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广西盔甲鱼类化石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本文记述了产自广西泥盆系的两件盔甲鱼类标本,其一为 Tridensaspis magnoculus gen.et sp. nov., 代表了盔甲鱼目中的一个新科;另一为盔甲鱼属中一个新种 Eugaleaspis lianhuashanensis sp. nov. 文中结合前人对盔甲鱼类化石的记述资料,对盔甲鱼类的系统关系作了初步的分支分析,以期加深我们对盔甲鱼类系统关系的认识,使现有的盔甲鱼类化石资料,能为生物地理学分析中的分支-替代方法所应用.  相似文献   

2.
记一新的无颌类化石兼论多鳃鱼类的分类地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记述了云南宜良早泥盆世一新的无颌类化石,高棘四营鱼,新属、新种 (Siyingiu altuspinosa gen.et sp.nov)。在讨论中主要涉及鼻垂体凹的构造和多鳃鱼类的分类地位。笔者认为,多鳃鱼类和盔甲鱼类的鼻垂体孔位于鼻垂体凹的软骨成分中,它没有吸水的功能,只具感觉的功能。多鳃鱼目不应置于鳍甲鱼纲,而应放在头甲鱼纲的盔甲鱼亚纲中。在盔甲鱼亚纲中,南盘鱼不是接近于盔甲鱼目而是接近于多鳃鱼目。  相似文献   

3.
盔甲鱼类在华南的新发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言盔甲鱼类的首次发现与记述者刘玉海同志,已描述了二属三种,代表二新目、一新亚纲。云南曲靖早泥盆世翠峰山组(群)为盛产这类化石的著名地区。本文描述的硕大云南盔甲鱼(新属、新种),代表盔甲鱼类在翠峰山组西山村段的初次发现,因以往仅在其上的西屯段(即泥灰  相似文献   

4.
盖志琨  孟馨媛 《化石》2022,(4):33-39
<正>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硕士毕业生孟馨媛在盖志琨研究员的指导下,在专业学术期刊《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上在线发表了泥盆纪多鳃鱼类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报道了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东北部武定县中泥盆世艾菲尔期(大约3.9亿年前)海口组中发现的多鳃鱼类化石——东方鱼(Dongfangaspis),代表了迄今为止已知鳃囊数目最多的盔甲鱼类,  相似文献   

5.
记真盔甲鱼类两新属——兼论真盔甲鱼类系统发育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0  
本文记述了早泥盆世真盔甲鱼类两新属:憨鱼属(Nochelaspis)和翼角鱼属(Pterogonaspis).真盔甲鱼类是盔甲鱼类的一个单系类群,现有七属十二种,文中运用分支系统学原理对其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记述了云南曲靖地区下泥盆统地层中新发现的早期脊椎动物化石,它们是桂家屯组中的胴甲鱼类Yunnanolepischii,procondylolepisqujingensis,总鳍鱼类Youngolepissp.,以及徐家冲组中的盔甲鱼类Gantarostrataspisgeni。在化石描述的基础上,讨论了有关的生物地层对比问题,并对中国南方早泥盆世早期脊椎动物化石组合序列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本文记述了云南曲靖地区下泥盆统地层中新发现的早期脊椎动物化石,它们是桂家屯组中的胴甲鱼类Yummamolepis chii,Procondylolepis qujingensis,总鳍鱼类Youngolepis sp.,以及徐家冲组中的盔甲鱼类Gantarostrataspis geni。在化石描述的基础上,讨论了有关的生物地层对比问题,并对中国南方早泥盆也早期泥盆世早期脊椎动物化石组合序列进行了  相似文献   

8.
盔甲鱼亚纲(无颌类)的系统发育关系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基于对53个形态学特征的讨论,首次开展了无颌类儒甲鱼亚纲的简约性分析,获得了3 个最简约的分支图,其步长为126,一致性指数为0.508,保留指数为0.801。在此基础上,修订了盔甲鱼亚纲的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志留纪兰多维列世至温洛克世的汉阳鱼类、修水鱼类和大庸鱼类属于盔甲鱼亚纲的基干类群。在其余盔甲鱼类中,识别出3个大的单系类群, 分别是真盔甲鱼目、多鳃鱼目和华南鱼目。在盔甲鱼亚纲中,头甲背窗的起源至少发生了两次,一次在多鳃鱼目支系中,另一次在华南鱼目支系中。基于背窗特征而建立的大窗鱼类并不是一个单系类群。盔甲鱼类的年代分布指示该类群的两次辐射演化,分别是兰多维列世特列奇期基干盔甲鱼类和真盔甲鱼目的辐射演化,和早泥盆世洛霍考夫期多鳃鱼目和华南鱼目的辐射演化。  相似文献   

9.
潘江等同志的《中国南方早泥盆世无颌类及鱼类化石》一文记述了大量标本,这对了解我国早泥盆世鱼类(包括无颌类)的分布是很有帮助的,然而从古生物学的角度来说,也许很有些地方还值得探讨与商榷。其中关于贵州鱼(Kueichowlepis)我们最近在记述云南早泥盆世的北极鱼类一文中已有所讨论(印刷中)。目前这篇短文,仅就汉阳鱼(Hanyan-gaspis)提出以下探讨,因为这涉及到“武昌砂岩”是否产有异甲鱼类,和“武昌砂岩”的鱼群与中国其他地区早泥盆世鱼群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描述了甲泥盆世的3个属种,其中节甲鱼类Yuiangolepis liujingensis gen.et sp.nov. Buchhanosteus sp.及胴甲鱼类?Chuchinolepis sp.采自广西玉林。该3件标本均产自海相地层中,与海相无脊动物化古共生。还讨论了华南区几个主要产脊椎动物化石(包括脊椎动物微体化石)剖面的生物地层对比。  相似文献   

11.
云南文山大窗鱼(Macrothyraspis)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记述了产于云南文山古木早泥盆世坡松冲组华南鱼类大窗鱼一新种——长矛大窗鱼(Macrothyraspis longilanceus sp.nov.)。新种头甲呈头盔形,吻突与角均很发育,中背孔呈后缘前凹的桃形,头甲背面具一对蚕豆形的背窗,纹饰为细小的粒状瘤点,这些特征与属型种——长角大窗鱼(Macrothyraspis longicornis)相似。但新种吻突特别长,约为头甲中长的2 倍,眶孔背位,两个背窗之间脑腔和迷走腔区域相对较宽,两个侧向延伸的角向后倾斜,末端不前翘等,与属型种区别明显,应为该属的一新种。  相似文献   

12.
皖北志留纪盔甲鱼类的新发现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文记述了盔甲鱼类的一新属种——珍奇秀甲鱼(Geraspis rara gen. et sp. nov.),它代表—新科(Geraspididae fam. nov)。头甲及其后覆盖鳞片部分呈正常连接。主要特征为:间带短,角呈狭长的三角形,伸向后方。侧背沟靠近头甲中背线。鳞为小而密集的菱形。  相似文献   

13.
滇东南早泥盆世无颌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文中记述了华南鱼类两个新属,即 Gantarostrataspis gengi gen. et sp. nov. 和 Gumuaspis rostrata gen. et sp. nov.,同时对含鱼层的时代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记述了盔甲鱼类三岔鱼科 (sanchaspidae) —新属 Antiquisagittaspis 并对含鱼层时代作了对比;同时对中背孔和盔甲鱼类的生活环境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15.
云南早泥盆世多鳃鱼类的新发现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本文记述1976年在云南东部新发现的多鳃鱼类化石,计一新科、二新属、三新种。并进一步探讨了前中背孔、松果区、骨甲等的功能和特征。  相似文献   

16.
湘西早志留世溶溪组无颌类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本文记述了在湖南西部早志留世 Llandovery 期溶溪组发现的多鳃鱼目—新科——大庸鱼科 (Dayongaspidae fam. nov), 其标本代表了中国迄今为止地质时代最早的海生早期脊椎动物化石,并进而论证了中国的盔甲鱼类发生在近岸浅海地区,而不是大陆淡水盆地,其时代为前早志留世.扬子区是这类无颌类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17.
多鳃鱼类一新属及该类鱼感觉沟系统的变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记述了云南曲靖早泥盆世翠峰山组西山村段多鳃鱼类一新属种,变异坝鱼(Damaspis vartus gen.et sp.nov.)文中讨论了多鳃鱼类头甲背部感觉沟系统的基本模式,它的变化和变异。从这个基本模式出发笔者认为三岔鱼科和多鳃鱼科有许多重要的特征相近,似乎应把三岔鱼科和多鳃鱼科隶属于同一个高一级的分类单元即多鳃鱼目,而不应把三岔鱼科置于“华南鱼目”。“华南鱼目”是根据了解还不多的华南鱼属建立的,有些勉强,建议暂不采用。文中首次指出多鳃鱼类的感觉沟系统存在变异现象并认为在确立新类型时,变异是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