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牵牛属生殖细胞和精细胞中细胞器DNA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DAPI荧光技术观察了大花牵牛( Pharbitis lim bata Lindl.)和圆叶牵牛(P. purpurea(L.) Voight)生殖细胞的细胞质DNA及其在精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动态。牵牛属这两个种的生殖细胞均为细长形,具有大量细胞器DNA。刚形成的一对精细胞大多数一端钝,另一端呈尾状。较后期的精细胞多呈凸透镜状。生殖细胞分裂形成的一对精细胞多是同型的,也有的表现为异型。精细胞的核多偏于细胞的一端。在细胞质中有大量细胞器DNA分布。精细胞中的细胞器DNA 荧光点在大小及荧光强度上有所不同,可能代表线粒体和质体这两种不同的细胞器DNA。大花牵牛与圆叶牵牛之间,无论是生殖细胞或精细胞在细胞形状和细胞质DNA 分布状况上基本相似。一个明显的差异是,后者的细胞质DNA 荧光点体积较小和荧光弱。研究表明,精细胞存在具有DNA 的细胞器,为牵牛花细胞质具有双亲遗传或父系遗传的潜能提供了细胞学证据。本文还对研究的两个种的精细胞存在同型和异型的现象,以及精细胞在核质比率上的特点与质体双亲遗传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杜鹃雌雄配子体的超微结构及受精过程中精细胞质的传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鹃雌雄配子体的超微结构及受精过程中精细胞质的传递国凤利,胡适宜(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0871)应用透射电镜及DNA特异性荧光技术对杜鹃的雌雄配子体进行了研究。在比较了受精前两性配子中细胞器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鉴定了受精以后合子及胚乳细胞中...  相似文献   

3.
线粒体与卵母细胞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卫平  任兆瑞 《遗传》2007,29(12):1429-1433
卵子发育、成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细胞核成熟和细胞质成熟过程必须同步化, 才能保证卵子的正常受精和进一步的发育。作为细胞质内最重要的细胞器, 线粒体在卵子成熟过程中的分布的变化、氧化磷酸化产生ATP的能力以及线粒体DNA的含量和拷贝数或转录水平对卵母细胞发育成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 对卵子成熟过程中线粒体的分布和功能状况及线粒体DNA的研究, 有利于进一步了解生殖生理, 并为解决辅助生殖技术中及克隆胚胎技术所面临的困难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王百合及兰州百合细胞质遗传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描述了王百合(LiliumregaleWils.)及兰州百合(L.davidiDuch.)质体和线粒体在生殖细胞及精细胞中的分布和细胞质中DNA的状况。在刚形成的王百合的生殖细胞中含有少量的质体和大量的线粒体。当生殖细胞游离在营养细胞质中时,质体在生殖细胞中完全退化消失。DAPI荧光技术进一步证明,在成熟花粉、花粉管中的生殖细胞及其分裂形成的两个精细胞中无任何细胞器DNA。兰州百合在小孢子分裂时质体严格地极性分布,造成了刚形成的生殖细胞中即无质体。兰州百合、麝香百合(L.longiflorumThunb.)及其杂种的RFLP分析,也证明兰州百合质体是单亲母系传递的。虽然在不同发育时期的生殖细胞及精细胞中可以观察到线粒体,但在雄配子体时期它们的DNA已降解,因此雄性线粒体不能被传递至后代。研究结果提供了百合属的这两个种质体和线粒体具母系遗传方式的细胞学证据,并阐明父系细胞质不能作为遗传传递的机理。  相似文献   

5.
以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Betavulgaris,2n=18+1)为实验材料,利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成熟胚囊及其超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14成熟胚囊包括1个卵细胞、2个退化的助细胞、1个具有次生核的中央细胞和3-6个反足细胞。其卵细胞具有3种不同的形态:(1)极性正常的卵细胞,细胞核位于合点端,细胞质含有大量核糖体、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2)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3)细胞核位于珠孔端,且后2种形态细胞器的种类与数量少。大多数胚囊中的2个助细胞在开花前已退化。中央细胞的次生核位于反足细胞附近;未经受精自发分裂前的卵细胞与中央细胞的细胞核大、核仁明显,细胞器的种类与数量多,呈现旺盛代谢活动特征,成为二倍体孢子无融合生殖过程中,卵细胞与次生核自发分裂的细胞学标志。  相似文献   

6.
应用电镜和DNA的DAPI荧光检测技术研究了菜豆小孢子/花粉发育中质体和线粒体及其DNA存在的状况。观察表明:在小孢子分裂时质体全部分配到营养细胞中,初形成的生殖细胞已不含质体。线粒体和质体的DNA在花粉发育中也先后降解,生殖细胞从刚形成时发育至成熟花粉时期这两种细胞器DNA均不存在。研究结果为菜豆质体母系遗传提供了确切的细胞学证据。遗传分析的研究曾确定菜豆质体为双亲遗传,与对本研究结论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用多聚酶链反应(PCR)为检测手段,证明了成熟的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可携带前病毒DNA;用细胞病毒裂解液处理病毒样品或在病毒样品中只加磷酸盐缓冲液(PBS)代替细胞裂解液,结果发现只有病毒裂解液处理样品后才能检测到特异DNA.完整的病毒颗粒对DNA酶不敏感,而只有在病毒裂解以后才能对DNA酶敏感。当靶细胞膜上的CD_4受体被特异的单克隆抗体覆盖后不能吸附病毒时,DNA也不能被检测到,而且DNA的数员和病毒滴度的高低相一致。这些证据都提示这种和病毒相关的DNA存在于完整的有感染性的成熟病毒颗粒内部。  相似文献   

8.
动物线粒体DNA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线粒体DNA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张方米志勇(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100080)绝大多数的真核生物中都含有线粒体(mi-tochrodria,mt)这种细胞器,它自身携带DNA,可自我复制、表达,并有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和酶从细胞质输入线粒体,共同完成生物氧化的生理功能。通过多年来对各种生物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人们推测线粒体起源于紫色光合细菌,这种细菌入侵真核生物,与真核...  相似文献   

9.
植物基因转译产物的定位与加工朱祯(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目前,在真核细胞中至少已发现了三十多种细胞器(Organelles)或亚细胞结构,它们通常是由脂质膜分隔开来的小室(Compartments)所组成。细胞中每一种细胞器都含有一组特定的蛋白质分子。这些蛋白质分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通过这种分室作用(Compartmetation)对其自身的生理及生化过程进行有效地调节,使上述过程有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有序地进行。  相似文献   

10.
小麦体细胞胚发生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幼胚培养中体细胞胚发生过程的超微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原体细胞中大液泡消失,存在大量小液泡,细胞质的电子密度加强,核大,核仁明显,出现多核仁;(2)细胞器数量和种类,如质体、核糖体和线粒体增加;(3)细胞壁加厚,胞间连丝逐渐消失,细胞器数量丰富,胚性细胞中积累淀粉;(4)细胞壁加厚的胚性细胞中存在核仁液泡、自体吞噬泡和分泌泡;(5)多细胞原胚、球形胚和梨形胚被一层外壁包围,但胚体内细胞间广泛存在胞间连丝;(6)成熟胚生长点部位的细胞内质体中出现膜系结构,已向叶绿体转变,类囊体已形成  相似文献   

11.
蝶兰胚珠发育基因的表达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从蝶兰(Phalaenopsissp.)成熟胚珠的cDNA文库中获得的cDNA克隆O138的时空表达特性和序列进行了分析。Northern分子杂交结果显示出该基因的mRNA在成熟胚珠和根中大量积累,但在大孢子母细胞时期的胚珠和子房组织中积累水平很低。DNA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含一个编码284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0kD蛋白的开放阅读框架。O138是一个与成熟胚珠发育相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12.
牡丹小孢子发生与雄配子体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前期Ⅰ出现核液泡,其具有消化和转移细胞核中降解产物的功能。细胞发生了规律性的变化:前期Ⅰ,核糖体数量减少,质体、线粒体结构简化;末期Ⅰ和前期Ⅱ,出现细胞器带,四分体时期,细胞器分散开,结构较清晰,核糖体密度最大。小孢子时期,各结构简化,数量减少,至成熟二胞花粉时,细胞器丰富,结构恢复清晰。牡丹生殖细胞初期具壁,游离在营养细胞质内后壁消失,始终不含质体。花粉成熟时,生殖细胞和营养构成“雄性生殖单位“(MGU)。  相似文献   

13.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围有一层细胞膜与环境分开,它的内部还有很多膜系使细胞形成一些小区,称为细胞器,如细胞核(是遗传物质DNA复制,转录的主要所在地),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供应站),内质网(与核糖体共同完成一些蛋白质的合成)等等(图1)。蛋白质是细胞的主要组成物质之一,也是生命活动的基础。据估计细胞内约含数千种共十亿个蛋白质分子。它们不断在分解,与此同时也需要不断合成以进行补充。尤其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更需要合成大量的蛋白质。细胞中蛋白质主要是在细胞质中核糖体上合成的,合成以后有的停留在细胞质中…  相似文献   

14.
月见草及玉米第二次花粉分裂过程中细胞器拟核的定量研究苏都莫日根,关雪莲(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北京10087)(北京农学院农学系,北京102208)细胞器含量的差异是研究一对精细胞间是否存在异型性的重要标志之一。以往对细胞器数量的研究主要采用连续超薄切...  相似文献   

15.
预浸和发芽过程中番茄种子细胞核的倍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细胞流检仪检测番茄种子细胞核倍性水平时发现,当年成熟的番茄种子胚细胞核DNA绝大多数为2C水平,胚乳细胞核则为3C水平,说明成熟番茄种子细胞一般休止停留在G1期,同时我们也发现极少量的胚和胚乳细胞核分别为4C和6C水平,说明这些细胞已经进行了DNA内复制,供试番茄种子浸种后12h左右完成吸水过程,2d后胚根可突破种皮发芽,随着种子吸水过程的完成,胚根尖部分细胞开始进入DNA复制期(S期),而且此  相似文献   

16.
DNA拓扑异构酶的分型郑晓飞孙志贤(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北京100850)关键词DNA拓扑异构酶DNA拓扑异构酶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的基本酶。DNA拓扑异构酶在细胞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在DNA复制、修复、转录、重组中解开在复制和重组...  相似文献   

17.
用多聚酶链反应(PCR)为检测手段,证明了成熟的人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可携带前病毒DNA。用细胞病毒裂解液处理病毒样品或在病毒样品中只加磷酸盐缓冲液(PBS)代替细胞裂解液,结果发现只有病毒裂解液处理样品后才能检测到特异DNA。完整的病毒颗粒对DNA酶不敏感,而只有在病毒裂解以后才能对DNA酶敏感。当靶细胞膜上的CD4受体被特异的单克隆抗体覆盖后不能吸附病毒时,DNA也不能被检测到,而且  相似文献   

18.
证明了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雄配子存在质体物线粒体及细胞器DNA,提供了油松具父系质体和线粒体遗传基础的确切的细胞学证据,结果与松科植物在遗传学上已确定的父系质体遗传的一般规律是一致的。但精细胞中的线粒体是否能传递至胚,还需要追踪其后的发育过程。另一重要的结果是揭示了油松的雄配子是细胞,这与以前将松科植物雄配子归入雄核(精核)的类型不同。精细胞无壁,仅被质膜包围  相似文献   

19.
原核生物DNA的程序性复制薛建华明镇寰(杭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杭州310012)关键词聚合酶Ⅲ全酶复制叉程序性DNA的复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各种蛋白质、酶之间及蛋白质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顺利完成。原核生物(如E.coli)是以DNA聚合酶...  相似文献   

20.
超微结构的研究证明,豌豆(Pisum sativum L.)生殖细胞自形成直至成熟花粉时期,始终存在少量质体和较多的线粒体。DNA 荧光的观察表明,在发育早期的生殖细胞中不含细胞质DNA 类核,但在成熟花粉的生殖细胞中有许多的类核。在花粉离体萌发过程中,随着花粉管的生长,生殖细胞中的类核逐渐降解。在花粉培养24 h 后,生殖细胞的类核全部消失。研究结果确定了豌豆质体母系遗传的细胞学基础,支持遗传分析及RFLP研究的结论,阐明了过去在细胞学上认为是双亲遗传的判断不正确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