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生态系统包括多种生物群体,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植物利用光能及无机元素制造有机物,动物摄取植物,而动植物遗体及其排泄物,既是微生物的原料,又须依赖后者进行加工分解,方能再度被植物利用。植物——动物——微生物共同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通过该结构完成系统中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和转化过程,称  相似文献   

2.
生态学简介(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群落与生态系统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许多不同种生物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或简称群落(biotic community or biocoenose)。群落及其环境组成了自然界的基本功能单位——生态系统(ecosystem)。生态系统的基本思想是整体观,它强调动物、植物、微生物,一切生物彼此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联成一个整体,并以此整体作为研究的对象。虽然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是具有明确区别的概念,但从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实际内容来讲,两者是相同的。其原因很简单,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  相似文献   

3.
农业生产是人类根据生物圈的“能量流”和“物质流”的基本规律,利用各种生物(包括动、植物和微生物)特有的生理、遗传等机能,与阳光、空气、水、土等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通过合理利用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并经济有效的投入劳动力,进行生物再生产,提供人类所需要的食物、原料和生物能源,创造人类生活和生产的良好环境条件。农作物是构成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病虫赖以生存的栖息场所和营养来源。在某种意义上,作物生长好,产量高,客观上为病虫生存、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作物病虫与有益生物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受温度、湿度、雨、风、土、气等非生物因子的影响。农作物的变化又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病虫和有益生物的波动。  相似文献   

4.
略论稻田养鱼与农田生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稻田养鱼能够挖掘稻田生态系统的生产潜力 ,既提高稻谷产量又增加淡水鱼产量 ,又为发展养鱼提供大量优质鱼种。稻鱼群落能够产生单一种稻所不能有的经济、生态和社会诸方面的综合效益 ,稻田养鱼为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了一种特殊的、最佳的生态模式。1 稻田养鱼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农田的水、土、光、热和气等非生物因素和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因素密切地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形成一个在功能上统一的系统 ,即农田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内 ,生物群落同其生活环境进行着能量、物质转化和循环。稻田是一个典型的人工生态系…  相似文献   

5.
苏明学 《生物学通报》2010,45(12):22-24
生态系统的存在与发展主要取决于能量持续不断的流动和物质周而复始的循环。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动态开放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生物生产、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等基本功能。其中,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相似文献   

6.
虾蟹类能量收支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量流体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动物生命活动中的行为和代谢过程物质的转化都需要能量,研究能量在生物体内转化分配过程的生物能量学也就成为生态学的基本内容。生物能量学的中心问题是阐明生物体内能量收支各组分之间的定量关系,以及各种生态因子对这些关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土壤动物在农业生态系统中,以其巨大数量直接参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矿质化过程,使矿化物质的损耗在整个植物生长季节内缓和地释放,这种生物调节过程,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具有功能性的作用;另一方面,土壤动物对微生物群落起着生物和能量的过滤作用,并通过自身的运动和摄食,促进土壤腐殖质和团粒结构形成,增强透水性与通气性,改变土壤理化性质,有利于农业生产。因此,研究农业生态系统不同生态类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掌握种类和数量的动态规律,揭示其内在联系,对提高土壤肥力,合理利用土壤资源,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生物生产力的“4P”概念、估算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物生产力是指从个体、群体到生态系统、区域乃至生物圈等不同生命层次的物质生产能力,它决定着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也是指示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表示生物生产力的概念有总初级生产力(GP P)、净初级生产力(NPP)、净态生态系统生产力(NEP)和净生物群区生产力(NBP),本文简称“4P”。主要探讨了“4P”概念的内涵和估算以及全球变化对它们的影响;通过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建立“4P” 之间的相互联系,并对若干衍生概念进行定义。尽管生态系统的最终产物(NBP或现存量)占光合总产量的很少一部分,但它是决定物质再生物的资本,维持和决定生态系统的物质再生产。  相似文献   

9.
湿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1 湿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概念及内涵营养物质在生态系统之间的输入和输出以及在生物各圈层之间进行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biogeochemicalcirculation) [4 ] ,它实质上是指生物有机体及其产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的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过程。湿地是介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地带[3 ] ,它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 ,其独特多样的生物条件显著影响着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这些过程不仅改变了物质的化学组成 ,而且使它们在湿地内发生空间位移以及生物地球化学转化。湿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是…  相似文献   

10.
城市生态系统中土壤动物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3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群 (居民 )为核心 ,包括其它生物 (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和周围自然环境以及人工环境相互作用的系统[8] 。近年来许多学者就城市中大气和水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而对城市土壤的相关研究开展的相对较少 ,对于直接受土壤质量变化影响的土壤动物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研究也不多。土壤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可以通过自身的运动分解有机物质 ,促进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 ,并通过群落及细胞组织病理学的变化 ,监测环境质量的变化。因此 ,开展对城市生态系统中土壤动物的研究 ,拓展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了,它所包括的内容极为广泛,正如其它生态学问题一样,它的主要研究内容,也是在于了解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以及它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转化过程中的作用问题。在生态系统中,微生物是分解者(有些菌也是生产者),这样就决定了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它已成为生态系统研究中必不可少的项目。  相似文献   

12.
中国自然湿地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底栖动物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群落结构能反映出底质条件、水质状况、水温等非生物因子以及植被、物种间的影响、捕食压力等生物因子的情况。本文概括了底栖动物的概念、生活型和功能群的划分,探讨了底栖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的特点及目前中国底栖动物的研究重点和主要研究成果,重点讨论了底栖动物群落分布的时空差异、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底栖动物的生物指示作用,并展望了底栖动物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一)什么是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环境之间以及生物各种群之间相互制约、维持某种协调,并由于系统内在的调节机制而遵循动态平衡法则,使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达到一种动态结构的相对稳定状态。一般说来,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与植物群落的正向演替过程是一致的,都是在一定的裸  相似文献   

14.
金代钧   《广西植物》1981,(1):7-11
<正> 自然界中的生命有机体(包括由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与进行化能合成的微生物组成的自养有机体和由动物、真菌、细菌等组成的异养有机体)与非生物环境(包括具有气体和热量资源的近地表大气、太阳能和具有水分及矿物资源的土壤等因素)彼止间进行着连续的能最和物质交换,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整体,这个自然整体叫生态系统(Ecosytens)。自然界中每一部分都是一个自然整体,都可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叫自然生态系统,在人工控制下形成的叫人工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5.
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固定能量和贮存物质的基本功能单位,它是生物和环境以及生物各种群之间长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相互依存、制约、协调的统一整体,包括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前者包括受人类影响较少的各类自然生态系统,诸如森林生态系统、革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等。后者是以人类活动为中心的各种生态系统,诸如城市生态系统、农村生态系统、工矿生态系统等。人类在生态系统中具有特殊地位,既是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络结构的组成成分,又是整个生态系统的控制和支配力量,可以能动地直接和间接控制、改造或者破坏  相似文献   

16.
魏育红 《生物学通报》2001,36(11):15-15
观赏鱼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动物 ,通过对观赏鱼养殖生态的讨论 ,可以从相对简单的养殖观赏鱼水簇箱生态系统来增进对大自然生态平衡的认识。1 观赏鱼水簇箱生态系统观赏鱼水簇箱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有生物因子 ,包括鱼、水草及其中的一些微生物等 ;非生物因子有水中的各种化学和物理因子 ,以及与水体直接接触的空气等。要养好观赏鱼 ,除鱼本身外 ,其中最主要的几个条件是足够的食物、合适的水温、水中维持较高的溶氧、一定的透明度以及水中较低的二氧化碳、氨氮和病原微生物。2 水簇箱生态系统中各因子的相互作用当生态系统中各物质的变化能达…  相似文献   

17.
土壤圈是地球各圈层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枢纽,在土壤圈中的养分变化和生物结构变化对农业持续发展的影响起重要作用[6]。土壤有机质层是动态的生态系统。它是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它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组成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系统。其中土壤中有机质释放的具有生物活性的酶类也参与这一过程。这种作用与有机质的合成和分解密切相关,其作用集中表现在活性有机质的动态变化方面。所以土壤活性有机质可以表征土壤物质循环特征,也可用以评价土壤质量的优劣。有机质的生产和矿化过程是土壤中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  相似文献   

18.
从微生物信息代谢过程中的病原菌与寄主相互识别、微生物之间招募作用等研究领域的新发现入手,在微生物及其他生物信息代谢本质、微生物及其他生物信息代谢对其周围物质运动的影响等方面,对物质变信息,特别是经过生物界物质变信息规律进行了分析,对物质运动方式的演进规律,即无机界→有机界→信息界,做了开创性探索,这将为人类认识宇宙间物质运动的深层次规律产生重要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9.
森林生态系统是以森林植物为主体,并与其它生物一起和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森林植物起着主导的作用,而其它生物和非生物,则处于从属的地位。即森林的存在与否,决定着其它因素质和量上的变化。森林生态系统各组成之间相互联系,互相制约地形成一个网络结构。森林生态系统的网络结构可概括为如下三大方面: 一、森林生物系统包括森林群落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在内的全部生物因素。在这些生物中间,它们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也是  相似文献   

20.
微生态制剂影响致腹泻肠道病毒感染机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道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也是多种寄生微生物与动物宿主之间相互共生的地点。寄生菌/共生菌对维持肠道的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作用。但外来病原性微生物如病毒等可打破生态平衡。而微生态制剂如益生菌可缩短病毒性腹泻的病程。本文介绍了肠道上皮生态系统以及病毒致腹泻机制,并对益生菌干涉致腹泻的主要病毒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