繁重,丁抗博士只能抽时间记录,所以邮件有的时候几天都没有一封,而有的时候一天却有好几封。为了将当前世界上最前沿的深海科考原汁原味地呈献给读者,本刊编辑将这些邮件删去了称呼与落款,整理成文。文章保留了邮件中的专业名词,英文,仅在后面括号中进行了标注。另外,文中出现的日期均以收到邮件的时间为准,当地与北京有11小时时差。  相似文献   

15.
致读者     
本刊的版面,正如读者所见,已经改为大16开本。编辑部的组成也作了一些调整。在内容上,对某些栏目作了一些变动。本刊由王志均院士和吴襄教授于1957年创刊,是国内最早的一本综述性的刊物,一直受到读者的重视和欢迎。在文化革命结束后,经王志均院士等多方奔走,积极努力,成为最早复刊的学术期刊之一。从1986年至今,本刊主要由韩济生院士主持。在这一阶段,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例如经费短缺、编辑部搬迁、工作人员调整等等,韩济生院士在最困难的这一阶段,作了极富成效的工作,克服了种种困难,使本刊一直保持了它的崇高威望,受到读者的欢迎。如今王志…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简称:古脊椎所)标本馆最近收到来自柏林自然史博物馆(Museum fur Naturkunde Berlin)的交换藏品,一件始祖鸟(柏林标本)和两件翼龙(Rhamphorhynchus gemmingi和Pterodactylus kochi)模型。现已将新增交换标本整理入库,热诚...  相似文献   

17.
20 0 2年 11月 2 1日《生物学通报》常务编委会受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的邀请 ,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会议内容包括 :1)根据中国科协第 3届优秀科技期刊评选要求 ,确定本刊的有关著录规定。 2 )反馈读者调查表意见。 3)就本刊 2 0 0 3年稿件如何加强针对性、时效性进行具体落实 (如反映生命科学研究动态、网上生物资源、生物学热点问题等等 )。 4 )进一步落实 2 0 0 3年各栏目组稿计划。 5 )通过 2 0 0 3年第 3、第 4期稿件。会后 ,生物系广大师生借此机会与编委会成员见面 ,交流编者与读者、作者之间的经验与体会 ,并邀请了多名编委会专家作报…  相似文献   

18.
邓涛 《人类学学报》2022,(4):I0001-I0001
1982年8月,吴汝康、吴新智两位先生创办《人类学学报》,至今已经走过了40年的历程!作为以人类自身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有100余年的历史;其内容涉及人类、人类祖先以及人类近亲的灵长类的生物学、演化、行为、文化等特征或规律;相关研究人员分散在不同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因周口店发掘与研究建立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脊椎所),是中国古人类学及整个古脊椎动物演化研究的中心。与人类起源与演化相关的古人类化石研究、旧石器考古研究以及相关的体质人类学及灵长类研究一直是古脊椎所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强娟莉 《化石》2022,(4):60-63
<正>人字洞遗址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孙村镇的癞痢山上,是国家“九五”攀登专项——《早期人类起源及环境背景研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古脊椎所”)安徽课题组于1998年5月在繁昌进行地质古生物调查时所发现。人字洞遗址从发现至今已有24年,期间中科院古脊椎所组织发掘和科研队伍,通过多达十次的考古发掘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出土了数百件珍贵的早期人类加工、使用过的石器和骨器;通过生物地层学和磁性地层学的综合研究推断人字洞的地质时代为第四纪的早期,  相似文献   

20.
史建儒  董黎阳 《化石》2020,(1):51-53
正1992年,一封来自山西省永和县的信被辗转送到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从信上得知,民众在永和县桑壁镇附近的河沟中发现了脊椎动物化石。不久,古脊椎所派唐治路、尤海鲁等人到永和县桑壁镇进行了实地调查,在桑壁昕水河河床上发掘出了几具保存较好的爬行动物化石,经过吴肖春、刘俊研究,这批化石是一类主龙形类动物,其特征明显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