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ISSR标记对新疆梭梭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新疆梭梭8个居群、218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比较分析,在供试材料中,11个引物共扩增出222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9.23%,8个居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差异在23.42%~45.05%之间,多态位点百分率最高的是乌苏居群,最低的为托克逊居群.遗传变异分析表明,物种水平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63.78.居群间的基因流Nm为0.284 0,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506 0,物种水平的Nei s基因多样度(H)为0.336 2.遗传分析表明乌苏居群和莫索湾居群有较近的遗传距离.  相似文献   

2.
刺槐不同居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ISSR标记对全国10个刺槐居群子代10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分析,从65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多态性引物进行扩增,共检测到91个位点,多态位点数(AP)为85,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93.41%.刺槐在种级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参数略高于居群水平,多态位点百分率(P)分别为95.60%、69.01%,Shannon′s信息指数(I)分别为0.6145、0.373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4337、0.2514.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指数Gst、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统计结果,均显示出中国刺槐居群内遗传多样性大于居群间遗传多样性.利用PopGen32软件对10个居群进行聚类分析可知,10个刺槐群体可分为三大类,亲缘关系和地理分布呈一定的相关性,但没有形成明显的地理变异模式.  相似文献   

3.
8个山荆子居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ISSR标记对中国北方地区的8个山荆子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探讨山荆子在苹果属植物演化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1)从55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1个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71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69个,多态位点达97.47%.(2)在物种水平上,有效等位基因数Ne=1.467 0,Nei's基因多样性(H)为0.284 6,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39 9,多态位点百分率(PPB)=80.22;基因流(Nm)为1.659 1,居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231 6,Φst值为0.236 0.(3)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距离为0.155 5、0.136 9、0.125 8处8个山荆子居群分别聚为两大类、三亚类、四小类,但居群聚类位置与地理位置无明显的相关性.(4)山荆子的居群内遗传多样性贡献率占76.40%,而居群间的贡献率占23.60%,说明山荆子的遗传多样性主要分布在居群内,但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也较高.由此推测,山荆子的起源中心在华北和东北范围内,其中灵空山(山西)和塞罕坝(河北)居群可近似为核心居群;ISSR标记与花部的一些性状可能有连锁关系.  相似文献   

4.
锥栗自然居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条ISSR分子标记对栗属中国特有种-锥栗(Castanea henryi)的16个自然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关系分析。在449份试材上共扩增得到379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378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L)达99.74%,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2950,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522;居群水平遗传多样性为46.09%,且不同居群遗传多样性水平有较大差异,16个自然居群中以湘西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PPL=53.30%,He=0.1861,I=0.2781),其次为靖州、庆元、昭通及都江堰居群,南平居群最低(PPL=36.94%,He=0.1202,I=0.1817)。Nei’s遗传多样性和AMOVA分析表明,居群间产生了较大的遗传分化(Gst=0.4466),锥栗自然居群内的遗传变异稍占优势(52.51%)。UPGMA聚类分析将16个锥栗居群分为2大类5亚类。湘西地区可能是锥栗的次生分布中心和现代遗传多样性分布中心,是锥栗研究的资源中心,也是最有价值的基因库,需要重点保护。  相似文献   

5.
利用RAPD和ISSR标记分析青麻种质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检测来自全国11个省(市)的48份青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青麻资源利用和育种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在48份青麻种质资源中,17条RAPD引物扩增出191条带,多态条带比率为87.43%;9条ISSR引物扩增出82条带,多态条带比率为88.89%,扩增产物片段大小都在0.1~3.0kb之间.两种分子标记的结果呈显著正相关(r=0.80).基于UPGMA聚类,野生种和栽培种各自聚为相应的类别.  相似文献   

6.
探究第四纪气候波动和地质事件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同域分布的梭梭(Haloxylonammodendron)和白梭梭(H.persicum)分布、分化和演化的影响,对了解旱生植物区系的发展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测定新疆自然分布的19个梭梭种群225个个体和12个白梭梭种群106个个体叶绿体DNA间隔区(trn S-trn G和trn V)序列,整合单倍型网络分析、主坐标分析、分子方差分析、贝叶斯系统发育树、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揭示种间、种内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环境解释、空间遗传结构,估算种间谱系分化时间,分析群体演化历史。主要结果有:(1)共定义了21个叶绿体单倍型,梭梭和白梭梭聚为独立的支系;(2)接近80%的遗传变异发生于物种间及梭梭种内不同地理种群间,物种间分化发生于上新世晚期至更新世早期,这可能受干旱化加剧和沙漠形成、扩展的共同影响;(3)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环境因子对梭梭和白梭梭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气候和土壤因子总体上主导梭梭、白梭梭的遗传多样性格局: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气候因子对梭梭和白梭梭均为显著正向作用;在沙漠西南缘,气候因子对白梭梭为...  相似文献   

7.
新疆荒漠中的梭梭和白梭梭(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西北的荒漠地区,梭梭和白梭梭是两种非常著名的植物。它们具有超旱生的特性,又是荒漠中十分罕见的小乔木树种,因此成为建造荒漠植被的主要材料,是我国荒漠生态系统中个体最大,生物量和生产量最高的物种。 如何区别两种梭梭 梭梭和白梭梭同属于藜科梭梭属(Haloxylon),因此它们既具有许多相似的特征,又各具特色不难  相似文献   

8.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A Mey.)Bunge)是一种沙漠旱生优势树种,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然而,我们对梭梭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所知甚少.本文采用RAPD和ISSR标记对来自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南缘的4个天然梭梭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检测.5个RAPD引物和8个ISSR引物分别扩增出61和195条带,多态性位点比率分别为83.6%和89.7%,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333和0.367,RAPD和ISSR分析均表明梭梭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利用分子方差分析(AMOVA)研究梭梭种群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大部分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通过RAPD分析发现138.2%的遗传变异发生在种群内;通过ISSR分析发现89.4%的遗传变异发生在种群内;而种群间的遗传分化很小.通过RAPD标记没有检测到种群间的遗传分化,ISSR分析表明10.6%的遗传变异发生在种群内.我们推测梭梭种群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可能源于对异质、高胁迫环境的长期适应,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加以证实.种群间遗传分异低的主要原因是种群间存在强大的基因流.  相似文献   

9.
利用10对SSR引物对濒危植物秦岭冷杉(Abies chensiensis)6个自然居群的120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旨在分析秦岭冷杉6个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及基因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20个个体在10个位点上共检测到149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A)为14.9,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e)为7.7,每个位点的平均预期杂合度(He)和平均观察杂合度(Ho)分别为0.841和0.243,Shannon多样性指数(Ⅰ)为2.13,自然居群杂合性基因多样度的比率(FsT)为6.7%,居群间的基因流(Nm)为3.45.利用Mantel检测到自然居群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间无显著相关性(r=0.490 6,P>0.05).秦岭冷杉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部.结合研究数据、实地调查及相关资料,推测秦岭冷杉自然居群间基因流较原来增大可能是因为居群间发生了远交衰退.  相似文献   

10.
新疆荒漠中的梭梭和白梭梭(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地位和利用价值 梭梭和白梭梭适应干旱环境的能力很强,是荒漠地区防风固 沙和维护生态安全不可多得的优良树种。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地位和重要利用价值。它们所形成的天然植被,为许多荒漠动物提供了栖息环境,也是荒  相似文献   

11.
蝴蝶兰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24个蝴蝶兰(Phalaenopsis)栽培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的12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301条清晰的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68条,多态性比率为89.1%.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37~0.93之间,表明品种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UPGMA聚类分析可将供试材料分为3组,分类结果与材料来源及花器官表型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多叶重楼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多叶重楼种下3个变种的8个居群共208份样品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l4条引物共检测到251个清晰的扩增位点,其中多态位点235个。在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PPB)达93.6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2204、Shannon′s信息指数(HO)为0.3532。在居群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50.45%,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1405,Shannon′s信息指数(HO)为0.2194,这些均表明多叶重楼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此外,还用NTSYS软件对样品进行了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滇重楼的6个居群聚为一支,滇重楼与狭叶重楼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而与长药隔重楼之间的遗传分化较大。本研究提出了合理保护重楼植物资源的若干措施,为进一步开展滇重楼优质种质引种驯化,实现种质资源多样性的合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个南丰柑桔品种及品系间的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柑桔是江西省南丰县生物资源中十分有特色的种质资源.本研究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南丰柑桔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7个多态引物,对14份柑桔样品进行ISSR-PCR分析.结果显示,共扩增出162条DNA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34条,占82.71%,其片段大小在200~2 000bp之间.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以遗传相似系数为0.67为分界线,可以将14份供试柑桔样品分成三类:第一类包含以ss-28为代表的7个柑桔品种;第二类包含以杨小2,6为代表的3个柑桔品种;第三类包括以早系97-1为代表的4个柑桔品种.本研究结果对于南丰蜜桔的辅助育种或品种(株系)苗木鉴别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杯萼海桑(Sonneratia alba J.Smith.)是海桑科红树植物,在我国分布于海南岛的东海岸.本文采用简单序列霞复区间扩增(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分布于海南岛的杯萼海桑的4个天然居群和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引种的一人工居群共100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11个引物共扩增出133条带,其中103条具多态性,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7.44%.在居群水平上相对较低,多态位点百分率为51.88%~65.41%,平均为57.74%.期望杂合度、香农信息指数在物种水平上分别为0.227 1和0.348 9;在居群水平上分别为0.1 83 7和0.227 5.依据Gst值,杯萼海桑绝大多数遗传变异发生在居群内的个体间(81.02%),18.98%的遗传变异发生在居群间.AMOVA分析也表明了类似的遗传结构.居群间平均遗传一致度为0.934 2.依据Nei(1972)的遗传距离对不同居群进行UPGMA聚类,将居群分为两组,来自三亚(SY)和陵水(LS)的居群聚为一类;东寨港引种栽培的人工居群(DZ)和琼海(QH)、文昌(WC)的居群聚为另一类.Mantel检验表明,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呈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利用ISSR揭示不同类型月季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应用正交设计法对ISSR反应体系中的各个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优化筛选,确立了适合月季ISSR-PCR反应的最佳体系.结果表明,25μL的ISSR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最适浓度分别为:1×PCR缓冲液、1 U Taq DNA聚合酶、800 pmol/L引物、0.16 mmol/L dNTPs、Mg2+ 1.5 mmol/L.筛选了33个ISSR引物,共得到了11个多态性比较高的ISSR引物,占所筛引物的33.33%.利用筛选出的11条ISSR引物对3种月季类型的23份月季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扩增出477条DNA带,其中多态性位点有14个,平均每条引物可以检测到4.5个多态性位点.用NTSYS软件对样品进行了UPGMA聚类分析,聚类结果表明丰花月季基本能聚为一类,切花月季与藤本月季交叉聚在一起.这表明月季种质的遗传差异与其应用分类的相关性不紧密.  相似文献   

16.
二色胡枝子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二色胡枝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16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229条带,多态性条带209条,多态性比率为91%,居群的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为68.24%,胡枝子总遗传多样性Ht为0.392,Shannon指数为0.576,群体间基因分化系数Gst的变动范围非常大,平均值为0.2434,居群间基因流Nm为1.052。种群内的基因多样性占总群体的75.66%,种群间占24.34%,表明二色胡枝子种群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育种上具有很大的遗传潜力。根据居群间遗传相似系数聚类,14个居群被聚成3大类群,且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参数与其地理、生态因子相关均不显著,遗传多样性无明显的地域性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