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耀华  吴越 《植物研究》1984,4(1):146-152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是孑遗的稀有珍贵树种。从中生代的白垩纪到新生代的更新世,冰期以前的整整一亿年的时间内,水杉属曾广布于北半球,由已发现的水杉化石得知,达十种之多,但经过冰期以后,仅在我国发现一种活树,即水杉。  相似文献   

2.
珍贵的古树——水杉,常被人们说成是“活化石”,在我国发现的经过是: 1941年冬,原中央大学教授干铎由鄂西去重庆,路过磨刀溪,发现路旁水杉大树一株,因当时已落叶,故未采标本。干铎教授到万县时,托万县农校教务主任杨隆兴代采水杉标本。1942年杨托人采到一枝水杉标本(无花果),但遗失了。1943年当时的中央林业实验所王战先生去鄂西神农架考察森林,路过万县经杨隆兴介绍,转道磨刀溪时采到水杉枝叶果实标本。1946年,郑万钧教授托原中央大学森林系薛纪如去磨刀溪采集水杉标本,薛采到的是水杉枝叶幼果标本。经胡先骗与郑万钧共同研究,确定其与日本古植物学家三木茂1941年发表的两种化石同为一属植物,1948年正式发表水杉学名为Metasequota glyptostrobides  相似文献   

3.
《化石》1993,(2)
水杉是一种树干直、生长快的良好建筑用材。由于第四纪冰川的降临,科学家曾认为水杉已从地球上消失。本世纪四十年代中期,我国首次发现水杉孑遗群落后,人们称其为“活化石”。湖北大学副教授齐国凡等人在汉口发现了水杉木化石。经碳14测试和我国著名木材学家杨家驹等人的鉴定,这是我国首次发现的第四纪水杉木化石,其地质年代为更新世晚期,距  相似文献   

4.
水杉属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水杉属研究述评刘艳菊李承森王宇飞(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3)ReviewonGenusMetasequoiaLiuYan-JuLiCheng-SenWangYu-Fei(InstituteofBotany,AcademiaSinica...  相似文献   

5.
担子菌及其木质纤维素降解液在红豆杉细胞培养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担子菌及其木质纤维素降解液在红豆杉细胞培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担子菌Bds及其木质纤维素降解液制备的诱导子对紫杉醇生物合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以木质纤维素发酵致第7天的降解液对紫杉醇生物合成的诱导作用最明显。因此,可以用担子菌Bds发酵木质纤维素所得的降解液制备紫杉醇生物合成的诱导子。  相似文献   

6.
毛竹茎细胞壁半纤维素多糖的免疫细胞化学定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以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为材料,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标记方法对两种细胞壁半纤维素多糖成分,即木聚糖(Xylan)和(1-3)(1-4)-β-葡聚糖「(1-3)(1-4)-β-glucan」在毛竹茎中的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可以准确、有效地观察这两种半纤维素多糖成分在细胞壁中的分析;木聚糖分布在已木质化的组织细胞的细胞壁中,与细胞壁木质化有密切  相似文献   

7.
贵刊1986年第4期第46页“生物印相书签的制作方法”一文中的“水杉的羽状复叶”的说法不妥。水杉是松柏纲杉科水杉属植物,落叶乔木,条形叶对生。显然,水杉叶是单叶。但是,由于水杉叶柄扭转在一个平面上,呈羽状着生在小枝上,以及叶和侧生小枝一起脱落,往往给  相似文献   

8.
从核型看北美红杉的起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同源异源自然六倍体北美红杉的AA和B染色体组的组型,它们属Stebbins的“1A”和“1B”,经与杉科各属植物的核型比较后发现分别与相同类型的水杉和巨杉最为接近,因而认为水杉属和巨杉属的某个古代种可能是北美红杉的二个杂交亲本,水杉和巨杉则或许是它们的后裔或近缘。本研究支持Stebbins认为水杉属的某个古代种是红杉的一个祖先而水杉是它的直接后裔的假设,但与他认为另一个祖先已经灭绝并没有留下近缘的推测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9.
华顶山发现中华水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去年5月份,笔者从浙江省天台县华顶山避暑山庄(海拔约820m)附近的一口浅塘边水杉林下的淤泥上引种驴蹄草时,无意中带回来一株中华水韭(Isoetes sinensis),通过一年多的繁殖,目前已拥有6盆共102株。此中华水韭为浅水生或湿生类型,它的伴生植物有驴蹄草(Caltha palustris)、四国谷精草(Eriocaulon sikokianum)、水蓑衣(Hygrophila salicifolia)、独穗苔草(Carex biwen-sis)、野灯心草(Juncus setchuen…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对我国特有濒危物种水杉野生种群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孑遗植物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为我国特有裸子植物,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水杉野生种群仅在湖南、湖北和重庆交界之处分布。目前,虽然水杉在全球广泛栽培,但栽培水杉不能自然更新,而野生种群也存在自然更新不良、种群衰退现象。在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水杉种群可能面临更加严峻的灭绝风险。因此,本研究根据文献和标本记载的水杉野生分布记录评估了未来气候变化对野生水杉分布的影响。采用多种物种分布模型,估计了当前气候条件下野生水杉的潜在分布分区,同时采用3种大气环流模型(CCSM4、CNRM-CM5、HadGEM2-ES)模拟的气候数据,估计了两种典型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情景下未来(2070年)野生水杉的适宜分布区。结果表明,当前气候条件下,水杉野生种群的潜在分布区与实际分布区一致,集中在湖北、重庆、湖南和贵州的交界处。到2070年,在不同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情景下,我国水杉的潜在分布区有向现分布区的西北部迁移的倾向,但生境适宜度非常低(0.5),成功迁移可能性极低。而现有野生分布区的适宜度也明显下降,潜在分布区消失殆尽,水杉原始种群保护工作可能面临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11.
水杉的保护历程和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的保护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50年来中国珍稀植物保护过程的一个缩影。2003年,以保护水杉为主要目的而建设的湖北省国家级星斗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水杉保护和发展中的里程碑,对于这一过程的了解有助于今后正确地制订就地和迁地保护计划和采取有效的行动。本文对水杉保护历程进行了全面回顾,针对水杉原产地的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四条具体的保护措施:(1)加强以水杉保护为主要目的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建设重点应放在对水杉原生母树及其生境的保护。保护水杉原生母树及其生境要有长远的规划,机构的设置和功能以及人员的素质和经费要能支持水杉原生母树及其生境保护和发展的需要;(2)要把有关水杉保护的法规和措施落到实处;(3)建立基因保存林,对现有水杉原生母树基因进行全面保存;(4)积极协调环保、林业、科学院以及其他教育科研单位的关系,加强在这一领域的分工协作,开展科学研究,加强学术交流,共同促进水杉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2.
落叶松和水杉针叶的聚戊烯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落叶松(Larixgmelini(Rupr.)Rupr.)和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HuetCheng)针叶中首次分离出聚戊烯乙酸酯,其结构由1HNMR和13CNMR鉴定为桦木聚戊烯醇型(betulaprenol),其异戊烯基结构单元数(n)与HPLC的logtr线性关系研究确定n在10~24间  相似文献   

13.
水杉未解之谜的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广泛的文献考证和调研,系统而又深入地对国内外一直存在的有关水杉的争议:水杉是谁发现的,水杉的种子是如何引入美国的,水杉的英文名字用什么,水杉的第一份标本采集时间及保护现状等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水杉是中国植物学家集体发现的,其关键人物是王战,郑万钧,胡先Su;水杉引种美国是中美两国学者合作的,中方是胡先Su,郑万钧,及种子采集者华敬灿;美方主要是哈佛大学阿诺德树木园和E.D.Merrill;水杉的英文名字最好采用“water fir”或其拉丁文名,即Metasequoia;水杉的第一份标本是王战1943年7月21日采的,至今仍存在一个国内外均未注册且长期无人管理的“标本室”,亟待妥善保管。  相似文献   

14.
水杉(属)系统位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8年,胡先啸、郑万钧发现了化石属Metasequoia Miki唯一的现存活化石水杉M.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当时被认为是植物学界的重大事件而引起轰动。但水杉(属)的分类地位从一开始就陷入歧见:胡、郑(1948)认为水杉叶及球果鳞片的交互对生特性足以把它提升为水杉科Metasequoiaceae;但邓叔群(1948)、  相似文献   

15.
中国辽宁省始新世水杉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辽宁省抚顺早始新世古城子组和计军屯组的水杉(Metasequoia Miki)为研究对象,对其雌球果、雄球花枝和营养枝叶的形态、叶表皮和雄球花苞片表皮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并与M.glyptostroboides,M.occidentalis,M.milleri的性状进行比较,认定其属于M.occidentalis。并没得M.glyptostroboides和抚顺水杉叶下表皮气孔分布区内的平均气  相似文献   

16.
水杉引种及迁地保护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履一  王希群  郭保香   《广西植物》2006,26(3):235-241
对1947年以来发表的有关活化石——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diesHu&Cheng)在世界范围内的引种及迁地保护文献进行了系统评述。从1947年开始,水杉已在我国以及亚洲、欧洲、大洋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六大洲的53个国家引种和得到迁地保护,已成为其中一些国家重要的植物研究材料和著名的风景观赏树种和造林绿化树种,并且成为一种国际关系的纽带。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已在1999年选出水杉等9个针叶树作为世界范围内保护的植物,同时由于水杉对酸沉降污染的敏感性和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适应性,因此可作为世界范围内酸沉降污染共同的生物监测指示种和重要研究材料。引种为水杉的保护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但引种的质量已成为一个今后值得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水杉引种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dies Hu & Cheng)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水杉的发现是中国近代植物学界最值得自豪的一件大事,为中国植物学走向世界开辟了道路,被公认为是我国乃至世界二十世纪植物界的重大发现,它不仅对于中国有重要价值,也具有世界意义。水杉引种过程可以说是新中国植物引种过程的一个缩影,在发现50年后成功引种至26个省、市、区和特别行政区以及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用材林树种、沿海防护林树种、农田防护林树种、城市绿化树种以及世界上著名的风景景观树种。水杉既为新中国林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实证,又是科学技术在林业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体现,同时水杉的发展也是我国林学界最值得骄傲的一件大事,是我国科技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该文仅对我国水杉引种学进行系统的论述,对水杉的引种阶段进行了划分,简述26个省、市、区和特别行政区的引种现状,分析了水杉在中国引种区的适生状况和原因。有关在国外的引种及迁地保护情况将另文发表。  相似文献   

18.
在裸子植物中,柏科植物总使人产生一种庄重之感,特别是那些古老的树木,令人生敬。中国的柏科植物种类多,历史古老,名气不亚于松科和杉科。红桧———令人神往令人忧笔者未曾去过台湾,但对台湾产的柏科扁柏属名木———红桧(Chamaecyparisformosensis)却久仰大名。其古木的雄伟和高寿,令人神往。红桧为大乔木,高达57米,地上干径达6-5米,素有“神木”之称。其球果的种鳞木质,很像北方习见的侧柏的球果。但侧柏的种鳞不像红桧那样呈盾形,而是近扁平的,背部有一钩状尖。另外,红桧种子有狭翅,侧柏…  相似文献   

19.
华东地区的香茶菜属药用植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唇形科香茶菜属(Isodon=Rab dosia)有大约100种 ,大多产于亚洲热带、亚热带和非洲热带地区 ,中国有77种(据《中国高等植物》第9卷) ,多数分布在西南地区 ,华东地区已知有10种。该属植物多具木质结节状根茎 ,以往不少种植物被民间用于治疗劳伤、毒疮  相似文献   

20.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是世界上珍稀的孑遗植物,仅产于中国四川、湖北及湖南三省交界的局部地区。沈阳是中国水杉引种栽植的最北界,本文对水杉在沈阳生长的生存条件进行研究,为水杉在沈阳园林树种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