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污染物的生物降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体及各种类型土壤中分布着种类繁多的人工合成化合物。其中,有些是有毒的或可能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被转变为有害物质。环境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已经密切关注着自然生境中此类有机化合物的行为模式及其最终归宿;司题。近年统计表明,数目庞大的化合物被生产应用。许多化合物被随意地排入水体和土壤中。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化合物中许多都是生物学家和化学家研究的空白点。排入陆生或水生生态系统中的有机化合物可能会与环境因子发生非酶促或酶促反应。几种典型的化学反应机制,比如:水生环境中的光化学反应已为大家所了解。目前的研究结…  相似文献   

2.
聚乙烯(polyethylene,PE)塑料是全球通用合成树脂中产量最丰富的品种,也是最难降解的塑料之一,其在环境中大量积累已造成严重的生态污染。传统的垃圾填埋、堆肥和焚烧处理技术难以满足生态环境的保护要求,生物降解是解决塑料污染问题的一种生态友好、成本低廉、前景可期的方法。本文对PE塑料的化学结构、降解微生物的种类、降解酶和代谢途径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结合国内外PE塑料生物降解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建议重点开展高效降解菌株筛选、人工合成菌群构建、降解酶的挖掘与改造等方面的研究,为PE塑料生物降解研究提供路径选择和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3.
甲胺磷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长期受有机磷农药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到1株能降解甲胺磷的菌株B15,经生理生化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在甲胺磷无机盐培养基(甲胺磷浓度为0.5%)生长时,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为7.0,摇床培养(28℃190 r/min)48 h降解率达到83%。菌株在甲胺磷浓度为1%的无机盐培养基上能生长,但是在甲胺磷浓度为0.5%的无机盐培养基上生长最好,降解率最高。外加碳氮源对菌株的降解率有所提高,但是超过某一浓度降解率随着浓度的增加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4.
对硝基苯酚是一类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和药物中间体,在自然环境中半衰期较长,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被认定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被列入我国优先控制污染物名单.目前,生物降解、化学氧化、光催化以及物理吸附等手段在对硝基苯酚降解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物修复作为一种由微生物介导的、可持续的、环境友好型的污染物降解和脱毒方法,与化学和物...  相似文献   

5.
曲霉M—2降解有机磷农药(甲胺磷)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离了一株能降解甲胺磷的曲霉M-2。M-2能以甲胺磷为唯一碳源、氮源及磷源生长。在0.2%甲胺磷无机盐发酵液中,培养5d后,降解率达81.5%。添加少量有机氮能促进M-2对甲胺磷的利用。  相似文献   

6.
自然界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以及某些病毒都是能够降解某种纤维素的重要微生物,现代科技的发展使这种降解功能得以被发现。自然界的各种微生物在生物质固废能源转换和利用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变废为宝,还能对生物质固废进行资源化利用。文章对生物质固废的相关处理技术、生物降解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固废物的成果进行分析,总结了将微生物应用于生物质固废处理中的相关技术,并以物质纤维素固废为单位探讨分析相应的技术,旨在为我国的资源利用和绿色发展提供帮助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芳香族化合物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以苯、取代苯、联苯和多环芳烃为代表的芳香族化合物的生物降解途径,其共同之处在于经过两步双加氧酶作用,生成二醇和开环。两步双加氧酶分别为芳环羟基化双加氧酶和芳环断裂双加氧酶。以甲苯途径为代表讨论了芳香族化合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情况。代谢工程研究是九十年代兴起的芳香族化合物生物降解的研究内容,通过对甲苯途径的代谢工程研究明确了途径中的关键酶,并通过对关键酶的活性提高使整个途径的代谢流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离、筛选降解海水养殖区甲胺磷的降解菌及确定最适的降解条件.方法 从被有机磷污染的海水样中分离,以有机磷为唯一碳源反复驯化,分离筛选出1株高效降解甲胺磷的菌株M-1,并对其降解能力和所需条件进行测试.结果 初步鉴定菌株M-1属于蜡样芽胞杆菌,菌株M-1最适生长温度和pH分别为25和8.0.Zn^2+(200 mg/L),Cd^2+(50 mg/L)与pb^2+(200 mg/L)不影响菌株M-1对甲胺磷的降解作用,但Cu^2+(50mg/L),Cr^2+(50 mg/L)对菌株M-1有毒性作用.结论 海洋微生物在甲胺磷污染的海水养殖区自净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介绍了主要的有机污染物:脂肪烃、芳香烃、卤代烃、芳香酸及其酯类化合物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的生物降解机理,以期为从事环保工作研究和环境生物技术的教学提供基础知识,促进环境科学的普及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嗜冷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嗜冷菌的概念、分布与分类进行了介绍 ,同时从嗜冷菌的细胞结构及其生物大分子的特点出发 ,阐述了嗜冷菌的耐低温机制 ,并对嗜冷菌的应用及理论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随着人工合成化学物质大量进入环境 ,现已在环境中发现了新的适应性的细菌对有机污染物的代谢机制。许多分解代谢基因与插入元件或转座子相连 ,因此 ,分解代谢基因可以在细菌间快速传播。这种快速传播有利于新的降解途径的产生。因此 ,这种代谢全能性可以被开发并在生物修复污染环境中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Phnerochaetechrysosporium木质素降解酶系降解木质素及其模型物的主要特性,催化降解多卤芳香污染物如多卤酚、多卤联苯二喔英以及各种染料的机制和特点。这种处理可以达到理想的降解和矿物化效果,但培养条件和污染物的具体结构对降解有明显影响;与细菌处理相比不产生新的有毒物质,有重要现实意义。P.chrysosporium处理多卤芳香污染物及染料污染物,具不可多得的优势,是解决上述污染潜在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瘤胃微生物在处理农业残余废物、城市有机垃圾和一些有毒物质方面的研究情况,并对影响其降解的环境条件、工艺条件和反应促进因素做了介绍,认为结合现代厌氧消化技术和瘤胃发酵技术,瘤胃微生物可以在有机废物处理中发挥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植酸酶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综述了植酸酶的生物学特性 ,产植酸酶的菌种来源 ,以及通过诱变和基因工程对菌种的选育 ,并阐述了植酸酶在饲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食品中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和李斯特菌病的危害近年来引起世界各国食品和卫生部门的广泛关注.关于如何找到一种快速、敏感、准确、合理的检验方法,是当今各国食品卫生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研究课题.对该菌的传统分离方法、免疫学检测方法、核酸检测等方法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进行该菌的准确、快速检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新型杀虫蛋白VIPs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述了芽孢杆菌属 (Bacillus)中的新型活性杀虫蛋白 营养期杀虫蛋白VIPs及其编码基因的发现、特性、作用模式及机制等研究进展 ,并对其杀虫活性和安全因素作了初步评估和预示。  相似文献   

18.
光合细菌对芳香族化合物厌氧降解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多被有毒性的芳香族化合物污染的环境实际上是缺氧的 ,因此芳香族化合物的厌氧降解逐渐引起人们的兴趣。芳香族化合物的厌氧还原降解机制从根本上不同于好氧条件下的氧化降解机制 ,而光合细菌一直以来是研究芳香族化合物厌氧降解的模式菌株。因此 ,从生理学、酶学及分子生物学角度出发概括了对光合细菌厌氧降解芳香族化合物的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19.
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过程中微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石油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同时又是燃料与能源。随着工业的发展 ,需求量大幅度增加 ,使得开采面积不断扩大 ,在开采、运输、贮藏、加工过程中 ,由于意外事故或管理不当 ,排放到农田、地下水、海洋 ,使环境遭受石油污染 ,直接危害人类生产与生活[10 ] 。石油主要成份有烷烃、苯、甲苯、二甲苯等多种复杂芳香烃 ,这些物质毒性大 ,有的有致癌、致突变等作用 ,因此被列为重要污染物[11] 。石油对土壤的污染主要是破坏土壤结构 ,影响土壤通透性。损害植物根部 ,阻碍根的呼吸与吸收 ,最终导致植物死亡。其次 ,污染物进入食物链造成人体损伤。鉴于以…  相似文献   

20.
预警系统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物元、可拓集合、经典域、节域、关联函数等概念以及其它数学概念,建立预警系统模型,应用于缺血性中风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