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中国饮料植物资源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饮料植物资源利用汪东风,王常红(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合肥230036)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料的需求量愈来愈大,使得近几年饮料工业以年均约30%的发展速度发展,饮料的年总产量超过了400万吨。近几年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和不同消费者的特殊需要,... 相似文献
3.
4.
秦巴山区刺梨资源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实地考察分析及参考有关资料,对陕南秦巴山区野生刺梨的分布规律、生态习性、营养价值、开发利用进行了论述,并对该区刺梨资源进一步持续利用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秦巴山区悬钩子植物的种质资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秦巴山区有野生悬钩子38种12变种,是我国悬钩子属植物比较集中的分布区之一,对秦巴山区悬钩子种质资源的系统调查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悬钩子类果实中维生素类(尤其是维生素E)和SOD等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异常高,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和矿质元素含量不同程度地高于栽培水果,是一种急待开发利用的野生果树。2.黄果悬钩子、粉枝莓、华中悬钩子、弓茎悬钩子、喜阴悬钩子、插田泡、茅莓、山莓和高粱泡等具有直立生长、植株健壮、少刺或无刺、丰产、抗寒耐旱等经济性状,是悬钩子类果树选种和育种的优良种质材料,其中有些种类还可以直接引种栽培。3.悬钩子植物的美化环境和水土保持作用及药用保健价值也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6.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饮料植物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民族植物学与人类学相结合的方法,对西双版纳州曼伞、曼安两个傣族村寨利用传统饮料植物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两个村寨利用的传统饮料植物有114种,隶属43科、93属,其中65.8%的种具有药用价值。两村寨利用传统饮料植物的种类及物种数有较大不同,而村民传统饮料植物知识在性别间无明显差异。ANOVA分析表明,传统饮料植物平均被提及的物种数在村寨、性别间无明显差异,但在不同年龄组间有显著差异,即随着年龄减小,访谈中人均提及的物种数呈下降趋势,这种趋势在交通较为便利的曼安寨更为明显,表明环境变化和外来文化等对植物传统利用知识的传承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8.
介绍了发生于秦巴山区的蜜蜂物种 5 0种 ,隶属蜜蜂总科之 6科 19属 ;同时介绍了这些物种的发生区域 ,发生期和发生概况。现行研究结果对于揭示、保护、利用当地的蜜蜂资源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施颖玉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5,(2):55-55,60
南通地区几种传统野生饮料植物施颖玉(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生物组,启东226200)南通地区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东濒浩瀚的黄海,南临奔腾的万里长江,面向经济发达的上海、苏州、无锡、常州,背靠广阔的苏北平原。风光秀丽,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10.
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是我国苗族同胞最早聚居地之一,境内重山峻岭,植物资源丰富。苗胞们长期生活在山林中,依靠山林而生存,具有丰富的植物利用经验,其中日常习用的饮料植物也很独特。为此我们调查了城步苗族同胞日常的饮料植物,分为三大类。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陕西秦巴山区几种重楼属植物的核型研究结果。在秦岭(太白山)地区,北楼(Paris verticillata)具有一种核型,其核型公式为 2n=4 x=20=10m+2sm+4st+4t;狭叶重楼(P.polyphylla var.stenophylla)在一个居群内不同的个体间具有两种不同的核型,核型公式分别为2n=2x=10=5m+1sm+4t和2n=2x=10+2B=6m+4t+2B。在秦岭和巴山两地,宽叶重楼(P.polyphylla var.latifolia)和球药隔重楼(P.fargesii)分别具有两种不同的核型,前者的核型公式为2n=2x=10+3B=6m+3t+3B和2n=2x=10=5m+1sm+4t,后者的核型公式为2n=2x=10+2B=4m+2sm+4t+2B和2n=2x=10+2B=6m+4t+2B。这些材料均属2A核型,在核型结构及B染色体的有无和数目上与前人报道的结果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位于黄土高原和秦巴山区的核心地带, 复杂多样的生态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植物种类。为了及时总结并展现陕西省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分布信息, 基于已公开发表的论著, 本文更新构建了2021版陕西省维管植物名录。结果表明, 陕西省野生、归化及栽培维管植物有5,161种及种下分类群, 包含209科1,316属4,701种, 种下分类群有112亚种488变种17变型。物种数比上一版名录增加了214种, 主要是近年来发现的新分布野生植物, 也有少量的新物种和外来入侵植物。新版名录中科的范围界定与编排采用了以分子系统学结果为主要依据的新的分类系统, 并以Excel格式数据集的形式发表, 便于公众获取并检索利用。本文建议应持续开展野外考察工作, 尤其是加强对巴山地区的调查, 对外来入侵植物的监测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WANG Xian-he WANG Xiu-jun HAN Guang-xuan WANG Jun-yi SONG Wei-min YOU Zai-jin 《生态学杂志》2018,37(9):2698
14.
通过2001~2003年对秦巴山区食蚜蝇亚科昆虫的调查,结合整理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及陕西理工学院生物系馆藏标本,初步鉴定出该地区食蚜蝇亚科昆虫5族24属56种,包括2新种、1中国新记录种、37陕西省新记录种及2个末定种。文中给出种类分布、新种描述及新记录种的主要特征,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5.
小陇山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及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小陇山位于秦岭的西端,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区域,种子植物区系组成丰富,有种子植物150科805属2400多种。100种以上的大科有菊科,蔷薇科、禾本科、蝶形花科,50~100种的有毛莨科、百合科、伞形科、莎草科、唇形科、忍冬科等,这些科属大多为温带性质。该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具有15个种子植物属的分布类型,表明了与世界各地区植物区系的联系程度。温带分布的类型占绝对优势,由于小陇山地理位置特殊,决定了其成为多种地理成分的汇集地,区系中单种科、少种科属及古特有属相对丰富,孓遗植物和珍稀植物较多,说明了该区系的古老性。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以往资料在秦岭地区遗漏的裸子植物柏科的杜松1种,了植物中子叶植物禾本马披碱草、巴山简竹、箭竹、短序芭香等3种及1变种,百合科的野韭、总状藜芦、长梗山麦冬、沿阶草等3种及1变种,兰科的对叶兰属1属及细葶无柱兰、紫点榴兰、大花榴兰、大花斑叶兰、秦岭羊耳蒜、对叶兰、大花对叶兰等6种1变种。其中肥披碱草为秦岭分布新记录。 相似文献
17.
18.
鄂西北武当山区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及开发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阶段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增加农民收入 ,山区的亮点在于发挥比较优势 ,开发特色资源。本文运用市场经济价值法则 ,对武当山区的野生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和分类 ,并提出了科学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斑野螟亚科昆虫在秦巴山区、南岭地区和横断山区的物种多样性和分布特点,本研究在系统调查和鉴定这三个地区野螟亚科物种的基础上,全面采集各物种的分布信息,并运用多元相似性分析方法对斑野螟亚科昆虫及其寄主植物的分布进行多元相似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3个地区斑野螟亚科昆虫分别为秦巴山区47属132种,南岭地区86属241种,横断山区89属259种,其中横断山区以西双版纳和无量山区的种类最丰富,南岭地区以南岭山区和桂北山区的种类最丰富,秦巴山区以大巴山区的种类相对丰富,整体上遵循纬度越低的地区物种丰富度越高的规律。斑野螟亚科昆虫的多元相似性聚类结果将这三个地区划分为6个地理单元群:((南岭南部+横断山区)+南岭南北过渡区)+(南岭北部+(秦岭地区+大巴山地区)),其中南岭南部和横断山区的斑野螟亚科物种丰富度最高,独有种类多,泛热带分布特点十分明显,南岭南北过渡区与这两个地理单元群的物种有较高的相似性;大巴山地区、秦岭地区和南岭北部有较高的物种相似性。统计获取三个地区斑野螟亚科昆虫的寄主植物共47科141属,以泛热带分布的植被类群为主,根据其多元相似性聚类结果,将这三个地区划分为4个地理单元群:((南岭南部+横断山区)+南岭北部)+(秦岭地区+(大巴山地区+甘孜山地))。总体上三个地区的斑野螟亚科昆虫及其寄主植物的多元相似性聚类情况相似,均与中国不同气候带类型基本对应,且表明斑野螟亚科昆虫是具有一定热带特点的类群。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采用 2× 2列联表的 Fisher精确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 Sperman秩相关分析等方法对芦芽山植物群落的种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研究物种关联程度大小时 ,Sperman检验的灵敏性要高于 Pearson相关 ,使用 Sperman秩相关分析得出的结果较好 ,分层对种间关联性进行的研究发现 ,极显著相关和显著相关种对多发生于各层的优势种及次优势种间 ,并依层次不同而不同 ,其中草本层极显著相关种对最多 ,灌木层次之 ,乔木层最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