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大鼠海马CA3区的习得性长时程突触增强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本实验应用慢性埋植电极技术以电生理学结合行为学的方法,观察大鼠条件性饮水反应的建立、消退和再建立过程中,其海马CA_3区突触效应的变化规律。以刺激内嗅区的穿通纤维(PP)诱发的单突触的群体锋电位(PS)及群体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s)为指标,经叠加处理分析,发现随着条件反应的建立,海马CA_3锥体细胞出现突触效应的长时程增强(LTP),它随行为反应的实验性消退而消退,而在随后再次建立条件反应时,又重新出现;且无论此LTP达最高水平还是它的完全消退均超前于条件性行为反应的水平。又在一个实验日训练作业结束时PS并未立即随之增大,在24h内它随时间而发展,但到第4小时已达最高水平,且条件反应率是与PS的水平相应的,对PS与EPSPs的斜率进行相关分析表明,PS的变化主要是突触传递功效的变化。上述结果表明,海马CA_3区随着行为训练有习得性LTP产生。从其发神变化特点及其与条件性行为的关系,提示此习得性LTP极其可能是本实验中学习和记忆的展经基础。 相似文献
4.
每天训练作业结束后对动物进行一次电休克处理,较多的动物(4/6)虽用了比对照组约多一倍的训练次数,但仍未能产生长时程突触增强(LTP),相应地条件反应也未能建立;部分动物(2/6)的突触效应不受影响,能产生LTP,并相应地条件反应亦能建立,且 LTP 发展超前于条件性行为的发展。在条件反应巩固后给大鼠一次电休克,可使它的海马 CA_3区的习得性 LIP—时性地下降,条件反应率也相应地下降。经1—4h,LTP 完全恢复,条件反应率也相应地恢复到电休克前的水平。表明习得性 LTP 受影响,可使条件性行为随之相应改变。它为论证习得性 LTP 可能是记忆的神经基础之一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6.
海马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效应中的逆行信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马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现象的突触机制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其中特别是发展了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功能双向调控的概念,即观察了逆行信使的存在和作用,这对于理解和阐明学习、记忆的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重点介绍一氧化氮等所谓的逆行信使在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突触长时程增强形成与学习记忆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突触长时程增强(LTP)的形成与学习记忆有相似特征,将其作为记忆的一种模式加以研究,并深入探索LTP机制产生与静止突触的关系,长时程突触修饰与突触后神经细胞内Ca^2 的作用机制,学习行为后海马内出现的突触效能变化与行为学习之间的关系,以及BDNF对海马突触的LTP调节与长时记忆所涉及关于LTP的相关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8.
低频刺激诱发海马突触传递去长时程增强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和方法:以频率为1、3或5Hz,脉冲数为300或900,与高频刺激(HFS)时间间隔是20min或100min的低频刺激(LFS)作用于大鼠海马脑片,分别观察其对CA1区突触传递去长时程增强(DP)形成的影响。结果:HFS(100Hz,100脉冲的串刺激两串,串间隔30s)可诱发突触传递效率的长时程增强(LTP)。HFS经20min给予3Hz900脉冲的LFS可翻转LTP,产生DP,该作用可为NMDA受体阻断剂AP5(50μmol/L)所阻断,1Hz、5Hz、低脉冲数或与HFS时间间隔长的LFS,其诱发DP的效率减弱。结论:诱发海马CA1区DP的产生,对LFS的参数有较强的依从性。该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NMDA受体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东莨菪碱,印防己毒素对习得性长时程突触增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大鼠条件性饮水反应的建立、消退和再建立过程中,于海马 CA_3区记录电极部位微量注射 M-胆碱受体阻断剂东莨菪碱和 GABA 受体阻断剂印防已毒素,观察其对习得性长时程突触增强的影响。结果表明,东莨菪碱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印防已毒素则有明显的易化作用,同时相应地影响条件性行为;并发现习得性长时程突触增强的发展与变化是超前于条件性行为的发展和改变的。上述结果为进一步论证习得性长时程突触增强可能是学习和记忆的神经基础之一提供了证据,并提示海马 CA_3区习得性长时程增强的产生与保持有胆碱受体与 GABA 受体参与。 相似文献
10.
D-半乳糖合并Meynert基底核损毁对海马长时程增强和突触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D 半乳糖合并Meynert基底核损毁Alzheimer病 (AD)大鼠模型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变化。方法 :通过0 .96 %D 半乳糖致亚急性损伤及鹅膏蕈氨酸损毁Meynert基底核建立AD动物模型 ,应用行为学测试、电生理学方法和电镜观察 ,研究AD模型大鼠海马突触形态结构和长时程增强现象 (long termpotentiation ,LTP)的变化。结果 :①AD模型大鼠在Morris水迷宫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 ;②AD大鼠海马CA1区突触的数密度、面密度明显减少 ;③AD模型大鼠海马齿状回产生的LT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海马突触结构改变和功能可塑性的降低可能与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1.
在大鼠明暗分辨学习的建立和巩固过程中,通过与记录电极一起慢性埋植于海马CA_3区的注药管微量注射NMDA受体的特异性拮抗剂2-amino-5-phosphonovaleric acid(APV),观察对海马CA_3区突触效应及与之相关的习得性行为的影响。结果如下:(1)在动物经训练PS峰幅值刚增大至最高水平后,即在习得性LTP刚好形成后,每实验单元先于CA_3区注射AFV 1μl(2mmol/L),然后在药物有效作用时间内再进行训练,则PS峰值不能随训练而保持在最高水平,相反经8个实验单元,PS峰值降至实验前水平;相应地动物的正确反应率不能随训练而巩固,反而下降至10%以下。(2)在动物习得性LTP已形成并经一单元训练PS保持在最高水平后,于每实验单元训练前注射APV 1μl(2mmol/L),PS峰值同样不会随训练而保持在最高水平,经14个实验单元注药和训练,PS峰值逐渐降至实验前水平,相应地动物行为的正确反应率也降至10%以下,习得性行为消退,不过其消退速度比前一情况的动物为慢,说明习得性LTP发展情况不同,APV的作用效率有差别。结果表明:NMDA受体在习得性LTP的巩固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6—OHDA损毁背NE束对大鼠齿状回习得性长时程增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工作用6-OHDA损毁大鼠双侧背去甲肾上腺素束,其后在条件性饮水反应建立中检测齿状回(DG)的突触效应及条件反应的变化,以探查NE在习得性长时程增强形成中的作用。结果如下:双测背NE束注6-OHDA(12μg/4μl)后,DG的群体锋电位(PS)的峰幅值持续下降,注药后第6天下降至50±6.3%,第12天下降至28±6.5%。在第6-12天这段时间,每天给大鼠进行20次训练,经7d 140次训练,DG并无习得性LTP产生,条件性饮水反应也不能建立,这些结果提示DG的NE的正常水平对其习得性LTP的形成是必要的,并提示脑干的蓝斑核可能通过背NE束对海马DG的习得性LTP的形成起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噪声对海马CA3区神经元电活动及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用电生理学方法及电镜技术研究105dB(A)白噪声对海马CA3区神经元电活动及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鼠在强噪声暴露期间(5min),其神经元放电出现减频反应(占53.3%),增频反应(占20%)和基本无反应(占26.7%)。而强噪声定时重复暴露(每天1h共50天)后,单位放电频率极显著地低于对照组,以及高频单位消失而低频单位增加;同时,突触超微结构(大鼠和豚鼠)也出现小泡不集中于突触前膜和线粒体空泡化增多等不利于突触功能的变化。表明强噪声对海马CA3区神经元的影响是明显的,且以抑制性作用更为显著。本文结合本室以往工作进行讨论,认为噪声影响学习功能可能有通过影响海马的活动而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老龄大鼠海马CA_3区神经元的酶细胞化学改变及人参茎叶皂甙的抗衰老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实验应用酶细胞化学方法观察了老龄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的琥珀酸脱氢酶(SDH),酸性磷酸酶(ACPase)的衰老变化,同时对比观察了人参茎叶皂甙的抗衰老作用。实验数据由彩色显微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实验结果提示老龄时海马CA3区神经元SDH酶活性减弱,ACPase活性增强。而人参茎叶皂甙具有促进神经元SDH酶活性,降低ACPase活性的作用。本结果为老龄时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及人参茎叶皂甙延缓衰老提供了一定的酶细胞化学变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慢性应激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LTP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和方法:本研究采用一种多因素的21d慢性应激动物模型,以Y迷宫和LTP为指标,探讨慢性应激对运动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神经突触可塑性的影响。结果:长期慢性应激使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而且,使中枢海马齿状回LTP的诱生受到抑制。结论:慢性应激可能使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突触可塑性降低,并进一步影响到学习记忆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人参皂甙对老龄大鼠海马结构BDNF及Trk B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龄大鼠海马结构BDNF及Trk B蛋白表达的老龄性变化,同时对比观察人参皂甙对其改变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39只,分为青年组、老龄组、给药组(第17个月始饲以人参皂甙至27月龄)。采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方法对海马结构BDNF反应产物及Trk B蛋白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老龄组CA3、CA1区BDNF含量分别较青年组下降13.3%、10.4%(P<0.05);其给药组和老龄组相比变化不大(P>0.05)。齿状回从青年到老年变化不明显(P>0.05),但给药组比老龄组增加16.7%(P<0.01)。老龄组海马结构Trk B蛋白表达较青年组下调了99.7%;给药组较老龄组上调了78.5%(P<0.01)。结论老龄组海马结构BDNF及Trk B蛋白表达较青年组明显降低,而人参皂甙可明显上调齿状回BDNF含量和海马结构Trk B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