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成生物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旨在整合生命科学、工程学、物理学与化学等学科,通过设计和建造新的生物元件、功能和系统,以构建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可控方式,生物逻辑和生产系统.其众多潜在的应用领域包括新药物、环境修复、新农药、癌症治疗、生物燃料和新材料等.除了自然科学家和工程师,合成生物学也吸引了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哲学家的关注.目前使用的"合成生物学"这个词是一个特别宽泛的概念,体现了其同样广泛的目标.合成生物学究竟是什么?它的科学方法论是什么?它有怎样的哲学含义?本文将针对上述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
生物学教育应该体现哲学思想教育的价值一在科学哲学的领域,生物学课程改革需解决好以下问题:本体论上以系统思想取代二元对立;认识论上正确处理反映论和个人意义建构的关系.强调科学知识在证据和逻辑上的确定性;方法论上“实践-认识”和“假设-检验”两种模式的互补。  相似文献   

3.
生物学最基本问题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学和哲学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两者之间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掌握普遍性有助于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特殊性。这就是哲学对科学的指导作用或思想启示。在生物学中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既是科学问题,又是哲学问题。正像当年爱因斯坦(A.Einstein)和玻尔(N.Bohr)关于量子描述的完备性与量子现象的整体性问题的历史性争论,既是物理学的争论,又是哲学的争论,它涉及了量子力学的方法论原理及其哲学诠释。生物学研究的一个总题目、总概念是关于生命的本质与起源,它涉及生物学最基本的问题:生命是什么?生命是从哪里…  相似文献   

4.
肿瘤(tumor)是威胁人类生命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也是现代医学中最大的难题之一。近几年来经过科学家们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致癌基因(oncogene)的发现,对癌的发病机理的认识有一个突破性的进展,但彻底解决癌的问题还有很大的距离。不过人们认识到癌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生物学问题。肿瘤的最终解决,还要从生物学,特别是从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角度着手,从正常细胞在什么样的条件下(环境因子、遗传因子、二者的共同作用)转化成肿瘤细胞中寻找控制和解决肿瘤的途径。目前,许多科学工作者从正常细  相似文献   

5.
低温生物学的应用张秀华(山东省临沂教育学院生物系276003)低温生物学是研究低温对生物作用规律的科学,研究低温对生物的影响、作用机制及低温的生物学应用。低温生物学与工业、农业、医疗卫生及生命科学研究有着密切联系。1低温的损伤作用及其应用生物对低温的...  相似文献   

6.
教学生学会应用生物学知识的几条途径徐启发(湖北省黄石市六中,435001)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教学生学会应用生物学知识,既是现代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要求,也是现代生物教学的目标之一,本文拟从基础知识教学,实验教学,课外活动等方...  相似文献   

7.
菝葜属的生物学和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简要综述了菝葜属(Smilax L.)植物的生物学和植物化学研究进展,特别是甾体皂甙成分的结构和药理活性开发利用等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科学》杂志(Science)创刊125周年之际,2005年7月1日出版的Science杂志刊登了今后有待解决的25个重大科学问题和100个较小的重要问题(Science,2005,309:78~102),涉及从宇宙本质到人类和社会本质的广泛科学领域,在25个重大问题中,与生物学相关的有15个(本文所列问题1~15),其中处于前10位的,生物学问题占8个,在总共125个问题中,有65个与生物学相关,本刊邀请唐捷研究员等将这65个问题编译发表于此(部分内容有删节),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自采植物标本促进生物学教学改革@何宝民¥安徽省淮海机械厂中学自采植物标本促进生物学教学改革何宝民(安徽省淮海机械厂中学,合肥230031)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对生物形态的观察、描述即是生物学最初的、最基本的,同时也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多个学科合作在当今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得到广泛承认 ,今年 2月 6日的《科学》杂志特别推出专辑 ,有数位目光精锐的科学家发表数学在生物学领域应用的独特见解。Bialek和Botstein认为将数学和量化方法引入生物学课程是训练当今科学家所必须的。May则阐述当今成功使用数学模式于生  相似文献   

11.
参加生物学奥林匹克况赛活动促进我国生物学教育的发展秦浩然(洛阳市群力中学教育研究所,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471002)1.参加国际生物学奥赛和我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活动的概况IBO是国际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InternationalBiology...  相似文献   

12.
谈《医学细胞生物学》教材邓藻锡(中山医科大学,广州510080)看了五本“医学细胞生物学”教材(见参考资料),学到了很多知识,有些想法在这里提出来,以便以后写书的老师们参考。一、应该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细胞结构的概念。我认为在参考书内应安排一章细胞概述的...  相似文献   

13.
孙伟 《植物杂志》2010,(9):40-43
人死如灯灭,一了百了,在死亡的刹那,究竟发生了什么?科学最后的难题是关于人类意识的研究,意识是如何消失的,特别是死亡时刹那间的体验,则是谜中之谜。于是,死亡的发生,也即“濒死体验”成了众多学科(包括生物学、医学、心理学和哲学)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4.
一氧化氮的生物学作用简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氧化氮的生物学作用简介冯群先沈士弼(南京中医药大学生化教研室,南京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生化教研室)关键词一氧化氮(NO),生物学作用一氧化氮(NO)是无色、透明的气体,一旦与空气接触即显棕褐色。汽车排出的废气及吸烟者的烟雾中均含有NO,它能...  相似文献   

15.
今年暑期,厦门市生物学会举办了生物学教师夏令营。八月六日开营,十五日闭营,历时九天紧张而愉快的活动,内容是丰富多采的;大大地开拓了营员们的知识视野,促进了生物学教学的改革工作。鼓舞人心的科学报告开营的头两天专家、学者们向营员们作了内容丰富的报告。年逾八旬的厦门大学生物系汪德耀教授在现代生物工程学进展的报告中指出:当前世界各国先后兴办的生物工业,就是把生物学引向企业化;形成一种以经营和开发生物工程为经济实体的新兴工业体系。他说:前程无量的生物  相似文献   

16.
柯为 《微生物学通报》2006,33(1):148-148
人们很熟悉生物界的共生实体如根瘤、菌根、地衣等,这是最典型的共生体(symbiont),也就是说,这是微生物与植物形成在营养、生理方面形成互为有利(互惠)的整体,且有形态的表现;在自然界还有没有形态表现而彼此互惠关系而形成的整体。研究共生体的形态、结构或生理、生化的及其功能规律的科学称之为共生生物学(symbiology)。原始共生关系在生物界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17.
生物学史上的两个弗莱明任衍钢(山西阳泉教育学院045000)在生物学史上有两位生物学家都被译作弗莱明,但是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国籍的两个人,都在生物学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我们通常所说的弗莱明(AlexanderFleming1881~1955)是英国...  相似文献   

18.
一氧化氮的生物学意义周剑涛(湖北省黄冈地区卫校生化室436100)近几年,人们惊奇地发现了哺乳动物组织中一氧化氮(NO)所具有的重要生物学作用。本文对NO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INO的一般性质NO是简单的无机小分子,具有一额外电子,化学性质极为活泼,不...  相似文献   

19.
自英国生态学家查尔斯.艾尔顿1958年撰写的《动植物的入侵生态学》出版至今,半个世纪已经过去,这部著作被公认为是生物入侵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开端。这期间生物入侵研究经历了萌芽期(20世纪80年代之前)、成长期(20世纪80年代)和快速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末期至今)。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概念、假说、方法和技术被提出和整合到生物入侵研究之中,由此催生了一门生态学领域的新兴学科——入侵生物学。本文在对近50年来生物入侵专著和论文的统计分析基础上,介绍了国际生物入侵研究的发展脉络和现状。同时综述了中国入侵生物学在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相关进展,着重阐述了主要科学问题("入侵潜力与成功入侵的关系"、"入侵种种群的扩张与扩散"、"入侵种的生态适应性与进化"及"本地生态系统对入侵的响应及可入侵性")和预防与控制的技术体系(风险评估与早期预警、检测与监测、狙击与灭除、生物防治、生态修复与干扰调控),并进一步介绍了中国入侵生物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和框架,提出入侵生物学是研究外来物种的入侵性与生态系统的可入侵性,以及外来物种预防与控制的科学,是一门多领域交叉的学科。最后展望和讨论了中国入侵生物学学科发展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美国((Science))杂志评出2011年十大科学突破。本刊连续给予了介绍。本刊前两期(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2;34(2):195.6.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2;34(3):295-7.)分别介绍了在阻断艾滋病传播和光合作用研究领域所取得的突破性研究成果,本期重点介绍科学家们在抗衰老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