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条槭愈伤组织的再生体系建立及其没食子酸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愈伤组织诱导途径,建立了快速高效的茶条槭再生体系。成熟种子在MS+1.0mg·L^-1 6-BA的培养基中萌发,以茎段作为外植体,在WPM+0.002-0.01mg·L^-1 TDZ+0.1mg·L^-1 6-BAR培养3周诱导形成愈伤组织,诱导频率平均为98.0%。愈伤组织转入WPM+0.01mg·L^-1 TDZ+0.1mg·L-^1 6-BA培养基中得到再生芽,分化频率为42.0%,平均每块愈伤产生再生芽10个左右。转到WPM+0.3mg·L^-1 IBA的培养基上的再生芽均可生根并长成完整植株,小苗移栽成活率达到89.0%。实验还建立了愈伤组织中没食子酸的提取和HPLC检测方法。对深绿色愈伤组织连续培养2个继代后,没食子酸含量达到2.8%。  相似文献   

2.
婺源绿茶嫩叶用MS培养基(加IBA 2mg/L,6-BA 4mg/L)进行茶叶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茶叶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与茶氨酸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NH4^+/NO3^- 1.0/60.0mmol/L、K^+ 100.0mmol/L、Mg^2+ 3.0mmol/L、H2PO4^- 3.0mmol/L、蔗糖30.0g/L、水解酪蛋白2.0g/L条件下,茶叶细胞生长量和茶氨酸积累量均达到最高值;提高培养基中蔗糖和水解酪蛋白浓度可使细胞对数生长期和稳定期得到延长,从而有利于茶氮酸积累;H2PO4^-浓度主要影响细胞生长速率和茶氨酸积累速率的同步性,低H2PO4^-浓度环境中茶氨酸积累速率峰值滞后于细胞增长速率峰值,高H2PO4^-浓度环境中早于细胞生长速率峰值出现时间;K^+和Mg^2+对细胞生长的影响不明显,但影响细胞茶氨酸合成酶活性,维持适量的K^+和Mg^2+有利于茶氨酸积累。添加盐酸乙胺可大幅度提高茶氨酸积累量,并且先加入一定量盐酸乙胺再每天进行少量补充,茶氨酸合成量比一次性加入的效果要好。茶叶细胞生长和茶氨酸积累高峰期在整个培养过程的第19~22天出现,从生产效率考虑,培养周期以19~22天为宜。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汉中茶区不同品种茶叶的营养成分,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法对南郑县、镇巴县目前种植的五种茶树品种中的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共检测出31种氨基酸,总含量(以干质量计)分别为中茶102 60.43 mg·g~(-1)、中茶108 66.14mg·g~(-1)、名山131 51.17mg·g~(-1)、乌牛早66.15mg·g~(-1)、南郑县紫阳群体种27.92mg·g~(-1)、镇巴县紫阳群体种33.45mg·g~(-1);必需氨基酸共7种,乌牛早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为2.83 mg·g~(-1);中茶108中茶氨酸含量最高,达53.73mg·g-1,占总含量93.6%;比较不同品种茶叶的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发现,中茶108、中茶102的SRC值最高,达68.504和62.663,营养价值高且均衡。综合比较,新引进品种的营养价值优于群体种。  相似文献   

4.
滕杰  曾贞  黄亚辉 《广西植物》2018,38(5):568-576
该研究采用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不同叶位对秃房茶(Camellia gymnogyna)的嘌呤生物碱组成特点以及茶多酚、儿茶素组分、游离氨基酸、黄酮、茶氨酸等生化品质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秃房茶的嘌呤生物碱组成及配比显著区别于茶叶植物凤凰单从(C.sinensis),同时具有可可碱、咖啡碱和苦茶碱三种组分,而且可可碱含量最多,为13.46~39.72 mg·g~(-1),咖啡碱含量最低,为0.51~2.02 mg·g~(-1),苦茶碱含量介于两者中间并随芽叶成熟度增加而升高。茶叶植物只存在咖啡碱和可可碱,含量变化分别为22.22~53.13 mg·g~(-1)和0.47~12.82 mg·g~(-1)。在相同叶位中,秃房茶儿茶素组分含量变化规律为EGCGCECGEGCECGCCGGCG,且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含量均低于茶叶植物,而非酯型儿茶素总量接近,保持为40~50 mg·g~(-1)。除黄酮含量在各叶位变化趋势不大外,其他品质成分含量变化基本符合第1叶芽第2叶第3叶第4叶,一芽二叶的含量介于第1叶和第2叶之间的规律,而茶多酚、黄酮、茶氨酸等其它品质成分含量均低于茶叶植物。该研究首次明确了秃房茶主要生化品质成分变化规律,特别是嘌呤生物碱的组成及配比特点,且含有特征性成分—苦茶碱。该研究结果为生物碱代谢机理、特异茶加工、功能成分开发、低咖啡碱资源、选育种等提供了优良材料。  相似文献   

5.
由钝齿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crenatum) AS 1.542经亚硝基脏诱变获得抗弘氨基a-氨基-β-羟基戊酸的突变株AS1.998,它的生长不再受外加的L-异白氨酸抑制。在含葡萄糖10%,硫酸铵4.0%,磷酸氢二钾0.1%,玉米浆0.75%,麸皮水解液0.5%,碳酸钙4.5%的培养基中,接种置2.5%,28℃振荡培养3天,L-异白氨酸的积累量达14毫克/毫升以上。用铜盐法制备的产品,经纸上层析,聚酰胺薄膜层析、比旋光度测定和生物鉴定,确证是L一异白氨酸。  相似文献   

6.
茶氨酸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系统研究了从茶多酚工业废液中提取纯化茶氨酸的工艺。采用絮凝、吸附、阳离子树脂交换、重结晶工艺来分离纯化茶氨酸。结果表明,絮凝能有效的去除茶多酚工业废液中的蛋白质等杂质,杂质的去除率为50%;吸附能进一步去除色素、多酚类物质及大分子有机物;阳离子交换树脂能较专-吸附氨基酸。茶多酚工业废液经絮凝→吸附→阳离子树脂交换工艺可得纯度50%的茶氨酸,得率为1.8%;通过重结晶可得到纯度90%的茶氨酸,得率为0.8%。  相似文献   

7.
茶氨酸是茶树叶片中最丰富的游离氨基酸,具有重要的生理药理功能,但迄今仅在蘑菇、蕈和一些山茶科(属)植物中检测到茶氨酸。茶氨酸因有一种独特的风味特色"umami鲜爽味"而被人类营养学广泛研究,并发现合成茶氨酸的植物不仅在植物分类上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对于植物资源的有效发掘有巨大经济价值;同时还可以间接去研究茶树中茶氨酸的代谢机理以及茶氨酸合成酶的分离纯化和TS基因的克隆表达。该文运用HPLC、LC-TOF/MS对大别山地区野生幼年与成年油茶根、叶中茶氨酸进行检测,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手段对油茶中茶氨酸合成酶(theanine synthetase,TS)基因进行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在幼年的油茶根中检测到茶氨酸,含量为0.08mg·g-1(鲜重),而在幼年的油茶叶片和成年油茶根、叶中均未检测到茶氨酸;在幼年油茶根中克隆出一条长为1 071bp油茶TS基因开放阅读框,其基因序列与茶树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AB117934)基因和TS(DD410896)序列的同源性达到98%,氨基酸序列与茶树中GS(AB117934)和TS(DD410896)的相似性高达99%。经生物信息学分析,该序列编码的TS蛋白具有20个磷酸化位点,不存在信号肽序列与跨膜结构,含有卷曲螺旋结构的亲水性细胞质蛋白。该研究将为油茶新经济价值的发掘,为茶氨酸在油茶中合成代谢途径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茶氨酸在茶树中代谢机理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沉淀法从茶叶中提取茶氨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浸提液分别用1%壳聚糖和D101大孔吸附树脂去杂后,用碱式碳酸铜沉淀茶氨酸。茶氨酸铜盐用1mol/L硫酸解析,分别用H_2S、Ba(OH)_2除去Cu~(2 )、SO_4~(2 )后,浓缩重结晶得到茶氨酸,提取率34%,纯度99.28%。  相似文献   

9.
采取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grisescensnucleopolyhedrovir-us)的致病力进行了研究。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该病毒对2龄灰茶尺蠖幼虫的剂量对数-死亡机率值回归方程为y=-0.8774 0.9498x,LC50=1.5417×106PIB.mL-1;田间用浓度为1×107、1.5×107和2×107PIB.mL-1的EgNPV防治灰茶尺蠖,防效分别达58.81%、89.51%和94.81%。  相似文献   

10.
茶氨酸和没食子酸在普洱茶中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茶氨酸和没食子酸的方法,对由云南大叶茶(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生产的晒青毛茶及其加工的普洱茶中二者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普洱茶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显著增高,而茶氨酸的含量则明显降低。茶氨酸和没食子酸的含量与原料的来源和质量,以及普洱茶的后发酵生产过程均有关系。对二者含量变化的机制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离子交换法提取茶氨酸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本研究应用国产732阳离子交换树脂,从茶愈伤组织浸提液中提取茶氨酸。通过静态、动态试验,对洗脱液的pH、离子强度、样液浓度和流速等因素进行了考察,比较在不同条件下,树脂对茶氨酸的吸附情况。结果表明用pH9.18,2/15mol/LNa2HPO4作洗脱液,控制流速在0.7BV/h,可分离到茶氨酸,得率70%。  相似文献   

12.
化学比色法测定发酵液中L-缬氨酸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化学比色法”对发酵液中L -缬氨酸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 ,确立了L -缬氨酸定量测定条件和计算方法。以高速氨基酸分析仪测定结果为参比 ,用化学比色法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比纸层析 -色斑洗脱比色法高 ,且应用化学比色法测定L-缬氨酸的含量较为方便。  相似文献   

13.
以肥荚红豆种子为外植体,研究了种子预处理、诱导萌发、不定芽增殖、壮苗、生根的方法,摸索培养基中激素的最佳配比,建立了肥荚红豆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结果表明:5%~10%NaOH溶液浸泡种子1h的预处理有利于促进肥荚红豆种皮的剥离和种子萌发;适宜于种子萌发的培养基为MS(Read)+6-BA0.5mg·L^-1+NAA0.1mg·L^-1,萌发率可达100%;最佳增殖培养基为Read+6.BA1.0~1.5mg·L^-1+KT0.1mg·L^-1+NAA0.1mg·L^-1,增殖数可达每瓶23个以上;最佳壮苗培养基为Read+6.BA0-0.5mg·L^-1+NAA0.1mg·L^-1:最佳生根培养基为Read+IAA1.0mg·L^-1,其生根率可达90.54%。研究结果提高了肥荚红豆的繁殖效率,有效促进肥荚红豆组培规模化育苗技术的成熟与推广应用,对推动其产业开发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ZtNH2-HCl和剪切力对茶叶细胞悬浮培养中茶氨酸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婺源绿茶嫩叶愈伤组织为材料,在采用摇床悬浮培养与发酵罐悬浮培养.分析了茶氨酸合成前体盐酸乙胺(ZtNH2-HCl)不同的添加方式和剪切力对培养细胞增长量和茶氨酸合成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发酵罐放大培养取得了与摇床悬浮培养类似的效果;在一个培养周期中,培养细胞茶氨酸积累高峰出现在第20~22天;发酵罐大规模培养时采用桨叶式搅拌器(低剪切力)细胞增长量和茶氨酸合成苗优于标准板搅拌器;添加盐酸乙胺可大幅度提高茶氨酸积累量,先加入一定量盐酸乙胺再每天进行少量补充,茶氨酸合成最比一次性加入的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15.
四川宜宾七种中药提取物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肉汤二倍稀释法和琼脂平板培养计数法,研究四川宜宾七种中药的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巴氏杆菌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黄柏提取物的抗菌活性最强,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15.6~125 mg·mL-1,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为31.25~250 mg·mL-1;栀子提取物抗菌活性次之,MIC 为62.5~125 mg·mL-1,MBC 为125~>250 mg·mL-1;佛手提取物有较稳定的抗菌活性,MIC均为125 mg·mL-1,MBC为125 mg·mL-1和250 mg·mL-1;姜黄、杜仲、何首乌、细毡毛忍冬的提取物抗菌活性相对较差,大部分 MIC≥250 mg·mL-1.说明四川宜宾的黄柏和栀子的提取物抗菌活性较强,佛手提取物抗菌活性较稳定,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油桐无菌苗叶片为试材,研究不同种类及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增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愈伤组织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1/2MS+2.omg·L-16-BA+1.0mg·L~2,4-D,诱导率达100%;最佳分化培养基为1/2MS+3.0mg·L~6-BA+0.1mg·L-1。IBA+0.05mg·L—IAA,分化率为86.36%;最佳继代增殖培养基MS+3.0mg·L~6-BA+0.05mg·L。IBA;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O.1mg·L-1。IBA,生根率93.83%。炼苗后移栽到泥炭土:珍珠岩:蛭石=2:1:1的基质中,成活率达92%以上。  相似文献   

17.
间作密植和单行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差异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1998年1-12月每月下旬,对皖南敬亭山茶场栗-茶间作,梨-茶间作,3行密植和单行条植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调查表明:植食性昆虫种数分别占各类型茶园总物种数51.9%,53.6%,54.4%和56.6%,个体数依次占各类茶园总个体数92.0%,93.5%,93.6%和95.0%,捕食性昆虫和捕食螨种数则分别占11.3%,10.0%,9.8%,10.9%,个体数占2.0%,1.1%,2.0%和1.5%,寄生性昆虫种数占9.2%,9.1%,9.3%,和9.3%,个体数占1.8%,1.1%,1.8%和1.3%。蜘蛛种数占24.7%,20.1%,22.4%和19.4%,个体数占3.5%,3.4%,2.1%和1.8%,4类茶园中的优势类群都是鳞翅目,同翅目,翅目,双翅目和蜘蛛目,月平均丰富度(S)和多样性指数H大小,栗-茶间作(S=74,H=1.33),梨-茶间作(S=49,H’=1.24),3行密植(S=31,H’=1.03)和单行条植茶园(S=23,H’=0.89),主成分分析揭示了群落稳定性的大小:栗-茶间作>梨-茶间作>3行密植>单行条植茶园。  相似文献   

18.
以SA-N=CH-(CH2)3-CH=N-0VA为包被抗原,利用SA-NH-CH2-NH-BsA为免疫原产生的抗体,来建立能定量测定花生组织中游离水杨酸(sA)的间接竞争ELISAS-作程序,并明确该方法的工作条件以及基本参数。结果表明:该方法对sA标准品的最低检测量为10ng-mL-1,线性检测范围为10ng·mL~10·mL-1。在该范围内,标准曲线的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1.90%和6.81%;花生叶片和根组织中添sr,SA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3.9%和91.0%。  相似文献   

19.
白莺山古茶的化学成分分析与栽培茶树的起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高压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白莺山古茶的大理茶素、儿茶素类、茶掊素、没食子酸、咖啡因和茶氨酸的含量进行分析.同时,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多糖和茶多酚含量.在与野生大理茶及栽培大叶茶(普洱生茶)进行多成分比较的基础上,结合形态性状的变异与进化,讨论白莺山古茶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与野生大理茶和栽培大叶茶的相互关系.分析研究结果不仅为白莺山古茶的品质评价提供可靠的科学数据,为白莺山丰富的古茶种质资源的深人系统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基础,同时,通过多种过渡类型的化学成分分析与比较,为栽培大叶茶的起源和大理茶作为大叶茶的野生基源之一的假说提供了植物化学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拳卷地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拳卷地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改进的铝盐显色分光光度法测定拳卷地钱总黄酮含量;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拳卷地钱黄酮类化合物中芹菜素、槲皮素和木犀草素的含量。分光光度法表明:总黄酮含量在1.6~16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标回收率在97.61~101.59%,相对标准偏差0.16%;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表明平均加标回收率96.79~101.13%,相对标准偏差0.66~1.52%。本方法用于拳卷地钱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准确可靠,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