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615白血细胞于局部接种后迅速增殖,同时侵入局部血管进入血行,向全身播散。其播散的速度非常迅速,局部接种后3小时已有白血细胞停留于脾脏。各脏器白血细胞浸润的形式也都具有以血管为中心的特点。 615系小鼠在接种L615白血细胞后,最初胸腺皮质淋巴细胞增生活跃,随后萎缩变薄,晚期当白血细胞大量侵入胸腺时,整个皮质淋巴细胞出现广泛破坏现象。 L615白血病小鼠的死亡原因主要是肺血管内广泛出现的由白血细胞、核碎片及纤维素组成的瘤栓形成。  相似文献   

2.
L615小鼠白血病实验模型,是用我们分离的津638病毒诱发的615小鼠白血病脾细胞悬液,在同系成年小鼠进行细胞移植而建立。目前已保种8年,传代462代。通过一般生物学观察证明:本白血病株具有接种简便、多种途经接种均可致病并不受接种鼠龄的影响、成功率100%、无自发缓介、发病时间一致、存活时间短而规则(6.5±0.04天)等特点,为我国白血病及肿瘤的实验研究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工具。 本实验中,成年615小鼠一次口服大量L615白血病脾细胞悬液也可引起白血病,并在短期内(10—12天)致死。致病原因可能是活的白血细胞直接侵入。在部分口服白血病脾细胞悬液后未发病的动物中,个别动物获得了对L615白血病细胞再接种的免疫力,因而提供了口服白血病活细胞获得免疫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丁酸钠对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的形态、生长和甲胎蛋白合成产生的影响。5mM丁酸钠作用24小时后,细胞体积增大,形态改变呈现上皮样;细胞生长率降低;~3H-TdR脉冲标记细胞,显示细胞的标记指数明显下降;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表面形态,结构特点近似于这株细胞的G_1期,说明细胞生长受抑制与细胞被阻止在G_1期有关。此时,免疫荧光和免疫沉淀方法显示细胞内合成的甲胎蛋白受抑制。除去丁酸钠作用后,细胞的形态和生长率恢复,甲胎蛋白合成增多,表明CBRH-7919细胞的甲胎蛋白合成能力与细胞的增殖分裂有平行关系,丁酸钠通过控制细胞周期进程抑制细胞的增殖,可以调节肝癌细胞的甲胎蛋白合成。  相似文献   

4.
 SMMC-7721人肝癌细胞株在10μmol/L的视黄酸(又称维甲酸,Retinoic Acid,RA)处理后,增殖明显受到抑制。RA作用后的细胞~3H-TdR总参入量明显下降,而单个细胞的~3H-TdR参入率却变化不明显。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该细胞株G_0/G_1、S及G_2+M期的百分率分别为49.6%、16.7%、33.7%,而RA处理3天的细胞则相应地为59.1%、15.4%、25.5%。经RA处理3天后,细胞染色体的主流范围由对照细胞的48—56转变为44—50,其中二倍体细胞数由4%上升至15%。  相似文献   

5.
以放射自显影的方法研究了三尖杉酯碱对小鼠L-1210白血病细胞的杀伤动力学。三尖杉酯碱20微克/只腹腔注入后3小时,部分腹水细胞出现明显的核损伤,如核碎裂,而胞质的损伤则不明显。以~3H-TdR脉冲标记后0.5小时腹腔注入三尖杉酯碱20微克/只,损伤的标记细胞在给药后5小时为26.1%,损伤的非标记细胞占11.9%,标记指数也随给药而逐时下降,到24小时由对照的28.9%下降到4.6%。给药后3~9小时有丝分裂指数明显下降。以~3H-TdR进行脉冲标记后,用秋水仙酰胺阻断,再给三尖杉酯碱30微克/只,观察标记有丝分裂指数的变化,发现药物强烈抑制S期细胞进入M期。药物杀伤结合秋水仙酰胺抑制实验证明,给药时正处于M期的细胞仍可继续完成分裂,而G_3期细胞进入M期明显受到抑制。连续16小时腹腔注射5微居里/只后,不标记的G_0期细胞占52.3%,此时注射三尖杉酯碱后5小时G_0期细胞的损伤达19.7%。体内、体外试验发现三尖杉酯碱对~3H-TdR、~3H-L-门冬酰胺的参入有明显抑制,在给药后0.5小时即下降至最低点,并持续12~48小时才恢复正常。药物对~3H-TdR参入的抑制与细胞的平均标记颗粒数的减少存在平行关系。根据以上结果认为三尖杉酯碱系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但对S期细胞杀伤较明显。  相似文献   

6.
以放射自显影的方法研究了三尖杉酯碱对小鼠L-1210白血病细胞的杀伤动力学。三尖杉酯碱20微克/只腹腔注入后3小时,部分腹水细胞出现明显的核损伤,如核碎裂,而胞质的损伤则不明显。以~3H-TdR 脉冲标记后0.5小时腹腔注入三尖杉酯碱20微克/只,损伤的标记细胞在给药后5小时为26.1%,损伤的非标记细胞占11.9%,标记指数也随给药而逐时下降,到24小时由对照的28.9%下降到4.6%。给药后3~9小时有丝分裂指数明显下降。以~3H-TdR 进行脉冲标记后,用秋水仙酰胺阻断,再给三尖杉酯碱30微克/只,观察标记有丝分裂指数的变化,发现药物强烈抑制S 期细胞进入M 期。药物杀伤结合秋水仙酰胺抑制实验证明,给药时正处于M 期的细胞仍可继续完成分裂,而G_2期细胞进入M 期明显受到抑制。连续16小时腹腔注射5微居里/只后,不标记的G_0期细胞占52.3%,此时注射三尖杉酯碱后5小时G_0期细胞的损伤达19.7%。体内、体外试验发现三尖杉酯碱对~3H-TdR、~3H-L-门冬酰胺的参入有明显抑制,在给药后0.5小时即下降至最低点,并持续12~48小时才恢复正常。药物对~3H-TdR 参入的抑制与细胞的平均标记颗粒数的减少存在平行关系。根据以上结果认为三尖杉酯碱系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但对S 期细胞杀伤较明显。  相似文献   

7.
用甜椒(Capsicum frutescens L.)的两个材料(旅大×黄金勋章),茄门进行花药组织培养。前者的诱导率是13.6%,后者的诱异率是3%。为了了解~3H-TdR在二者中的掺入途径有何差异,所以做了~3H-TdR掺入的放射自显影观察。初步观察有以下几种现象: (1) 旅×黄从3—60小时都有被标记的现象,其中以3—24小时为最多,12小时为标记高峰。在12小时以内,花药表皮、纤维层、绒毡层标记很多。(2) 茄门掺入慢,掺入量也较少,标记高峰不明显。(3) 12小时以后,两种材料的小孢子有少量标记,一般在核上。此时,表皮、纤维层、绒毡层的标记有急剧下降的现象。(4) 甜椒的~3H-TdR掺入途径,可能由表皮向纤维层、绒毡层、小孢子方向进行,与~3H-cAMP结果不一致,药隔维管束部分没有标记。  相似文献   

8.
利用血细胞进行连续传代培养,建立细胞株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某些白血病,特别是病毒诱发的白血病,利用组织培养方法有可能建成悬浮式生长的细胞株。然而,这种细胞往往是不成熟的细胞。615小鼠白血病模型(L615)是我国建立的一株网织细胞型白血病实验模型(用津638病毒诱发产生的)。我们用这个材料体外培养14个月,细胞传代120代,建成了一个静置悬浮培养的白血病网织型细胞株。它除了包含有白血病615小鼠原Bj标记染色体之外翻,在第1对染色体中的一条丢失了一段,第6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形成一个亚中着丝点染色体。我们将这株培养细胞定名为L615细胞株。  相似文献   

9.
用流式光度计、放射自显影和荧光标记等方法研究了体内艾氏腹水癌(EAC)细胞经cA-MP诱导后,在其增殖过程中细胞周期和细胞膜表面ConA受体复合物分布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接种后5—9天实验组S期细胞增加45.3%,同时ConA受体复合物分布呈帽状的比率和LI(~3H-TdR掺入)均大于对照组。但G_2+M期细胞的比率及MI却小于对照组,后者呈断续簇状分布的细胞比率大于实验组。至接种后11天,实验组细胞继续簇状分布的比率急剧增加,达6.18倍。这时S期细胞比率和LI均下降,而G_2+M期细胞反而大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内皮细胞生长状态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Wu XJ  Huang L  Song DL  Jin J  Zhao G 《生理学报》2003,55(5):554-559
实验通过建立细胞共培养体系,探讨内皮细胞生长状态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迁移的影响及机制。检测指标包括~3H-TdR掺入、细胞周期、细胞迁移计数和α-SM-actin mRNA表达。结果显示,融合生长内皮使平滑肌细胞~3H-TdR掺入量明显降低,增加平滑肌细胞停留在G_0/G_1期的比例,上调平滑肌细胞α-SM-actin mRNA表达;而对数生长内皮细胞使平滑肌细胞~3H-TdR掺入量明显升高,促进平滑肌细胞由 G_0/G_1期进入G_2/M和S期,下调平滑肌细胞α-SM-actin mRNA表达。对照组平滑肌细胞在基础状态下存在少量迁移,对数增殖内皮细胞组平滑肌迁移数比对照组增高约4倍(P<0.01),而融合生长内皮细胞组平滑肌迁移数仅为对照组的0.5倍(P<0.05)。结果提示内皮细胞生长状态不同,对平滑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也不同,增殖期内皮明显促进平滑肌细胞增生迁移、下调平滑肌细胞α-SM-actin 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测定G_1期和中S期细胞内放射性变化的方法(RC)测出小鼠KHT肉瘤的细胞周期时相的时间及其变异系数(CV)。腹腔注射~3H-UdR后,8小时再注射~(125)I-UdR,按2小时间隔取肿瘤制成单个细胞悬液,DNA特异性染料色霉素A_3染色,根据细胞DNA含量用FACS荧光激活细胞分类器分离出纯的G_1期和中S期细胞,分别测定细胞中~(125)I和~3H的放射性,用多室数学模型根据每个细胞内~(125)I和~3H的放射性变化,计算出TG_1为6.7小时,Ts为9.0小时,TG2M为3小时,生长指数为1。  相似文献   

12.
应用染色体分带方法,发现L615小鼠白血病细胞存在着标记染色体——Bj染色体。Bj染色体的特征为:在第19对染色体中,一条染色体长臂末端有一独特的异染色质区域。Bj染色体的出现频率:接种白血病细胞后第五天约为44%,而第三天仅为8%。它表明L615小鼠在白血病癌变过程中确实发生了遗传物质的改变。这个发现对于肿瘤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和筛选抗癌药物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是一甲胎蛋白阳性的肝癌细胞系,适用为研究甲胎蛋白基因表达调控的体外模型。本文用免疫荧光法和免疫沉淀法在非同步的和同步的细胞样品中检测了甲胎蛋白在不同周期时相细胞内的合成情况。从免疫荧光反应结合~3H-TdR脉冲标记放射自显影和鉴别不同时相染色方法对比分析,说明该系肝癌细胞在晚G_1期荧光反应很弱,进入早S期胞质荧光明显增强,至晚S期胞质荧光又有减弱。免疫沉淀法检测同步的晚G_1、早S和晚S期细胞的结果,与细胞学所得结果一致。甲胎蛋白量是早S期高于晚S期,而S期又明显地高于晚G_1期。早S期是该系肝癌细胞合成甲胎蛋白的高峰时相。甲胎蛋白合成在不同时相细胞之间有明显差异,提示控制细胞周期进程有可能对甲胎蛋白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半固体单层琼脂培养和液体培养_3H-TdR掺入法观察PGE_2对小鼠骨髓CFU-GM增殖分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GE_2可明显抑制CFU-GM增殖和分化,抑制率与PGE_2剂量呈负相关。其50%抑制率所对应的PGE_2剂量,琼脂培养法为4.8×10~(-8)mol/L, ~3H-TdR掺入法为3.5×10~(-8)mol/L,两种方法观察的结果相近。压片染色集落分类的结果还表明PGE_2对CFU-GM各类型集落形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以CFU-M和CFU-GM抑制最为明显。1×10~(-8)—1.2×10~(-8)mol/L的PGE_2浓度就可抑制CFU-M和CFU-GM增殖50%,当PGE_2浓度增至7.3×10~(-8)mol/L时CFU-M增殖即被抑制90%,说明单核-巨噬系祖细胞对PGE_2是十分敏感的。PGE_2对粒系集落的抑制作用机理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5.
615近交系小鼠血红蛋白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615近交系及C_37BL、昆明种小鼠血红蛋白的表型进行了分析,观察到615小鼠及C_37BL小鼠的血红蛋白的表型均为Ⅰ型,而昆明种表现具有多态性。 615小鼠与C_37BL杂交时F_1不发生血红蛋白表型的分离,而与昆明种的Ⅱ型小鼠杂交时F_1表型发生分离。 615系小鼠网织红细胞体外培育合成血红蛋白肽链的分子同末梢红细胞血红蛋白肽链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A549人肺癌细胞系/615-SCID小鼠转移瘤的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建立A549人肺腺癌细胞/615-SCID小鼠模型,评价重度联合免疫缺陷615-SCID小鼠在建立人类肺癌转移模型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107A549细胞接种到615-SCID及SCID小鼠右上肢背部皮下,观察成瘤时间、成瘤率、肿瘤生长速度及转移发生.结果两品系小鼠接种后的成瘤率均为100%,615-SCID小鼠移植瘤潜伏期较长、生长较缓慢,更容易发生转移.结论 615-SCID小鼠比SCID小鼠更易于构建人类肺腺癌转移模型,对于肺癌转移特性研究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3H-thymidine标记B7-2EC细胞及其经HMBA诱导的分化细胞。根据连续标记和脉冲标记核百分率,计算和分析这两种细胞的细胞周期各时相特点。结果表明,未分化EC细胞的周期是18小时,其中G_1期1.7小时,S期13.6小时;分化细胞的周期是30小时,G_1期8.6小时,S期17.1小时。因此,B7-2分化细胞与未分化的相比,主要是G_1期和S期时相相应拉长。  相似文献   

18.
利用TdR-N_2O同步法分别获得P15高表达的MLIK6和表达空载体的MLC2的M期细胞和G_1期细胞,~3H-TdR掺入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细胞MLC2相比,实验组细胞MLIK6从G_1期进入S期时间延长2h,并且掺入强度明显减弱,DNA合成被抑制。进一步观察了P15~(INK4B)对G_1/S相关调控蛋白的影响,在M期细胞释放8h(晚G_1期细胞)后,与对照组MLC2细胞相比,实验组MLIK6细胞中CyclinD1,CyclinE,Cdk4,C-Myc蛋白水平均降低。相反,P27~(KIP1)的表达却上升。同时探讨了MAPK信号在P15~(INK4B)阻抑A375细胞G_1/S转换中的作用与相关性,结果显示晚G_1期的MLIK6细胞中ERK1,ERK2水平变化不大,而具有活性的P-ERK1和P-ERK2均表现出下降。上述实验表明,P15~(INK4B)可能通过作用于G_1期相关的周期调节蛋白和抑制ERK1和ERK2活性,阻滞G_1/S转换与抑制DNA合成。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正常的615小鼠和白血病615小鼠(L615)肝细胞的RNA聚合酶B,发现两种肝细胞的RNA聚合酶B都可能存在着结合状态和游离状态的形式。在电泳图中L615 RNA聚合酶B有两条电泳区带是615 RNA聚合酶B所没有的。两种B酶的最适铵离子浓度都是90mM;最适锰离子浓度为2mM;镁离子的激活作用在10mM以下时,酶活性随镁离子浓度增高而增强。两种RNA聚合酶B对α-鹅膏蕈碱的抑制作用都非常敏感,而L615 B酶更敏感一些。两种RNA聚合酶B都适于利用变性的单链DNA作转录模板。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用氚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微量法测定小鼠胸腺细胞增殖反应的方法与影响因素;并应用此方法研究胸腺素F_5在体外对小鼠胸腺细胞在有丝分裂原诱导下增殖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小鼠胸腺细胞对ConA刺激反应远较对PHA刺激反应明显。在ConA作用下~3H-TdR掺入强度与胸腺细胞数量,ConA浓度及作用时间有关。同位素浓度与标记时间也直接影响。~3H-TdR掺入。胸腺素F_5在体外与小鼠胸腺细胞预育20小时左右(16—24小时)可增强胸腺细胞对ConA刺激的反应,但对PHA刺激无此作用。胸腺素F_5对小鼠胸腺细胞作用的有效剂量为50—200微克/1×10~7细胞/毫升。胸腺素F_5的这种增强作用,对各年龄组小鼠胸腺细胞都有所表现,但年龄较老的8月龄小鼠胸腺细胞对胸腺素F_5作用反应微弱。胸腺素F_5能增强胸腺细胞对ConA刺激的反应是否由于它能通过某种机制加速T细胞功能分化成熟有关,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