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杏     
银杏学名Ginkgs biloba L.别名白果、鸭掌树、公孙树、佛指柑、佛指甲、鸭脚子等。大乔木,是地质学上的前世界遗物。它在植物学上的地位、性状和森林学、庭园学方面的意义等已见载于1954年第12期“生物学通报”胡先驌先生著:“水松、水杉和银杏”一文。笔者仅就银杏在果树载培方面,加以叙述。  相似文献   

2.
为了测定七星瓢虫成虫对枸杞木虱4种虫态的捕食作用,分别在室内测定七星瓢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种内干扰、自身密度干扰、捕食偏好性以及在田间七星瓢虫对枸杞木虱的捕食效果.结果表明: 七星瓢虫对枸杞木虱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Ⅱ型方程,其中对卵的最大捕食量为112.6粒,对1~2龄若虫、3~5龄若虫、成虫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536、415和113.9头;田间罩笼试验结果证明,七星瓢虫成虫在其生长周期30 d内能使枸杞木虱总虫口密度下降80.1%;七星瓢虫对1~2龄枸杞木虱若虫的搜寻效率参数a=0.9451,处理时间参数Th=0.001865,整体优于卵、3~5龄若虫与成虫,且在每皿100头的猎物密度下七星瓢虫的最大捕食率能达80.2%,益害比参考值为1∶100.七星瓢虫对枸杞木虱的捕食作用受自身密度的影响显著大于种内干扰.在混合猎物密度为每皿100头下,七星瓢虫更偏好木虱成虫,在密度为每皿300头下,七星瓢虫更偏向于木虱若虫.表明七星瓢虫是很有控制潜力的捕食性天敌,人工释放七星瓢虫成虫可有效取食枸杞木虱初孵若虫,降低木虱为害.  相似文献   

3.
以银杏(Ginkgo biloba L.)核用品种‘七星果’、‘马铃’和‘龙眼’不同发育天数的胚乳为材料,采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技术,对其胚乳细胞内淀粉体的积累规律和发生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3种银杏胚乳形态差异显著,‘七星果’呈梭形、‘马铃’呈椭圆形、‘龙眼’呈卵圆形;3种银杏胚乳早期均为嫩绿色,后期为黄色;授粉后65~125 d是胚乳体积快速增长时期。淀粉体的积累规律为:在胚乳组织内,淀粉体由糊粉层-外胚乳-内胚乳逐渐积累;在单个胚乳细胞内,淀粉体由细胞壁边缘向内部逐渐充实。银杏淀粉质体起源于类叶绿体质体,淀粉粒最初在类叶绿体质体的内膜上发生。淀粉体通过出芽、缢缩以及出芽和缢缩同时进行的增殖方式产生新淀粉体,成熟淀粉体形态有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属于单粒淀粉。研究结果表明银杏淀粉体在胚乳组织内具有由外向内的空间积累规律,淀粉质体起源于类叶绿体质体并通过出芽、缢缩、出芽和缢缩同时存在的方式增殖。  相似文献   

4.
银杏种实发育过程中中种皮的解剖与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测银杏品种‘佛指’种实中种皮的解剖和超微结构变化的结果表明,银杏种实的单粒重、纵径和横径的增长都呈单S形生长曲线,纵径和横径增长高峰早于单粒重;银杏种实单粒重主要的增长时期与中种皮的木质化进程基本上一致;银杏种实中种皮发育过程中,细胞发生核浓缩、染色质趋边化以及核最终解体等形态学上的变化,呈现细胞编程性死亡特征。  相似文献   

5.
植物与佛教(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四、银杏与佛教菩提树成为佛教圣树后,在热带、亚热带广为栽培,但在温带和北方地区,菩提树不能安全越冬,我国古代增人为了表达对怫祖的虔诚和敬仰,选用一些寿命长的树种,如银杏树来代替。银杏树,因种实似杏且色白,又名白果树;因寿命较长,俗有爷爷辈栽树,孙子辈得果之说,故又名公孙树,也称寿星树;因它是子遍植物,又有一活化石”之美称。银杏树,届银杏树科,树体苍健挺拔,叶片扇形,叶脉平行,洁净素雅,有不受凡尘干扰的宗教意境,故也被誉为“中国的菩提树”。据资料介绍,四川南I;;县金怫山的“银杏皇后”,树龄高达25…  相似文献   

6.
唐辉  CRAIG Winter  覃湘 《广西植物》2008,28(4):495-499
新西兰位于南半球太平洋南部,介于南极洲和赤道之间,是目前为止南半球唯一一个将银杏作为产业来发展的国家。银杏在新西兰已有1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其南岛和北岛的各个城市和地区均栽植有银杏,但主要用作庭院、公园、街道绿化树种零星种植,直到21世纪初才开始被作为一种产业来发展。通过对新西兰的Auckland,Wellington,Hamilton,Hastings等主要城市的银杏种质资源进行广泛调查和定点观测,结果只发现有梅核类、佛指类、马铃类、园子类等四种类型。种核也较小,最大的为2.15g,最小的仅1.44g。本文主要报道了银杏在新西兰的栽培历史、生物学特性、种质资源及发展现状等,以期为中新两国开展在银杏方面的合作提供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7.
应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七星瓢虫成虫、幼虫与两种麦蚜共存系统中瓢虫对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的捕食量模型.结果表明七星瓢虫对两种麦蚜的捕食量随着瓢虫密度的增加而减少,随着该种麦蚜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且七星瓢虫无选择性.七星瓢虫不同个体间的干扰作用对其捕食麦长管蚜数量有显著影响,两种麦蚜数交互作用对七星瓢虫捕食禾谷缢管蚜数量影响显著.该模型可用来预测田间蚜虫的变化,指导麦田蚜虫防治.  相似文献   

8.
七星瓢虫雌成虫咽侧体的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短期体外放射化学测定法测定了七星瓢虫雌成虫的咽侧体(CA)活性。结果表明,七星瓢虫的CA在TC 199培养液中培养时活性最高。在最适培养条件下CA合成保幼激素(JH)的速度在1—4小时呈直线增加。 七星瓢虫雌虫生殖期CA的活性变化与卵黄发生有相关性。羽化初期CA活性很低,羽化后4—8天CA活性增加,卵母细胞内卵黄沉积开始增多;羽化后8—12天CA活性高峰出现,此时卵母细胞内有大量卵黄沉积;羽化后12—15天CA活性下降,卵完全成熟并陆续出现产卵个体。 食料对七星瓢虫成虫的卵黄发生的影响:取食人工饲料雌虫的CA活性增长缓慢,直至羽化后15天CA活性仍很低,因而抑制了卵黄原蛋白的合成,使卵巢发育缓慢。此种雌虫中CA活性高峰的出现比取食蚜虫的延迟约2倍,前者的产卵前期也较后者延长约2倍。  相似文献   

9.
在遗传实验和植物实验教学中,龙胆紫是染色体的一种优良的染色剂,它的酒精溶液就是医用的紫药水,它具有其它染色剂所不及的优点。总结其优点如下: 1.作核及染色体的染色剂既经济又容易得到(一般的医疗卫生部门都有售);2.配制和保存简便,且比较稳定,不象其它染色剂那样因受光照和氧气的影响而发生  相似文献   

10.
干扰作用及空间异质性对七星瓢虫成虫捕食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系统研究,得出:1)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雌雄成虫在捕食过程中麦秆数越多,环境阻力越大,捕食作用率越低;2)七星瓢虫与异色瓢虫 Harmonis axyridis 捕食过程中的种间干扰作用大于两种瓢虫的种内干扰作用;3)异色瓢虫(♀)种内竞争强度I与瓢虫数P的关系为I=0.0012+1.4072lgP;异色瓢虫()种内竞争强度I与P的关系为I=0.0058+1.3942lgP;七星瓢虫(♀)种内竞争强度IP的关系为I=-0.0072+0.7234lgP。异色瓢虫(♀)和七星瓢虫(♀)的种间竞争强度I与天敌数量(P)关系的模型为I=0.0539+1.1167 lgP,异色瓢虫(♀)和七星瓢虫()的种间竞争强度I与P的模型为I=0.0018+1.1944lgP。  相似文献   

11.
银杏除了学名外,还有众多的别名和雅号,这不仅反映了人们对银杏的珍爱,也反映了银杏在一定历史时期和地域的文化内涵。 1690年,凯普弗在日本首次见到了这种陌生而又神奇的树木,给它取下Ginkgo这个名字,他原先把这种陌生而又神奇的树木译成罗马音Ginkyo,以后被误写成Ginkgo,而 Ginkgo与日本“睡着的蝴蝶”发音颇为近似、但有人说是依中国梵音“金果”而来。也有人说Ginkgo是广东方言“银果”的拉丁拼音。 林奈根据凯普弗在日本采到的标本,采用Ginkgo作为银杏属名,而以biloba为其种名,主要依叶片上部通常二分裂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12.
饥饿对七星瓢虫捕食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通过不同饥饿程度七星瓢虫雌、雄成虫对麦二叉蚜捕食作用的研究,得出:①饥饿不能改变七星瓢虫雌、雄成虫捕食作用的功能反应类型;②七星瓢虫雌、雄成虫间在各种饥饿条件下的捕食量差异均不显著;③七星瓢虫雌、雄成虫对麦二叉蚜的捕食量(Na)随着时间(t)的变化,其模型分别是Na=90/1+e0.94534-0.15745t和Na=90/1+e0.87285-0.12985t;④七星瓢虫雌、雄成虫之间在24h内的捕食速度(V)差异不显著,其与时间段(x)关系的模型分别为V=8.3559x-1.2460和V=4.3487x-0.5964。  相似文献   

13.
用叶绿康球肥在苹果、梨、桃和李树上进行大田对比试验,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球肥对果树叶片的复绿效果、对叶内矿质营养元素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以及对果树的增产效果和改善苹果品质的作用等。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叶绿康球肥可使失绿果树叶片的活性铁提高8.7% ̄20.2%,苹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提高18%;果树失绿程度降低2 ̄3级,果实单产提高56% ̄89%。可降低叶片中P、K、Zn、Mn、Cu的含量,使铁  相似文献   

14.
<正> 苹果塔叶蝉Pyramidotettix mali Yang,又名黄斑叶蝉,是我省苹果树上所发生的一种害虫。该虫以成虫和若虫在叶片背面刺吸汁液,前期被害叶片出现分散的失绿小白点,重者全叶变成苍白色,后期被害叶片灰黄,引起果树  相似文献   

15.
海岸带不同复合农林业系统的小气候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海岸带银杏(Ginkgo biloba Linn.)-农作物在种复合经营模式(A.4年生叶用银杏+农作物;B.6年生果用银杏+4年生叶用银杏+农作物;C.6年生材用银杏+农作物)进行了小气候的同步测定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太阳辐射的吸收率、空气相对湿度、防风效应都随模式内植被的立体空间层次增加而增加,而气温、地温的日较差和水面蒸发量却随之降低。各模式中影响小气候的主导因子主要是植被结构层次和地表温度,其因子负荷量分别为-0.971和0.9997。三种模式中,果用银杏-叶用银可-农作物复合模式具有更适宜而又稳定的小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6.
银杏外种皮的利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银杏采收后,取核弃皮,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造成了银杏资源的极大浪费。经试验研究,100倍的银杏外种皮酒精提取液对柑桔炭疽病、梨干腐病、枇杷灰斑病、桃炭疽病、苹果炭疽病、梨轮纹病、苹果轮纹病、柑桔树脂病、苹果腐烂病、桃果腐病、葡萄果腐病等病菌具明显的抑制效应,其中对苹果炭疸病、轮纹病;柑桔炭疽病、树脂病;桃果腐病等病原菌的抑制效果达98%以上。大田条件下,50倍的银杏外种皮酒精提取液对苹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可达80%。用20倍的银杏外种皮酒精提取液对丝棉木金星尺蠖、蛛砂叶螨、桃赤蚜、菜青虫、小菜蛾、28星瓢虫、莲缢管蚜、梨肉蝽、棉铃虫、粘虫和二化螟  相似文献   

17.
银杏的起源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杏为世界著名的活化石和孑遗植物,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它不仅有多种用途,而且在分类系统中也占居了一个特殊的地位。根据化石资料的研究,银杏类可能起源于古生代的上石炭纪,经二叠纪,到了中生代的三叠纪晚期和侏罗纪,银杏类在植物类群中占有相当位置,它们广布于世界各地。据化石资料统计,当时银杏的种类,竟达20个属以上,成为当时浩瀚森林中的重要成员。到了第三纪末期及第四纪初期,北半球产生了巨大的冰川,银杏类和其他许多植物类群一样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濒于绝种。根据地史的研究,我国的冰川不象欧洲大陆那样连成大片和全部覆盖地面,当时华北地区所受的侵蚀已经减轻,而华中和华东一带则只有局部地区受到寒冷气候和冰川的影响,象水杉和银杏等才能成为孑遗植物而遗存下来。银杏约在南宋期间传人日本,至今有700  相似文献   

18.
七星瓢虫成虫对烟蚜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侯茂林  万方浩 《昆虫知识》2004,41(4):347-350
对七星瓢虫CoccinellaseptempunctataL .成虫对烟蚜Myzuspersicae的捕食作用进行了定量研究。七星瓢虫成虫对烟蚜的功能反应属HollingⅡ型反应 ,拟合的圆盘方程为Na =1 .1 5 76Nt ( 1 +0 .0 0 3 48Nt) ,χ2 检验表明圆盘方程理论值与实测值相符。捕食选择试验表明在烟蚜、烟青虫Helicoverpaassaut(Guenee)卵和 1龄幼虫 3种猎物中 ,七星瓢虫成虫最喜好烟蚜。七星瓢虫成虫对自身密度的功能反应用Watt模型拟合为A =2 90 .0 3P-0 .7584,其捕食作用率与个体间相互干扰作用的关系用Hassell模型拟合为E =0 .8783 7P-0 .1 0 0 94。文中进一步就烟田中七星瓢虫的保护利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白僵菌菌剂是一种重要的真菌杀虫剂。它对防治森林害虫、玉米螟等都有良好效果。由于白僵菌不象化学农药那样在自然界中残留毒性而造成对人畜的危害,以及不产生抗药性,所以深受广大贫下中农的欢迎。在普及大寨县的运动中,我们“抓革命,促生产”,  相似文献   

20.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是全球温带地区果园主要害虫之一,是中国的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对我国苹果、梨等水果的安全生产造成极大危害及威胁。为详细了解苹果蠹蛾的产卵特性,从而为进行有效的监测与防控提供基础信息,作者于2006年在甘肃省山丹县梨果园中对树冠不同高度与朝向的蛀果率进行了调查,并于2010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对梨树果枝上不同部位的产卵量进行了详细调查。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树冠2.5m以上的蛀果率显著高于2.5m以下的蛀果率,树冠东面的蛀果率最高,南面的蛀果率最低;2)在整个果园中,靠近北侧的果树上果实受害程度要高于南侧果树上的果实受害程度,整个果园中蛀果率由北向南逐渐降低;3)叶片上的卵数最多,占总卵数的73.1%,果实上的卵数次之,占总卵数的14.6%,枝条上的卵数最少,占总卵数的12.2%;4)在产卵的叶片上,卵主要产在叶背面,叶片背面卵量是叶正面的6.65倍。鉴于以上研究结果,在开展化学防治或颗粒体病毒防治时,应注意充分喷施果树上层树冠,且在对果实进行处理的同时,叶片和枝条也需要充分喷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